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1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2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4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重点】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使用双色笔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使用说明】1.阅读教材P31P34后使用2.本课时知识,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其中, 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对对小部分学生不

2、作要求。导学过程方法导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3)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43米,而死海的海拔为-415米,则前者对于后者的相对高度是 。2 回答: (1)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 标注在地图上,再把 相同的点 连接成线。 (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 。 (3)等深线:把海洋中 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 ,表示坡度缓;等高线 ,表示坡度陡。(一)自主检测:1.等高线的形状对应的地形类型:2.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1)填出图

3、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C D E (2) 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 在 米以上。(3)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 处爬山要容易些。(二)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探究点一:海拔和相对高度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43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探究点二:等高线地形图1.理解等高线的定义右图是某建筑物的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数据由外向内逐渐增大,思考:这座建筑物的形态是怎样的?2.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地表坡度的关系如图B是一座小山,一位老奶奶要登山,出于安全考虑,她上山的线路最好选择哪一条?为什么?探究点三:山地不同部位

4、的判读1、山脊、山谷的判读下图(结合教材插图22-4)后完成:(1) 左图由高处(120米)凸向低处(100米),再由高处(100米)凸向低处(80米)这种地方等高线由高处凸向低处称之为 。(2) 右图等高线由低处(60米)凸向高处(80米),再由低处(80)凸向高处(100米),种地方等高线由低处凸向高处称之为 。2、下图(结合教材插图22-4)后完成:山体不同部位山顶(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特征中间高,四周低中部高,两边低两个山峰之间的洼地近于垂直的山坡,称为陡崖。等高线特征等高线呈闭合状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两个山峰间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检测反馈,学以致用】1.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

5、是( ) A不在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不同 B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C地图上等高线闭合的地方,表示山峰 D地图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表示山谷2.读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山脊 B甲处的海拔约为358米 C小河的流向是西北向东南 D小河的流向是东南向西北3.读“等高线地形图图”,回答(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名称A、 B、 C、 D、 (2)EF、FG两个山坡,坡度较缓的是 ,判断理由是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一、会读地图上的高度1.海拔2.相对高度二、绘制等高线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坡缓;等高线密集坡陡

6、。(二)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 学习收获、 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训练,巩固拓展】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完成1、2题:1.图中的数字表示地形的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A山峰山谷山脊盆地B山峰山脊鞍部山谷C盆地山脊鞍部山峰D盆地山脊山谷山峰2.上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部位,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A B C D3.读“汶川某地震灾区等高线地区图”,回答问题。(1)图中A处为山洪形成的堰塞湖,如果湖水再涨,大坝再加高10米,甲、乙、丙三村庄有可能被淹没的是(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甲和丙村(2)甲村与乙村的相对高度大约是_米,甲

7、村要向乙村转移的方向是_。(3)地震塌方导致D处公路受阻,要立即打通这段公路,施工人员测得B、C两处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实际距离为_千米。【课后反思,自悟自励】依据教与学设计案自主学习课本,将正确答案的问题在课本上划出,将有疑惑的问题求助组内其他同学,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教与学设计案上做出标记。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巡视指导,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究一重在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探究二重在理解等高线的含义及特点,掌握地形坡度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探究三重在帮助理解山脊与山谷,让学生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不同的地形部位。判断地形地势图,关键是读等高线;同一线上高度等,同幅图上高差等。陡坡线密有悬崖,坡缓线疏易攀爬;鞍部内有同心圆,山谷曲线向内弯。2分钟完成。学生可抢答,检测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和提醒自己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整节内容完成后,花2分钟记忆一下知识点,然后用2分钟完成检测,检查学习效果。第二章 地图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1课时参考答案【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1)海平面 (2)另一地点 (3)9259.432.(1)海拔 海拔 (2)相对高度(高差) (3)深度(一)自主检测:1.山峰 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