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表达技巧,.,2,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3,表达方式: 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通感等 其他表现技巧术语: A渲染、烘托、衬托、起兴、双关、铺垫、用典、象征、移情、反复、反语、抑扬、联想、想象 B 结构技巧(脉络层次术语): 并列层进、对比结构、意象组合、 一句一绝、重章叠唱、伏笔、照应、铺垫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B 结构技巧(脉络层次术语):,.,4,抒情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乐景写哀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正侧面描写 写景方位(高低远近上下)角度(色香
2、味) 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 记叙:赋:直陈其事 议论:议论事物、表达见解,1、表达方式,.,5,2、修辞手法(即“修辞格”): 比喻、借代、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对仗、用典、设问、反问、反语、互文、反复等 3、表达技巧(写作技巧): 一般手法: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对比、化用、象征、联想、想象、起兴、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欲扬先抑、以小见大、以景结情、炼字、 篇章结构技巧: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总分、详略、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先写景后抒情、先咏古后议论抒情、 卒章显志,.,6,描 写 方 式,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方位(高低俯仰远近)、角度(色香味)、虚实结合、
3、白描、细节描写等。,.,7,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动静结合:(画面生动、活泼,有情趣;景色富有生气)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以动写静: (富于动态,程度加深)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以动衬静:(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遥看瀑布挂前川 以静写动:(突出特点,加深印象),描写方式: 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方位(高低俯仰远近)、角度(色香味)、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一.动静,下列诗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8,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一起,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
4、夜归丁卯桥村舍 B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其一 C 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B,.,9,二、正侧面描写,东船西肪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侧面描写琵琶女高超的音乐造诣; 正面描写二人依依惜别的情状; 正面描写琵琶女的形象。,.,10,三、描写角度的变化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 ,描写角度不同(色香味),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这样,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苏幕遮 范仲淹 碧
5、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在景物的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答:本诗描写景物的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从近到远(步骤一)。从碧蓝的天空写到枯黄的落叶,从近处的水波写到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步骤二)突出了秋景的鲜明色彩,从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步骤三),.,11,四、虚实结合 “虚”包括以下两类: 非眼前的、想象的: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b、已逝之景之境。 c、设想的未来之境。 非具体的、抽象的:思想感情类的 “实”也包括两类: 1.眼前的:实
6、物、实事、实境 2.具体的:用以蕴涵思想感情的物象 虚与实的关系:“虚实相生”、虚实结合、化虚为实。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12,五、白描 :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
7、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3,六、细节描写:细节,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孟郊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描写方式: 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方位(高低俯仰远近)、角度(色香味)、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14,描 写 方 式 小 结,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方位(高低俯仰远近)、角度(色香味)、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15,抒 情 手 法,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乐景写哀、托物言志、借古讽今,.,16,一、直抒
8、胸臆 诗人在诗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列诗歌(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17,二、间接抒情 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18,1、借景抒情 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感悟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中的情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
9、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诗中没有一字说惜别、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又体现在景物中,随水长流。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以下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19,间接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物象。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借景抒情,.,20,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
10、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2、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移情手法,情景交融?借景抒情?,.,21,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品味出景是何景,情是何情,请判断下面诗歌何为乐景,何为哀景。 乐景:色彩亮丽,生机盎然之景(花红柳绿、鸟鸣、日出等) 哀景:色彩暗淡,萧索悲凉之景(日落,花落,落木,秋风、残阳、猿啼等)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
11、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乐景),(哀景),.,22,以乐景写哀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以哀景写乐情 4.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作用: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 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先以“落花”这一哀景衬托诗人因孤独而产生的哀愁,再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愁,看到燕子成双成对自由自在地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孤独相思之苦油然而生。,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12、,抒情手法,.,23,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1)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2)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24,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1、托物言志的“物” :某物的一些特性 托物言志的“志”: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
13、望、要求等。 2、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景”一般指凄凉、萧索、悲壮、沉闷、冷清、幽寂、幽静、开阔、清新、明丽等环境特点。)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激愤、赞美、欢快、欣喜、悲伤、沉重、哀怨、忧愁、恬淡自适、孤独寂寞等感情。,快记下来!,快记下来!,.,25,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低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26,抒 情 方 式 小 结,一、直抒胸臆 诗人在
14、诗中直接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二、间接抒情 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27,表达(写作)技巧,.,28,3、表达(写作)技巧: 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 、对比、化用、象征、联想、想象、起兴、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渲染 :用各种表现手法着重描写,以加强气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题,是正面着意描写。 (1) 渲染的对象主要是环境、气氛、事件和人物。 (2) 渲染的手法主要有反复、排比、层递、摹写等。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
15、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接着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渲染离别时的伤感气氛,尾联则将沾襟的别泪比作散丝般的密雨,离愁别绪喷涌而出。,.,29,烘托(衬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分为“正衬”“反衬”。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声衬静”“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
16、以景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30,正面描写: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后句直接写月,用比喻形象地展现月亮的皎洁明亮的特点) 侧面描写(烘托):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写“流霜” 实为写月, “白沙”是侧面烘托,突出月的皎洁明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下面两句诗句在对月的描写上有何不同?,.,31,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
17、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反差强烈,更突出主题或思想,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诗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热闹场面与凄凉场面的鲜明对比,更突出之前奢华的罪恶、今天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突出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历史感慨。,.,32,对 比,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白居易轻肥: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通过宦官与百姓生活的对比,无情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奢极欲。,.,33,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
18、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34,联想和想象: 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
19、月,呼作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3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点题)、(卒章显志) 作铺垫: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之前,所作的环境、情绪、气氛等的描写,借以造成“呼之欲出”“先声夺人”“山雨欲来”的艺术效果。 过渡,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 起承转合 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36,前后的互相联系。,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
20、鸟飞缓慢了。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呼应、照应,.,37,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一般诗歌都喜欢卒章显志,这首诗最后一句“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高高秋月照长城”一句是景物描写,前三句均就琵琶声抒情。诗歌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的,这首诗以景结情,在军中置酒饮乐后,忽然出现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
21、这样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把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地含蓄、深刻。,结尾技巧:以景结情,.,38,诗中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与后面对渔翁的描写有什么关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歌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了重要作用。,烘托:以前面的背景烘托后面的人物/作铺垫,点面结合:点面结合
22、,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特色更突出。,.,39,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句)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 (2)请分析这首(句)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两句诗比较哪句更好?哪一个字更好? 答题一般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0,多想、多练、收获多多,.,41,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阕写实
23、,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虚写。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像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故写愁,将倍增其愁;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 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42,修辞手法,.,43,2、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用典、夸张、排比、对比、 互文、双关、设问、反问、炼字、倒装,比喻:最常见的手法,以物喻情。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形象,强化特定的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则能以生动形象强化表情
24、达意,从而深化诗词的主题。 宋代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不可胜数之物喻闲愁,极写无限的愁怀恨绪。 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姑舅。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张籍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借歌艺了得的歌女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件事,肯定朱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比喻是修辞格,象征是写作手法,如果通篇贯穿着某种意象才是象征。,.,44,炼字,注重一字传神,情真意烈。炼字这种特殊的修辞很多情况下属于活用、比拟等。,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 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一种动态美。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巳早梅 说明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一个“早”字,照应题目。 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楼 “老”是使动用法,突出了阵阵秋风中梧桐因绿叶凋零萧索的样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同协议未修改公章是否有效
- 2025年房产交易城市买卖居间合同
- 2025货车司机劳动合同范本
- 知识管理系统建设计划
- 风险控制在仓库管理中的应用计划
- 教师专业技能提升计划
- 2025年版装修施工合同模板下载
- 学生自我管理与时间规划计划
- 高效课堂的班级协调技巧计划
- 2025授权合同范本汇编
- 解剖生理-牙列与颌位课件
- 普通物理热学-李椿-电子教案
-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普通高校高职单招综合素质测试题(含答案)
-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
- 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公交车乘客下车安全检测系统
- 大学森林环境学教案
- 高层住宅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设计实例
- 《湖南省医疗保险“双通道”管理药品使用申请表》
- 雅思词汇(乱序版)Word list 6
- 应急管理培训大纲
- 化学入门-给小学生讲化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