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北周,北方,南方,魏 蜀 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东 汉,隋 朝,东魏,北齐,南朝(420-589),北朝(439-581),西魏,386-534,581,25-220,266-316,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情况:,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加强政治前提,材料一: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九
2、品是按资产多少而规定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等第将税收送到不同地区,但实际上却无法做到。一方面由于世家大族隐瞒大量田地和人口,造成贫富不分;另一方面,由于官吏与地主勾结,把负担压在广大人民身上。,阅读材料一思考:北魏初期的赋税制度有何特点和弊端?,弊端:造成阶级矛盾尖锐。,特点:“纵富督贫,避强侵弱”。,材料二:北魏统治者为掠夺土地、人口、牲畜和财富,热衷于发动战争。“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他们强迫其他各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
3、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王家范中国史通论,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在建国之初是如何对待统治下的其他民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民族矛盾激化,材料三:北魏统治者极力拉拢汉族地主参政,许多汉族士人也受到任用。但是,汉族地主的传统地位比过去明显下降,失去了原有的政治、经济特权。他们通过种种努力,企图恢复昔日的各种特权,结果由于触犯鲜卑贵族的利益,致使一些汉人大族代表人物遭到排斥、打击,甚至惨遭杀害。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统治阶级内部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存在矛盾,1、阶级矛盾尖锐,2、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社会矛盾尖锐,影响政权稳定,改革迫在眉睫。,3、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矛盾
4、,2、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必然性,材料 孝文帝5岁即位,但掌权的是他的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出生汉族,她对孝文帝给予很大的期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正是在冯太后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从而使孝文帝逐步接受了先进的汉文化。,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可能性,北魏文成帝皇后文明皇后冯太后,冯太后,孝文帝,建立新制,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迁都洛
5、阳,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1、经济:推行均田制,阅读教材思考:(1)什么是均田制? (2)为什么要实行均田制?实行均田制的主观目的?前提是什么?均田制的性质是什么?,含义: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制度。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1)原因: 2)主观目的: 3)前提: 4)性质:,东晋以来,连年战乱,土地抛荒现象严重。,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3)影响(对经济、政局、民族、后世),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调动生产积极性;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 有利于国家征收
6、赋税和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社会稳定; 政府收入和力役来源保证。,推动鲜卑族由游牧转向农耕,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历史影响:为隋唐鼎盛局面奠定物质基础。,材料: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富强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均田制是不是重新平均分配土地?有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豪强地主有没有受损?,局限性: 1)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不均依然存在。 (国家控制的土地有限) 2)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 3)政府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 4)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理由)。,2、政治:整顿吏治(自主学习),1)原因: 2)内容: 3)影响:,吏治
7、混乱、贪污现象严重,激化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任期考核制;俸禄制度;,吏治得到改善,为其他改革提供条件;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3、政治:迁都洛阳,洛阳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从平城方面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从洛阳方面看,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易受强敌“柔然”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1)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迁都洛阳的原因?,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
8、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材料: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手段:以南征为名,行迁都之实。,启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具有曲折性;改革的成功不仅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还要讲究策略 ,根据材料思考:面对众多的守旧反迁都势力,孝文帝用了什么高明的手段达到其迁都的目的?从侧面反映了什么问题?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迁都过程,反映了改革的艰难。,3)、影响:,.推动洛阳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政治、经济中心。,.打击了保守势力,为进一步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9、有利于北方民族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材料:南朝将领刘庆之出使洛阳,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记,4、社会生活:革除旧俗,穿越时空: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请你以北魏人的身份谈一谈风俗习惯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结合教材第32页内容),易服装: 讲汉话: 改汉姓: 通婚姻: 改籍贯:,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服;,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将鲜卑复姓改为单音汉姓;,提倡鲜卑贵族同汉人通婚;,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 促进了鲜卑政权的封建化; 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基础。,孝文帝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税务师备考必避坑试题及答案
- 数据分析的实际技巧 试题及答案解析
- 食品安全课程复习试题及答案
- 2025企业租赁合同标准版
- 2025中介服务佣金合同范本
- 2025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02英语(新高考I卷)解析版
- 2025停车场承包协议合同书
- 生育补贴政策落地方案
- 2025专项许可经营合同
- 低空经济政策红利与产业机遇透析
- 《碳排放管理师》(高级)培训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4年重庆市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SH/T 3046-2024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正式版)
-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 2024年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概念英语第2册课文(完整版)
- 水培吊兰的养殖方法要领
- 动物的迁徙行为与地球生态系统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4100字】
- 2025年日历日程表含农历可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