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整理_第1页
邓铁涛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整理_第2页
邓铁涛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整理_第3页
邓铁涛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整理_第4页
邓铁涛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邓铁涛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整理来源:晋升网推荐浏览次数:25次发布时间:2011-01-06作者:汪双双1,杨晓军2(指导:邓铁涛3作者单位: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广东广州510405;3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摘要】 整理和分析了邓铁涛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经验。邓铁涛教授认为,ALS的基本病机是以脾肾亏虚为本,虚风内动、痰瘀阻络为标;在辨证过程中重视面部望诊,尤重准头(鼻尖);治疗上以健脾益肾为主,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辅,善用虫类药熄风解痉,藤类药通络舒筋,中药口服的同

2、时配合捏脊法与艾灸法,培补和调节督脉经气。邓铁涛教授治疗ALS辨证用药的经验可为临床医师临证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药疗法;脾肾亏虚;督脉;邓铁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运动神经元退化性疾病,是运动神经元病的常见类型,占运动神经元病的80% 1,年发病率在10万分之4至10万分之6 2。临床特征为隐性起病,慢性进行性发展,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和锥体束病理征阳性,一般无认知、智能和感觉障碍,属难治病症。邓铁涛教授(简称邓老)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现将其辨治ALS的经

3、验整理如下,与同道共享。1脾肾亏虚为本,虚风内动、痰瘀阻络为标由于脊髓侧索退行性变,脊髓萎缩变小,前角细胞及延脑桥细胞神经运动核变性破坏,肌肉显示失神经支配性萎缩,以手足痿弱无力为其主要表现,属中医痿证范畴。素问痿论中提出五痿之分,其病机为内脏精血损伤。邓老根据ALS首发症状为渐进性手足痿弱无力,结合中医学脾主四肢、肌肉、先天禀赋不足等理论,认为其基本病机是以脾肾亏虚为本,虚风内动、痰瘀阻络为标。素问太阴阳明论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胃居中,运转上下,统阳明脉,脾胃虚

4、则阳明虚,不能奉养先天肾精,亦不能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故发为痿证。然而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需借助肾中元阳的推动,故有“脾阳根于肾阳” 之说。肾气旺,助脾健运,脾胃纳化有权,四肢肌肉不断得到气血精津的充养,则健壮有力。若肾气亏虚,无力助脾健运,脾胃纳化失职,气血精津化生乏源,脾不主四肢肌肉,四肢肌肉失养而痿弱无力。脾肾亏虚,纳化失职,精血化生乏源,肾精不能化生肝血,加之病程日久患者多见情志抑郁,化火伤阴耗血,致水不涵木,肝失所养,肝阳亢逆而致虚风内动,患者可出现肌束颤动,肢体关节僵硬,肌肉痉挛,腱反射亢进和锥体束病理征阳性等,此时虚风内动之征是标,其根本原因在于脾肾亏虚。此临床表现类

5、似中医的“肌肉瞤动”,缘于“肝主筋”、“风性主动”,这是ALS又一特有且与一般痿证的不同之处。这些症状和体征越明显,表明病情进展越快。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反为痰浊,肝风夹痰走窜经脉,痹阻经脉窍道,则可出现舌謇不能言、吞咽不利、喉间痰鸣等。脾虚日久,气血化生乏源,胸中宗气日渐亏虚,无力司呼吸和行气血,从而呼吸和行血功能减退,瘀血内停,痹阻经脉,可见气短、少气和舌质紫暗等,终至呼吸肌麻痹而亡。可见,脾肾亏虚是ALS的基本病机,贯穿病程始终;虚风内动、痰瘀阻络是病变不同阶段所派生的标象。2重视面部望诊,尤重准头望诊具有悠久的历史,内经中就有望色诊病的详细记载,如素问五脏生成中描述了五脏常色、死色的

6、具体表现,用于指导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清代汪宏根据灵枢五色著望诊遵经,书中提出“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其上下,以知病处”。而望面色又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认为:“色为气血所荣,面为气之所凑,气血变幻,色即应之,色之最贵莫显于面,故望诊首察色,察色必重于面也”。关于颜面的脏腑分部法有两种。一种是灵枢五色中记载的“庭候首面,阙上候咽喉,阙中(印堂)候肺,阙下(下极、下根)候心,下极之下(年寿)候肝,肝部左右候胆,肝下(鼻端、准头、面王)候脾,方上(即鼻翼)候胃”;另一种是素问刺热篇中记载的“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额候心,鼻候脾,颏候肾”。邓

7、老认为当脏腑有病时,可在面部对应的区域出现色泽的改变,观察面部不同区域的色泽变化,有助于判断病变的具体脏腑定位。邓老认为,准头(鼻尖),居面之中央,足太阴脾位居中焦,主开合,为阴阳枢纽,故准头应脾。望准头色泽变化对肌肉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健康人鼻色红黄隐隐,明润光泽,提示脾胃精气充足。脾胃的生理活动特点是阳升阴降,若色泽过于鲜红则为上升疾患,若色变晦暗,为滞、为痛、为向下。若鼻准胖白,并伴湿滞黄,往往表明脾气为湿所困,失却上升功能;鼻准色白属脾寒;鼻准干燥则出现便秘;鼻头色淡红,有光泽,疾病向愈;病情进一步好转的话,鼻头应现黄色,恰合红黄隐隐之意。邓老还认为,疾病的变化十分复杂,所以,面部

8、脏腑分部的望诊不能过于机械,一定要结合患者的不同病情灵活运用,并将面部色诊、分部色诊和其他四诊资料综合分析判断。3辨证论治对于ALS的治疗,邓老主张以健脾益肾为主,熄风、化痰、祛瘀随症配用。基于这一原则,邓老在治疗本病不主张分型过细,而是以补益脾肾统治其本,随症加减,权衡其标。临证治疗中常用黄芪、五爪龙、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补骨脂、肉苁蓉、熟地黄、巴戟天等补肾益髓,陈皮理气消滞,选用虫药如全蝎、僵蚕、地龙、土鳖虫祛风通络。主方:黄芪30180 g,五爪龙30100 g, 白术15 g,茯苓15 g,熟地黄20 g,巴戟天15 g,肉苁蓉15 g,陈皮5 g,升麻10 g,柴胡10 g,僵蚕1

9、0 g,水蛭10 g。水煎服,每天l剂。加减:伴纳差、腹胀、便溏等脾气虚明显者,去熟地黄加砂仁(后下)6 g,鸡内金12 g,炒白扁豆15 g;伴便干者,白术加至30 g,肉苁蓉加至20 g;伴肢冷、尿清、腰酸痛、舌淡嫩、脉沉细无力等肾阳虚症状者,加用鹿角霜(先煎)30 g,狗脊20 g;伴肌束颤动、肢体关节僵硬等肝风症状者,加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30 g,制龟板(先煎)1530 g,蜈蚣12条;伴吞咽不利、呛水、舌謇、言语不利等风痰上扰、痹阻经脉窍道者,加法半夏、僵蚕、石菖蒲各10 g,远志612 g;伴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迂曲紫暗、四肢固定疼痛性痉挛等瘀血痹阻经脉者

10、,加赤芍15 g,桃仁10 g;口干、舌苔花剥者,加石斛10 g以养胃阴;舌苔白厚或白浊,加茯苓15 g、薏苡仁20 g以化湿;咳嗽多痰者,加紫菀、百部、橘络各10 g以化痰;咽痛者,加千层纸、桔梗、玄参各10 g以利咽止痛;夜寐多梦,心烦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各30 g以养心宁神;血压偏高者,加用桑寄生、草决明各30 g,杜仲12 g,同时升麻和柴胡适当减量;吞咽困难者,以枳壳易陈皮,加桔梗一升一降,以调气机。邓老认为,本病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疾病,属于中医虚损的范畴,故其修复也非旦夕可功,必须坚持治疗,才有可能完全治愈。同时,该病患者体质虚弱,卫外功能低下,极易感受外邪。按照急则治标的原则,

11、此时一般应先治外感疾病,再治本病。邓老根据张仲景“四季脾旺不受邪”理论,对于此类感冒患者,既不用荆防银翘之类,也不用参苏饮类方。因为荆防类祛邪而不扶正,参苏饮虽扶正解表,但重在益肺卫之虚,祛胸中之痰。此类患者是脾虚受邪,根据“培土生金”的原则,仍守补益脾胃之方(剂量减至平常用量的1/3),另加豨莶草、桑叶、扁豆花之属,以健脾益气,祛风解表,一般13剂药即可告愈。4推拿艾灸ALS的基本病变在脊髓侧索、延脑、桥脑,正是督脉经循行分布的部位,其临床表现也与督脉经病变相似。邓老查房时注重触摸患者脊柱,常可发现该类患者有脊柱骨的歪斜变形,因此,邓老认为ALS与督脉经病变密切相关,临证常配伍鹿角霜、紫河车

12、、狗脊、淫羊藿等温通督脉经气,还常配合捏脊疗法及艾灸疗法,取督脉经穴为主,以培补和调节督脉经气,恢复其对正经及筋经的调节荣养功能,以利于控制和缓解病情。(1)捏脊法:患者俯卧、露出脊背,医者两手食指相对,曲按于尾骶部,以脊突为中线,一边往上推,一边用两拇指向后捏起其脊上之皮,两拇指轮番按脊椎棘突,并捏起皮肤一步步由颈椎方向行至大椎穴止,如是反复共捏3次。从第4次起,拇指每捏前2步,余4指捏紧脊皮用力上提,如是一直至大椎穴,反复捏3次,最后以两拇指按于左右肾俞穴处向外分抹3次即可。每天1次,连续6 d为1个疗程,1个月仅治1个疗程。邓老认为,捏脊法所捏过之处包括督脉及其左右之足太阳膀胱经,功能调

13、五脏六腑而补脾胃。(2)艾灸法:督脉为“阳经之海”,贯脊而行,总督诸经,温灸督脉可使督脉通畅,则诸经得以温煦,脏腑气血得以营养四肢百骸。通过艾灸使督脉通调,阳明气血充盈,脾健湿祛,则诸经气血流畅,四肢得以濡养。5病案举例林某,男,54岁,2002年10月初诊。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相继出现双下肢乏力,肌肉跳动,无肌肉萎缩,尚可行走,乏力进行性加重。10个月前开始出现双上肢乏力,肌肉跳动,右上肢不能进行持碗、持筷、系纽扣等精细活动。相继在广州各大医院治疗,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均于病情稳定后出院。出院后坚持中药治疗。6个月前尚能右手持笔写字,但4个月前肢体乏力再次加重,右手不能持

14、笔。诊见:二便尚调,睡眠差,舌淡红、苔白,脉细。察体:神清,言语尚清晰,舌肌萎缩,可见肌束颤动,伸舌不能,咽反射迟钝,右侧胸锁乳突肌肌力下降,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侧大鱼际肌及冈上肌萎缩,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高,左上肢肌力2级,右上肢肌力1级,双下肢肌力1级,深浅感觉无异常。腱反射亢进,双侧罗索里莫征(+),双侧髌阵挛、踝阵挛(+),双下肢病理征未引出。肌电图示:右下神经及右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波幅偏低,其余所查神经传导未见异常改变。所查肌肉见神经电位,轻收缩明显延长,波幅高,重收缩募集少,峰值可;双股四头肌、右第一骨间肌、右胸锁乳突肌示神经源性损害,右正中神经运动传导周围性损害,以

15、轴突损害为主。请邓老会诊,认为本病属中医痿证范畴,证属脾肾阳虚夹瘀。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口服,静滴黄芪注射液,加服强肌健力口服液,配合艾灸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内服方:黄芪120 g,党参、五爪龙、桑寄生、鸡血藤各30 g,白术20 g,巴戟天、当归头各12 g,赤芍15 g,川芎、水蛭、全蝎、僵蚕各10 g,柴胡、升麻各9 g,陈皮6 g,水煎服。每天2剂,每次久煎至1 h。经治疗后患者有肌肉跳动感,纳食尚可,二便调,守上方加地龙、土鳖虫各10 g,以活血通络。2002年11月复诊:患者出现外感咳嗽,咽痛,恶风。邓老辨证为体虚外感风寒,拟方:豨莶草12 g,北杏、桔梗各10 g,紫苏叶、薄荷叶、

16、防风、甘草各6 g,大枣6枚,五爪龙30 g,一次服2剂,诸症消失后,续以初诊方治本。2002年12月复诊: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痰黏难咯等症,邓老根据病情变化,选加化痰行气之品。处方:黄芪150 g,五爪龙60 g, 党参、白术各30 g, 巴戟天15 g,续断、僵蚕、茯苓、全蝎、当归头各12 g,紫菀、百部、桔梗、炙甘草各10 g,柴胡、升麻各9 g,陈皮6 g。每天1剂,水煎服。悬灸百会,每天2次。药后患者痰涎减少,吞咽困难改善,食量增加。至12月底患者可自行抬腿,肌力增至2级。此后,维持原治疗方案,选用巴戟天、杜仲、菟丝子、肉苁蓉等补肾之品交替使用。2003年1月至6月随诊:病情稳定,每餐进食2碗流食。服用中药基本方:黄芪120 g,五爪龙60 g,党参30 g,熟地24 g,茯苓、白术、当归、白芍、巴戟天、当归各15g,川芎、僵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