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热处理规程宣贯.ppt_第1页
焊接热处理规程宣贯.ppt_第2页
焊接热处理规程宣贯.ppt_第3页
焊接热处理规程宣贯.ppt_第4页
焊接热处理规程宣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L/T 819-2002火力发电厂的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一、制作的必要性焊接热处理作业的规范以前就包含在相关焊接规程中。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材料应用水平的提高,各方面对焊接热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分。 由于相关焊接规程的重点在于焊接面,对焊接热处理只能用粗线提出工艺要求,不能满足工艺和技术方面的需要。 前言二、标准地位和应用定位于焊接作业相关的热处理作业规范。 本标准以电力行业焊接作业的主干标准DL/T869-2004火电厂焊接技术规程和DL/T678-1999电厂金属钢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为基础,是对它们进行服务和支撑的相对独立的标准。 三、章节结构本规程共8章21条1个规范性附录2个

2、资料性附录,第一章范围规定了火力发电厂钢制受压管、部件(包括受压部件和非受压部件)在制作、安装、检修过程中对焊接部件进行焊接热处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加热焊接构件的预热、后热及焊接后热处理。 (“零件”是压力容器这样的广义概念。 焊接物是指通过焊接建立或连接的零件的核心词。 未实施焊接的部件的热处理、机械方法、振动方法、爆炸方法、超声波方法等其他非直接加热方法的应力去除处理、奥氏体系不锈钢的焊接热处理、水工金属钢结构和一般金属钢结构目前不适用DL/T868-2004焊接工艺评定规程和DL/T868-2004焊接工艺评定规程注意商定的当事人(合同)的要求。 第三章术语,31焊接热处理焊接前、焊

3、接中或焊接后,将焊接件的全部或一部分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改善工件的焊接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是改善焊接接头金相组织的工艺焊接热处理包括预热、后热和焊接后热处理。 32预热preheat焊接开始前,对焊接部件的全部或一部分进行加热的焊接热处理过程。 33后热后焊接停止后,立即将焊接物加热到一定的温度(300400 ),保温一定的时间(2小时4小时),逐渐冷却焊接物,加速氢的排出的焊接热处理工艺。 34焊接后的热处理postweld heat treatment焊接作业完成后,将焊接物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材料的相变温度Ac1以下),保温一定的时间,逐渐冷却焊接物,改善焊

4、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和性能,消除残馀应力的焊接热处理工艺。 (这是一种高温退火,目的是稳定组织,降低焊接接头的残馀应力。 要求制定焊接热处理工艺规范的技术人员应掌握材料的相变温度Ac1 P91钢的进口焊接材料熔敷金属的相变温度Ac1低的现象),奥氏体钢焊接后的热处理介绍: (1)固溶处理和稳定处理固溶处理工艺为1050-1100,1-2 min/mm 稳定化处理仅适用于含有TI、Nb的18-8型奥氏体系不锈钢。 其工艺为850-900,保温2-4h,然后空冷。 (2)对于脱应力处理奥氏体钢,不进行焊接后的脱应力热处理。 如有特殊要求,以提高屈服强度和疲劳强度为主,应进行较低温度的脱应力热处理。 一

5、般为300-350,保温1-2h。 Ti或不含Nb的18-8不锈钢,为了不引起晶间腐蚀,请不要超过450。在以消除对应力腐蚀的敏感性为主的情况下,如850-880、2-3min/mm,不含Ti或不含Nb的18-8不锈钢在水冷至540后必须空冷的Ti或含Nb的18-8不锈钢第四章一般规定,4.1人的4.1.1焊接热处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资格证明。 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只能做辅助焊接热处理的工作,不能单独工作或评价焊接热处理结果。 焊接热处理者包括热处理技术人员和热处理工程。 4.1.2热处理技术人员的职责是: a )熟悉有关规程,熟练掌握、严格执行本规程,组织热处理人员的业务学习;b )负

6、责编制焊接热处理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c )指导和监督热处理工作;d )收集、汇总和整理焊接热处理资料(考虑到目前电力行业的具体情况,对暂时未取得热处理技术人员资格的公司,其相应工作可由焊接技术人员代理负责),4.1.3热处理工作的责任是: a )执行本规程,按照焊接热处理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工艺卡施工;b )热处理(关于具体的资格内容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 一般来说,热处理技术人员和热处理工作必须参加国家或其授权机构组织的培训、审查),4.2安全要求4.2.1焊接热处理工作时必须佩戴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防止烫伤、触电。 4.2.2遵守施工现场电气设备、易燃爆炸物的安全规定,在作业场

7、所放置足够量的灭火器材,并设置高温、电等警告牌。 4.2.3采用电加热时,至少两人必须值班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时,控制室应采取屏蔽措施。 在拆卸热处理加热装置之前,必须确认电源已切断。焊接热处理完成后,请检查现场,确认没有火灾危险后再离开。 4.2.4作业中,根据苯含量采取措施防止苯污染。 4.2.4保温材料的性能应满足技术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产品质量应满足GB/T16400-1996绝热用硅酸铝棉及其产品的要求。 (关于焊接热处理安全动作的一般规定。 如果有ISO14000、OHSAS18000的要求,则该要求更加严格。 第5章焊接热处理加热方法和设备、5.1加热方法5.1.1焊接热处理常用的加

8、热方法有电加热(如电阻炉加热、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线电加热、商用感应加热、中频感应加热)和火焰加热(如氧-乙炔、高压灯油、天然气、天然气) 在现场用于焊接预热和焊接后热处理的所谓“远红外线电加热”的主要“热”产生于电阻,通过热辐射和热对流使热作用于工件,而不是通过远红外线区域的能量加热工件。 市场上出售的真正的远红外线加热器由于加热能力有限,在焊接热处理作业中最多只能用于预热。 5.1.2中频感应加热优选用于加热厚度30mm以下的焊接物。 (由于中频感应加热时的趋肤效应,在工件厚度方向上引起温度不均,因此限制工件厚度(30mm以下),5.2加热设备5.2.1应满足工艺要求,残奥仪表调整灵活

9、方便,通用性好,运行稳定可靠,满足安全要求特别强调热处理设备残奥仪表调节灵活通用性好,实际上希望设备厂家统一设备生产标准,部件兼容性好),5.2.2设备的温度控制精度应在5以内。 在电脑温度控制系统中,请根据自动记录仪的温度显示调整显示温度。 计算机印刷的焊接热处理记录曲线与标准记录纸相比,背景表的读取误差在0.5%以下。(自动记录器(指自动平衡电子电位差校正)有冷温度自动补偿装置,但计算机显示器并不普遍。 由于无法正确显示实际的热处理温度,因此该温度显示的调整请以记录器为基准。 5.2.3焊接热处理使用的修正量器具应经检查,在有效期内使用。 维护后的修订测量器具需要再次检查。 5.3.1电阻

10、炉加热设备的基本要求是: a )电热元件合理配置,炉内有效加热区的范围应满足GB 9452-1988的要求。 b )工作温度满足热处理工艺要求,有效加热区的温度不均匀性应为20。 (GB9452根据加热炉有效加热区的温度均匀性的要求,分为5种,类别越高对设备的要求越低。 本标准控制和记录精度根据类设备的要求)5.3.2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设备的基本要求是: a )加热器的技术要求符合附录a的规定。 b )在该炉中使用多根(片材)加热器时,其电阻值的偏差值在5%以下。 5.3.3感应加热设备的基本要求是: a )根据焊接物的几何形状确定感应线圈的形状,在对管座、管接头进行感应加热时,避免尖角效应。

11、b )感应线圈应采取绝缘措施。 c )输出功率和频率必须满足工作要求,输出功率误差在5%以下。 (宣贯资料介绍了中频传感器的设定修正要求,但目前现场应用少,使用时可以从本资料中找到各种线圈的功率、形状等集水区配线板、水冷系统等的设定修正要求)5.3.4火焰加热设备的基本要求是:氧-乙炔加热时装瓶请在乙炔气瓶上安装止回阀,防止烧毁。 (火焰加热器(环向或回转式)应用简介)、第六章焊接热处理工艺、6.1评价6.1.1焊接热处理工艺应按照SD340-1989的规定,在相应的焊接工艺评价工作中进行评价。 6.1.2实际采用的焊接热处理技术应与评定的内容一致。 (焊接热处理工艺评定应在焊接工艺评定同时进

12、行,本标准仅要求实际采用的热处理工艺(特别是热处理加热方法)与评定内容一致),6.2预热6.2.1预热方式6.2.1预热方式分为局部预热和整体预热。 6.2.1.2电加热适用于整体预热和局部预热。 火焰加热适用于现场的局部预热。 6.2.1.3管外径大于219mm或壁厚在20mm以上时,应用电加热进行预热,预热升温速度应满足6.4.4的要求。 预热宽度从口中心开始,两侧为焊接物厚度的3倍以上100mm以上。 (根据IIW,认为HV为350时,有淬火倾向)焊接前预热是防止焊接冷裂纹的有效手段),在确定6.2.2.1焊接物的预热温度时,应综合考虑以下要素: b )焊接物的厚度、接缝焊接材料的潜在氢

13、含量和结构约束度e )焊接异种钢时,预热温度的选择取决于合金成分高的一侧或焊接性差的一侧。 6.2.2.2常用钢的预热温度见附录b。 (预热温度可以理解为“初期的层间温度”。 因此,只要有层间温度的要求,一般将层间温度的下限值作为预热温度值,施工条件比较复杂。 在实际工序中,一般采用高于理论修正算法的预热温度)(在一般的马氏体钢中,其预热温度在材料的Ms点附近(以往稍微上升)。 施工中,为了避免焊接线能量过大、焊接组织粗大、魏氏组织出现、焊接冲击韧性变差等,其层间温度不得超过350的非马氏体钢,主要考虑焊接物的厚度和结构的约束度。但是,随着新型耐热钢的出现,开始出现例外,例如新型耐热钢T91/

14、P91钢的预热温度为(250300)(T91/P91钢的Ms点为370 ),由于要求有利于马氏体的形成的过冷度,所以现在国际上新型耐热钢(t/多,6.2.3再焊接(发生焊接中断时,ASME规格的要求为: (1)至少25%的焊接已满;(2)对于Cr的3%的材料,焊接必须缓慢冷却至室温的Cr的3%的材料,在焊接中断后立即进行后热处理;(3)再焊接预热是其中的一个要求,并不是说如果满足预热要求就可以随意中断焊接工艺。 因此,需要预热的焊接物在再焊接时必须预热)、6.3后热6.3.1有冷裂纹倾向的焊接物,在焊接作业停止后,如果不能立即进行焊接后热处理,则应该进行后热。 其加热宽度请控制在预热时的宽度以

15、上。 6.3.2马氏体型钢(例如F12钢、P91钢等)的焊接,要进行后热,要在马氏体相变结束后进行。 (马氏体钢需要在焊接后将焊接物冷却至(90150 )的范围,保温一定时间使其发生马氏体相变。 否则,马氏体相变不会发展,严重影响焊接接头的性能,尤其是焊接接头的冲击韧性,6.4焊接后热处理6.4.1符合DL 5007-1992的5.0.20.3条、6.0.2条dl/(本条是基本原则。 焊接物焊接后的热处理的温度需要考虑母材和焊接金属的相变温度Ac1。 在本节中,读者不一定必须这样做。 这是因为主干标准当时没有规定适当的要求。 本标准只能提供一个原则,特别注意,对T91/P91等新钢种按照本标准

16、的附录b、c确定热处理工艺时,(1)以生产工厂推荐的工艺为基本依据;(2)根据焊接工艺的评定,现在进口的P91钢焊接材料中, 根据厂家的材料不同,熔敷金属Ac1的温度也不同,温度范围为768810 ),标准引用的两个标准内容: DL5007-1992: 5.0.20.3需要热处理的焊接接头6.0.2下述焊接接头应在焊接后进行热处理。 6.0.2.1壁厚30mm的碳钢管和管材。 6.0.2.2壁厚32mm的碳钢容器。 6.0.2.3壁厚28mm的普通低合金钢容器。 6.0.2.4耐热钢的管道和管道(第6.0.3条规定的内容除外)。 6.0.2.5对焊接工艺中热处理后的焊接物进行评价。DL/T752-2001: 7.1壁厚小于6mm的AB、AP组焊接头一般不需要焊接后热处理,对AM及壁厚为6mm以上的AB、AP组焊接头的焊接后热处理可根据非奥氏体侧材料的热处理工艺的要求进行操作。 7.3对壁厚超过6mm的b级异种钢焊接接头进行热处理,使其热处理温度不超过低合金钢侧材料的相变温度Ac1。 采用其他规程时,考虑其他规程对热处理的要求。 6.4.2焊接后的热处理温度的选择应根据以下原则综合考虑: a )不能超过AC1,AC1以下为3050;b )对于调质钢,比调质处理时的退火温度低;c )对于不同种钢,在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