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时 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pdf_第1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 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3.1 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材第 26、27 页 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 教学提示教学提示 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教学,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 例 1 是先乘后除的简单问题。教材选用了修水渠的事例,用文字和情境图给 出了“每天修 8 米,90 天能够修完,第一天修了 9 米”等数学信息,问题是: 照第一天的进度测算,多少天能修完?首先安排“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让学生先讨论、明白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接着,通过书中同伴交流的方式 给出了分步计算和综合列式计算两种算式的计算过程及答语。 然

2、后用兔博士的话 总结了不带括号的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 乘除混合,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例 2, 先除后乘的简单问题。教材选用了养蜂专业户养蜂酿蜜的事例,用文字和情境图 给出数学信息和问题:去年 5 箱蜜蜂酿蜜 375 千克,今年养蜂 24 箱,今年可以 酿多少千克蜂蜜?用丫丫的话说明了解答问题思路:要先算出去年一箱蜜蜂酿多 少千克蜂蜜,并列出了综合算式:375524。 “练一练”第 1 题安排了乘除混 合和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其他都是用乘除两步计算解答的简单问题。 本节课选择的两个事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虽然不很熟悉,但是都能 理解, 两个例题解答的思路也是唯一的, 例 1 必须先算乘

3、法, 例 2 必须先算除法。 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在解决问题时, 知道首先要思考 “先 算什么,再算什么” ,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课堂活动中,要按照教 材的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组织教学。 教学例 1 时,在学生了解信息和问题后,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如果每天修 8 米,90 天就能修完”和“照第一天的进度测算”分别是什么意思,使学生了解: 第一句话是修水渠的计划,可以求出水渠的全长;第二句话是说按实际每天修 9 米测算,然后提出“说一说”的问题,学生讨论明确解题思路后,再自主解答。 交流学生的算法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先让分步计算的同学汇报,说一说两个算 式求的是什么,

4、然后,鼓励学生列成一个算式并交流,同时了解哪个同学直接列 出了综合算式,教师要给予鼓励,最后总结运算顺序。 例 2 的教学,首先认真理解“照去年每箱酿蜜量计算”是什么意思,讨论一 下:解答这个问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交 流时,说一说运算顺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能正确进行运算, 能解答乘除两步计算简单问题。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说明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答问题并学习乘除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 2、会求“单一量”和“总量” ,掌握解决问题的策

5、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渐内化为成熟的解题策略。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 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逐渐成熟为自己的解题策略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例 1、例 2 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乘除混合运算以及解决问题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谈话导入 快速算出下面各题。 (板书或课件出示) 1854 24086 84085 2564 (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师:这是我们学习过的连乘、连除问题,同学们掌握的不错。今天我们接着来学 习有关用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的简单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

6、 用乘除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离不开乘除混合运算,课 始,先从乘除混合运算复习入手,为新知学习做好积极的知识准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用先乘后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教学用先乘后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了解信息和问题。(1)了解信息和问题。 师: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你看劳动场面热火朝天,读课件说一说,你了解到 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师播放课件) (预设) 生 1: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修 8 米,90 天完工。 生 2:实际第一天就修了 9 米。 生 3:按照第一天的进度测算,多少天能修完? (2)理解“照第一天的进度测算”的意义。(2)理解“照

7、第一天的进度测算”的意义。 师:“照第一天的进度测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说说。 生:计划每天修 8 米,实际第一天就修了 9 米,以后每天都要修 9 米,计算时按 照每天 9 米来解答。 (3)交流学生的解题方法。(3)交流学生的解题方法。 师:按照上面的理解,如果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预设) 生 1:先求出水渠的长度,再求实际需要的天数。 生 2:应是先算出计划修建的水渠有多长,再求出按照第一天的进度计算需要的 天数。 师:你会解答吗?自己试一试。 生 1: 890720(米) 生 2: 8909 720980(天) 7209 80(天) 答:照第一天的进度计算,80

8、 天能修完。 (表扬列出综合算式的学生,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 (4)小结。(4)小结。 师:上面的算式是乘除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应怎样算? 师生谈话得出: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乘除混 合,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 结合问题解决学习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明白含有乘除混运算的算 式,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教学用先除后乘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用先除后乘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了解信息和问题。了解信息和问题。 师:春天百花盛开,小蜜蜂漫天飞舞,蜂农张伯伯也忙碌了起来。 (课件播放) 一个养蜂专业户,去年 5 箱蜜蜂酿了

9、375 千克蜂蜜,今年饲养蜜蜂 24 箱, 照去年每箱的酿蜜量计算,今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师:读上面的信息,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 (预设) 生 1:去年 5 箱蜜蜂酿了 375 千克蜂蜜。 生 2:今年饲养蜜蜂 24 箱。 生 3:问题是照去年每箱的酿蜜量计算,今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2)理解“照去年每箱的酿蜜量计算”的意义。)理解“照去年每箱的酿蜜量计算”的意义。 师:讨论“照去年每箱的酿蜜量计算”是什么意思。 (预设) 生 1:去年 5 箱蜜蜂酿造了 375 千克蜂蜜。按去年的酿蜜量计算,需先求出去年 每箱蜜蜂的酿蜜量。 生 2:去年每箱蜜蜂的酿蜜量应用

10、3755 来计算。 生 3:计算今年的酿蜜量,每个月也要按 3755 来解答。 (3)分析、思考、列式。)分析、思考、列式。 师:解答这个问题,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预设) 生:先求出今年一箱蜜蜂的酿蜜量,在求出 24 箱的酿蜜量。 师:今年一箱蜂蜜的酿蜜量怎样计算? 生:今年一箱蜜蜂的酿蜜量用 3755 来计算。 师:好了,现在,自己尝试列出算式并解答出来。 生 1: 生 2: 3755=75(千克) 375524 7524=1800(千克) =7524 =1800(千克) 答:今年可以酿造 1800 千克蜂蜜。 (4)交流学生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反思中提

11、升。)交流学生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反思中提升。 师:说一说解答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师:你会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了吗?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整个教学环节和流程的设置按照“发现信息和问题” “分析思考理 解关键词” “尝试列式计算” “交流算式和计算结果” 这样一个流程来进行, 最后, 完整地回顾分析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反思自己的解答是否合理,总结解决问 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 27 页“练一练”第 1 题。 2、教材第 27 页“练一练”第 26 题。 设计意图: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 果一个

12、算式含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一量” “总量” “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求单 一量用除法,求总量用乘法。 (四)达标反馈 1、我来填一填。 (1)在 1293 中,先算( ) ,后算( ) ;在 1293 中,先算( ) , 后算( ) 。这两题的运算顺序( ) 。 (2)在乘除混合运算中,按照( )的顺序算。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1)248 8 (2)45 12 3 27 列出综合算式: 列出综合算式: 3、我来算一算。 6252514 860439 365573 18643 40168 328819 4、解决问题。 (1) 4

13、 节车厢一共装煤 228 吨, 照这样计算, 如果一列火车有 18 节这样的车厢, 那么这列火车一共可以运煤多少吨? (2)小明 5 分钟跑了 400 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明 9 分钟能跑多少米? (3) 动物园里的一头小象, 一周要吃 420 千克食物, 照这样计算, 一个月 (30 天) 需要准备多少千克食物? (4) 修一条小路, 如果每天修 80 米, 需要 7 天, 如果每天 40 修米, 需要多少天? 答案: 1、 (1)乘法 除法 减法 加法 相同 (2)从左往右 2、 (1)31 93 24883 (2) 540 20 4512 27 3、6252514 860439 3655

14、73 =2514 =209 =73-73 =350 =180 =0 18643 40168 328819 =343 =6408 =4119 =129 =80 =779 4、 (1)228418=1026(吨) (2)40059=720(米) (3)420730=1800(千克) (4)80740=14(天) (五)课堂小结 师 : 同学们, 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 今天这节课, 你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了吗? 所学知识你会用了吗?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谈收获,针对共性问题要概括、归纳) 设计意图 : 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引领学生从“积极” “合作” “会问” “会想” “会 用”等多方面全

15、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回顾 总结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不断总结提升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1、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36098 320167 (363227)17 154270 7802673 9004532 2、我来选一选。 (1)4 辆汽车 3 小时运煤 60 吨,照这样计算,1 辆汽车 1 小时可运煤多少吨? 不正确列式是() 。 A6043B6034 C 6034 (2)学校买录音磁带,每盒 4 元,一共买了 20 盒如果用这些钱买 5 元一盒的 磁带,可以买多少盒?列式是() 。 A2045B2045C2045 (3)两辆卡车 6 次运煤 48 吨,平

16、均每辆卡车每次运煤多少吨?解答这题不正确 的算式是() 。 A4862B4826C4826 (4)小明读一本书,每天读 15 页,6 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 9 页,几天可以 读完?列式是( ) 。 A.1569 B.1569 C.1596 3、解决问题。 (1)一台拖拉机 40 时耕地 200 公顷,照这样速度,12 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2)一堆货物,用 25 辆汽车来运,6 次运完,如果要 5 次运完,需要多少辆汽 车? (3)王师傅用 3 小时加工了 105 个零件。照这样计算,王师傅工作 15 小时一共 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 (4)上周,7 天产牛奶 630 千克,照这样计算,8 头

17、奶牛可产牛奶多少千克? (5)一项工程,8 个人工作 15 时可以完成,如果 12 个人工作,那么多少小时 可以完成? (6) 2 台拖拉机 4 时耕地 32 公顷, 照这样速度, 5 台拖拉机 6 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答案: 1、 36098 320167 (363227)17 =408 =207 =13617 =5 =140 =8 154270 7802673 9004532 =63070 =30+73 =2032 =9 =103 =640 2、 (1)B (2)B (3)C (4)A 3、 (1)2004012=60(公顷) (2)2565=30(次) (3)105315=525(个)

18、(4)63078=720(千克) (5)1581210(时) (6)324256=120(公顷)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板书,能将教师的教学思路以直观、清晰的形式交代给学生,能用 较快的速度吸引并“粘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顺利引入教学的情景;能为学 生提供词语概括与归纳的最好示范,能明晰地教给学生思维的方式,开启学生的 智力。 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片断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片断 例:买 9 千克南瓜需要多少元?例:买 9 千克南瓜需要多少元? 3.1 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3.1 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 例 1:

19、例 2: 890=720(米) 375524 7209=80(天) =7524 8909 =1800(千克) =7209 =80(天) 答:80 天修完。 乘除混合,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乘除混合,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1、整理信息1、整理信息 。 。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需要把一些信息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从而找出解 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让你把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简单明了地整理出来,你想 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呢? 学生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尝试用文字记录、列表格等方法 进行整理)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信息进行整理,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一些吗? (学生动手整理,把方法写在研

20、究报告单上,写完后把自己的想法跟小组同学 一起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整理信息,实际上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 开放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交流方法2、交流方法 、展示交流整理信息的各种形式。、展示交流整理信息的各种形式。 根据学生生成合理安排交流顺序,组织学生思考评价。 (预设) (1) 文字摘录信息。 “小强花了 18 元买了 3 千克南瓜,小丽买 9 千克需要多少钱?” 师:你们觉得用这种方法整理信息怎样?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方法比较繁琐而且不宜看出数量间的关系) 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2)列表格整理信息。 交流时,三种方法按由繁

21、到简的顺序呈现。第一种方法虽繁琐但学生容易想 到;第二种方法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将多余的文字去掉,简洁一些;第三种方 法抓住题中数量(千克数、钱数)之间的关系,呈现形式简洁清楚。 师:这些都是用列表格的方法整理信息,你觉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交流。 (让学生经过简化的过程,掌握列表格整理信息的方法) 师:看着表格你能说一说每个数据各表示什么吗?(让学生对照表格进一步理解 数量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一步简化:可以将表格去掉,用箭头标示数量间的对应关系。 师小结:列表格、文字摘录等都是很好的整理信息的方法,目的都是为了使我们 理清数量关系。 在解决问题时,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适宜的整理形式。

22、 设计意图:交流时,从繁琐的文字记录开始,引导学生不断简化,逐步过渡到列 表格整理信息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列表整理信息的简洁性和必要性。用箭头表 示数量间对应关系是对列表法的进一步简化,数量关系更加明显,为解决问题奠 定基础。 3、分析解答3、分析解答 。 。 师:要求买 9 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你是怎么想的? 先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 做完后先小组交流解题思路,再集体交流。集体 交流时让学生结合表格或文字摘录讲清思路。 ( 预设) (1)先求买 1 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再求买 9 千克需要多少钱。 算式:183=6(元) 69=54(元) (2)先求 9 千克里面有几个 3 千克,再求买 9

23、千克需要多少钱。 算式:93=3 183=54(元) 学生交流思路和分步算式后,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并说一说综合算式 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引领回顾,梳理方法。4、引领回顾,梳理方法。 借助课件演示,引领学生对本节课的探究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并梳理出 “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生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需要根据问题找到相关的条件,并且进 行合理的简单整理,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这是我们解决实际 问题的一般策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次经历对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 过程,更清晰地体会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策略,积累丰富

24、的解决问题经 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 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多,小学数学不可能都学。选择策略的教学内容,一要 比较基础的,适用面宽的。这样的策略能解决的问题多,有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 题的能力。二要适宜小学生学习,与他们的数学知识、生活经验相接近,与他们 的思维发展水平相接近,这样的策略不会过度加重学习负担。 教材里编排的策略大致可分成两块,一块是最基本的策略综合与分析, 另一块是较常用的策略整理、画图、枚举、倒推、假设、转化等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若干部分, 通过对每一部分的研究, 实现对整体的了解。 分析这种思维方法应用于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就是“分析法”

25、 ,把所求问 题作为思考切人口,推理出需要的条件。综合是把几个有关系的部分,按某种联 系组织成整体。这种思维方法在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就是“综合法” , 从研究条件间的联系切入,逐渐向所求问题逼近。实际问题里有许多数学信息, 包括已知条件、 所求问题以及相互联系, 共同组成完整的、 可解决的问题。 挖掘、 整理数学信息之间的内在关系,才能理解问题、形成思路、找到解法。这是解决 任何实际问题必不可少的思考,所以说,综合与分析是最基本的策略,学生必须 学会。 注:综合与分析是一种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目前有些弱化, 老师在教学往往还是从题目的某些特征入手,寻求题目的外在特征。 整理

26、、画图、枚举、倒推等策略都具有可操作性,能直接引发解题行为。 这些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帮助理解问题,促进综 合、分析思路顺利展开。如整理和画图,直观明了地整体呈现出实际问题里的全 部数学内容,呈现出数学信息的相互联系。经过整理或画图,题意就清楚了,数 量关系就明显了,解题思路就形成了。二是能巧妙、便捷地解决一些具有特殊性 的问题。 如有些问题列式计算比较困难, 如果把属于答案的对象一个一个地找到, 问题就解决了, 这就是用枚举策略解决问题。 再如倒推是 “执果索因” 式的推理, 知道了事件的发生、发展线索,以及最后的结果,追寻事件开始时的状态。日常 生活中存在这样的问

27、题, “倒过去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要领, “倒过去算 (做)”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倒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另外,整理、 画图要有条理,枚举要不遗漏、不重复,倒推要有序地进行,这些都影响着思维 的品质。 假设、转化是比较上位的策略,符合现代社会思想解放、思想开放的特点, 能够解决许多新颖的、非常规的问题,应用时需要相对下位的策略来支持。假设 作为一种策略, 只是开辟了解决问题的一条思路, 假设是否符合题意, 需要验证。 假设不符合题意怎么办,需要替换调整。可见,假设还需要替换、验证、调整的 配合才能解决问题。转化策略有化新为旧、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转化策 略的实施离不开图形的

28、运动变化,离不开数形结合、图形直观,离不开消元、替 换学生一旦形成比较上位的策略,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开阔了,能力也就强 了。 资料链接 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符号意识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符号意识 1、什么是符号意识。从一般意义上说,所谓符号就是针对具体事物对象而 抽象概括出来的一种简略的记号或代号。数字、字母、图形、关系式等构成了数 学的符号系统。符号意识( Sym-bol sense)是学习者在感知、认识、运用数学符 号方面所作出的一种主动性反应,它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数学符号最本质 的意义就在于它是数学抽象的结果。 如在数与代数中, 数来源于对数量本质 (多与 少)的抽象,而数字

29、就成为能够以大小排序的符号。数学符号不仅是一种表示方 式, 更是与数学概念、 命题等具体内容相关的、 体现数学基本思想的核心概念, 发 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2、 课程标准 (2011 版)中对符号意识的表述。将原来的“符号感”改为 了“符号意识” ,这说明其意义与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和数学符号的本质意义要 求更加吻合。在数学学习中,无论是概念、命题学习还是问题解决,都涉及用符 号去表征数学对象, 并用符号去进行运算、 推理, 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课程标准 (2011 版)对符号意识的表述有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即能够理解符 号所

30、表示的意义与能够运用符号去表示数学对象(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等) 。 如“+、一、”分别表示特定的运算意义, “=、”则表示数学对 象之间的某种关系。同时,对数学符号不仅要“懂” ,还要会“用” 。即运用符号 表达数学对象是“用”符号的重要方面,这里的数学对象主要指数、数量关系和 变化规律及它们在各个学段的要求。如用数字符号表示现实中的多少,用单一的 运算符号表示数字运算关系,而关系式、表格、图象等又都是表达数量关系和变 化规律的符号工具。 第二,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这一 要求的核心是基于运算和推理的符号 “操作” 意识, 要求学生在各学段的学习中, 要加

31、强他们在逻辑法则下使用符号进行运算、推理的训练等,如对具体问题的符 号表示、变量替换、关系转换、等价推演、模型抽象及模型解决等。 第三,使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数学 表达是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必须采用的方式, 数学表达实质上就是以数学符号 作为媒介的一种语言表达,通过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已成为当今课堂关注的目标。而发展符号意识最重要的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 考,这种思考是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模型等基本数学思想的集中反映,是 最具数学特色的思维方式。 3、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一是在各学段紧密结合概念、命题、公式的 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

32、意识。因为概念、命题、公式是数学课程内容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们又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又和数学符号的表达和使用密切相关。因此, 课程标准 (2011 版)在学段目标和各学段内容标准中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如 :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使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小 括号” (第一学段) ;“认识中括号”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结合简单 的时间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 量关系” (第二学段) ;二是结合现实情境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这里一方面,尽 可能通过实际问题或现实情境的创设,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 系式的意义,或引导学生对现实情境问题进行符号的抽象和表达;另一方面,对 某一特定的符号表达式启发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现实意义的填充和解读。 这种建立 在现实情境与符号化之间的双向过程, 有利于增强学生数学表达和数学符号思维 的变通性、迁移性和灵活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