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考试)_第1页
兰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考试)_第2页
兰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考试)_第3页
兰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考试)_第4页
兰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兰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5高一上银川期中)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A . 公从之B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 . 夫晋,何厌之有。D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2分) 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例:固一世之雄也A . 积土成山B .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C . 人非生而知之者D . 不拘于时3.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它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 ,

2、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B .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C . 抗洪救灾的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的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D .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 , 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4. (2分) (2017高三下山东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 电影摔跤吧,爸爸指出了一条特色教育之路和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给人启迪,催人上进,传递着十足的正能量。B . 截止14日10时30分,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已监测到被

3、“永恒之蓝”勒索软件感染的IP地址数量近35万个之多。C . 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在文化部等多部门的努力下将联合推动“二十四节气”保护计划,建立“二十四节气”传习基础。D .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是中国首倡举办的“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5. (2分) (2018高二上覃塘月考) 下列各组中有关祝贺词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宜室宜家(贺人乔迁) 弄瓦之喜(贺人生儿子) 琴瑟和调(贺人新婚)洙泗高风(贺校庆)齿德俱尊(贺寿辞)杏坛之光(贺医生开业)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6. (6分) (2

4、017高二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

5、,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

6、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它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

7、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1) 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8、. 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B . 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C . 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佛、儒、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D . 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进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B .

9、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注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C . 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D . 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B . 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

10、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C . 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D . 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当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7. (12分) (2017高一上临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阳光路十七号王虹莲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他们山村的男人几乎全出去谋活路,山上的东西实在是不能养活他们。她在家里,种地、养猪、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来寄来的信和钱。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来钱,或多或少。她似孩子一样,跑到储

11、蓄所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他们文化都不高,写封家书还是够用的。他的字丑陋,可是她喜欢,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她也回信,羞涩地表达着惦记。正是新婚,她的每一瓣心花里,全是那个黑黑瘦瘦的男子。他的地址她早就背下来了阳光路十七号。阳光路,多好听的名字。在那个繁华的大城市,这条路一定是铺满了金灿灿的阳光。何况,他在来信中说,阳光路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路,绿阴蔽日,碎石铺就,这里条件相当好,住的是有露台的那种房子,虽然是打工,可并觉得不苦。于是她的想像就更加完美,问,那阳台上有杜鹃花吗?有水仙花吗?那围墙上青藤爬满了吗?这种幻想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感。所以,等待着阳光路十七号的来信成了她

12、最大的快乐。她喜欢听他描述外面的世界,那些红白相间的房子,那些穿着漂亮衣服的女孩子,那悠扬的钢琴声;他还说起过麦当劳,说,什么时候你来,我带你去吃。但那年的春节,他却没有回来。他说,公司组织去海南旅游,机会难得,还是明年再回去吧。她逢人便说,我们家男人去海南旅游了,公司组织的。好像公司是个很气派的词,好像海南是国外一样。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多了,她跟他说,明年你回来,我们一起盖个新房子吧。他们在信上的计划是那么美好,盖个新房子,买几只小猪仔,再种点玉米,生一个小孩子。想着想着,她就会甜蜜地笑。他离开家快两年了,她想他想得快发了疯了。于是她准备动身去找他,想给他一个惊喜。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她到达了

13、那个城市。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大都市,她一下子就晕了,如果不是警察帮助,她简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她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的纸条递给警察。警察说,很远的地方,在郊区呢,离城市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她呆住,以为听错了,他明明说是在市中心啊。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她又打听这个地方,有人指给她说,往前走,那边搭的简易棚子就是!她终于看到一块破牌子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那是一块简陋的木牌子,上面有水泥和白灰。她也看到了那些简陋的房子,真是红白相间,红的砖,上面画着白线。而刚才路过那些漂亮的小区时,她也的确看到了带露台的房子,听到了钢琴声,可那都是别人的快乐。旁边的人说,这片大楼快盖完了,这片简陋的房子也快拆除了,这

14、帮农民工也应该回家了。他们在这儿干了快两年了,为挣钱都舍不得回家,可春节时老板跑了,连路费都没给他们留。站在那简陋的房子前,她哭了。她没有去找他,而是又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回了家。回家后她写信给他:我想你了,回家吧。一个月后,他带着大包小包回了家,当然,还带着一份不再新鲜了的麦当劳。她让他吃,他说,你吃,我在外面总吃。她含着眼泪吃完那个叫汉堡的东西,然后说,不好吃,不如红薯粥好喝呢,怪不得你说吃腻了。整整一夜,他给她讲外面的世界,一直说阳光路十七号,她听着,在黑暗中流下眼泪。最后,她握住他的手:因为有你,那条路才叫阳光路。她一直没有说,她去过阳光路十七号。那是她一个幸福而心酸的秘密。(选自中国青年

15、杂志,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第二段写她“等待着他从远方来寄来的信和钱”,一方面体现了他们原本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她对丈夫的牵挂和惦念。B . 小说结构严谨,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如前文丈夫来信中写到“带露台的房子”“钢琴声”,与后文写到她遇到的真实情况形成了呼应。C . 女主人公勤劳质朴,看重爱情,她独自在家劳作,并赡养老人;男主人公辛苦节俭,细心体贴,不断寄钱回家,还用善意的谎言安慰妻子。D . 小说以小见大,透过一对小夫妻的经历,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同时也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彰显了他们卑微生活之中的人性美。(

16、2) 小说以“阳光路十七号”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3) 请探究文章结尾划线句的意蕴。 8. (10分) (2017高一上扶余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918年夏,章乃器从杭州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毕业后,进入浙江地方实业银行当练习生。翌年,他便辞职来到北京。此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给年轻的章乃器以极深刻的影响。1927年3月,北伐军占领了上海。章乃器欢欣万分,和人们一起走上街头欢呼北伐的胜利。不久,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转入低潮。1932年章乃器主持创立了国内第一家完全由国人创办的信用调查机构中国征信所。章乃器为中国征信所制定了一套

17、严密科学的工作制度,使该所的调查工作效率极高,受到了社会的赞扬。章乃器不仅是一位成功的银行家,而且他还是一位有成就的经济理论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共产党的同情者、支持者。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武汉地下党的领导人杨贤江经常将款项汇到上海,通过章乃器存入浙江实业银行,保护党的活动经费。30年代初,上海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破坏。一些同志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处境危险,生活困难,章乃器的三弟共产党员章郁庵便通过章乃器把这些同志安排到章乃器创办的中国征信所挂名支薪,隐蔽待命。1935年12月,章乃器与马相伯、沈钧儒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章乃器与沈钧儒、史良等前往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请愿,

18、提出立即对日抗战,开放民众救国运动,保障言论出版、结社自由,释放政治犯,停止内战等要求。这时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的救国主张后,章乃器同沈钧儒、陶行知、邹韬奋四人发表署名文章,公开表示赞同。文章发表后,国内外反响很大。1936年5月3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1936年11月23日凌晨,救国会领袖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王造时、史良、沙千里被国民党当局无理逮捕,成为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事件。七位爱国领袖被捕后20天,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迫于国内外形势,1937年7月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释放“七君子”。章乃器出狱后,斗志不减,将他在狱中撰写

19、的抗日必胜论和民众基本论正式出版。1938年3月,章乃器应安徽省主席李宗仁邀请,出任省财政厅长兼安徽省银行董事长。在任职期间,他了解到新四军军饷很困难,便以统一税收的名义,报请省政府每月补助新四军3万元。章乃器著述的资本主义国际与中国中国货币金融问题等,也使其成为经济界首屈一指的理论专家,尤其是中国货币金融问题,在海外都影响极大,是当时研究中国经济的最权威著作。他的许多理论甚至影响了日后的中国经济走势,比如坚持中国货币独立,提倡“废两改元”,都有划时代意义。也因为这理论实践两手硬的本钱,他还被上海两家大学聘为教授,主讲经济,甚至到了“听者塞窗”的地步。抗战胜利后,章乃器积极从事民主运动。194

20、6年2月,“陪都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大会”在校场口广场举行,到场群众万余。国民党当局派出特务暴徒殴打与会群众,受伤、失踪者达六十余人,制造了“校场口血案”。事发后,章乃器、郭沫若、阎宝航即向公众披露了血案真相,强烈抗议国民党特务的法西斯暴行。1952年他出任共和国第一任粮食部长,他提出粮食的科学加工、储运等管理目标,确立了经济核算制。半个世纪的新中国粮政史上,只有50年代有利润盈余。1958年,章乃器被先后撤销了所有的职务。从此,章乃器开始了漫长的家居生活。对于一个精力充沛的实干家来说,失去工作的权利是最大的痛苦,但是他没有沉沦于痛苦之中,他每日手不释卷。阅读了大量经典著作及各种专著,写下

21、了数百万字的笔记。196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震撼了中国大地。一天,几个大汉气势汹汹地对章乃器说:“你在安徽曾与张劲夫有过来往,张劲夫是叛徒,你写一份证明材料。”章乃器冷冷地回答:“我不知道张劲夫是叛徒,无从写起。”来人威胁他:“你不写,罪上加罪。”章乃器一把扯过让他写材料的纸,撕成碎片,声色俱厉地说:“我不会歪曲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彻底为章乃器平反,恢复了他的名誉和地位。(摘编自翟作君、王蕙炎章乃器中共的诤友等)相关链接:解放前,因战乱,很多文物流落到社会上,价格很低。章乃器用自己的薪水,以及从抗战时创立的上川公司抽回资金购买文物并收藏。到1954年,他已经积存了三个房

22、间的文物,其中不乏精品。他将近两千件文物精品捐给了故宫博物院。摘编自历史人物章乃器官可以不做,人总是要做的。章乃器(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抗战前夕,章乃器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曾被捕入狱,出狱后斗志不减,表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B . 章乃器等人向公众公开“校场口血案”真相,抗议国民党的暴行,表现出了不惧强权、正直敢言。C . 作为一个热爱工作的人,在失去工作后没有沉沦,而去阅读大量著作,写下几百万字的笔记,表现出了无私奉献。D . 文革中,章乃器被几个大汉威胁写诬陷他人的材料,他义正辞严地予以拒绝,保持了一个君子的本色,表现出了铮铮铁骨,不屈服。(

23、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章乃器从商业学校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后来他来到北京,正碰上五四运动爆发,这场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对章乃器影响深远。B . 章乃器等人发起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他又和一些人向国民党请愿,提出对抗战,保障言论、出版、结社自由等多项抗日主张。C . 章乃器和救国会的其他六个领袖被国民党逮捕,这是著名的“七君子”事件,受这件事的影响,不久之后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D . 抗战胜利后,章乃器积极从事民主运动,他参与组织了“陪都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大会”,大会遭到国民党当局的破坏和镇压。E . 章乃器一生经历曲折艰难,遭

24、遇过很多风雨。他曾失去了所有职务。“文革”中遭受冲击,但最终党为他彻底平反,恢复了他的名誉和地位。(3) 作为一位经济学家,章乃器有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9. (11分) (2017高一下石家庄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天汉二年,贰师击右贤王于天山。上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者,皆荆楚勇士奇材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上壮而许之。陵将步卒五千人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军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

25、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 , 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连战,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使骑并攻汉军。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昏后,陵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 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后闻陵降,上怒甚,久之,上悔,遣公孙敖入匈奴迎陵。敖还曰:“李陵教单于为兵以

26、备汉军。”上闻,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其后陵谓汉使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昭帝立,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陵。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侍坐。立政目视陵,而数自循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归汉也。有顷,律起更衣,立政曰“少卿归故乡,毋忧富贵。”陵曰:“丈夫不能再辱。”(节选自汉书李陵传)【注】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B .

27、 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C . 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D . 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拜”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这里指“授予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和“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拜”都为此义。B . “辎重“最初是古代军事中的用语,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后扩用于社会方面。C . “军候”军官职务,即军曲候。汉军部以下的编制单

28、位称“曲”,每“曲”设军候一人,军候一般统领200-500人。D . “更衣”在古代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与鸿门宴“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如厕“一词意思相同。(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陵主动请缨,为国效力。贰师与右贤王交战,皇帝打算派李陵运送物资,但李陵提出自当一队抗敌,不给骑兵也要以少击众。B . 李陵勇猛善战,有李广遗风。李陵率五千步卒被三万敌军包围,奋力搏战,杀敌数千,后单于召集八万骑兵与陵军作战,也多次失利。C . 李陵誓死杀敌,无奈而降。箭心援绝,李陵带领将士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用短刀作战,也曾相独自杀死单于,最终矢尽将亡而降

29、。D . 李陵兵败屈辱投降,又因替匈奴练兵,惹怒汉武帝,汉武帝诛灭了他的亲族。后汉招陵归,陵终不肯。(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立政目视陵,而数自循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归汉也。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0. (7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本诗写于诗人晚年。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眄,斜视。(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B . 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