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_第1页
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_第2页
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_第3页
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_第4页
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中国新诗派”,抗战时期,除日据地区少数诗人如吴兴华、沈宝基、刘荣恩、南 星、路易士等较为分散的个体创作,大西南地区特别是昆明的西 南联大成了一个中心。除在重庆的陈敬容、唐祈、杭约赫,在昆 明的早期白话诗人朱自清、闻一多、卞之琳、冯至以及当时在西 南联大任教的英国著名的现代派文艺理论家兼诗人燕卜逊周围聚 合了一批新锐诗人: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王佐良、俞 铭传、杨周翰、赵瑞蕻,等等。这些年轻的诗人组织起“南湖诗社” (后改为“高原社”)、“冬青社”、“新诗社”等文学社团,以昆明文 聚杂志和香港大公报“星期文艺副刊”为阵地,和他们的师长 共同组成了“西南联大诗人

2、群”。,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西南联大便具备了双重意义。一个是表面的意义,那当然就如 其名称所揭,是一个“学校”,是一座研究学问、传授知识的最 高学府;但在另外却还有一重不为人们所见的隐潜意义,那就 是一个酝酿舆论、领导思想的政治中心。这一面虽然潜隐不露, 非能一望而知,但却是西南联大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意义”。若 弃此不顾,只谈上课讲学,那实在不能算是了解西南联大。 张起钧:西南联大纪要,学府纪闻:国立西 南联合大学,台湾:南京出版有限公 司1981年版,第13页。,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卞之琳是上承新月派,下接中国新诗派的 一位过渡诗人。,第十六课中

3、国新诗派九叶诗人,卞之琳的白话新诗,最着力于“欧化”、“古化”或“化欧”、“化古”。1 他的许多诗作带有明显的古典诗词的意境。比较典型的作品是距 离的组织: 想独上高楼读一遍罗马衰亡史, 忽有罗马灭亡星出现在报上。 报纸落。地图开,因想起远人的嘱咐。 寄来的风景也暮色苍茫了。 (醒来天欲暮,无聊,一访友人吧。) 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 哪儿了?我又不会向灯下验一把土。 忽听得一千重门外有自己的名字。 好累呵!我的盆舟没有人戏弄吗? 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1 卞之琳:雕虫纪历自序,雕虫纪历(增订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版,第15页。,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这首诗的格调,

4、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废名的诗禅作风。诗人黄 昏时分独处斗室,心思微茫,但个人的主体异常突出,以致 声色消退,背景化作苍茫的灰色,连敲门声也远在“一千重门 外”。然而,友人的到来打破了诗人主体与外界的分离,将其 拉入现实的时(“五点钟”)、空(“雪意”)之中。诗的主题在 于展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莫名情绪。值得 注意的是,诗中主、客体之间的差异还是清晰的,诗人后来的 诗作则大都隐匿了作为主体的个人。,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卞之琳的诗以客观化的知性著称,其实多的是感性与智力的 交融,展现的是东方意境与西方哲理的完美结合。“我喝了一 口街上的朦胧”(记录)、“伸向黄昏的道路像一段灰

5、心” (归)、“穿进了黄昏的寂寞”(远行)等诗句,既 描绘出一种朦胧曼妙而又深沉晦涩的氛围,也表现出了诗人 刹那的感悟、体会。诗人捕捉到的智慧的闪光,与宋诗对“理 趣”的追求有相似之处。,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十四行集总的主题正如集中歌德一诗所概括的那样,是 “死和变”,直指人的存在本身。在“千百个寂寞的集体”(威尼斯) 构成的世界中,生命并非单独存在,我们“像不同的河水/融成一片 大海”,而“那分歧的街道/又把我们吸回,/海水分成河水”(我们 来到郊外),又有可能“被映在一个辽远的天空,/给船夫或沙漠 里的行人/添了些新鲜的梦的养分”(有多少面容,有多少语声

6、), 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构成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 “我们的生命像那窗外的原野”,“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 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既有可能像驮马那样,“我们 走过无数山水,/随时占有,随时又放弃”(看这一队对驮马), 又有可能是“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我们 站立在高高的山巅)。生命似有情还无情,所以“过去”几乎“忘却”, “将来”也“隐约”。正因为如此,诗人在集中的第一篇诗作中就特别 指明人的现实境遇是“承受”(我们准备着)。,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西南联大高原文艺社社员游海源寺合影(右三为穆旦),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西南联大蒙

7、自南湖诗社合影(左四为穆旦),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中国新诗派处时代激变之际,自然不乏追求民主的渴望,而青 年人又是最容易幻灭的,所以他们初期的诗作也表现为打上社 会烙印的失望与迷茫。但在大学校园宽容、自由的氛围中,他 们更多以此为背景,怀着寻梦者的心态,继承冯至、卞之琳的 现代主义诗风,在广阔的生活里探求生命的本源与存在的意义。 这正如郑敏鹰一诗所描摹的那只“飞离并不是舍弃”的鹰: 他只是更深更深地 在思虑里回旋, 只是更静更静地 用敏锐的眼睛搜寻。 而“当他决定了他的方向,/你看他毅然地带着渴望/从高空中矫 捷下降”。结果也或如唐祁所期待的那样:“沉思里:/他们向我 走来。”(严肃的

8、时辰),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图5-2-4 中国新诗书影,“西南联大诗人群”这样的学院现代派的出现,一 方面得益于高等院校自由的精神氛围、开放的文 化视野,另一方面也是对抗战时期诗歌大众化思 潮的反动,更是对此前现代派诗歌实践偏差的反 拨。 抗战结束后,诗人们分散至各地,在上海的杭约 赫、陈敬容、唐湜、唐祈与后来加入的辛笛从左 翼主导的诗创造中分离出来,另办中国新 诗,与北方的穆旦等人联合起来,提倡“新诗 现代化”。这批诗人后来就被称为“中国新诗派”, 1980年代初,其中的九位代表诗人出版了合集 九叶集,所以他们也被称为“九叶诗人”。,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中国新诗派主要接受的是

9、欧美后期象征主义的影响。袁可嘉糅合 艾略特的“非个性化”和“客观对应物”理论、里尔克的“诗是经验”观 点和奥登的现代诗表现日常生活的理论等,继朱自清之后再度提 出了“新诗现代化”的口号,认为“现代诗歌是现实、象征、玄学的 新的综合传统”,而“现实表现于对当前世界人生的紧密把握,象 征表现于暗示含蓄,玄学则表现于敏感多思,感情、意志的强烈 结合及机智的不时流露”1,“综合”在其中居于核心,它统摄现实、 象征与玄学三者,外在表现形式即为唐湜强调的“最清醒的意志,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Mind)与最虔诚的灵魂(Heart)互为表里的凝合”而成的“意 象”2。他们设置戏剧性的客观化情境,追求意

10、象与思想的融合, 注重对诗的思维方式改革进行探索。这首先且主要表现为对语言 的改造。中国新诗派的理论家申明:“现代诗人极端重视日常语言 及说话节奏的应用,目的显在二者内蓄的丰富,只有变化多,弹 性大,新鲜,生动的文字与节奏才能适当地,有效地,表达诗人 感觉的奇异敏锐,思想的急遽变化。”3这也是对新文学初期白话 诗理论的一个呼应和改进。 1 袁可嘉:新诗现代化,论新诗现代化,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4页、第7页。 2 唐湜:新意度集,北京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13页。 3 袁可嘉:新诗现代化,论新诗现代化,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6-7页。,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现代化的诗是辨

11、证的(作曲线进行的),包含的(包含 可能溶入诗中的种种经验),戏剧的(从矛盾到和谐),复 杂的(因此有时也是晦涩的),创造的(诗是象征的行为), 有机的,现代的”,“现代诗接受了现代文化的复杂性,丰富性, 而表现了同样的复杂与丰富”。(袁可嘉),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中国新诗派主要的诗学理念: 1、“综合”是中国新诗派诗歌观念的一个基本点,即它是“现实、 象征、玄学的综合”。 2、出于“新诗戏剧化”即为了追求“表现上的客观性与间接性”, 他们把“象征”规定为“表现于暗示含蓄”,强调意象与思想的 融合,把传统的主观抒情变为戏剧性的客观化处境。 3、极端重视“日常用语及说话节奏的应用”。,第

12、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原籍浙江海宁,生于天津。,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图5-2-7 旗书影,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穆旦是中国新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给出的自画像,是深刻体验到 生命的残缺,但在无休止的生命之流中又找不到坚实依托的荒原 中的孤独个体的形象: 从子宫割裂,失去了温暖, 是残缺的部分渴望着救援, 永远是自己,锁在荒野里。 我这首诗拷问生命的缺憾感,是对人的存在之谜的一种追问。 然而存在本身是无法反思的,所可反思的只能是存在的事实,即 生命本身,所以作者宣称“让我们在岁月流逝的滴响中/固守着自 己的孤岛”(从空虚到充实),然而“不断分裂

13、的个体”“稍一 沉思听见失去的生命,/浮在时间的激流里,向他呼救”(智慧的 来临),又形成了一个悖论:个体只有通过自己的存在事实去 认识存在,而当他这样做时,他的存在形式即生命在他的沉思中 溜走。这种生命本身的矛盾,形成了穆旦的“残缺”意识,也是一种 意象。,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在以前,幽暗的佛殿里充满寂寞,银白的香炉里早就熄灭了火星,我们知道万有的只是些干燥的泥土,虽然,塑在宝座里,他的眼睛仍旧闪着理性的,怯懦的光芒,算知过去和未来。而那些有罪的以无数错误堆起历史的男女那些匍匐着现出了神力的,他们终于哭泣了,并且离去。政论家们枉然呐喊:我们要自由!负心人已去到了荒凉的冰岛,伸出两手,

14、向着肃杀的命运的天:,“给我热!为什么不给我热?我沉思地期待着伟大的爱情!都去掉吧:那些喧嚣,愤怒,血汗,人间的尘土!我的身体多么洁净。“然而却冻结在流转的冰川里,每秒钟嘲笑我,每秒过去了,那不可挽救的死和不可触及的希望;给我安慰!让我知道“我自己的恐惧,在欢快的时候,和我的欢快,在恐惧的时候,让我知道自己究竟是死还是生,为什么太阳永在地平的远处绕走” 1940年9月5日,悲观论者的画像,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诗八章,之一,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唉,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你底,我底。我们相隔如重山!从这自然底蜕变底程序里,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即使我哭

15、泣,变灰,变灰又新生,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它和春草一样的呼吸,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我越过你大理石的理智殿堂,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之三,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告诉我们和平又必需杀戮,而那可厌的我们先得去喜欢。知道了“人”不够,我们再学习蹂躏它的方法,排成机械的阵式,智力体力蠕动着像一群野兽,告诉我们这是新的美。因为我们吻过的已经失去了自由;好的日子去了,可是接近未来,给我们失望和希望,给我们死,因为那死的制造必需摧毁。,给我们善感的心灵又要它歌唱僵硬的声音。个人的哀喜被

16、大量制造又该被蔑视被否定,被僵化,是人生的意义;在你的计划里有毒害的一环,就把我们囚进现在,呵上帝!在犬牙的甬道中让我们反复行进,让我们相信你句句的紊乱是一个真理。而我们是皈依的,你给我们丰富,和丰富的痛苦。 1942年2月,出发,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这是什么地方?时间每一秒白热而不能等待,坠下来成了你不要的形状。天空的流星和水,那灿烂的焦躁,到这里就成了今天一片砂砾。我们终于看见过去的都已来就范,所有的暂时相接起来是这平庸的永远。呵,这是什么地方?不是少年给我们预言的,也不是老年在我们这样容忍又容忍以后,就能采撷的果园。在阴影下你终于生根,在不情愿里,终于成形。如果我们能冲出,勇士呵

17、,如果有形竟能无形,别让我们拖进在这里相见!,看,青色的路从这里引出而又回归。那自由广大的面积,风的横扫,海的跳跃,旋转着我们的神智:一切的行程都不过落在这敌意的地方。在这渺小的一点上:最好的露着空虚的眼,最快乐的死去,死去但没有一座桥梁。一个圈,多少年的人工,我们的绝望将使它完整。毁坏它,朋友!让我们自己就是它的残缺,比平庸更坏:闪电和雨,新的气温和泥土才会来骚扰,也许更寒冷,因为我们已是被围的一群,我们消失,乃有一片“无人地带”。 1945年2月,被围者,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在诗人看来,“个人的哀喜”“被大量制造又该被藐视/被否定,被 僵化,是人生的意义”(出发)这样的现实,是“我

18、们的绝望 将使它完整”的“一个圆”(被围者)。在意象“圆”所象征的世 界之中,个体的自我不断分裂、破碎,体现出了一个现代人全部 的生命困惑:创造与毁灭、现实与理想、欲望与信仰、流亡与归 宿、拒绝与求援,不一而足。在个人那里,所有这些矛盾对立的 双方,不是简单的一方否定另一方,而是在个体的心灵中纠结成 一团且相互渗透,最终形成一个具有“丰富底痛苦”的现代个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痛苦”是“丰富”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张力的自然产 物,而绝非简单的现实苦难。,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文革”中的穆旦与家人,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我穿着一件破衣衫出门,这么丑,我看着都觉得好笑,因为我原有许多好的

19、衣衫都已让它在岁月里烂掉。人们对我说:你老了,你老了,但谁也没有看见赤裸的我,只有在我深心的旷野中才高唱出真正的自我之歌。它唱到,“时间愚弄不了我,我没有卖给青春,也不卖给老年,我只不过随时序换一换装,参加这场化装舞会的表演。“但我常常和大雁在碧空翱翔,或者和蛟龙在海里翻腾,凝神的山峦也时常邀请我到它那辽阔的静穆里做梦。” 1976年4月,听说我老了,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这是一个不美丽的城,在它的烟尘笼罩的一角,像蜘蛛结网在山洞,一些人的生活蛛丝相交。我就镌结在那个网上,左右绊住:不是这个烦恼,就是那个空洞的希望,或者熟稔堆成的苍老,或者日久磨擦的僵硬,使我的哲学愈来愈冷峭。可是你的来

20、去像春风吹开了我的窗口的视野,一场远方的缥缈的梦使我看到花开和花谢,一幕春的喜悦和刺疼消融了我内心的冰雪。如今我慢步巡游这个城,再也追寻不到你的踪迹,可是凝视着它的烟雾腾腾,我顿感到这城市的魅力。 1976年6月,有别,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穆旦最能体现中国新诗派的反叛性与异质性。,1、在穆旦的笔下,出现了中国诗歌史上从未有过的“残缺”的世界里的“残缺”的 “自我”:抒情主人公排拒了中国传统的中和,将方向各异的各种力量,牵扯 到一起相互撞击以至撕裂,写出了现代人的困惑(个体与群体、欲望与信仰、 现实与理想、创造与毁灭、智慧与无力、流亡与归宿、拒绝与求援、真实与 谎言、诞生与谋杀等等);同

21、样重要的是,诗人以怀疑主义眼光观照现代生 活,自觉打破一切乌托邦神话。 2、穆旦充分发挥了汉语的弹性,利用多义的词语、繁复的句式,并自觉运用现 代汉语的关联词,以揭示抽象词语、跳跃的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郑敏(1920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是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金黄的稻束,郑敏的

22、诗追求雕塑或油画的凝定 的美,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是 “静默”,因此,有一种雕塑般的 深沉与静穆。,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将思想转化为一幅想象的图景,化无形为有形,是郑敏诗作的 最大特色,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诗人还融入了较多的主观情绪。 马对“一个奔驰的力的收敛”的生命姿态的赞美,村落的 早春中,“树梢上,每一个夜晚添多几面/绿色的希望的旗帜” 的诗句所显露的诗人的希冀,都清晰可见诗人的主观流露。,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陈敬容(19171989),陈敬容的诗多以朦胧的意象叙述灰色 的情绪,展现了新旧交替时代知识者 思想的矛盾与困惑。,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雨后的黄昏的天空, 静

23、穆如祈祷女肩上的披巾; 树叶的碧意是一个流动的海, 烦热的躯体在那儿沐浴。 我们避雨到槐树底下, 坐着看雨后的云霞, 看黄昏退落,看黑夜行进, 看林梢闪出第一颗星星。,有什么在时间里沉睡, 带着假想的悲哀? 从岁月里常常有什么飞去, 又有什么悄悄地飞来? 我们手握着手、心靠着心, 溪水默默地向我们倾听; 当一只青蛙在草丛间跳跃, 我仿佛看见大地在眨着眼睛。,雨后,第十六课中国新诗派九叶诗人,将最初的叹息, 最后的悲伤, 一齐投入生命的熔炉, 铸炼成金色的希望。 给黑夜开一个窗子, 让那儿流进来星辉、月光, 在绝静的深山,一片风 就能激起松涛的巨响。 不眠的夜,梦幻与烛火 一同摇落,一同 向暗角缭绕又低翔。 当一声钟敲落永夜, 哭泣吧,亲爱的心啊, 窗上已颤动着银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