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第二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第二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第二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第二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_第4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第二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及相关的图示 知道爆炸极限的含义,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2.根据“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会分析灭火及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和安全意识。【学习重点】:探究爆炸产生的原因,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学习难点】:爆炸产生原因的微观解释,灭火的原理【自学导航】阅读教材95页,完成以下问题:探究一:探究爆炸发生的原因1.观察“氢气的燃烧与爆炸”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2.阅读P95内容,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思考1.为什么刚开始蜡烛能够安静的

2、燃烧,而把空气吹入就发生爆炸呢?_。试从微观的角度对以上现象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_。在露天的空地上引燃少量火药会不会发生爆炸?爆竹里的少量火药为什么会爆 炸?_。汽车轮胎的爆炸与上述爆炸有什么不同?_。总结归纳:1. 通过上面的事例你总结出爆炸是如何发生的。_。2.爆炸可分为 爆炸和 爆炸。思考2.1.下列物质:氢气 汽油蒸汽 面粉尘 棉尘 天然气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危险的有那些?2.关于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爆炸一定是燃烧引起的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C.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D.爆炸一定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的。探究二:探究防范爆炸的措施 思考3.在加油站附近

3、或面粉车间为什么都有“严禁烟火”的警示标语?煤矿的矿坑中为什么一定要有通风设备?点燃氢气前为什么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归纳总结:为防范爆炸发生,我们一定要做到: 思考4.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轮胎爆炸B.火药爆炸C.钢铁生锈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思考5.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 时,遇到明火就会 ,导致有限空间里 急剧增大,从而引起 。探究三:探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相关知识自主学习课本P98,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示。思考6.1.易燃易爆物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在油库、面粉厂和车站等场所张贴了一些安全图标,下列图标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 交通部门

4、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以下物品:蔗糖酒精 烟花鞭炮汽油、煤油,不准带上车船的是 ( ) . . . .4.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图标,装运红磷的箱子应贴的是 ( ) A B C D探究四:认识爆炸极限的含义阅读P96内容思考7.在有限的空间里,氢气和空气混合时,如果空气的量过少,燃烧还能进行吗?如果氢气的量过少时呢?结论:只有在 内,点燃可然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才有可能发生爆炸。探究五:探究灭火的原理思考8.1.分析活动二中燃烧的三个条件2.联系生活实际中灭火的实例3.阅读思考课本P96-97。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原理一:清除或隔离可燃物。原理二:将可燃物与氧气隔

5、绝(隔绝氧气)。原理三: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巩固训练】1.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 ( )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 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 D.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木材的着火点以下,且水蒸气还使木材与空气 隔绝2.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时,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着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室的火灾3. 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说的是什么道理?4.燃着的火柴梗正立时容易熄灭,而倒立时却燃烧更旺,是什么道理?5.

6、 严格来说,家用煤气罐在第一次使用时,要进行“排空”,但有些人安全意 识不强,直接使用。正是由于爆炸极限的存在才避免了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 你对此有什么认识?【课后作业】1.P99练习与实践2.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 时,遇到 明火就会 ,导致有限空间里 急剧增大,从而引 起。3. 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 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在无盖小塑料桶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 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 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下列情况

7、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 金属筒不加盖时,蜡烛 没有点燃时,无盖小塑料桶中装的是干燥煤粉。 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写 出一条即可)。4(2010哈尔滨中考).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 A. B. C. D. 5小倩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粮】小倩查阅资料,记录了下了几种物质的颜色:物质MgOMgC2Mg3N2Mg(NO)2MgCO3Mg(OH)2颜色白色白色淡黄色白色白色白色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氧

8、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提出猜想】小倩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镁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的。【实验探究】小倩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她的方案可能是 。【实验结论】根据小倩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第一节 爆炸爆炸以及灭火(2)【自学导航】总结归纳:物理 化学思考2. 2、D思考3. 归纳总结:通风,防止明火思考4.A思考5. 一定比例,剧烈燃烧, 体积,爆炸。探究三:探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相关知识思考6.1、注意不要有明火,或温度不能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当心火灾当心爆炸禁止放置易燃物禁止带火种 3、C4、A思考7. 有限的空间内【巩固训练】1、D2、C3、略4、竖直燃烧内焰温度低,火柴不易达到着火点。如果倒过来,外焰温度高使火柴更易达到着火点。这就是燃着的火柴正立时容易熄灭,而倒立时却能燃烧更旺的原因5、略【课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