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赤壁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生平 宋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
2、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简介,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
3、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背景,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
4、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三咏赤壁: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 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少焉
5、,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立,羽化而登仙。,(农历十六),(状语后置),(兴起),(劝),(用典)(互文),(一会儿),(状语后置),(放任),(往),(越过),(旷远的样子),(然、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凭),(名作状,像张翅膀一样),(定语后置)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 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 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在这时),(动词、唱
6、歌),(名词、歌词),(定语后置),(名词、歌曲的声调和节拍),(拟声词词尾),(使动、使舞动;使哭泣),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 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 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 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 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形容词词尾),(宾语前置),(名作状、向南),(名作状、向西;向东),(形容
7、词词尾),(于:被;被动句),(形容词作动、攻破),(名作动、攻下),(名作动、向东进军),(本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屡次得到),(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哀叹),(短暂),( 劝),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 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 枕藉
8、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像),(满、缺),(最终),(竟),(判断句),(享用),(重新),(状语后置),(语气副词、表假设语气),(名作动、显出白色),(如果),(宾语前置),内容研习 :第一段,内容: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 笔法,如一首诗歌前的小序;第二、三句,前 句写景,后句叙事,是月出之前的情况;第四 七句,先写景后叙事,是月出之后的情况。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 然物外的境界。 本段的感情色彩如何? 以喜悦为主,内容研习 :第二段,1、内容:一写作者的歌声;二层客人的箫声。 2、本
9、段所叙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本段写了主客之间箫歌互答,表现了悲喜交集的情感变化。 3、本段的“喜”从何体现?与上段的“喜”有什么不同? 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作用:可为下层转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 4、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表达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 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5、本段的“悲”从何体现? 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中体现。 6、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
10、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7、本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转折过渡。,内容研习 :第三段,1、 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 2、 本段的感情色彩如何? 悲伤。 3、“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 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一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销声匿迹,那么默默无闻的平庸之辈,就更连影子都不曾晃动一下就悄然消失了。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的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遭遇到挫折的
11、时候,往往就陷入到这样的苦闷和迷茫之中。虽为客语,实际上也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内容研习 :第四段,1、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色彩变为喜悦。 2、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答话,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12、,内容研习:第五段,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是“喜”。照应了开头飘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2、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种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问题探究,1文章第1自然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面对此景,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主客问答”是古人创作赋时惯用的手法,文中主亦客,客亦主,均是作者本人。而客之洞箫“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请你说说其“悲”从何而来? 3“造物者之无尽藏”、“吾与子之所共食”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
13、概括文章思路和情感线索。,问题探究,1文章第1自然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面对此景,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作者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月夜秋江美景图:秋风凉爽,徐徐吹来;江面空阔,微波荡漾;月出东山,冉冉升起;薄雾如纱,笼罩江面;水天一色,浩浩渺渺。 面对空阔、瑰奇、壮美的景色,作者心境安闲,情不自禁地“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并进而“扣舷而歌之”,忘却了人间的一切烦恼、个人的不幸遭遇,进入了一种飘飘欲仙的陶醉状态,忘情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地逍遥游乐。,问题探究,2“主客问答”是古人创作赋时惯用的手法,文中主亦客,客亦主,均是作者本人。而客之洞箫“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请你说说其“悲”从何而来? (1)作者望“美人”,而“美人”在天一方,壮志难酬。 (2)来自“一世之雄”的曹操和“吾与子”的处境对比。 (3)来自“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的对比 (4)来自“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与“知不可乎骤得”的对比,感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问题探究,3“造物者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汇编语言基础》课件
- 《公共组织结构》课件
- 下肢静脉血栓术后护理
- 《光探测和光接收机》课件
- 危化品使用存储培训
- 孝老爱亲中队活动
- 头晕与晕厥的护理
- 医疗护士专用
- 拼音第一课知识课件
- 医院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 外线小市政施工方案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的研发管理(6版)
- 给高二孩子的一封信
- 2023年国家开放大学《财务报表分析》形成性考核(1-4)试题答案解析
-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模板-稳定性研究资料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计划表《遗忘曲线》
-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 综掘机、综掘工艺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策略
- 社会学课件-阶级和阶层完整版
- 苏教版译林初中英语词汇表(七年级至九年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