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刘刚-第26章黄疸.ppt_第1页
中医内科学-刘刚-第26章黄疸.ppt_第2页
中医内科学-刘刚-第26章黄疸.ppt_第3页
中医内科学-刘刚-第26章黄疸.ppt_第4页
中医内科学-刘刚-第26章黄疸.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疸,温州市中医院呼吸科刘刚,一,概况,(一)定义为以眼黄、体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病症。 其中目的黄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二)历史沿革1 .黄疸病证的论述始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 2、金匮要略黄疸的脉证和治疗以湿热黄变为重点,对抢火黄变、干结黄变、女劳黄变及虚黄等也进行了论述。 一、概括、(二)历史沿革3 .元代罗天益卫生宝鉴进一步表明湿由热变为阳黄,湿由冷变为阴黄。 4 .沈金鳃萧沈氏尊生书黄疽认为黄疸具有传染性。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相当于西医的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等。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1 .外感湿热流行病病毒时感冒流行病病毒

2、进口,中焦脾胃运化异常,湿热交蒸蒸于肝胆,肝脏疏漏,胆液不循常规,扰乱皮肤,赌膀胱,使身体小便发黄。 2 .内伤饮食疲劳(1)酒精依赖肥甘、损伤脾胃、湿浊内生、抑郁和化热。 (2)过食生冷或疲劳会伤脾或长期饥饿饱满异常、脾胃虚寒、寒湿困穷中焦。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3 .以病后发内外相关为患。 从病邪来说,主要是湿浊之邪,所以金匮要省略“黄家所得,湿得之”的论断,从脏腑来看,不是脾胃肝胆,而是脾胃累及肝胆。 二、病因病机、(二)病机1 .基本病机:湿浊块、胆液溢出常道外不黄。 2、病位:脾胃肝胆,多关乎脾胃至肝胆。 3、病性:与脾胃阳气盛衰有关。 中阳偏盛,湿气热化,湿热病人,即阳黄;中阳

3、不足,湿寒化,患寒湿,阴黄。 二、病因病机,(二)病机3 .病机转化:阳黄、阴黄、急黄性质不同,轻重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 .预后:本病的转归与黄疸性质、体质强弱、治疗护理等因素有关。 三、诊断要点,1 .临床特征:眼黄、体黄、尿黄。 眼睛变黄为主。 2 .病史:有外感湿热流行病毒、饮食不节、接触肝炎等病史,或胁痛、征集病史。 3 .辅助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尿胆红细胞、尿胆原、直接胆红素测定、血清谷氨酰胺、谷草转移酶及b超、CT、胆囊造影等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鉴别诊断;(一)萎黄和黄疸萎黄是由气血不足所致,常伴有皮肤萎蔫、双眼发黄、头晕、气喘、心悸等疾病。 (二)黄胖和

4、黄疸黄胖与虫证有关,长期耗血致面肿,黄白,眼、小便不黄。 五、辨证论治,(一)辨证论治要点1 .阳黄宜识别湿热轻重;(一)热重于湿:人眼黄色鲜明,发热干渴,恶心呕吐,小便少黄红,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数。 (2)湿重重于热:身上眼黄,其颜色不如热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闷,恶心呕吐,便溏,舌苔厚黄,脉弦易滑。 2、阳黄、阴黄、急黄、五、辨证论治,(二)治疗原则金要略有“诸病黄家,但小便”。 因此湿邪利小便是黄疸的基本治疗原则。 五、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阳黄1 .热重于湿审证要点:身眼黄,黄色鲜明,发热干,心烦,小便短黄红,结大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肾。 药:艾蒿

5、汤。黄柏、连翘、垂盆草、蒲公英等可加清热,茯苓、滑石、车前草利湿清热。 脇痛较大,加柴胡、郁金、川楠子疏肝理气。 可加热毒内盛、心烦懊机、黄连、龙胆草增强清热解毒。 恶心呕吐,陈皮,竹苞,加半夏化湿清热和胃。五、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阳黄2 .湿重重于热审证要点:眼黄,其颜色比热重者鲜明,头重,胸痛,身热,不呕吐,腹胀,舌苔厚,黄色疗法:利湿化浊,放热除黄处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味或甘露消毒丹。抗潮机、胸腹疝膨胀、恶心纳差、苍术、厚朴、半夏、健脾燥湿、行气和胃。 五、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阳黄3 .胆肾郁热审查证要点:身体眼黄鲜明,右胁剧烈疼痛和放射于肩背,壮热或寒热来往。 伴有口苦咽干、呕吐

6、反、尿黄、便秘。 治疗方法:疏肝退热,利胆退黄。 药:大柴胡汤。 五、辨证论治,(三)辨证论治阳黄4 .免疫病毒黄审查证要点:发病剧烈,黄疸快速加深,体眼呈深黄色,伴意识异常或见出血、便血。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凉血开孔。 药:干金犁角散。 神昏过去,加上安宫牛黄丸,凉透了。 动风痉挛者加钩藤、石决明,另服用羚羊角粉或紫雪丹,消除风止痉挛。 出血、便血、皮肤痣严重者,加入黑地榆、侧柏叶、紫草、茜草炭。 五、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阴黄1 .寒湿阻碍审查要点:身目黄、黄色暗淡无泽或如烟雾。 治疗方法: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处方药:生产线陈术添汤。腹胀、胸闷恶心明显,去白术,加苍术、厚朴、半夏、陈

7、皮,健脾燥湿、行气和胃。 脇腹疼痛膨胀,肝脾与疾病相同,加柴胡、香附作疏肝理气。 五、辨证论治,(三)辨证论治阴黄2 .脾缺血缺损审证要点:黄疸日长,病体眼黄,色不褪色,肢软无力,心慌短,舌轻,舌薄,脉湿。 治疗方法:补血,健脾退黄。 处方药:黄质建中汤、小建中汤。 六、预防和护理,1 .精神调查。 2 .吃饭有节。 3 .经常起居。 4 .对急黄的护理。 七、结语,黄疸病因:外感湿热流行病毒,内伤饮食疲劳,病后发作。 黄疸机:湿浊块,胆液不经常往外溢。 黄疸病位:多涉及脾胃肝胆、脾胃至肝胆。 黄疸基本治疗规则:湿邪利小便化。 临床上需要因人、时、证而异,必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灵活掌握辨证论治。 八、思考题、1 .黄疸是什么? 其病机、病位、治则分别是什么2 .阳黄各证型的治疗方法和代表药物是什么9,病案分析,男,34岁,眼黄,体黄,小便黄6年,加重7天。 6年前出现眼黄、体黄、小便黄,间歇服用中西药治疗,病情轻时重。 一周前上述的症状加重了。 查体:胃口好,食物少,胸闷,腹胀,畏寒,口薄,不渴,大便瀑布,无力,尿黄。 T 36.5、P 60次/分、R 18次/分、BP 120/75mmHg、神志清、巩膜黄染、皮肤深黄、色暗如熏。 舌质薄,苔白腻,脉缓。 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肋下可触及1.5cm,轻触,疼痛,脾未触及,肝区叩痛()。 W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