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单元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个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既是对以前学习加减法知识的延伸拓展,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及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一级运算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学生已经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次着重学习运算中的竖式计算。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继续运用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计算。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教学问题。1.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

2、书写方法。2.会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4.培养发现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着需要用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材情境图的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切实感受这些画面中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此外联系画面思考所计算的问题,使抽象的加减法计算变得生动具体,也进一步体现了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适用性。2.以旧引新,突破难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是两位数

3、加、减两位数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更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且以前学习的一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解题思路,更为本单元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1谁的得分高1课时2秋游1课时3星星合唱队1课时4练习一1课时谁的得分高。(教材第2、3页)1.掌握连加运算的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2.养成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3.养成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难点: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课件。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套圈游戏吗?老师告诉你们,淘气和笑笑是一对

4、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想知道他们的比赛成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得分比笑笑高。淘气有两次得分超过了笑笑。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们看出了淘气有两次的得分超过了笑笑,真细心!【设计意图:由学生比

5、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套圈比赛)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表格描述数学信息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式,本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读表,了解、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1.进行估算。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他们谁说得对?”对话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要好的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生1:淘气说得不对。虽然他的确是有两次都比笑笑得分高,但不能因此就说淘气肯定获胜。因为淘气的总分不一定比笑笑的总分高。生2:笑笑说得很有道理。像笑笑说得那样,淘气两次比笑笑共多2分,而笑笑却一次就多出了3分,当然总成绩是笑笑的高,所以应该是笑笑获胜。【设计意图: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

6、,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是需要经常训练的。估算方法本身就是个性化的,通过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分享他人的快乐,学习更好的估算方法。】2.尝试计算。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得分吧!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可能出现的多种算法:(1)20+30+40=904+1=590+5=95(2)24+305454+4195(3)2430+4195(4)24+3054+4195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算式的基本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

7、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时计算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计算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了多少分?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师:把你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和同桌同学交流一下。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通过实际计算和比较发现:笑笑多一分,笑笑获胜。【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互相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师:这节课

8、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2人、3人都可以),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谁的得分高24+30+41=95(分)2430+419523+44+29=96(分)2344+2996答:淘气共得了95分,笑笑共得了96分,笑笑获胜。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计算教学于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2.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做出

9、选择优化,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实现算法的优化。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A类填空。48+24()+18()37+26()+25()32+15()+27()(考查知识点:连加运算;能力要求:会正确进行连加计算。)B类笔算下面各题。(考查知识点:连加运算;能力要求:能正确进行连加计算。)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48+24(72)+18(90)37+26(63)+25(88)32+15(47)+27(74)B类:789978教材习题第3页“练一练”:1.(1)第一次奇思比妙想得分少,或妙想的得分两次超过了奇思。(答案不唯一)

10、(2)奇思获胜。因为第1次妙想比奇思多5分,第2次妙想比奇思多3分,两次一共比奇思多8分,而奇思第3次比妙想多10分,这样奇思就比妙想多2分,奇思获胜。(3)奇思:35+23+30=88(分)妙想:40+26+20=86(分)2. 17+36+11=64(人)3. 679885 874.(1)28+16+15=59(枚)(2)51+21+28=100(枚)(3)2012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38+27+23=88(枚)(答案不唯一)秋游。(教材第4、5页)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的连减计算。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

11、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难点:能正确进行100以内的连减计算。课件。师:秋天到了,天高云淡,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喜欢)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师:看!同学们出去秋游的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这条船可以坐90人。有两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生1:一共有多少人?生2:船上能坐得下这两队人吗?生3: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组织学生探究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没有出现

12、教材中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设计意图:用学生生活中喜欢秋游的话题引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数学信息,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准备。】1.乘船问题。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们觉得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生1:可以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空座位数。生2:可以先求出两队一共有多少人,再从90个座位中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空座位数。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自己列式,算一算。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算法。师:哪位同学

13、愿意汇报一下自己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我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90-45=45(个),45-2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我也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但是我的算式是90-25=65(个),65-4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我是先算出两队的总人数,然后用90一次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的空座位数:45+25=70(人),90-70=20(个),所以船上也是还有20个空座位。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算法得出了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这些算法都是正确的。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用竖式计算

14、的过程。请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师:从90中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可以写成一个算式为90-45-25=20(个)或90-25-45=20(个),这样的算式叫连减算式,计算连减算式一般从左往右计算,竖式的写法:90-4545-2520或90-2565-4520【设计意图:不同算法的交流,使学生认识算法的多样化。竖式计算是大数计算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2.乘车问题。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乘车返回学校”情境图。师: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算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吗?自

15、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连减的意义,及时巩固连减算式的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整理与归纳的学习习惯和意识。】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教学的收获,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体会收获的成功和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秋游90-45-25=20(个)90-25-45=20(个)90-4545-252090-2565-4520答: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A类笔算下面各题。(考查知识点:

16、连减运算;能力要求:掌握连减算式的竖式计算方法。)B类看懂图意后,解决问题。有85个西瓜。(考查知识点:连减运算;能力要求:能正确运用连减计算解决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437 0B类:85-40-27=18(个)教材习题第5页“练一练”:1.左面:(1)张阿姨带了50元;买鱼用去28元;买蔬菜用去15元。(答案不唯一)(2)50-28-15=7(元)右面:(1)故事丛书18元;手工丛书32元。(答案不唯一)(2)100-18-32=50(元)2. 191213.(1)26+32+39=97(份)979899100一班订的报刊最少。(2)98-40-37=21(份)(3)99-45-28=

17、26(份)(4)34份小画报;32本小故事。4. 略星星合唱队。(教材第6、7页)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算式。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算式。课件。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喜欢)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一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合唱队的人数变了。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师

18、: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就是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生1: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生2: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师:同学们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讲出了道理,真棒!【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而然进入新课。】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15-9

19、=6(人)52+6=58(人)52-9=43(人)43+15=58(人)52-9+15在学生列出52-9+15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原来有52人,毕业离开了9人,就是少了9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15人,就是又多了15人,应该再加上15,所以就是52-9+15。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师:把你的算

20、法和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一般方法:先算52减9,再加15,结果等于58。如果出现先算52加15再减9的算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师: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用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就主动介绍。师: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交流,既是计算的检查,也是同学间相互学习的平台,更是教师进行学习指导的机会。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是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教

21、师要重视指导。】2.先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师:同学们,你们能解答这两道习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最下面的情境图。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关键弄清:叔叔比淘气大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是叔叔的年龄减去5岁,所以写成一个算式就是8+29-5。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

22、算)星星合唱队52-9+15=58(人)52-94343+1558或52-943+1558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A类在里填上正确的数。(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算式。)B类操场上有26名同学在跳绳,36名同学在拍球。刚刚走了45名同学,还剩多少名同学?(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会解决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84261164B类:26+36-45=17(名)教材习题第7页“练一练”:1. (1)车上的人数少了。(2)56-27+19=48(人)2. 945279603. 75-35-28=12(个)4. 45-16+27=56(张

23、)5. 89-35+18=72(台)练习一。(教材第8、9页)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2.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3.培养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难点: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算式。课件。师:同学们,100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们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开始整理相关的知识点。】师:先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一下,把意见梳理好了请一个代表汇报,与大家分享。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组织交流,学生可能会说: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时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加减混合运算也可

24、以写成一个竖式,并且比较简便。计算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有时却完全运用连减就能解决问题。师:说得非常好,就应该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现在我们就试试吧!(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右面的习题)师:同学们,仔细看看,你们了解了什么?生1:做成这只猫头鹰用了三种瓜子。生2:一共用了80粒葵花子,西瓜子比葵花子少25粒,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粒。师: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生:淘气用了多少粒南瓜子?师:是啊,用了多少粒南瓜子呢?试一试:用

25、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可能会说:80-25-39=16(粒)。我是想葵花子80粒,西瓜子比葵花子少25粒,就要减去25得到西瓜子的粒数;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粒,就要再从西瓜子的粒数里面减去39才是南瓜子的粒数。我觉得因为“西瓜子比葵花子少25粒”“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粒”,就说明南瓜子最少,实际就是比葵花子少25+39=64(粒),所以可以从80里面减去64得出用了16粒南瓜子。如果学生没有提出第二种方法,教师可以适当介绍。【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得出规律后,要适时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

26、值。】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A类想一想,算一算。小东家有母鸡22只,公鸡比母鸡少9只,小东家一共养了多少只鸡?(考查知识点: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能正确分析题意,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B类购物满100元就能获奖。(1)买一本、一件和一个应付多少元?能获奖吗?(2)买一件和一个应付多少元?(3)你还想买些什么?大约需要多少元?(考查知识点:100以内的加法、连加运算;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法及连加算式并解决相关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22-9+22=35(只)B类:(1)28+49+22=99(元)99100不能获奖(2)49+50=99(元)(

27、3)答案不唯一,略。教材习题第8、第9页“练习一”:1. 46+34+16=96(个) 80-25-39=16(粒)2.(1)玩具机器人的价钱是45元。(答案不唯一)(2)买玩具机器人和玩具小汽车。100-45-23=32(元)(答案不唯一)(3)买玩具小汽车和魔方剩下的钱最多。100-23-15=62(元)(4)买玩具轮船和魔方正好需要花100元。(答案不唯一)3. 9564732734564. 89522488221005. (1)36+18+45=99(根)(2)36+18-10=44(根)6. (1)95-32-36=27(节)(2)32+36-23=45(节)7.(1)90-30-2

28、4=36(下)94-29-29=36(下)(2)可能是91下;91-26-30=35(下)(答案不唯一)8.71211141069813本节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已经认识元、角、分的基础上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教材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购物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多样化的付钱方法,能正确计算应找回的钱数。本节内容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购物的生活,体现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购物经验,有过自己买文具等小物件的亲身经历,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1

29、.创设贴近生活的购物情境,学会购物。2.掌握多样化的付钱方法,学习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3.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1.创设情境,培养数学情感。创设一种购物的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活动。教学要成功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玩”是儿童的天性,在设计这节课时,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1买文具1课时2买衣服1课时3小小商店1课时买文具。(教材第10、11页)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

30、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重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难点: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件、人民币票样。师:今天这节数学课呀,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来了,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去商店买文具。你们高兴吗?(高兴)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购物时要用到人民币,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但是我们也不可以盲目地崇拜金钱,因为“金钱不是万能的”。【设计意图:教学之初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教育学生爱护人民

31、币,并能正确看待金钱,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1.认一认,填一填。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商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师: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票样,演示给大家看看。学

32、生可能会说: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或一张1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我可以给售货员2张5角的。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1角的,因为1元=10角。我可以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是1元。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师:如果用1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生1:1把尺子8角,1元等于10角,减去买尺子的8角,还剩2角,所以就应该找回2角。

33、生2:算应找回的钱数,就是计算剩下的钱数,应该用减法计算,所以1元-8角=2角。师:是啊,就是这样用减法计算应找回的钱数,或者说找回的钱数与买东西用去的钱数和正好是付出的钱数。4.和同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师:如果你有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呢?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然后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说:我可以买1把尺子和1个练习本。我可以买2块橡皮和1把尺子。我可以买2支铅笔。我可以买1支铅笔,2个练习本和1块橡皮。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只要你们所用的钱正好是1元,不能多不能少,就说明你们的想法是正确的。【设计意图:在创设的实际购买文具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到购买同一种物品可以有不同的付钱

34、方式,同样多的钱也可以买到不同的物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记忆1元=10角。】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买文具1元=10角1角=10分1.通过创设购物这个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学会计算的思考过程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A类填空。3张+2张=()元+=()元()角(考查知识点:购物;能力要求: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面值的计算。)B类回答问题。(1)买一个文具盒可以怎样付钱?(2)5元可以买哪些物品?(考查知识点:购物;能力

35、要求:能正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4元6元3角B类:(1)3张1元和1张5角。(答案不唯一)(2)可以买1个文具盒和1个练习本。(答案不唯一)教材习题第11页“练一练”:1. (1)2(2)5(3)10(4)20(5)5102. 6元7角2元5角4元1角 8元11元4元3角3.(1)1张1元1张5角。(答案不唯一)(2)5角(3)可以买2瓶酱油。(答案不唯一)买衣服。(教材第12、13页)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难

36、点: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件、人民币票样。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去哪转转吗?今天我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情境图。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26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31元。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41元。我知道一条裙子的价钱是23元。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信息真不少!【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买衣服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学习较大面值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1.认一认。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教师依次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

37、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出这些人民币的依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为下一环节探究不同的付钱方式奠定基础。】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师:如果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呢?用你手中的人民币票样摆一摆,然后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用人民币票样讨论付钱的方式,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付钱方式后,组织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说:我拿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一共是31元。我拿1张20元,2张5元和2张5角,一共是31元。我拿3张10元和5张2角,一共是31元。只要学生说的符合生活实际、是正确的,教师就要予以肯定。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师:你

38、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富有现实性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师: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买衣服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一共是31元。1张20元,2张5元和2张5角,一共是31元。3张10元和5张2角,一共是31元。1.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

39、学的意识。2.本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A类填空。=()张+()张+()张=()张+()张=()张+()张(考查知识点:换钱;能力要求: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B类说一说。(1)买一件,可以怎样付钱?(2)100元能买哪两件商品?(考查知识点:购物;能力要求:能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计算。)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21(答案不唯一)2113B类:(1)2张20元、1张5元和2张2元,共49元。(答案不唯一)(2)可以买裙子和闹钟。(答案不唯一)教材习题第13页“练一练”:

40、1.(1)可以付4张10元、1张5元和3张1元,共48元。(答案不唯一)(2)15+45=60(元)可以付1张50元和1张10元,共60元。2. 33503.5105224(后两个空答案不唯一)4.方法一:1张50元、2张20元和1张10元。方法二:1张50元、1张20元和3张10元。5.略小小商店。(教材第14、15页)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课件。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吧?课件出示:教材第

41、1415页情境图。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小小商店,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我喜欢的玩具坦克的价钱是9元。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交流各自的发现,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1.师:现在咱们注意看第一幅情境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生:1架玩具飞机12元,1辆玩具坦克9元,一共就是12+9=21(元)。师:回答得非常准确,真棒!2.师:看第二幅情境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

42、买了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生:1盒水彩笔15元,那么20-15=5(元),应该找回5元。3.师:说得真好!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学生所选物品只要是两样且总价没有超过30元都可以,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4.师:淘气想买一个皮球,他有3张1元和2张2元,他可以怎样付钱?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及时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两种:3张1元和1张2元,正好就是皮球的价钱5元。我可以付1张1元和2张2元,也正好是5元。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说得

43、很好。5.师: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就是计算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用减法计算,72-68=4(元)。师:思路很清楚,说得非常正确,真棒!继续努力哟!6.师: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后,请小组代表汇报提出的不同问题,请其他同学解答,并组织交流想法及计算结果。【设计意图: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小 小 商 店共需要多少钱?用加法应找回多少钱?用减法如何付钱?凑钱数1.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

44、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购物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2.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他们选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学生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A类说一说。(1)哪两种玩具的价格最接近?(2)用100元可以买三件玩具吗?如果可以的话,可以买哪三件?(考查知识点:购物;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B类1.用100元去买一套衣服,可以怎样买?应付多少钱?2.说一说。你来到这家商店想买什么?怎么付钱?(考查知识点:购物;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

45、决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小猴和大象的价格最接近,只相差1元。(2)100元可以买三件玩具,可以买公鸡、小熊和熊猫。(答案不唯一)B类:1.可以买:+应付46+53=99(元);+应付46+41=87(元);+应付52+41=93(元);+应付34+41=75(元);+应付34+53=87(元)。2.略本单元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包括四节内容。第1节“有多少块糖”,通过数数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第2节“儿童乐园”,结合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第3节“有多少点子”,通过讨论算法,让学生体会用乘法解决问题比较简

46、便。第4节“动物聚会”,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的关键。本单元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体会乘法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已有的数数的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为学生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在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基础上抽象出乘法算式,是今后学习乘法口诀进行相关计算的重要纽带。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

47、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3.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1.结合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提出并会列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解决的一些问题,由此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密切联系,以及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方便性,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2.取消认为的被乘数和乘数的区分。通过解决“有多少个点子”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由于

48、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乘法算式不同,但是结果相同,因而不必区分被乘数与乘数。显然,数学上的抽象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乘法意义的学习中有了具体体现。3.注重形成学生初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逐步形成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深入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价值。1有多少块糖1课时2儿童乐园1课时3有多少点子1课时4动物聚会1课时5练习二1课时有多少块糖。(教材第16、17页)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运算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

49、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道不同的连加算式。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能相应地列出两道不同的连加算式。难点: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课件、糖块。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哟。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1块1块地数:1、2、32块2块地数:2、4、6、85块5块地数:5、10、15、20师:你

50、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经具备的跳着数数的方法和技能引入新课,既为新课的教学做了铺垫,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数一数,填一填。师: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数一数,填一填,你们能做到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生1: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生2: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

51、(块)。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糖块按行数一数。然后交流。生1:第一幅图中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7列,一共有14块。生2:第二幅图中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有12块。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生:第一幅图是2+2+2+2+2+2+2=14(块);第二幅图是3+3+3+3=12(块)。2.说一说,算一算。师:现在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算式是5+5+5=15(块)。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算式是3+3+3+3+3=15(块)。横着看时,有3行,就是有3个5

52、相加。竖着看时,有5列,就是有5个3相加。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并相应地列出两道不同的连加算式,为学习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乘法算式奠定基础。】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有多少块糖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1.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2.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A类数一数,填一填。+=()(考查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