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 课本归纳#严选优质_第1页
温病学 课本归纳#严选优质_第2页
温病学 课本归纳#严选优质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绪论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3、明末吴有性(吴又可)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温疫论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8、王孟英著温热经纬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首创“秋燥”病名,创制了治疗燥

2、热伤肺的燥救肺汤。10.风湿之名首见伤寒论第二单元 温病的概念+第三单元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1. 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2. 温病的特点:致病因素:温邪 发病特点:传染性 流行性 季节性 地域性 临床表现:a 起病急,传变快 b 发热为主症,热像偏重 c 易燥化伤阴 d 易内陷生变3. 温病范围: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4. 温病根据发病特点分类: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5. 简述温邪的含义和其种类 温邪:是指外界致病邪气中具有湿热性质的一类病邪 分类:a 风热病邪-风温 b 暑热病邪-署温 c 湿热病邪-

3、湿温 d 躁热病邪-秋燥 e 温热病邪-春温 f 疫疠病邪-戾气 g 温毒病邪-温毒6. 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风热多先犯上焦肺卫 易伤脾胃阴津 变化快,邪易逆传心包暑热“夏暑发自阳明”或“直犯厥阴”易伤津耗气 易闭窍动风 易夹湿邪为患湿热病逝缠绵,传变慢 易困遏阳气阻滞气机 病机变化以中焦脾胃为中心燥热易津液干燥 病变重心在肺经7. 何谓病发于里,病发于表 新感温病简称新感,指感受当今之邪后即时而发,病发于表的一类温病 伏邪温病又称伏气温病,简称伏邪或伏气,是指感受邪气后未即时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病发于里的一类温病8. 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的比较新感温病伏邪温病成因感邪后立

4、即发病感邪后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病机传变初起病多在表,或从表解,或自表入里,由浅至深传变自里而发或由里外达或进一步深入,若邪不能外达,病难速愈证侯特点初起多西安表证,一般无里热证,少数病起可见里热证,但其证侯特点与时令之邪的治病特点相同初起现里热证或见气分里热证,或见营分里热证。如无外感引发,则无表证,如由外邪引发,则表现为表里同病病势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较好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预后较差治疗初起多以解表透邪为主初起以直清里热为主病种风温 署温 湿温 秋燥 大头瘟 烂喉痧春温 伏暑11. 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的比较温热类温病湿热类温病病邪性质 纯热无湿(如风热 暑热 燥热)湿热相兼(如

5、湿热 暑湿等)发病部位多位肺卫,亦可发于阳明气分或营血分多为脾胃,亦可发于少阳起病 传变及病程特点起病较急,传变较快,病程一般不长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程较长,缠绵难解症候特点热像显著,易出现化燥伤阴征象,初起多见肺卫表证或里热亢盛证;继闭心包,热盛动风,热盛动血等入营血的里热证侯,后期则多见阴液耗伤,出现肺胃阴伤,甚至肝肾真阴亏损证。初起发热及伤阴表现均不明显,而阳气被遏征像较显著,多表现为湿重热轻,见上中焦卫气同病之证,继则留恋气分,困阻脾胃。弥漫三焦。以中焦病变重心,出现湿热并重或热重于湿之证,后期即可化燥伤阴,出现腑实、营血分证。亦可因湿盛伤阳,出现湿盛阳微证。治疗特点以清热救阴为大法

6、,宜用辛凉、辛寒、苦寒、甘寒等方药以化湿清热为大法,宜用芳香、苦寒、淡渗等方药代表病种风温、春温、署温、秋、大头瘟、烂喉痧等湿温、暑温夹湿、伏暑等12.风湿和伤寒的比较风湿伤寒病因风热病邪风寒病邪病机特点初起于肺卫,继则肺卫热盛,甚则热陷心营,后期易伤肺胃阴液初起寒束于表,郁闭卫阳。继则寒邪化热内传入里,后期易伤脾肾阳气初起证侯表热证,发热重,恶寒轻,口渴、咳嗽 无汗或少汗、舌苔薄白、脉浮数表寒证,恶寒证重,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紧初起治法辛凉解表辛温解表后期治法滋养肺胃温补脾肾初起用方银翘散、桑菊饮等麻黄汤、桂枝汤等后期用方沙参麦冬汤等理中丸、四逆汤等第四单元 温病的辨证1. 气分营血证辩证要

7、点及病理特点(病机) 辨证要点 病理特点(病机)卫分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 邪郁卫表,肺卫失和气分证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邪正剧争,热炽阴伤营分证身热夜甚,心烦谵语或斑点隐隐 舌质红绛 营热阴伤,扰神窜络血分证斑疹密布,出血或舌质深降动血耗血,淤热内阻2. 上中下三焦辨证要点及病理特点(病机)辨证要点病理特点(病机)上焦(1)邪犯肺卫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2)肺热壅盛证:身热、咳喘舌苔黄(3)湿热阻肺证: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舌苔白腻(4)热陷心包证:神昏、肢厥、舌绛(5)湿蒙心包证:神智时清时昧、舌苔垢腻(1)卫受邪郁,肺气失宣(2)邪热壅盛,肺气闭塞(3)湿热阻肺,肺失蜀降(4

8、)邪热内陷,机窍阻闭(5)湿热酿痰,蒙蔽心包中焦(1)阳明热炽证:壮热、汗多、渴饮、舌苔黄燥、脉洪大(2)阳明热结证:潮热、便秘、苔黄黑燥、脉沉实有力(3)湿热积滞搏结肠腑证: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舌苔黄腻或黄浊(4)湿热中阻证:身热脘痞、呕恶、舌苔腻(1)胃经热炽津伤(2)肠道热结,传导失司(3)湿热积滞搏结肠腑(4)湿热闭阻脾胃,升降失司下焦(1)肾精耗损证: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舌绛干枯而萎,脉虚(2)虚风内动证:手指蠕动或瘛疭,舌干绛而萎,脉虚(1)邪热久羁,耗损肾阴(2)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第五章 温病的常用诊法1.白碱苔:舌苔垢白厚粗浊而板滞,状如碱状。为温病胃中有宿滞而兼夹秽

9、浊郁伏之征像。2.白砂苔(水晶苔):舌苔白而干硬如砂皮扪之粗糙。为邪热迅速化燥入胃,苔色未及转黄而津液已大伤之象。3.白霉苔:舌面生白衣或糜点如饭粒。多因胃中热极,津液化腐,蒸腾而上所致。一般先见于舌根部,后则满舌,甚而满口,病属严重。4.杨梅舌:舌体紫红而有点状颗粒突起于舌面,状如杨梅。为血分热毒极盛之征象5.日浦潮热:午后3-5点 ,即发热于3-5点更甚。6.身热不扬:身热稽留而热像表现不显著 病机:正盛邪实,热结肠腑7.战汗:热势持续壮盛日久的病人突然出现全身战栗,继则全身大汗淋漓,汗出后热势骤降。温馨提示:温病过程中战汗往往是疾病发展的转折点。8.猪肝苔舌:舌色紫而晦暗,干而枯萎,如猪

10、肝色。为肝肾阴竭之象,预后多不良。9.斑和疹的鉴别(斑发于阳明,疹发于太阴) 斑疹型态分布红色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可视且触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数量较多,胸胁头面四肢皆可见色红点小成粒,高出皮肤,可视,摸之碍手。压之褪色,分布与斑相同病机阳明热盛太阴风热,肺热破营治疗温胃凉血,化斑解毒宣肺达邪,凉阴透疹10. 白粉苔:舌苔如白粉堆积,润泽滑腻,刮之不尽。舌质紫绛。为湿热秽浊郁闭膜原之象。多见于湿热性质瘟疫11. 金囚木旺:金(肺)受火刑,木(肝)无所制,肝风内动而见动风抽搐,伴高热、咳嗽、汗出,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症者。12. 夜热早凉:入夜发热,天明则退热身凉。但热退无汗,为温病后期余邪留

11、于阴分之象13. 汗出异常的护理治疗原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慎用温补14. 分消走泄:指湿温或温病兼挟痰湿郁于三焦之治法。即通调三焦气机,从上、中、下三部泄化湿浊之邪。15. 两阳相劫:病机名。词出温热论,风与热俱属阳邪,两阳相合,风火交炽,耗津劫液,津伤则邪火逾炽,头面清窍为之干燥。16. 卫分证:指温邪初犯人体肌表,引起卫气功能失调而出现的证侯类型。17. 昏谵:即神昏谵语。指神志昏迷,胡言乱语,意识障碍。18. 疠气:即乖戾之气。为瘟疫的致病主因,其来势凶猛。致病急骤,传染性极强,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六淫温邪的暴疠之气。19. 温毒:有两种含义:其一作为病因概念指“热毒”、“毒火

12、”等;其二,作为病名的概念,指一类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等特征的“温毒病”。20. 逆传心包:病机名,指温邪由肺卫直接内陷心包。21. 暑痉:疾病名。又名暑风、暑病,暑热亢盛引动肝风而见痉厥的病证。22. 浊邪害清:病机名。语出叶天士温热论。湿为重浊之邪,于热相合,湿热蕴蒸,蒙蔽于上,则清阳之气被其阻遏,清窍为之壅塞,出现耳聋、鼻塞等症。23. 瘟疫:疾病名。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疾病。24. 温邪:指外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其包括风热、暑热、湿热、燥热、温毒、疠气及伏寒化温的温热病邪。25. 暑厥:疾病名。暑热炽盛时,适逢人体正气虚弱,暑热可直中心包而猝然神昏肢厥等26

13、. 热厥:病证名,因热邪亢盛所致手足厥冷,甚至昏迷的病证。(热厥为热毒炽盛,郁闭于内,气机逆乱,阴阳气不相顺接,阳气不能达四肢所致。寒厥为阳气大伤,虚寒内生)27. 口干反不甚渴饮与口渴不欲饮鉴别:口干不甚渴饮指口干而饮水不多,但欲凉饮,常见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舌绛、脉细数等症,为热入营分、营用蒸腾上潮于口的征像;口渴不欲饮是口渴但不想喝水,多为脾气不升,津不上承所致,主要见于湿热类温病湿重于热的阶段,常见胸脘痞闷,白苔腻等症。28. 温病的治疗原则:祛除温邪扶助正气 卫气营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三焦“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治中焦

14、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29. 银翘散、桑菊饮、白虎汤的鉴别 30. 风温与风热感冒的鉴别:相同点;病因均为风热病邪,初起的病变中心皆为肺卫,都为表热证 不同点:风热感冒病情轻,以肺卫失宣降,清泄不利为主,甚少传变,几日可痊愈。温病的主要治法 (一)泄卫透表法开泄腠理、逐邪外出、泄热解表 适用于温病初起邪在卫表 1、疏风散热银翘散风温初起风热病邪袭于肺卫 2、解表清暑新加香薷饮夏用感受暑湿复受寒邪侵犯肌表 3、宣表化湿藿朴夏苓汤湿温初起湿热病邪侵于卫表 4、疏卫润燥桑杏汤秋燥初起燥热病邪伤于肺卫 (二)清解气热法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适用于温热病卫分之邪已解气分里热亢盛尚未入于营血

15、分者 1、轻清宣气栀子豉汤加竹叶、连翘邪在气分热郁胸肺热势不甚而气失宣畅 2、辛寒清气白虎汤邪热炽盛于阳明气分 3、清热泻火黄芩汤、黄连解毒汤邪热内蕴郁而化火 (三) 和解表里法透解邪热疏泄分消宣通气机 适用于温病邪已离表又尚未入里成结而是郁于少阳或膜原、留恋三焦的半表半里证 1、清泄少阳蒿芩清胆汤邪热夹痰湿郁于少阳柩机不利胃失和降 2、分消走泄温胆汤加减或杏朴苓之类温病邪热与痰湿阻遏于三焦, 3、开达膜原雷氏宣透膜原法、达原饮湿热秽浊之邪郁伏膜原 (四) 祛湿清热法宣通气机运脾和胃通利水道 适用于湿热性质的温病 1、宣气化湿三仁汤湿温初起湿蕴生热郁遏气机 2、燥湿泄热王氏连朴饮、杏仁滑石汤湿

16、渐化热湿热俱盛而蕴伏中焦 3、分利湿热茯苓皮汤湿热郁阻下焦 (五) 通下逐邪法通腑泄热荡涤积滞通瘀破结排除邪毒给邪以出路 ,适用于热邪与有形实邪如燥屎、湿滞、淤血等互结于肠腑的证候 1、通腑泄热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热结阳明内结肠腑 2、导滞通便枳实导滞汤3、增液通便增液承气汤 4、通瘀破结桃仁承气汤(六)清营凉血法清营养阴凉血解毒滋养阴液散血活络 适用于温病热入营血分营热或血热亢盛的证候 1、清营泄热清营汤邪热入营分而未有明显动血者 2、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血热炽盛热瘀交结迫血妄行 3、气营血两清玉女煎化斑汤清瘟败毒饮 (七)开窍息风法开窍法清泄心包邪热芳香清化中焦湿热痰浊醒神利窍 适用于温病邪入

17、心包或痰浊上蒙清窍所引起的神智异常证候 熄风法清泄肝经邪热滋养肝肾阴液以控制抽搐 适用于温病热盛动风或阴虚生风的证候 1、清心开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紫雪丹 2、豁痰开窍菖蒲郁金汤、苏合香丸 3、凉肝息风羚角钩藤汤 4、滋阴息风大定风珠三甲复脉汤 (八)滋阴生津法润燥生津滋养真阴壮水制火 适用于温病后期邪热渐退阴液耗伤之证 1、滋养肺胃沙参麦冬汤益胃汤 2、增液润肠增液汤 3、填补真阴加减复脉汤(九)固正救脱法益气敛阴回阳救逆 适用于温病中患者正气素虚而邪气太盛或汗出太过阴液骤损阴伤及阳导致气阴外脱或亡阳亡阳厥脱之危急证候 。1、益气敛阴生脉散2、回阳固脱参附汤、参附龙牡汤(十)外治法洗浴法、灌

18、肠法、敷药法、搐鼻法、吹喉法 温病兼夹证的治疗:兼痰饮、食滞、气郁、血瘀 温病瘥后调理:正虚未复、余邪未尽、复证治法 第七章 温热类温病 第一节 风温 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特点初起以肺卫表热证为主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等 一、诊断要点 1、多发于冬、春两季2、发病较急初起见发热恶风寒咳嗽口渴脉浮等肺卫症 3、传变迅速易见逆传心包证候 4、病程中以肺经病变为主也有阳明胃肠病变之证 二、辨证治疗原则辛散凉泄透邪外达注意辨别证偏于卫表抑或偏于肺经 1、邪袭肺卫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银翘散桑菊饮 2、热入气分邪热壅肺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肺热移肠阳明热盛阳明热结 3、热入心包热

19、陷心包内闭外脱 4、余热未净肺胃阴伤 第二节 春温 春温是由温热病邪内伏而发的急性热病 特点起病即见里热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等表现严重者可见神昏、痉厥、斑疹等 一、诊断要点 1、 多发于春季或冬春之交、春夏之际 2、 发病急骤热象偏盛初起即见里热炽盛症状有发于气分、发于营分之别 3、 素体阴虚病程中伤阴突出后期尤以肾阴阴亏为著 4、 易出现神昏痉厥证候 二、辨证治疗原则 初期辨在气在营后期辨有邪无邪邪多邪少 治则清泄里热为主注意透邪外出顾护阴精 1、气分郁热苦寒清热宣郁透邪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 2、卫气同病解表清里葱豉桔梗汤加黄芩增损双解散 3、热灼营分清营泄热清营汤 4

20、、卫营同病泄卫透营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 第三节 暑温 暑温是感受暑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特点初起以阳明气分热盛为主 临床表现壮热、烦渴、汗多、面赤、脉洪大等 一、诊断要点 1、病发于夏季暑热当令之时 2、起病急初起以阳明气分热盛为主较少见卫分过程 3、病程中暑热伤津耗气易见津液欲脱、神昏、痉厥出血等危重证候 4、后期多表现为气阴亏虚、正虚邪恋的证候部分病程中闭窍、动风持续时间较长者常有痰、热、淤留滞的后遗症 二、辨证治疗原则清暑泄热顾护津液 第四节 秋燥 秋燥是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特点初起以肺卫见证为主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

21、咳嗽、口鼻咽干燥等 一、诊断要点 1、 病发于早秋燥热偏盛时节。2、 初起除具有肺卫表热证外,必伴有口、鼻、咽、唇、皮肤等干燥的见证。3、 病程中以燥干阴液为主要病理变化,病变重心在肺,影响到肠胃,病情较轻,传变较少,极少出现邪入营血或下焦肝肾的病变 4、 后期多见肺胃阴伤之证 二、辨证治疗原则清热润燥并重 第五节 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一、卫分证治 1、风热犯卫证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银翘散桑菊饮 2、燥热犯卫证辛凉甘润轻透肺卫桑杏汤 二、气分证治 (一)邪热在肺 1、 肺热壅盛证清热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 2、燥热伤肺证清泄肺热养阴润燥清燥救肺汤 3、肺热腑实证宣肺化痰泄热攻下宣白承气汤生石膏杏仁瓜蒌

22、皮大黄伤(二)热在胸膈 1、热郁胸膈清宣郁热栀子豉汤 2、热灼胸膈清解膈热凉膈散 (三)邪热犯胃清热保津白虎汤 (四)邪热在肠 1、热结肠腑软坚功下泻热调胃承气汤 2、肠热下利苦寒清热止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五)热郁少阳苦寒清热养阴透邪黄芩汤加豆豉玄参 (六)热盛动风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羚角钩藤汤 三、营分证治 1、热灼营阴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清营汤 2、热陷心包清心凉营豁痰开窍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 3、内闭外脱清心开窍固脱救逆参附汤或生脉散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四、血分证治 1、热盛动血清热解毒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2、热与血结凉血逐瘀桃仁承气汤 五、后期证治 1、余热未清气阴两

23、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竹叶石膏汤 2、阴虚火炽泻火育阴黄连阿胶汤 3、邪留阴分滋阴透热青蒿鳖甲汤 4、真阴耗竭滋养肾阴加减复脉汤 5、虚风内动滋阴养血柔肝息风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第八单元 湿热类温病 第一节 湿温 湿温是由湿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特点初起以湿热郁遏卫气分为主临床表现:身热缠绵,恶寒少汗,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湿象偏重、热象不显一、诊断要点 1、多发于长夏和初秋气候炎热雨湿较多之季即大暑至白露间 2、初起以湿热郁遏卫气分见证为特征亦可见有邪阻膜原之特殊类型初起阳热征象不显自始至终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3、起病滞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愈后易复发再燃 4、病程中可出现蒙上流

24、下上闭下壅弥漫三焦的变化。 二、辨证治疗原则 辨湿热偏盛程度辨病位上下深浅辨证情虚实转化 治则分解湿热湿去热孤 治禁禁汗、下、滋腻 第二节 暑湿 暑湿是感受暑湿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特点初起以暑湿阻遏肺卫为主 临床表现身热微恶风寒头胀胸闷身重肢酸等 一、诊断要点 1、发病季节在夏末秋初大暑至秋分气候炎热雨湿较盛之时 2、起病急骤初起以暑湿郁阻肺卫证候为主表寒内郁暑湿者亦多见 3、临床上既有发热、心烦、尿赤等突出的暑热内盛症状又兼有身重、胸痞、苔腻等湿邪内阻症状 4、病程中常有黄疸、出血之变证 二、辨证治疗原则清暑热化湿浊调气机和脾胃 第三节 伏暑 伏暑是夏季感受暑湿病邪伏藏体内发于秋冬季节

25、的急性热病 特点初起即有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暑湿郁蒸气分证或为高热、烦躁、口干不甚渴饮、舌绛苔少等热炽营分见证 一、诊断要点 1、发病季节在深秋或冬月寒露前后至大寒前后 2、临床表现多为发病急骤病情较重初起即见气分热盛或营分热盛证均可兼卫分表证 3、严重者即可出现阴伤尿闭或尿多失固的危重证候 二、辨证治疗原则 首辨暑与湿之孰多孰少次辨暑湿病邪郁发部位再辨气血阴阳状态 治则早期以清泄里热为主随后辨证论治 第四节 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一、卫气分证治 1、邪遏卫气芳香辛散宣化表里湿邪藿朴夏苓汤三仁汤 2、邪阻膜原疏利透达膜原湿浊雷氏宣透膜原法 3、卫气同病疏解表邪清暑化湿雷氏清宣温化法银翘

26、散去牛蒡子元参加杏仁滑石黄连香薷饮 二、气分证治 1、湿重热轻困阻中焦芳香宣化燥湿运脾雷氏芳香化浊法合三仁汤 2、湿热并重困阻中焦辛开苦降燥湿泄热王氏连朴饮 3、热重湿轻蕴阻中焦清泄胃热兼燥脾湿白虎加苍术汤 4、湿热蕴毒清热化湿解毒甘露消毒丹 5、暑湿积滞郁结肠道导滞通下清暑化湿枳实导滞汤 6、暑湿郁阻少阳和解少阳清热化湿蒿芩清胆汤 7、暑湿弥漫三焦清暑化湿宣通三焦三石汤 8、暑湿伤气清暑化湿培元和中东垣清暑益气汤 9、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清热化湿豁痰开窍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 三、营血分证治 1、暑湿内陷心营清心开窍涤暑化湿清营汤合六一散送服至宝丹 2、热闭心包瘀阻血脉清心开窍活血通络犀

27、地清络饮 3、湿热化燥伤络便血清火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味 四、后期证治 1、湿胜阳微温肾健脾祛寒逐湿薛氏扶阳逐湿汤 2、肾虚失固温阳化气益肾缩尿右归丸合缩尿丸 3、余湿留恋轻宣芳化淡渗余湿薛氏五叶芦根汤 4、余邪留扰气阴两伤清泄余热扶中益虚薛氏参麦汤 5、余热未清清涤余邪清络饮 第九章 温毒类温病 第一节 大头瘟 一、大头瘟是风热时毒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 二、临床特点多发于冬春起病急骤初起憎寒发热头面焮赤肿痛。 三、诊断要点 1、多发于冬春两季 2、起病急初起可见憎寒发热的肺卫表证 3、具有特殊的局部表现头面焮赤肿胀呈斑块状鲜红突起灼热疼痛皮肤发硬表面光亮界限清楚。一般先由鼻旁、

28、面颊肿起向眼、耳、面部蔓延甚则波及头皮。严重者可出现水疮。 四、辩证治疗原则疏风透邪清热解毒 辨治邪偏卫表疏风透邪解毒消肿 毒壅肺胃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毒炽肺胃壅阻肠腑清透热毒攻下泄热 局部红肿明显清热败毒散结消肿 热退津伤滋养肺胃清泄余邪 第二节 烂喉痧 一、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二、临床特点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 三、诊断要点 1、多发于冬春两季 2、多有与烂喉痧病人接触的病史 3、具有急性发热咽喉肿痛糜烂肌肤布满丹痧舌红绛起刺如杨梅状等典型的临床表现 4、病程中可因热毒深入而见气营血两燔及内闭外脱等危重证 四、辩证治疗原则清泄热毒 初期辛凉清解透邪外出 中期清火解毒 后

29、期滋养营阴兼清余邪 第三节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 一、卫分证治 1、风热毒邪犯卫疏风透表宣肺利咽葱豉桔梗汤葱鼓桔栀翘草竹 2、温热毒邪犯卫透表泄热解毒利咽凉营透疹清咽栀豉汤玉钥匙 清咽栀豉汤豉 薄荷 牛蒡 蝉衣 桔梗 银花 连翘 山栀 竹叶 犀角 马勃 僵蚕 甘草 芦根玉钥匙焰硝 硼砂 冰片 僵蚕 二、气分证治 1、毒盛肺胃清热解毒疏风消肿普济消毒饮三黄二香散连柏 大黄 乳香 没药 2、毒壅肺胃热结肠腑清透热毒攻下泻热通圣消毒散三黄二香散外敷3、毒壅上焦清气解毒凉营退疹余氏清心凉膈散锡类散 余氏清心凉膈散生石膏 连翘 黄芩 竹叶 山栀 薄荷 桔梗 甘草 锡类散象牙屑 珍珠 青黛 冰片 壁钱 西牛黄 焙指甲 三、营血分证治 1、毒燔气营血清气凉营解毒救阴凉营清气汤 2、邪陷心包内闭外脱清心开窍固脱救逆参附汤或生脉散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四、后期证治 1、胃阴耗伤滋养胃阴七鲜育阴汤 2、余毒伤阴滋阴生津兼清余热清咽养营汤西洋参 二冬 生地 玄参 白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