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分析与变质相2012.ppt_第1页
共生分析与变质相2012.ppt_第2页
共生分析与变质相2012.ppt_第3页
共生分析与变质相2012.ppt_第4页
共生分析与变质相201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矿物共生分析:应用物理化学相平衡原理,分析天然变质岩石中的矿物共生组合(相,p)与全岩化学(独立组份, c)和变质条件(自由度, f )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一、共生分析和成分-共生图解,对于硅质泥晶灰岩,如果方解石相对多于石英时,当变质反应彻底进行并达到平衡时,其矿物共生组合是“方解石+硅灰石) 相反,如果石英相对多于方解石,那么最终的平衡组合,也就矿物共生组合将是“石英+硅灰石”,矿物共生组合一个给定化学成分体系的岩石中发生的变质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正、逆速率相等)时得到的矿物组合,吉布斯相律(封闭体系,实验室尺度): p = c + 2 f (1)SiO2、 Al2O3, 矿物相:刚玉

2、、石英(各种多型 变体)、红柱石、蓝晶石、 矽线石、莫来石。 c = 2, p = 4 f,平衡共生矿物数目 最多有4个: 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石英; 红线石+蓝晶石+矽线石+刚玉; 。 (2) SiO2、 Al2O3, 但SiO2 :Al2O3 = 1 矿物相: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莫来石 但c = 1,p = 3 f,平衡共生矿物数目最多有3个: 红柱石+矽线石+蓝晶石,。,(一)、相平衡原理,哥尔德史密特(矿物)相律(封闭系统,天然尺度,露头-薄片): p = c + 2 f,f 2,p c 天然封闭的岩石系统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共生的矿物相数目不大于有效组分数目 (1)Si

3、O2 Al2O3, c = 2, p 2 : 红柱石+石英、蓝晶石+石英、矽线石+石英、。 刚玉+红线石、刚玉+蓝晶石、矽线石+刚玉 (2) SiO2 Al2O3, 但SiO2 :Al2O3 = 1 c = 1, p 1 :平衡矿物数目最多1个: 红柱石、矽线石、蓝晶石 (3)如果出现自由度=1,或=0的极端情况,则(1)和(2)中矿物相数目分别增加1个和2个,柯尔任斯基(矿物)相律(开放系统,天然尺度,露头-薄片): c = ci + cm 活动组分( cm)的浓度或化学位(势)与环境P、T条件一样,是控制交代反应的控制因素, p = ci + cm + 2 f, 对照哥尔德史密特(矿物)相

4、律,得 f 2 + cm ,p ci 因此,在天然开放岩石系统中,当化学(交代)反应达到平衡时,共生矿物相数不大于有效惰性组分数 实例:云英岩,是气液交代岩之一种,由花岗岩经热液交代作用而成,岩石普遍存在交代分带现象,在交代最强的核部分,活动组分最多,惰性组分最少,因而往往形成单矿物岩石,我们在前面已提及,对于具有封闭系统性质的天然变质岩石(区域变质岩和接触变质岩,控制其变质矿物的有效惰性组分有: Al2O3+Fe2O3 FeO+ MgO+ MnO CaO+ Na2O K2O+ Na2O 加上与过剩组分SiO2对应的矿物相石英,据哥尔德史密特(矿物)相律相律,可以得出重要结论:当一个天然岩石系

5、统的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共生矿物相的数目一般不大于5个,如果在单变线(f = 1)上平衡,共生矿物数目可达6个,不变点上的平衡可出现7个。单变线上或不变点上的平衡组合通常是可望不可求的,因此,天然岩石系统中共生的矿物数据一般不超过5个。,(二)、变质岩典型岩石化学体系,泥质: ASH, KASH, KNCASH, KMFASH, KNCMFASH 基性: CFMASH, CNFMASH 钙质: CMS,CASH 镁质: FMSH, 镁铝质:FMASH 常用岩石化学体系图解:ACF、AKF、AFM、SMC。,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岩石薄片观察,查明哪些矿物属于一个矿物共生组合,是建立变质相重要步骤

6、岩相学标志(观察) 相互接触,边界规则和谐; 矿物之间无反应或交代结构现象(世代关系); 同种矿物其光性特征(常数)相同; 2 热力学标志(计算) 一个天然共生组合的矿物数目一般不大于5。 一个共生组合中,某些元素在两个(一对)互相接触矿物之间的分配,服从能斯特分配定律。,(三)矿物共生组合的判别标志,A = Al2O3 + Fe2O3 C = CaO F = FeO + MnO + MgO A + C + F = 100%,A = Al2O3 + Fe2O3 - K2O K = K2O F = FeO + MnO + MgO A + K + F = 100%,(四)矿物共生组合的图解表示,1

7、。共生矿物标注,例子(P316),蓝晶石、矽线石、红柱石: Al2SiO5 方解石: CaCO3、硅灰石: CaSiO3 白云石: CaMg(CO3) 2、透辉石: CaMgSi2O6、普通辉石 透闪石(Ca2Mg5Si8O22(OH)2、阳起石、普通角闪石 钙铝榴石: Ca3Al2Si3O12、钙铁榴石: Ca3Fe2Si3O12 铁铝榴石: (Fe,Mg,Mn,Ca)3Al2Si3O12,2。连结共生矿物 3。标注矿物组合,二、“相,facies”的概念,岩石学中的“相”是指在同一地壳中同一物理化学条件(环境)中形成的一套岩石组合(或+生物),亦即带有特定环境条件属性的一套岩石组合。反过来

8、说,这套岩石组合中的物质、结构和构造等特征不同程度地记录了成岩环境条件信息。自然界中的成岩环境是复杂的,相应地也存在复杂的岩石“相”。岩石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详细观察分析现今剥露地表的岩石组合的岩相学等特征,确定它们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的成岩“相”属性和环境条件。,1。岩浆岩的相,侵入相 深成相(10km) 中成相(3-10km) 浅成相(3km),喷出(火山岩)相 溢流相 暴发相 陆相 海相,岩浆岩岩石在不同的深度具有不同产状、其矿物、结构、构造等特征也不同,反映岩石的环境条件和岩浆冷却结晶速率的差异。 侵入相: 深成相岩石具粗粒等粒或似斑状结构、发育出溶结构、定向构造、钾长石具有低的有序

9、度而高的三斜度; 浅成相细粒或斑状结构、块状构造、高有序度而低三斜度率。,火成岩产状示意图,3_17,出露的岩基,岩基,岩墙,岩盆,岩盖,岩床,捕虏体,整合侵入体,不整合侵入体,岩株,岩钟、针、穹,火山颈. 岩管/岩筒,台地、被、盾,锥,侵入体,据火山岩产状划分的火山岩相,海相火山岩,陆相火山岩,2。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沉积环境指沉积物堆积场所的地貌特征与沉积作用特征的总和。,河流环境的地貌特征为下切的沟谷(具有一定坡度),沟内有阶地、边滩或心滩,沉积作用为流动的水体(水流)。,又如:湖泊环境的地貌特征为陆地上具一定面积的积水洼地,沉积作用为波浪、沿岸水流及淡水生物活动等。,2。 沉积相 一定沉

10、积环境中的沉积物或沉积岩的 岩石学 和 生物 特征的总和。 如:河流相主要为砂砾岩或粉砂岩组成,具交错层理,有植物树干化石而无植物叶化石。 又如:湖泊相常有暗色泥岩或细粉砂岩组成,水平纹理,含植物叶及淡水动物化石。,A metamorphic facies is a set of metamorphic mineral assemblages, repeatedly associated in space and time, such that there is a constant and therefore predictable relation between mineral comp

11、osition and bulk rock composition. (F J Turner, 1981) 定义:一个变质相是指,各种成分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形成的一系列矿物共生组合,这些矿物共生组合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反复共生,其中,每一个矿物组合与岩石化学成分之间有着固定的、因而可以预测的对应关系。,三、变质相概念及其划分,变质相划分图解(p.324图20-9),变质相划分,接触变质相: 级别变质相类型 低温的: 1 钠长绿帘角岩相(AEH) 中温的: 2 普通角闪石角岩相(HH) 高温的: 3 辉石角岩相(PH) 极高温的: 4 透长岩相(S) 区域变质相: 很低温的: 5 沸石相

12、(Z) 6 葡萄石绿纤石相(PP) 7 硬柱石钠长石绿泥石相(LA) 8 蓝片岩相(BS) 低温的: 9 绿片岩相(GS) 10 绿帘角闪岩相(EA) 中温的: 11 角闪岩相(A) 高温的: 12 麻粒岩相(G) 高压的: 13 榴辉岩相(E),接触变质相及其分布示意图,灰蓝带-辉石角岩相 灰绿带-普通角闪石角岩相 无色带-钠长绿帘角闪岩,大别造山带北大别杂岩区域变质相分布图,A metamorphic facies is a set of metamorphic mineral assemblages, repeatedly associated in space and time, su

13、ch that there is a constant and therefore predictable relation between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bulk rock composition. (F J Turner, 1981) 定义:一个变质相是指,各种成分的原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形成的一系列矿物共生组合(岩石),这些矿物共生组合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反复共生,其中,每一个矿物组合与全岩化学成分之间有着固定的、因而可以预测的对应关系。,理解变质相的5个要点:,理解变质相的5个要点: 1。一个变质相是大体相近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由不同化学成分原岩的变质形

14、成的一系列(套)矿物共生组合,属于一个等物理系列(等化学系列?),一个矿物组合不能定义一个变质相。 2。每一个变质相是以基性变质岩的矿物共生组合为标志;相应地,基性变质岩的矿物共生组合为每一个变质相的特征性或标志性矿物组合,相应的岩石名称被用来命名该变质相(p.325表20-1)。 3。相邻的变质相边界以基性变质岩中特定的变质反应划分。由于变质反应一般都是连续反应,所以分隔变质相的边界是一个过渡带而不是一条线(图20-9)。 4,时空上反复共生:(1)只与变质条件有关,与时空无关,因而可全球和古今对比;(2)大多数情况下变质热峰的持续时间足够长,反应能够彻底进行。 5。固定的可以预测的对应关系

15、:这表明:(1)封闭体系,等化学过程,只适于区域变质岩和接触变质岩;(2)每一个矿物组合,对应于一个特定化学成分的原岩;(3)因而,一个变质相可以用一张联合的ACF和AKF图解表达。,四、变质相系、变质作用P/T比和构造环境,接触变质相系列: AEHHH PH (S)And-Sil( 80 oC/Km) 区域变质相: 低P/T型:Z PP GS A G And-Sil (80-40 oC/Km) 中P/T型:Z / LA PP GS EA A G Ky-Sil (40-10 oC/Km) 高P/T型:LABS(LW-BSEP-BS)E Gl-Jd-Cos (10-5 oC/Km),变质相-变质相系及其划分图解(p.324图20-9),区域变质相系列与构造环境 低P/T型:岛弧带 中P/T型:陆-陆碰撞带 高P/T型:洋壳俯冲带;大陆深俯冲带 双变带:低P/T型(岛弧带)高P/T型(洋壳俯冲带),五、P-T-t轨迹概念和理解,A: 35Km地壳在缩短增厚前的定态地热梯度;B: 缩短50%增厚1倍(约70Km)后扰动地热梯度,1. 埋藏期2. 等压加热期3. 折返加热期4.折返冷却期,五、P-T-t轨迹概念和理解,(a)造山带的前进变质带剖面,(b)不同变质带岩石所纪录变质作用条件变化历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