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闻传播史有什么用?,开场白,一、中国新闻史学的源流 二、历史哲学VS历史科学 三、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与学,一、中国新闻史学的源流,我国新闻史的学术研究,肇始于20 世纪初传统新闻传播向现代新闻事 业转型之际。 据方汉奇先生统计,从1917年第一部 新闻史专著出版到1998年,各类新闻史 著作累计已达200余种,发表的文章约 5千篇。,戈公振,戈公振(18901935),我国新闻史学的开山鼻祖 中国报学史(商务印书馆1927年)至今仍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和精当的论述而名列20世纪学术经典三联书店、上海古籍 等出版社多次重印,方汉奇,方汉奇先生以无征不信的求实态度,延续着戈公振开辟的新闻史研
2、究传统。 他的名山之作中国近代报刊史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以其 独特的体系、广博的史料、隽永的 文字,而成为戈公振之后又一部广受 征引的著作。 1987年,该书实至名归地荣获第一届吴玉章新闻奖(一等奖)我国新闻学的最高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如果说戈公振是单兵作战,那么方汉奇先生则通过著书立说和传道授业而形成一个遍及大陆的学派。皇皇三大卷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可以说是这个学派的集大成之作。 2002年获教育部人文 社科著作一等奖。,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其姊妹篇、同为三大卷200余万字的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既体现了20世纪中国新
3、闻史研究的最高水平,也为20世纪的中国新闻学划上圆满的句号。,山重水复?,这一发端于戈公振先生而成型于方汉奇先生的新闻史研究模式,其要义在于按照客观的、如实直书的史家传统,厘清新闻事业的演进线索,勾画新闻活动的真实面貌,揭示新闻传播的自身规律。 随着这一模式达到其顶峰,实际 上也就意味着新的模式即将诞生,峰回路转,转换,这种新的模式需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换:一是从微观的考据向宏观的把握转换,二是从表象的观察向深层的透视转换,三是从事实的描述向意义的阐发转换。 一句话,由“史实”与“学术”层面,向“义理”与“思想”层面转换。,这种新的模式,已为20世纪以来史学实践所肯定,如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法
4、国年鉴学派的“总体史”、华勒斯坦的“世界体系”、黄仁宇的“中国历史”系列等,都是影响深远的典范。 这些典范的共性,在于它们均具有一种大历史观,用司马迁的话说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本课程的思考与追求,本课程旨在遵循这种新的史学典范,不仅重视史实,更望在新闻传播与社会历史的宏观层面上逐渐展开。 在这种追求中,实际上也隐含着一种历史哲学的理念。,二、历史哲学VS历史科学,历史科学:记录历史的学问。如司马迁的史记,如“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 历史哲学:反思历史的学问。如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迄今为止“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我国,历史科学一向比较发达,前
5、有司马迁的史记,后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间还有各种各样的史传。 而历史哲学则相对薄弱。直到24史基本出齐的明清之际,才陆续出现顾炎武的日知录、章学诚的文史通议、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等历史哲学著述。,一般来说,系统的历史哲学产生在近代的欧洲。 意大利哲学家维科的新科学(1725)为近代第一部历史哲学的巨著 其中提到人类历史的三个发展阶 段,即神的时代、英雄时代与凡 人时代。,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提出“世界精神”的运行轨道。 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提出文化形态说。 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科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1951)是个里程碑,标志着传统的“史观”开始让
6、位于“史学观”,即他说的“思辩的历史哲学”开始让位于“分析的历史哲学”。 前者专注于客观的历史规律,而后者专注于主观的历史知识。前者谈的是本质方面的问题,而后者谈的是认识方面的问题。 译者何兆武 清华大学教授,何谓历史?,历史本体(事实)/历史认识(文献)。 历史本体、历史事实一旦发生,即一去不返,永恒不变。 历史认识、历史文献总是流变不居,与时俱进。 而我们所知的历史,必须经过历史认识才能到达历史本体,因为我们无法将已经过去的历史重新演绎一遍。,1924年,美国历史学家Carl Becker在什么是历史事实一文里,提出了三个颇具深意的问题:历史事实是什么、历史事实在哪里、历史事实发生在什么时
7、候。 他为历史下了一个最简化的定义: “历史是说过和做过的事情的记忆” -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何兆武:“历史学当然不能脱离史实,脱离了史实即无所谓历史学;但是历史学之成为历史学,却并不取决于史实而是取决于历史学家的前提假设,而前提假设却不是于史实中得出来的,而是(用一种形象的说法)历史学家所强加给史实的。(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译序一)。”,三、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与学,课程宗旨,使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同学们开阔视野,形成专业认同、国情意识和历史观念,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有同情之了解,从而为中国新闻事业和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有建设性的贡献,一般原则,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以社会史的视角和叙事学的路数,综合考察并讲授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衍变与现实关联。 社会史视野是将新闻传播作为社会运动的一个有机环节,既关注新闻本体的内在关系,更探究新闻与社会的外在关联,如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