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泉水及地热勘查与报告编制_第1页
矿泉水及地热勘查与报告编制_第2页
矿泉水及地热勘查与报告编制_第3页
矿泉水及地热勘查与报告编制_第4页
矿泉水及地热勘查与报告编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矿泉水地热勘查评价及报告编制,2016年5月,.,目录,一、矿泉水勘查评价工作 二、矿泉水评价报告编制 三、矿泉水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 四、地热资源勘查工作 五、地热资源评价及勘查报告编制,.,一、矿泉水勘查评价工作,根据我省矿泉水勘查评价工作实际,参照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T 137272001及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08。 一、矿泉水勘查评价工作 1、定义: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矿泉水及理疗热矿泉水)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 2、勘查评价工作阶段: (1)一般情况需要通过矿权设置(普查阶

2、段:地质水文地质调查、物探、测量、试验、实验等确定靶区及孔位)详查勘探阶段(钻探、试验、实验、长观监测、测量等) (2)直接利用单井(泉)进行矿泉水勘查评价(前期工作已做,根据矿泉水水源地建设需要)。,.,一、矿泉水勘查评价工作,3、勘查评价要求:应详细查明矿泉水形成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泉水生产井位置及卫生保护区边界;取得不少于一年的水质、水量、水位、水温连续观测资料;在动态观测或生产性抽水资料基础上计算评价矿泉水允许开采量,其精度一般应满足B级要求;提出技术经济最佳开采方案。 4、主要工作: (1)区域及泉域1:5万至1:1万综合水文地质调查; (2)枯、平、丰季采水样分析(包括平行外

3、检)及放射性+卫生检测; (3)水温、水位、流量动态观测一个水文年(15天一次); (4)丰、枯季稳定流抽水试验2次,每次3个落程; (5)开采性抽(放)水试验1次15天。,.,一、矿泉水勘查评价工作,5、存在问题与要求: (1)综合水文地质调查:个别项目报告是有名无实,图上没有泉点、井点,只是1:20水文地质图的放大版。必须按相关规范进行。 (2)采样分析:平行外检成果与主测单位差异太大。主要成分应小于5%,差异大了应及时查明原因,及时补救。检测单位资质必须合规;卫生检测必须县级以上卫生防疫单位。 (3)关于开采性抽水试验:过去未作要求,试验采用的降深小于允许开采量降深。降深应与确定的允许开

4、采量一致。,.,6、勘探类型:,一、矿泉水勘查评价工作,.,一、矿泉水勘查评价工作,7、矿泉水勘探规模分级及资源储量规模分级,资源储量规模分级:大型:5000m3/d,中型5000500 m3/d,小型500 m3/d。 (地下水水源地分级:大型:100000m3/d,中型10000010000m3/d,小型10000 m3/d。,.,一、矿泉水勘查评价工作,8. 水质评价要求 (1)饮用天然矿泉水按GB 8537-2008规定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主要评价要求包括感官要求、理化要求(界限指标、限量指标、污染物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2)理疗矿泉水主要按GB/T11615-2010附录E理疗矿

5、泉水水质标准所规定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除此之外,对医疗热矿泉水化学成分、感官指标、水温、酸碱度、矿化度与渗透压等进行评价。,.,饮用天然矿泉水界限指标,.,理疗热矿泉水水质标准,.,一、矿泉水勘查评价工作,9、储量计算要求(一般只计算允许开采量) A级允许开采量:系水源地经多年开发验证了的水量,为水源地开发管理的依据。其条件是: a. 准确查明了水源地的边界及含水层特征 b. 准确查明了矿泉水物理化学特征; c. 允许开采量计算所需参数均已为开采验证; d. 已掌握3年以上的动态监测资料;按GB 8537 水化学测试项目要求,每年取得丰、枯水期完整的水化学资料; e.已准确划定矿泉水水源地卫生

6、保护区;,.,一、矿泉水勘查评价工作,B级允许开采量:系水源地开发设计依据的储量。其条件是: a. 详细控制了水源地的边界和含水层特征; b. 详细查明了矿泉水的物理化学特征; c. 通过试验取得了允许开采量计算所需参数; d. 泉水应掌握一年以上的连续动态监测资料;水源井应具有枯水期的抽水试验资料; e. 已查明矿泉水开发条件及水源卫生防护条件。,.,一、矿泉水勘查评价工作,C级允许开采量:系水源地开发利用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水源地勘探立项所依据的储量;需水量明显小于允许开采量的条件下,也可作为开发设计的依据。其条件是: a. 基本控制了水源地边界和含水层特征; b. 基本查明了矿泉水的物理化学

7、特征; c. 通过试验已获得储量计算的主要参数; d. 已掌握泉水丰、枯水期的动态监测资料;水源井应具有按降深及抽水试验时间要求的正式抽水试验资料。,.,一、矿泉水勘查评价工作,D级允许开采量:系根据地质、水文地质调查、物化探或经验参数所求得的储量,作为矿水开发远景规划及进一步部署勘查工作的依据。其条件是: a. 大致控制了水源地范围和含水层的分布及其特征; b. 大致查明了矿泉水的物理化学特征; c. 通过调查访问,大致了解矿泉水的动态变化; d. 取得泉水流量偶测值,水源井简易抽水试验资料;,.,一、矿泉水勘查评价工作,10、允许开采量计算与评价 ( 1 )允许开采量计算 对应泉水,可依据

8、泉水动态连续观测资料,按泉水流量衰减方程或频率分析推算允许开采量; 对于单井开采,可利用抽水试验资料,绘制Qf(s)曲线(含指数、对数、幂函数等类型),依据曲线类型确定水流方程,用内插法计算允许开采量。或依据钻孔的水位、水量长期观测资料,用相关分析方法计算允许开采量; 对于群井开采,可根据水源地的水文地质边界条件,确定水文地质模型和计算模型,用解析法或数值法预测允许开采量; 对于消耗型矿泉水,可计算探明区可利用的矿泉水储存量,按开采规模、开采年限计算允许开采量。,.,一、矿泉水勘查评价工作,(2 )允许开采量评价 对计算依据的原始数据、计算方法、计算选用的参数,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可靠

9、性等作出评定; 根据矿泉水的利用方向、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确定在保证水质稳定条件下的允许开采量,预测水源地开采动态的趋势,论证矿泉水允许开采量的保证程度及其级别; 指出矿泉水开采后的环境地质及资源保护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及要求。,.,一、矿泉水勘查评价工作,11、矿泉水水源地保护 矿泉水水源地,尤其是天然出露型矿泉水水源地应严格划分卫生保护区。 保护区的划分应结合水源地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含水层的天然防护能力,矿泉水的类型,以及水源地的卫生、经济等情况,因地制宜地、合理地确定。卫生保护区划分为I、II、III 级。 12、 矿泉水开发技术经济评价 (1)根据矿泉水有益成分,预测矿泉水饮用

10、、保健及医疗价值。 (2)根据允许开采量预估矿泉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确定消除影响开发矿泉水不利因素的对策。,.,二、矿泉水评价报告编制,1、报告提纲: a. 序言; b. 矿泉水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 c. 矿泉水水源地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d. 矿泉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e. 矿泉水允许开采量评价; f. 矿泉水水源地卫生保护区的建立与划分; g. 勘探工作质量评述; h. 矿泉水开发技术经济条件评价 i. 结论,.,二、矿泉水评价报告编制,2、附图: a. 矿泉水区域水文地质地质图(1:500001:200000); b. 矿泉水泉域水文地质图(1:50001:2500

11、0); c.水文地质剖面图; d. 矿泉水水源地保护条件图; e.矿泉水动态曲线图(插图); f. 钻孔剖面及生产井结构图(插图);,.,二、矿泉水评价报告编制,3、主要附表 a. 井(孔)抽水试验成果表(可作为 插表); b. 水质全分析成果表; c. 微生物及放射性检验成果表; d. 岩矿鉴定成果表; e. 岩土化学分析成果表; f. 有关资料汇总表(如多年降水资料等); g. 地下水动态观测年表(可作为 插表) 。,.,本省矿泉水报告一般编写提纲,第一章 前 言 第一节 项目的来源 第二节 工作目的任务 第三节 评价工作的技术依据 第四节 以往工作程度 第五节 本次工作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

12、章 水源地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条件 第一节 位置与交通 第二节 地形地貌 第三节 气象水文 第三章 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特征 第一节 地层岩性 第二节 地质构造 第三节 水文地质 第四章 矿泉水产出的水文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泉水产出状况 第二节 矿泉水井井身结构 第三节 矿泉水你水文地质特征 第四节 矿泉水井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分析,第五章 矿泉水水源的动态特征 第六章 矿泉水(井)开采量评价 第一节 允许开采量计算依据 第二节 允许开采水量的计算 第三节 允许开采量的确定 第七章 矿泉水水质评价 第一节 矿泉水的评价依据 第二节 矿泉水水质对比评价 第三节 矿泉水命名 第八章 水源地卫生防护

13、与资源保护 第一节 水源地环境质量 第二节 水源地卫生防护与资源保护 第三节 建议矿泉水采矿区范围 第九章 矿泉水开发利用评价 第一节 矿泉水水量开发利用评价 第二节 开发矿泉水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第三节 矿泉水保护区建设规划 第四节 矿泉水开发利用方案 第五节 安全生产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二、矿泉水评价报告编制,4、矿泉水勘查评价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要求 (1)关于允许开采量的确定 采用枯季泉流量或枯季抽水试验涌水量。主要问题在涌水量的选取问题,根据水文地质手册(583页)表8-2-6管井涌水量经验公式表(根据Q-S曲线确定最大涌水量):管井最大涌水量可用降深外延1.51.75倍的涌水量。

14、有的人为了把水量搞大,用抽水试验最大降深再加上1.5倍,就相当于最大降深2.5倍的涌水量。这是很不合适的。 考虑到承压水一般补给条件较差,特别是热矿水,采用枯季抽水试验最大降深涌水量比较合适。 (2)关于报告附图 区域水文地质图一般都采用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但是泉域水文地质就五花八门的,一些水文地质人员不懂得水文地质图的做法,水文地质图和地质图一样,图例也只有不同地层的颜色和名称。希望泉域水文地质按区域水文地质的编制方法编制。以含水层组(按规定的不同颜色)及富水性(不同深浅颜色)作为基本图层,以井、泉水点作为图上控制点。 剖面图:剖面图与平面图不一致,不充填色;与矿泉水的补给、径流无关。

15、希望平剖面一致,尽量与地下水流向一致,充分表现出补径排关系。 (3)关于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的确定 相当于拟设矿区范围及相关的拐点坐标表与叠合图需要做出来,并放在报告中,以供管理部门上图入库办证使用。,.,三、矿泉水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要求,矿泉水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没有规范,参照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查规范,并根据矿泉水资源长期开发利用的需要,现对核实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矿泉水资源储量核实工作要求 1、泉域及水源保护区调查;水文地质条件有无重大的变化;水源、卫生保护区落实情况;井泉位置、性质、高程变化情况;矿泉水开发利用情况; 2、枯期采取水样分析及卫生检测;如果与勘查评价期间变化较大,需要平水期

16、或丰水期再作一次(也可用收集分析资料代替)。 3、水温、水位(泉流量)动态监测一个水文年(15天一次),亦可采用收集厂家监测资料; 4、枯期稳定流抽水试验一次(3个落程);如果与勘查评价期间变化较大,需要平水期或丰水期再作一次; (二)矿泉水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要求 核实报告不是评价报告,主要不是针对与矿泉水指标对比,而是与勘查评价期间的相关资料对比,了解开采以来的动态变化情况。 1、在矿泉水允许开采量评价部分一定要把勘查评价期间的允许开采量摆出来对比分析与评价,是大了、小了,还是基本一致,分析原因。如果差不多,确定允许开采量就不要随意改变原来的。 2、在水质评价部分一定要把原来勘查评价期间的主要

17、水质化学成分及矿泉水特征组分摆出来进行对比,根据变化分析评价矿泉水的稳定程度。,.,第1章 前 言 1.1 目的任务 1.2 矿权设置情况 1.3 水源地位置、交通、自然条件 1.4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1.5 矿泉水开采利用情况 1.6 本次工作概况 第2章 工作区地质 2.1 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2.1.1地质构造 2.1.2地层岩性 2.1.3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2.2 矿泉水赋存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2.2.1地层岩性 2.2.2地下水类型及富水程度 2.2.3矿泉水的产出与形成条件 (二)矿泉水形成条件 2.3 矿泉水的动态特征 2.3.1水位动态特征 2.3.2水温动态特征 2.3.

18、3水量动态特征 第3章 矿泉水开采量及评价 3.1矿泉水允许开采量 3.1.1允许开采量计算依据 3.1.2允许开采水量确定 3.2矿泉允许开采量及评价,第4章 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评价 4.1矿泉水的评价原则 4.2矿泉水水质评价 4.2.1矿泉水水质评价 4.2.2矿泉水界限指标稳定性评价 4.2.3矿泉水综合评价及命名 第5章 核实工作及质量评述 5.1核实工作方法、手段 5.2工作质量评述 5.2.1采样、加工及质量评述 5.2.2化验及质量评述 5.2.3矿泉水允许开采量计算质量评述 第6章 矿泉水资源/储量计算 6.1矿泉水资源/储量计算原则 6.2计算参数的确定 6.3计算方法 6

19、.4计算结果 6.5资源/储量计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7章 水源地卫生防护与资源保护 7.1卫生防护带的建立 7.2资源保护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结论 8.2建议,三、矿泉水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要求,.,三、矿泉水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要求,附图与矿泉水评价报告要求一致,包括 1、矿泉水区域水文地质图(平面、剖面) 2、泉域水文地质图(平面、剖面) 3、矿泉水卫生防护区图 4、矿泉井结构综合柱状图(报告中插图) 5、水位(或泉流量)、水温动态变化图表(报告中插图插表) 附件包括 a. 井(孔)抽水试验成果图表(报告中插图、插表); b. 水质全分析成果表; c. 微生物检验成果表; d

20、. 有关资料汇总表(如多年降水资料等,报告中插图、插表)。,.,三、矿泉水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要求,矿泉水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存在的问题及要求 1、矿泉水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不到现场,不做工作,用原有勘查评价作为核实报告; (2)不到现场,不做工作,伪造资料编制报告(在签订合同之前基本就把工作做完了); (3)核实工作不全面,水质、水量动态变化及开采现状等资料不全。 2、矿泉水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存在的问题 (1)报告不真实,因为资料不真实,写得再好,是假的都不行。 (2)按评价报告编制,报告中看不到原来勘查评价报告中的相关资料,无法对比核实。 (3)对矿泉水开发利用现状、矿泉水

21、保护现状及核实工作未充分反映出来。,.,四、地热资源勘查工作,(一)地热资源勘查内容 参照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2010。 1、地热资源 能够经济地被人类利用的地球内部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主要包括:天然出露的温泉、通过热泵技术开采利用浅层地热能、通过钻井开采利用的地热流体及干热岩体中的地热资源。 这里要谈的是:通过钻井开采利用的地热流体。 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类(见表1);按地热田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三级(见表2)。,.,表1 地热资源温度分级,.,表2 地热田规模分级,.,四、地热资源勘查工作,2、 地热地质勘查研究内容 a.研究地热田的地层、构造、岩

22、浆(火出)活动及地热显示等特点,以阐明控制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确定热储、益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b.对于受断裂按制的地热田,要着重研究断裂的形态、规模、产状、组合配套关系等特点,阐明断裂系统与地热的关系。 c.对于层控的地热田,应详细划分地层,确定地层时代,区分储层和盖层。着重研究热储结构、热储的岩性、厚度及其分布范围,以及热储的孔隙、裂隙或岩溶发育情况等影响地热流体储存、运移、富集的地质因素。 d.对地热田的外围有关地区应进行必要的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工作。探索地热田的形成,地热流体的补给来源和循环途径。 e.地温场 查明地热田内的地温及地温梯度的空间变化,圈定地热异常范围、计算热流密

23、度,推算热储温度,并对地热异常的成因、热储结构特征、控热构造及可能存在的热源做出合理的分析推断。 f. 热储 查明热储分布面积、岩性与厚度变化、埋深及边界条件,查明热储结构、各热储间的关系及热储内的渗透性能、地热流体的温度、压力、产量及其变化规律,测定热储的孔隙率、渗透系数、传导系数、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和压缩系数等,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g.地热流体 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有用组分以及有害成分等。分析地热流体与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常温地下水的关系,查明地热流体的来源及其补给、储集、运移、排泄条件;对高温地热田还应查明地热流体的相态、地热并排放的汽水比例、蒸汽干度、不凝气体成分,为地热资源开发

24、利用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四、地热资源勘查工作,3、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分为调查、预可行性勘查、可行性勘查及开采四个阶段。 勘查方法包括:航卫片解译、地面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查、钻探试验、长观监测、室内实验及回灌等。(不同方法的具体工作要求见规范),.,四、地热资源勘查工作,4、不同勘查阶段要求 调查阶段:确定地热资源重点勘查开发前景区,为规划提供依据。主要为地热井泉调查等。 预可行性勘查阶段:为地热资源试采及进一步勘查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地热异常范围、地热流体温度、化学成分,地热田地层结构、热储的埋藏、岩性、厚度等;根据钻探试验资料了解热储渗透性,热流体产率、温度,采用热储法、比

25、拟法等计算地热资源储量及地热流体可开采量。 可行性勘查阶段:为地热资源开采设计提供依据。查明地热田的边界条件、热储层、盖层特征;地热增温率等;进行群孔生产性测试,干扰性试验、采用热储法、比拟法、解析法、数字法详细计算了地热资源储量及地热流体可开采量;通过长观监测掌握年内或多年动态变化; 开采阶段勘查:为地热资源持续开发与科学管理提供依据。,.,表3 地热田勘查类型,四、地热资源勘查工作,5 地热田勘查类型与勘探工程控制 (1 ) 地热田勘查类型,.,四、地热资源勘查工作,(2) 勘查工程布置原则 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地热田的地层、构造、地热异常的范围、地热田的边界,争取尽量减少钻探工

26、作量,提高勘探效益。 控制热储分布,取得有代表性的储量计算参数和查明地热田的开采条件和边界条件,满足相应阶段的要求为原则。 必须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在探明可供开采的主要热储的同时,兼顾其他热储,查明各热储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其勘查类型和当前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和社会需要来确定,一般钻探深度不宜过深,深埋层状热储一般控制深度在2000m以内,浅埋带状热储控制深度在1000m以内。 实行以探为主,探采结合,按有关规定或协议交付使用。在勘探区内施工的生产井,也应做到以采为主,采探结合,充分发挥其在地热勘探中的作用。,.,四、地热资源勘查工作,(3) 勘查工程 航卫片解译 地质调查 地球化学调查 地球物理

27、调查 钻探工作 完井试验(完善井口装置:安装控制阀门、流量计、温度计、压力计等,.,四、地热资源勘查工作, 降压试验要求: a.单井降压试验一般做三个落程,最大一次稳定延续时间不小于48h,用以确定流量与压力降低的关系,概略的取得热储渗透系数、给水度或弹性释水系数,压力传导系数。试验期间应尽量采用井下压力计测量水位的变化。直接从孔口测量水位时,应同时测量孔内水温,以换算为相同密度的水位。 b.多井降压试验是指带有观测井的主井降压试验,一般做12个落程,最大一次稳定延续时间不小于120h,求得较为准确的计算参数。在预可行性勘查阶段进行。 c.群井降压试验是指在影响半径范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钻井中

28、同时进行并有观测井的抽水试验。在可行性勘查阶段进行。一般做一个落程,尽量接近开采量。降压延续时间不少于240h。,.,四、地热资源勘查工作, 放喷试验要求: a.中、高温地热井的单井放喷试验:可先应用端压法(经验方法)估测单井的热潜力。但精确的测定必须在井口进行汽水分离,分别测定不同压力下的汽水流量和温度,并测定分离蒸汽中的不凝结气体含量,确定单井的热焓和热流体产量,并绘制井口压力、产量压力与温度、流量和时间的关系曲线。试验延续时间不少于360h。 b.中、高温群井放喷试验:在可行性勘察阶段采用,即用多个生产井同时放喷,并可在外围设立一定的观测井,以分别测定各井的上述内容。试验延续时间不少于一

29、个月。以求得各生产井在干扰状况下的产量及地热田总的生产量,进而为准确地判断热储潜力和补给源提供依据。,.,四、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四、地热资源勘查工作, 地热流体、土、岩实验分析 在地热勘查工作中,应系统采取水、气、岩土等样品进行分析鉴定,以获得热储的有关参数。 地热流体全分析、气体分析、稳定同位素、放射同位素。 对热储及代表性盖层的岩芯或岩石,一般可测定其物理、水理性质,项目包括:密度、比热、导热率、渗透率、孔隙度等。,.,四、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动态监测工作 建立地热田、地热流体动态监测网,以掌握地热田、地热流体的天然动态和开采动态变化规律。对不同勘查阶段的地热田及已开发的地热田均应开展动

30、态监测工作。对于已开发的地热田应在已有观测点网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监测,以了解开采降落漏斗范围及其发展趋势,为研究地热田水位(压力)下降、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提供基础资料。 监测内容包括:水位或压力、流量、温度及热流体化学成分。监测频率可根据不同动态类型而定。水位(压力)、温度、流量监测,一般每月23次。水质监测,一般每年12次。,.,.,四、地热资源勘查工作,(5) 回灌试验 为保持热储的生产压力,延长地热田寿命,防止地面沉降和地热流体随地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可进行回灌试验。,.,五、地热资源评价及报告编制,5、地热储量分类、分级、计算和评价 (1)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 地热资

31、源/储量包括:热储中的地热储量、储存的地热流体量、地热流体可开采量及可利用的热能量。 计算参数 地热田参数包括: 地热井位置、深度、热储厚度、生产能力、温度、水头压力、流体化学成分等。 热储几何参数:热储面积、顶底板深度、厚度。 热储物理性质:热储温度、水头压力、岩石密度、比热、热导率和压缩系数等。 地热流体参数:导水系数(T)、渗透率(K)、压力传导系数(a)、给水度()、储水系数(S)及越流系数KM等。 储量计算方法 热储法、比拟法、解析法、数字法详细计算了地热资源储量及地热流体可开采量。对于单井也可根据降压试验资料采用内插法确定。计算的压力降低值一般不大于0.3Mpa,最大不大于0.5M

32、pa,年压力降低速率不大于0.02Mpa。,.,五、地热资源评价及报告编制,.,五、地热资源评价及报告编制,地热资源/储量可靠性评价 a.地热单井评价: R=36500Qf/0.15H 式中:Q地热井产量(m3/d) f水的比热/热储岩石比热的比值,介于35之间 H热储层厚度(m) R地热井开采100年排出热量的影响半径(m),.,五、地热资源评价及报告编制,6、地热田及地热地区开采量评价(根据地热流体可采量所算出的热量按下式计算): 地热流体产能: Wt=4.1868Q(t-t0) 式中: Wt热功率(kw) Q地热流体可采量(L/s) t地热流体温度() t0当地平均气温(),.,五、地热

33、资源评价及报告编制,7、地热流体年可利用热量: Wt=86.4DWt/K 式中: Wt开采一年可利用的热量(MJ) D一全年的天数(d) Wt热功率(kw) K热效比(按燃煤锅炉的热效率0.6计算) 评价: 对计算依据的原始数据、地热田模型、计算方法、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可靠性作出评价。,.,五、地热资源评价及报告编制,8、地热流体质量与环境影响评价 (1)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地热流体的质量主要指的是地热流化学成分及其能量的品位。地热流的质量评价,应在查明地热流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所选用的开采方案,确定其用途,结合地热流体开发利用指标以我国现行的有关评

34、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五、地热资源评价及报告编制,(2) 地热流体水质评价 a.理疗热矿水评价,是否属于医疗矿水作出评价,参考附录E; b.饮用天然矿泉水评价,GB 8537-2008进行评价; c.生活饮用水评价:按GB5749-2006 d.农业灌溉用水评价: GB5084-2005 e.渔业用水评价: GB11607-1989评价; f.工业用水评价:根据热流体的质量特性结合不同工业对水质的要求作出评价。 g. 地热流体中有用矿物组分评价 对于高浓度的地热流体,可以从中提取锂、碘、溴、硼等成分,还可生产食盐、芒硝等,达到工业利用价值者,参照附录D(参考件)予以评价。 h. 地热流体开发利用温度评价:烘干、发电、采暖 根据地热流体的不同用途,按温度指标进行评价。 i. 地热腐蚀评价 参照工业上用腐蚀系数来衡量地热流体的腐蚀性。 j. 地热结垢评价 对地热流体中所含二氧化硅、钙和铁等组分,产生结垢的可能性作出评价,并通过试验、评述结垢程度。对结垢较严重的地热流体还应做防垢试验,提出较为经济合理的解决办法。,.,五、地热资源评价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