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第一章-大学.pptx_第1页
国学经典——第一章-大学.pptx_第2页
国学经典——第一章-大学.pptx_第3页
国学经典——第一章-大学.pptx_第4页
国学经典——第一章-大学.ppt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学经典选读,第一章大学选读,大学含义,三纲领,本章导学:,大学作者,八条目,一、大学作者:曾参,(一)曾子简介: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6年),名参,字子舆(y),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孔子的著名弟子之一。 曾子勤奋好学,严以律己,重信重义,尤以孝著称。大戴礼记、论语等古籍文献皆有他的言行记载。,(二)曾子人格特征,1.大孝致诚 二十四孝中的啮指痛心就是曾子孝亲“至诚感通”的故事。 2.忠诚守信 曾子杀猪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因其忠诚守信,孔子临终将其孙(孔鲤之遗孤)子思托付于曾参,并将子思培养成能继承孔子遗志的新一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3.严于律己 严以律己,是君子的修为,也

2、是儒家倡导的内求内修方法之一。 4.谦逊好学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其谦逊好学之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5.不苟权贵 他曾声言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其政治理想,主要体现在他著的大学之中。“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三纲领、八条目),(三)曾子的思想成就,二、大学的含义,三、大学核心思想,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3、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选自大学经文章第一第13段),大学之道(1),大学之道(1), 在明明德(2), 在亲民(3), 在止于至善。,【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也有作“亲民”讲。),【白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

4、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大学之道(2),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注释】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白话】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大学之道(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

5、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 致知在格物(9)。,【注释】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大学之道(4),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致知,诚意,修身,正心,治国,齐家,平天下,每个阶梯,都不可跨越,大学的宗旨,在修明自己天赋的光明品德,在于亲近、热爱百姓,在于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了目标所在,而后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了,而后才能

6、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了,而后才能够心神安定;心神安定了,而后才能够深思熟虑;深思熟虑了,而后才能够有所收获。事物都有根本和末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每个人都有悟道的过程,想想你自己呢,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当我年轻的

7、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二)格物致知,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生息存亡的特性、原理、规律,以求达到真知。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许多事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

8、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对于所格之物的全部功用、生息之理,就没有不明白的了。事物被透彻认识、研究了,知识达到了顶点,获得了真知。,获得真知的途径格物,一、对“格物”的一般解释,1.一般解释: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使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 2. 宋明时期心学集大成者与心教者王守仁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 宋明理学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 4.将“物”放置在一定的框框里。在佛教里叫受戒,在社会叫守法,在生活中叫学规矩。(百度百科),案例:两小儿辩日,孔子“愚蠢无知,

9、都不如小孩子。” 孔子诚信无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列子汤问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神农尝百草,远古时期,百姓采食野生瓜果,经常有人受毒害得病死亡。神农氏为“宣药疗疾” ,尝遍百草,了解百草之平毒寒温之药性。由此令民有所“就”,不复为“疾病” 炎帝神农氏终因误尝断肠草而死,葬于长沙茶乡之尾。 神农尝百草的

10、药物药性知识,被纂刻记载下来,并不断被后人的验证和丰富,逐步以书籍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神农本草经中国最早的中草药学的经典之作。,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思考:,格物和致知的关系是什么呢?,(三)诚意正心,1.诚意:慎其独,其实,人看自己的时候,就像能看见自己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自己都做了些什么都心知肚明。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能谨慎,简而言之,就是人前人后一个样。人前真诚,人后也真诚,一切都发自肺腑,发自内心,即表里如一。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严格要求自己。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即使能做到“人不知”,还有自己的良知

11、。,2.正心:端正心态,喜、怒、哀、乐、惧,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控,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俱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只是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自己的情欲,使自己的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管仲论相,易牙,开方,竖刁,不近人情不能接近,这三人如何,可能为相?,(四)修身齐家,1.修身:正己,然后正人,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好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近、喜欢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

12、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 “家和万事兴。”家是构成社会的细胞。齐家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然,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可见修身对人生和社会的重要性。,不从“修身”做起,反而去拜访圣人,2.齐家: 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家长管理自己的家族就如同国君管理国家一样的道理。,课下阅读颜氏家训:共有七卷,二十篇,(五)治国平天下,1.治国:上行下效,以身作则,2.絜(xi)矩之道:推己及人,换位思考,3.慎德:厚德载物,德行对于治国平天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德本财末”的观点,牵涉到一个用人的问题。在用人的问题上,同样是品德为上,才能次之。,4.生财有道: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生财有道,生财无道,“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以财发身”的人把财产看作身外之物,所以能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和境界;“以身发财”的人爱财如命,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原则,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或贪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