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5 年)为全面反映 2015 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编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5 年)。一.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展2015 年,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为督促药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体系,切实履行报告和监测责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检查指南 (试行),明确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检查的相关程序,促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深入开展。2015 年
2、,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建设进一步深入,基层网络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全国已有 28 万余个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注册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用户,并通过该网络报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全国县级报告比例达到 96.6%,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量达到 1044 份,较 2014 年均有所增长,表明我国发现和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15 年,继续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及数据共享,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扬和肯定。2015 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有序开展。通过日监测、周汇总、季度分析等方法加强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深入挖掘药品风险信号,对醒脑静注射液、酒石酸唑吡
3、坦口服制剂、地塞米松注射剂等 45 个 (类)品种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并采取了风险管理和沟通措施。编发药物警戒快讯12 期,共计 62 条信息,涉及 76 个品种。继续推进药品不良事件聚集性信号处置工作,加强预警平台建设,提高预警工作效能,对重点关注的 150 多条药品不良事件聚集性信号及时进行处置,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二. 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情况(一)报告总体情况1. 2015 年度及月度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情况2015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表139.8 万份,较 2014 年增长 5.3%。1999 年至 2015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
4、测网络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表近 930 万份。图 1:1999 年 -2015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数量增长趋势2. 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情况2015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 393,734 份,与 2014 年相比增长 15.3%;新的和严重报告数量占同期报告总数的 28.2%,与 2014 年相比增加 2.5%。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比例持续增加,显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总体报告质量和可利用性持续提高。 图 2:2004 年 -2015 年新的和严重以及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比例3. 每
5、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情况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015 年我国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为 1044 份,与 2014 年相比增长 5.4%。4. 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县级报告比例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县级报告比例是衡量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均衡发展及覆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2015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县级报告比例为 96.6%,与 2014 年相比增加 2.2%。5. 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来源按报告来源统计,医疗机构的报告占 82.2%、药品经营企业的报告占 16%、药品生产企业的报告占 1.4%、个人及其他来源的报
6、告占 0.4%。2015 年医疗机构依然是报告的主要来源;生产企业的报告数量仍然偏低,但在报告数量排名前 30 位的生产企业中,国内企业数量增幅明显。图 3:2015 年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来源分布6. 报告人职业按照报告人职业统计,医生报告占 53.0%,药师报告占 27.6%,护士报告占 14.6%,其他报告占 4.8%。与 2014 年的报告人职业构成情况基本相同。图 4:报告人职业构成7. 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涉及患者情况按报告涉及患者年龄统计,14 岁以下儿童患者的报告占 9.9%,与 2014 年相比略有下降。65 岁以上老年人的报告占 21.5%,较 2014 年增长
7、 1.6%。按报告涉及患者性别统计,男性和女性患者比例接近 0.92:1,女性略多于男性,性别分布趋势和 2014 年基本一致。图 5:2015 年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年龄分布8. 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涉及药品情况按怀疑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占 81.2%、中药占 17.3%、生物制品 (不含疫苗) 占 1.5%。抗感染药报告数量仍居首位,占化学药的 44.9%,较 2014 年降低 1.3%,报告比例已连续 6 年呈下降趋势。心血管系统用药占化学药报告总数的 10.3%,较 2014 年增长 0.1%,且连续 6 年呈上升趋势。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连续 6 年均呈上升趋势,且占
8、比与 2014 年相比略有升高。图 6:2015 年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涉及药品类别分布按药品剂型统计,2015 年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涉及的药品剂型分布中,注射剂占 61.3%、口服制剂占 34.7%、其他制剂占 4.0%。注射剂所占比例较 2014 年增加 3.5%,口服制剂比例降低 1.5%。图 7:2015 年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涉及药品剂型分布按照药品给药途径统计,2015 年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涉及的药品给药途径分布中,静脉注射给药占 57.9%、其他注射给药占 3.2%、口服给药占 35.8%、其他给药途径占 3.1%,与 2014 年相比,总体给药途径分
9、布无明显变化。9.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情况2015 年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中,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占 27.3%)、胃肠系统损害 (占 26.2%) 和全身性损害 (占 10.8%),前三位之和占 64.3%。化学药、中成药累及系统前三位排序与总体一致,但生物制品累及系统前三位与总体有所不同,依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免疫功能紊乱。注射剂报告中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与总体报告一致,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占 32.5%)、胃肠系统损害 (占 19.1%)、全身性损害 (占 13.5%),与 2014 年相比,全身性损害下降 1.1%。口服制剂累及系统前三位为
10、胃肠系统损害 (占 41.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占 16.7%)、神经系统损害 (12.9%),与 2014 年基本持平。10. 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总体情况分析2015 年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总体情况与 2014 年相比未出现显著差异。在患者年龄分布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报告比例依然出现增高态势,提示应继续关注老年人群用药安全。在剂型和给药途径分布中,化学药品注射制剂比例仍有小幅增加,提示应建立注射剂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并应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和研究工作。在化学药总体排名中,心血管系统用药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提示应继续加强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11、,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国家为什么要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发现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由于药品的特殊性,上市前研究非常局限,需要通过广泛的临床应用方能发现其固有的风险。因此,通过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药品潜在固有风险,评价其风险效益比,不断完善药品的安全性信息,保护公众的用药安全。(二)基本药物监测情况1. 国家基本药物监测总体情况2015 年国家基本药物监测总体情况基本保持平稳。2015 年全国药品不
12、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国家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 57.5 万例 (占 2015 年总体报告的 41.1%),较 2014 年增长 1.9%。其中严重报告 3.7 万例,占 6.4%,较 2014 年增加 0.8%。报告涉及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病例报告占 83.1%,中成药病例报告占 16.9%。2. 国家基本药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情况分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12 版)化学药品 (含生物制品)部分,共分 25 个类别,317 个品种。2015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其中 359 个具体品种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 482,740 例次,其中严重报告
13、 35,358 例次,占 7.3%。2015 年国家基本药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报告按类别统计,报告数量排名前 5 位的分别是抗微生物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抗肿瘤药、消化系统用药、镇痛 / 解热 / 抗炎 / 抗风湿 / 抗痛风药,占基本药物化学报告的 73.1%。抗微生物的报告比例最高。化学药品(含生物制品) 报告数量排名前五位的品种均为抗微生物药,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和青霉素。2015 年国家基本药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中,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累及系统排名前 5 位的是胃肠系统损害 (占 27.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占 26.9%)、全身性
14、损害 (占 9.5%)、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 (占 9.1%) 以及免疫功能紊乱和感染 (占 4.5%);前 5 位不良反应例次之和占 77.9%。3.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情况分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12 版) 中成药部分涉及内科用药、外科用药、妇科用药、眼科用药、耳鼻喉科用药、骨伤科用药 6 大类共 203 个品种。2015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该部分共 203 个相关品种的报告 98,176 例次,其中严重报告 5,480 例次,占 5.6%。2015 年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部分六大类中,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总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内科用药、骨
15、伤科用药、妇科用药、耳鼻喉科用药、外科用药、眼科用药。其中内科用药报告总数占到总体报告数量的 84.9%,内科用药构成比较大可能与内科用药临床使用量大,且基本药物目录中中药注射剂都属于内科用药有关。内科用药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祛瘀剂、温理剂、开窍剂、清热剂、扶正剂,此五类药品报告占到内科用药报告数的 88.9%。2015 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部分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中,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占 29.0%)、胃肠系统损害 (占 23.8%) 和全身性损害 (占 14.4%)。不同剂型报告累及系统中,注射剂不良反应 / 事件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
16、占 21.1%)、全身性损害 (占 12.8%)、胃肠系统损害 (占 6.2%),口服制剂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是胃肠系统损害 (占 16.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占 5.5%)、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 (占 2.7%)。2015 年,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风险信号,组织对可待因单方制剂、血栓通、血塞通注射制剂、缩宫素注射剂等基本药物品种开展了安全性评价,并采取了相应风险控制措施。(三)抗感染药监测情况1. 抗感染药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总体情况2015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抗感染药的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 51.3 万例,其中严重报告 2.84 万例,占 5.5%。抗感染药的
17、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占 2015 年总体报告的 36.7%。与 2014 年相比,2015 年抗感染药报告数量同期增长 1.2%,严重报告同期增加 16.6%。严重报告构成比与 2014 年 (4.8%) 相比增加 0.7%。2. 报告涉及患者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2015 年抗感染药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的总报告与总体报告年龄分布相比,1-4 岁年龄段上升 4.8%,45-64 岁年龄段下降 6%,65 岁以上年龄段下降 4.2%,其余各年龄段患者的比例浮动范围在 4 个百分点以内;与 2014 年抗感染药物的年龄分布相比基本一致。按报告涉及患者年龄统计,14 岁以下儿童患者的报告占 16
18、.4%,高于整体数据儿童患者所占比例;65 岁以上老年人的报告占 17.3%。2015 年抗感染药的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中,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累及系统排名前 3 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39.5%)、胃肠系统损害 (25.5%)、全身性损害 (7.4%)。抗感染药口服制剂累及系统的前 3 位是胃肠系统损害 (44.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26.6%)、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 (6.9%);注射制剂累及系统前 3 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43.0%)、胃肠系统损害 (20.7%)、全身性损害 (8.5%)。3. 报告涉及药品情况2015 年抗感染药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涉及
19、9 大类,321 个品种,其中抗菌药物报告占 65.8%,其排名前 5 位的是头孢菌素类 (31.9%)、大环内酯类 (10.1%)、青霉素类 (9.6%)、- 内酰胺酶抑制药 (5.8%) 和林可霉素类 (3.7%)。合成抗菌药报告占 24.7%,其中主要是喹诺酮类 (18.4%) 和硝基咪唑类 (5.5%)。药品构成比与 2014 年抗感染药物报告的构成情况无明显差异。2015 年抗感染药药品严重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中,抗菌药物报告占 65.4%,合成抗菌药报告占 14.5%,与 2014 年抗感染药报告的构成情况无明显差异。严重报告中排名前 5 位的是头孢菌素类 (32.4%)、喹诺酮
20、类 (11.5%)、青霉素类 (11.3%)、抗结核病药 (10.4%)、- 内酰胺酶抑制药 (7.6%),与 2014 年相比,喹诺酮类排名上升至第 2 名,青霉素类排名下降至第 3 名。从药品剂型分析,2015 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 76.6%、口服制剂占 16.8%、其他剂型占 0.5%,与药品总体报告相比,注射剂比例 (76.6%) 偏高,与 2014 年的剂型分布基本一致。4. 抗感染药安全性趋势分析2015 年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总数较 2014 年有所上升,严重报告数增长 16.6%,增长水平高于 2015 年总体病例报告增长水平。与 201
21、4 年相比,2015 年抗感染药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占总体报告比例下降 1.5%,严重报告比例增加 0.2%,严重报告构成比增加 0.7%。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抗菌药物是当今控制各种感染的有效药物,是最为常用的药物类别之一,已经使用的有近百种。它们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过敏反应。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等可使人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抗菌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常见的为药疹、皮炎和药热等。2.毒性反应。抗菌药物引起的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听觉神经损害、造血系统障碍、肾损害、肝损害及胃肠道反应。毒性反应的性质和程度,因药物种类及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3. 耐药性。
22、大多数细菌对抗菌药物可产生耐药性。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抗菌药物滥用,致使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会因无敏感抗菌药物控制感染而产生严重后果。4. 局部刺激。抗菌药物肌肉注射,多数可引起局部疼痛,静脉注射也可能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由此可见,抗菌药物一定要合理使用,千万不可当万能药随意乱用。(四)中药注射剂监测情况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总体情况2015 年中药注射剂安全状况与全国整体情况基本一致。2015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 12.7 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 9,798 例次 (7.7%)。2015 年中药不良反应 / 事件报
23、告中,注射剂占比例为 51.3%,与 2014 年相比降低 2.1%。2015 年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排名居前的类别是理血剂、补益剂、开窍剂、清热剂、解表剂、祛痰剂,共占中药注射剂总体报告的 97.0%。报告数量排名前五名的药品分别是: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2015 年,中药注射剂严重报告主要涉及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包括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寒战、发热、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瘙痒、皮疹、恶心、呕吐等表现,与往年监测情况基本一致。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合并用药情况对 2015 年中药注射剂总体报告排名前 20
24、 位药品 (占全年中药注射剂报告 87.6%) 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其总体报告涉及合并用药占 43.4%,严重报告涉及合并用药占 56.5%,以上数据提示单独或联合其他药品使用中药注射剂均可出现不良事件,合并用药可能加大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风险。三. 用药安全提示(一)关注老年患者用药问题根据对 2015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年龄分布情况分析,2015 年 65 岁以上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比例达 21.5%,严重报告比例达 28.7%。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分析显示,自 2009 年以来,该两项比例持续 7 年上升,老年患者用药安全问题需引起特别关注。一般来
25、说,老年人脏器功能退化,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老年人往往身患一种以上的疾病,有些老年人还服用一些保健品等,所以老年人用药要特别慎重,选择药品时要多咨询医生,注意给药途径和时间、加强用药前和用药期间监护。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及用药十忌原则:老年人因肝肾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尤其是一些活性较强的药物,极易产生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抗菌药物在人体吸收以后,多由肝脏和肾脏解毒、排泄。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在用这些药时需慎重,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故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利。老年用药十忌原则:一忌随意滥用;二忌品种过多;三忌时间太长;四忌不遵
26、医嘱;五忌生搬硬套;六忌乱用偏方、秘方、验方;七忌滥用补药;八忌更换过频;九忌嗜药成瘾;十忌联用毒副作用强的药物。(二)关注心血管系统用药安全2015 年化学药总体排名中,心血管系统用药占 10.3%(排名第二),仅次于抗感染药,连续 5 年呈上升趋势。按照化学药剂型排名,口服制剂前 20 名的品种中心血管系统用药为 7 个,与 2014 年相比心血管系统用药所占比例均有所增长。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亦呈增长的趋势,心血管系统用药尤其是口服制剂使用也随之越来越广泛。相关数据显示,近 20 年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且 35 岁
27、-55 岁的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增加最快,心血管用药安全应引起格外关注。如何合理使用心血管药物?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要注意鉴别疾病类型和分期,恰当的选择最适合病情的药物,以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和最大程度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用药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例如:高血压患者应加强血压监测,确定最佳服药时间,在服用降压药时要谨防首剂反应,服药过程中忌频繁换药,患者用药前应仔细阅读所服药物的说明书,掌握心血管药物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合理用药。(三)关注基层医疗机构注射剂使用安全2015 年化学药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中,注射剂所
28、占比例为 62.9%;中药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中,注射剂所占比例为 51.3%;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 70% 以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显示,部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来源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及类过敏反应,部分病例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需要紧急救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救治设备、设施较为有限,医护人员救治经验和能力相对缺乏,影响抢救效果及预后,基层医疗机构的输液风险值得关注。如何合理使用注射剂?静脉输液是高风险、高获益的临床用药方法,起效迅速,易于调节给药剂量和速度,可恒定维持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如能合理使用,静脉
29、输液的临床获益大于风险;过度使用时,静脉输液的风险则明显增加,甚至可能超过临床获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及经济损失。国内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有门诊输液,门诊输液几乎成了中国老百姓的就医习惯,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输液好、输液快的错误认识和就医习惯。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四)关注合理用药问题据统计,2008 年至 2015 年国家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总计 66 个药品中,27 个存在明显不合理用药情况;如:2015 年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第 69 期) 中提醒注射用头孢硫脒,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包括单次超剂量、日剂量超量给药,未分次给药等,增加了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2015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国内医学文献中涉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静脉输液和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问题突出。合理用药十大提示:1. 优先使用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微生物学》本科题集
- 九江-PEP-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期末试卷
- DB5120T 22-2024 柠檬种植农业气象服务规范
-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勾股定理的综合探究题型(原卷版+解析)
- 2024年非标智能装备项目资金需求报告
- 氧化石墨烯粉体失重率测定 热重分析法-征求意见稿
- 2.5.1 三角函数的应用-仰俯角、方向角问题 同步练习
- 保育员技能培训试题及答案
- 酯油脂-2024年高中化学讲义(选择性必修三)
- 智能电网-课件
-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课件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规范和流程
- 慢阻肺健康知识宣教完整版课件
- 闲鱼玩法实战班课件
- 中考作文指导:考场作文拟题(共23张PPT)
-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2 百分数的认识丨苏教版 (共24张PPT)
- 【精品主题班会】高三家长会(共30张PPT)
- 四年级上册书法课件- 10兰叶撇 |通用版 (共10张PPT)
- 消防水池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及警示标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