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筛查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ppt课件_第1页
产前筛查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ppt课件_第2页
产前筛查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ppt课件_第3页
产前筛查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ppt课件_第4页
产前筛查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产前筛查的历史,国内外产前筛查现状,.,2,1933年Penrose等最先报道了孕妇年龄与唐氏综合症发生的关系,指出孕妇的妊娠年龄越大,其胎儿罹患DS的概率越高,1959年DS患者的第三条21号染色体被确认,从而揭示了DS发生的机制,为以后产前诊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66年人类首次从羊水中分离胎儿细胞,培养及核型分析获得成功,1968年第一例DS儿产前诊断豁得成功,.,3,1972年Brock等报道了羊水中AFP的增高与胎儿患有先天性神经管缺陷及无脑儿和脊柱裂有关,八十年代初,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一直用来筛查NTD的AFP也可以用来筛DS。NTD时,AFP增高,DS时AFP数值比正常偏

2、低约25%,1987年Begart发现母血清中的hCG的变化与DS的发生有关,1988年,Wald等首次提出AFP、hCG、uE3三联的筛查有助于阳性病例的检出,.,4,1991年研究显示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的低水平可以作为DS15周之前的筛查指标,1991年研究显示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的低水平可以作为DS15周之前的筛查指标,1993年,在世界各地广泛临床验证的基础上,美国遗传协会正式向全美医生推荐使用AFP、hCG作为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指标。尽管筛查方法准确性还只能达到6570,但已被欧美国家肯定和广泛采纳,有将近7080的孕妇接受产前母血筛查。,我国开展神经

3、管缺损筛查已经十年,唐氏筛查始于1997年,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开展了此项目的检测,虽然尚未大规模推广,但已取得了显著效果,主要针对孕中期14-20周的孕妇。,.,5,国内外产前筛查现状,.,6,我国的围产期保健工作,全国范围内加强了围产期保健、婴幼儿保健工作 推行新法接生 推广了围孕期叶酸补充,全民推行了碘盐饮食等工作 积极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和预防的工作 加强了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7,取得的成绩,我国婴儿死亡率已由建国初的200下降到2001年的21.4以下 2002年全国神经管畸形的出生率为10.6/万,较1996年的13.6/万有了明显的下降 人均期望寿命已达71岁,.,8,政府

4、的支持,将“控制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列为基本国策之一 1994年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2002年启动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 2002卫生部颁布了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 2002年以来大部分省市均相继出台具体实施管理办法细则,建立了各自的省级产前诊断中心 2004卫生部组织成立全国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9,面临的问题,随着人口和疾病模式的转变以及出生死亡率的下降(40),出生缺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婴儿死亡、儿童和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10,出生缺陷,出生缺陷指新生儿先天存在的各种脏器结构或功能缺陷. 目前常见的出

5、生缺陷有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多指趾、神经管缺陷、唐氏综合征,先天性耳聋等 控制出生缺陷目前是进一步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减少新生儿围产死亡率的重要挑战.,.,11,出生缺陷发生率,新生儿诊断出生缺陷率3% 1岁内诊断出生缺陷及发育异常率7% 学龄前诊断的出生缺陷及发育异常率12-14% 18岁前诊断的出生缺陷及发育异常率17% (Boyle associate 1994) 一般认为,重大或致死性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约2-3% 包括耳后赘肉、多指等一般性出生缺陷的总发生率约10%,.,12,导致出生缺陷的原因,出生缺陷是由人类本身的基因缺陷、外界环境因素及其它未知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约25的出生缺陷

6、是由人类本身基因缺陷引起 单纯由于药物或其它外界有害因素(致畸物)造成的出生缺陷约占2-3% 大约65%的出生缺陷其原因不清楚,最有可能是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3,单基因病 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脊肌萎缩症等,多基因病 1-2 先心病 神经管缺陷 唇腭裂等,出生缺陷的分类,染色体异常 唐氏综合征 18-三体综合征 13-三体综合征 Tuner 综合征等 发生率 流产胚胎占50% 死产婴占8 新生儿死亡者占6 新生活婴占5-10,.,14,我国已成为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在每年约2000万的新生儿中 肉眼可识别的先天畸形儿: 20万-30万 每年新增的先天残疾和智障儿

7、童总数高达120万 每30秒40秒钟就有一个出生缺陷儿降生 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 占全世界每年500多万出生缺陷儿童的五分之一,.,15,.,16,.,17,控制出生缺陷刻不容缓,我国出生缺陷的现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我国人口素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谐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最大可能的降低这类患儿的出生率,使我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得到落实,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18,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 WTO 措施类别 效 果 一级预防 预防发生,降低出生缺陷率 婚前保健 二级预防 避免出生,降低部分出生缺陷率 产前诊断 三级预防 避免致残,可降低致

8、残率,减轻“疾病负担” 新生儿疾病筛查,.,19,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包括婚前检查、遗传咨询、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孕期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 二级预防主要是在孕期通过筛查和产前诊断的方法,及早识别胎儿的先天缺陷,及早干预,减少异常胎儿的出生率 三级预防是指对出生缺陷的治疗,.,20,二级预防尤为重要,一级预防主要是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保健水平,治理环境污染,是一件长期持久的工作,并且不能有效的预防由遗传因素造成的出生缺陷 三级预防则为补救措施,对于大部分不可治愈的出生缺陷,作用微乎其微 依据我国国情,目前二级预防措施是最重

9、要,最有效的关键环节,.,21,主要出生缺陷的围产期病死率、对患儿的影响和可能的预防措施,.,22,主要出生缺陷的围产期病死率、对患儿的影响和可能的预防措施,.,23,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产前筛查和诊断,绒毛取材培养 羊膜腔穿刺培养 脐血穿刺培养,年龄筛查 血清学筛查 超声筛查,筛查方法,介入诊断方法,实验室诊断方法,传统细胞培养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实时定量荧光PCR,.,24,产前筛查的发展历程,.,25,产前筛查模式的新进展,早孕期筛查 First trimester Screening 中孕期筛查 Second trimester Screening 早中孕期联合筛查 Integra

10、te Screening 早中孕期的序贯筛查 Sequential Screening,.,26,90年代中期-迄今 早孕期产前筛查模式 (First-trimester screening) NT NT + PaPP-A NT + PaPP-A +free-HCG NT + NB+PaPP-A +free-HCG 早孕期理想的筛查方案 NTPAPP-A Free-HCG,早孕期血清学指标联合筛查方案,.,27,中孕期血清学指标联合筛查方案,中孕期的血清学筛查指标 AFP Free-HCG uE3 InH-A 二联:AFP + Free-HCG; 三联:AFP + Free-HCG + uE3

11、 四联:AFP + Free-HCG + uE3 + InH-A 中孕期理想的筛查方案 NT + AFP + Free-HCG + uE3 + InH-A,.,28,-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新模式,早中孕期的联合筛查模式 (integrated screening ) 早孕期筛查+中孕期筛查,最终得出一个风险 值,根据风险值大小,决定产前诊断与否 包括全面的联合筛查(含NT筛查)及血清学联合筛查 早中孕期的序贯筛查模式 (sequential screening ) 早孕期筛查后,高危者进行产前诊断,低危者不再筛查,继续妊娠, 中间组至中孕期再接受中孕期三联/四联筛查,高危者再进行产前诊断 以酌情的序贯筛查模式为代表,早中孕期联合筛查,.,29,全面联合筛查: Fully integrated screening 早孕期 PAPP-A and NT + 中孕期 三联/四联筛查,最终得出一个风险值,根据风险值高低决定产前诊断与否 血清学联合筛查: Serum integrated screening 早孕期 PAPP-A 和 中孕期三联/四联筛查,最终得出一个风险值,根据风险值高低决定产前诊断与否,.,30,全面的联合筛查模式,.,31,血清学联合筛查模式,.,32,早孕期联合筛查后,病人依据早孕期风险分为三类: 1) 高危组:风险值1/60,进行产前诊断 2) 低危组:风险值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