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虚词的作用,洪承畴明朝崇祯时兵部尚书,深受皇帝倚重。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崇祯十五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 其实,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洪承畴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有一年春节早上,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一叹一问,极尽讥讽。,文言虚词复习要点,1、牢牢记住高考大纲规定要求掌握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复习必修课
2、本文言文,特别注意虚词的用法; 3、做一些虚词的专项训练,特别是多做一些高考真题,熟悉常见虚词的常考用法。,解释下面文段中的12个“其”字。 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曰:“其如猛犬何?”狐谓于犬曰:“羊数詈君,其言不堪入耳,君竟无所怨,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离去。 【解析】“其”作主语、宾语、定语,是代词的用法;“其”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是副词的用法,表感叹、祈使、反问、推测等语气;“其其?”表选择问,是连词的用法;“其”还可以表假设,也是连词的用法。,18个
3、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
4、轲刺秦王)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用作代词,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复音虚词 【而已】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既而】不久,一会儿。 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二、【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
5、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客何为者? (鸿门宴)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信臣精卒
6、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五)复音虚词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 【何乃】译为怎能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三、【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归去来兮辞),(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四、【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就
8、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条件,译为“才”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3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4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二)用作代词。 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陆游示儿) (三)复音虚词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 【乃尔】译为这样。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五、【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10、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廉颇蔺相如列传)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还是。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4、表示婉商语气,译为“还是”“恐怕”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11、。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六、【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2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3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命如南山石
12、,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三)复音虚词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且如】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七、【若】 (一)用作代词。 1. 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
13、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连词。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三)复音虚词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八、【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
14、所的情况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2.【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孔雀东南飞),(三)复音虚词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所谓】所说的。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5、(师说),九、【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3判断词,是。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16、)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3介绍动作行为的替代。给,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向。 为之奈何?(鸿门宴)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十、【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
17、里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哪里,怎么。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十一、【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张良曰:沛
18、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之于国也)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毋从俱死也。(鸿门宴),(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三)复音虚词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
19、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也欤】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十二、【以】 (一)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式、方法等。译为:拿,用,凭着,依据,按照。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2表示动作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译为:于,在,从。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 4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
20、因为,由于。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和”“与”“跟”,有时也译作“率领”“带领”。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 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请立太
21、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以:表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四)副词
22、。通“已”,已经。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着九人。(苏武传) (五)动词 1以为,认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六)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六)复音虚词 【以为】 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2把作为或制成。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铸以为金人十二。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以是】【是以】【以
23、故】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例: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例: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荆轲刺秦王),13.【因】 (一)介词。 1依靠,凭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2趁着,趁此。 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 3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 4、因为,由于。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 (二)副词。 于是,就;因而。 相如因持璧却立,怒发上冲冠。,14【于】 (一)介词。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可译为“在”,“从”,“到 ”,“由” 乃设九宾礼
24、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 2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可译为“在”“到时”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3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范围。可译为“在”,“对”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4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可译为“向”,“对”,“对于”,“与”,“同”。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陈情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 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5被。 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拘于时。(师说) 6比。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二)复音虚词 【于是】 1“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
25、况下,对此,从此,因此。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鸿门宴) 【见于】表示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15【与】 (一)介词。 1介词。和,跟,同。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2。给,替。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3比,和比较。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连词。 1连词。和,跟,同。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15【与】,(三)动词。 1给予,授予。 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2结交,亲附
26、。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3赞许,同意。 吾与点也。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孟子鱼我所欲也),16【则】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2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3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二
27、)副词。 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17【者】 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赤壁赋)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者】 助词。,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
28、传)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18【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指示代词,这,此。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9、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三)动词,到去。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文言虚词专题复习之高考真题训练,一、2010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虚词试题 二、安徽省五年来高考虚词试题,2010年高考试卷所涉及到的虚词 (2010广东)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俞瑱得之 乃令吴玉守之 B.利为彼有 宜为报仇 C.降家皆为上所杀 几为所误 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
30、于厕 斩孙泰于阵,余 众悉降 答案:B B项介词,表被动。/介词,给,替 A项代词且皆为居庸关 C项表被动,为所结构 D项介词, 在,(2010山东)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答案】 C 【分析】A项,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在句中起调节音节作用,无实义;B项,都是介词,在/对,对于; C介词,凭借;D项,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2010年四川卷)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以郡吏察廉为楼烦
31、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久之乃得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得赤丸者斫武吏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疾病且死 不出,火且尽 答案:B 解析:A项都是介词,凭借。B项前一个是副词,才;后一个是副词,于是,就。C项都是的人;D项都是副词,将要。故选B。,(2010年江西卷) 10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拔剑切而啖之 B武康为公令于军 不求闻达于诸侯 C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答案:C 解析: C项代词,所得俸禄;指示代词,这。(A、连词,都表承接 B介词,都译为“在”D助词,表感叹
32、,都可译为“啊”),(2010湖南)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亮势倾群臣而下不忌 爽籁发而清风生 B. 孔明移军且至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不觉其言之发也 翳桑之饿人也 D. 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B. 解析:A项,连词,转折/承接。B项,副词,将要。C项,助词,陈述语气/判断语气。D项,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2010北京)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清优主之 不害清之富也 B、市人以其异,皆笑之 清不以怠遇其人 C、清其有道者欤 执其道不废 D、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
33、答案】D 【解析】A选项,代词,“他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选项,动词,认为/介词,因为;C选项,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代词,“这种”;D项,副词, “更加” 。,(2010天津)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因泣下霑矜 ,与武诀去 B 忽有人被发粗衣 ,自天而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斧斤以时入山林 D 一夕,为海潮所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答案A 解析:A项两个“因”都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后一个“而”是连词,但表示承接(顺承)关系。C项前一
34、个“以”是介词,“把”的意思。后一个“以”是介词,“按、在”的意思。D项前一个“为”是介词,“被”。后一个“为”是动词,“成为”的意思。,(2010浙江)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其唯易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 拂衣而出 倚歌而和之 C 遂得免焉 风雨兴焉 D 复还于蜀 且贰于楚也 答案:B。 解析:A项,副词,表推测,“大概”/连词,选择关系,是还是;B项,连词,修饰关系。C项,语气助词,不译/兼词,“于之”;D项,介词,到/介词,对。,(2010上海)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他植者则不然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恍惊起而长嗟 D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答案:C 解析:A项,表结果,“因而”/表原因,“因为”;B项,副词,“立即”/转折连词,“却”;C项,表承接,可译为“然后”;D项,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总结:(2010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虚词) 因:1次。 以:5次 。而:5次 。之:6次 。所:1次 。其:3次。 于:4次 。乃:1次。者:1次。 为:2次。 也:1次。 焉:1次。 且:2次。 乎:1次。 则:1次 (共涉及到15个虚词) 没涉及到的五个虚词是: 何 若 与,2006-2009年安徽卷出现的文言虚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