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_第4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7章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二课时一 学习目标1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2.掌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3了解人类进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历史过程,理解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4知道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名称、位置等。二 重、难点1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2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三 课前准备区(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一)知识梳理一、两极地区的资源 读课本P60、6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动物:南极地区有 、 ,北极地区有 、 ,两极地区都有的动物是 、 ,总体来讲,两极地区动物种类 ,数量。2、植物:南极大陆有800多种植物,主

2、要是 、 、。3、矿产:南极洲 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还有丰富的 和 资源。4、淡水: 被称为“固体水库”,地球上68%的淡水资源以 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二、极地科学考察 读图2-29、2-31,找出阿蒙森斯科特站,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回答课本P64活动问题,了解保护两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二)知识链接1 南极探险 20世纪初,人类对南极点的探险活动引人瞩目。1911年10月20日,挪威人阿蒙森带领4名队员,分乘4辆由爱斯基摩狗拉的雪撬,向南极点进发。英国人斯科特也在11月1日踏上了探险之旅。两支探险队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展开了一场竞争。阿蒙森前进的速度很快。当到达

3、南纬85度时,前面出现了连绵起伏的南极高原。当时暴风雪连续5天5夜,天气异常恶劣。为了抢先到达,他们顶风冒雪,艰难先进。12月14日终于完成了向南极点的最后冲刺,实现了人类首次到达南极点的壮举。 南极异常恶劣的天气给斯科特的探险队带来了厄运。出发不久,他们的摩托雪撬就坏掉了,接着,西伯利亚矮种马也全部冻死。斯科特等人不得不拖着150多千克的雪撬在冰原上奋力前进。虽然斯科特和探险队员在1912年1月17也到达了南极点,但由于体力衰竭,又遭遇到猛烈的暴风雪,在归途中相继遇难。斯科特遇难后留下了重达16克的地质标本和探险日记等遗物。为纪念这两位杰出的南极探险家,1957年,美国在南极点建立了名为“阿

4、蒙森斯科特”的科学考察站。2 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断建立起“四站、一船(“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长城站:1985年建于南极乔治王岛,位于6222S、 5858E;中山站:1989年建于东南极大陆沿海,位于 6922S 、7623E;黄河站:2004年建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位于7855N、1156E;昆仑站:2009年建于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位于 8002S、 7707E。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南极大陆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建立的唯一科学考察站。(三)课前练习 1. 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 ) A北极熊

5、 B鲸 C企鹅 D磷虾2.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12年,“泰坦尼克”号被来自南极地区的冰山撞沉 B北极点位于厚厚的冰层上,该处海拔2 000多米 C北极地区气候寒冷,矿产资源极其贫乏 D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属黄色人种3.地球最南端的科学考察站是( ) A中山站 B阿蒙森一斯科特站 C东方站 D和平站4.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 ) A格陵兰岛 B俄罗斯北地群岛 C冰岛 D挪威斯瓦尔巴群岛5.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北极地区都有长期定居人口 B南、北极地区都有大批极地野生动物 C南、北极地区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南、北极地

6、区都有中国设立的科学考察站答案:1.C 2.D 3.B 4.D 5.A四 课堂活动区(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一)合作探究(生生合作)材料1:北极点处海水深2000多米,常年为厚厚的冰层所覆盖。浮冰面积占北冰洋总面积的2/3以上。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相当可观。北冰洋战略地位突出,有不少重要国际航线经过北极上空。材料2:南极洲面积约1405万千米2,98%的陆地为冰雪覆盖,冰层厚度达2000余米。如果不扣除冰层,南极洲平均海拔2 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在南极大陆上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南极洲已发现22

7、0多种矿物,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结合课本知识与上述材料,探究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1)淡水资源: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2)矿产资源: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3)生物资源:南极地区的企鹅、磷虾、海豹和蓝鲸数量众多,北极地区是北极熊、北极狐、海象等动物的家园。 (二)展示提升(师生合作)

8、结合教材知识,并查找资料,思考探究一下问题:(1)查找资料,说一说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有哪些代表性的野生动物。(2)极地动物一般都有哪些特点?它们怎样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3)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 为了确保极地科考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 每年有计划地在南极地区捕杀一部分鲸、企鹅和海豹,以保护那里的磷虾资源。参考答案:北极地区:北极熊、北极狐、海象等;南极地区:企鹅、磷虾、海豹等。能够抵挡严寒。他们多有厚厚的皮毛,至于白色一方面是因为白色和冰天雪地融为一体,是保护色,它们身体上外延的部分大多数是面积很小的,是为了减少散热,例如北极狐和北极熊的耳朵都是小而圆的。答案不唯一,

9、只要合情合理即可。探究活动三:材料1:下图是南极地区图:材料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断建立起“四站、一船(“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长城站:1985年建于南极乔治王岛,位于6222S、 5858E;中山站:1989年建于东南极大陆沿海,位于 6922S 、7623E;黄河站:2004年建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位于7855N、1156E;昆仑站:2009年建于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位于 8002S、 7707E。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南极大陆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建立的唯一科学考察站。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材料一的图

10、上,找出中国“四站”的位置。 (2)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3)假如要组织一支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请你设计一条从中国上海出发,到南极中山站的海航线。参考答案:在图中找出即可。南半球2月份为夏季,此时南极地区多为极昼,气温稍高,有利于建设科学考察站。上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爪哇海巽他海峡印度洋南极大陆中山站 。(三)课堂小结 淡水资源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北 生物资源 地区和南极地 区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四)课堂练习1.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北极地区都有长期定居人口B.南、北极地区都有大批极地野生动物C.南、北极地区都有丰富的

11、矿产资源D.南、北极地区都有中国设立的科学考察站2.根据世界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判断全球最难以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极洲“我是南极的主人,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人家说我是身穿白衬衫、黑燕尾服的绅士。我经常站立,前肢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为了抵御严寒,我皮肤下有厚厚的脂肪保护层”。回答34题。3.材料中的“我”是() A.北极熊 B.袋鼠 C.大象 D.企鹅 4.在“爱护和保卫地球最后一片净土-南极”的主题班会中,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去南极大量捕杀企鹅 B.大规模开采南极矿产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里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5.旨在限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该协议规定有减排义务的国家联合履行减排义务。减排温室气体是为了防止()A.极冰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 B.全球气温下降C.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增加 D.全球降水增多6. 读生活在极地地区的两种代表性动物图片,回答问题。鹅比北极熊生活的地区更寒冷,主要原因是( )A南极地区是大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