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1. (6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期的中美贸易争端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摩擦对于全球贸易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对中美两国的共同重要贸易伙伴欧盟的影响不容忽视。美国为了加强对华贸易战的效果,需要联合欧盟、日本等盟国对中国进行多边共同施压,使美国对华贸易战更加有效。目前美国政府暂时豁免对欧盟的钢铝关税,但美国是以欧盟在未来40天内要满足诸多苛刻条件为交易。它要求欧盟与美国合作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

2、对中国的“贸易扭曲”政策提起申诉。美国国内对于这种施压方式也更为认可。在美国国内,那些出于自身利益反对贸易战的利益集团,大多也主张美国与欧盟等各方联合对华贸易施压,这样就能有效降低美国单方面遭受中国贸易报复的损失。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中国需要积极加强与欧盟在贸易问题上的合作。在应对美国的贸易压力方面,中国应与欧盟抱团取暖而非被美国各个击破。中欧双方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2016年,中欧贸易总额为5470亿美元左右,其中中国出口3390亿美元,进口2080亿美元。虽然中欧之间也存在贸易逆差,不过这主要是双方的贸易结构和生产链不同造成的,体现了贸易互补性,符合双

3、方的合作共赢。与此同时,中欧之间已经建立了多层次的贸易沟通机制,在反垄断调查、政策补贴和企业并购等领域展开了密切合作,对于双边贸易摩擦也能及时沟通和处理。为了防止在对华贸易战上出现“美欧合流”,中国要积极加强与欧盟的沟通,要让它认识到一旦追随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那么欧盟恐怕是为他人火中取栗,得不偿失。对于“美欧合流”对中欧合作的利害关系,中国要晓之以理,还要坚守中欧双方在维护开放贸易格局上的共同立场。当前,全球经济的增长依然要求维护开放的贸易格局,中欧双方在此问题上持有共同立场,对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手段,中欧双方都持非常强硬的反对态度。维持开放的全球贸易格局对于欧洲经济增长的意义不言而喻。

4、美欧贸易矛盾也是积怨很深,短时期并不容易化解。面对特朗普的贸易战的粗暴方式,欧洲一些国家认为需要“以牙还牙”。中欧可以在应对美国贸易战方面抱团取暖,比如共同应对钢铝关税等问题。只要中欧加强合作,欧盟应对美国的贸易压力才能更加强劲有力,不仅能尽可能维护欧盟的自身利益,也能更好地维护中欧合作共赢的友好局面。(摘编自“光明网”2018年3月30日文章应对美国贸易战,要防止“美欧合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欧盟是中美共同的重要贸易伙伴,被卷进对华贸易战,对它本身来说应该是利大于弊。B . 中欧贸易对于中国来说存在着巨额的贸易逆差,这是欧洲参与对华贸易战的主

5、要原因。C . 中欧对全球贸易的理解有很多相同点,一个开放的全球贸易格局对欧洲也是有利的。D . 中欧加强合作会进一步加深美欧贸易矛盾,美欧合作长期形成的积怨已经无法化解。(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段交代本文写作的背景,提出问题,中美贸易摩擦是本文立论的前提。B . 第三段的具体数字表明中欧贸易差额巨大,旨在证明中欧贸易合作的互补性。C . 文章预测了美国联合欧盟对华贸易战的两种原因都是以自身利益为主。D . 最后两段解决问题,防止“美欧合流”主要的办法还是加强与欧盟的沟通。(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欧盟在规定的期限内满

6、足美国的苛刻条件,美国会暂时豁免对欧盟的钢铝关税。B . “美欧合流”的结果极有可能是美国在损害中国的利益之后,又去损害欧盟的利益。C . 如果中国与欧盟保持积极的沟通,欧盟就不太可能追随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战。D . 欧盟只有和中国合作,才可以化解其和美国之间的积怨,实现中美欧的合作共赢。2. (12分) (2017高二下襄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叶嘉莹:传承古典诗词之美王若安夜凉如水,天津南开大学马蹄湖内荷花早已残败,湖畔的主楼报告厅里却传出咏“莲”之声。吟诵诗词的正是90岁高龄的诗者叶嘉莹先生。南开大学百余名学子济济一堂,将报告厅挤得水泄不通,就是为一睹叶先生的风采。叶嘉莹,

7、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4岁时,父母就开始教她背诵古诗,认识汉字,6岁就随家庭教师读论语,这为叶嘉莹终生结缘古典诗词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17岁时考入辅仁大学,她师从顾随先生,得到了恩师的赏识。顾随先生也成了叶嘉莹一生所敬仰的偶像。顾先生希望她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别有开发,能自建树”。而叶嘉莹做到了。从小饱读诗书又工于诗词曲赋,没有人会否认她是一个才女,除了她自己。“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尤其这些莫名其妙的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自己以为是才女,而且还修饰打扮,我对于这样的女子并不欣赏。”叶嘉莹一再强调,她是一个穿裙子的“士”。她说她从来没有过对爱情的憧憬

8、,因为“那是最无聊的事情”,而幽闺自怜更是肤浅,“我不是一个总找人家怜爱的女子,我不需要”。用她女儿的话说:“我的母亲跟古典诗词谈了一辈子的恋爱。”叶嘉莹的一生多磨难,“我平生都不是我自己的选择。”她如是说。17岁时,她的父亲因“七七事变”随国民政府南迁,跟家里中断了联系。同年,她的母亲因患癌症不幸去世。随后她跟伯父伯母一起生活。在沦陷区,生活艰苦。在丧母的悲痛中,叶嘉莹反而写作了大量的诗词。上世纪40年代末,叶嘉莹赴南方结婚,离开了故乡北平。不久就因国内形势变化,随丈夫去了台湾,谁知一去故土便是祸难加身,流离多年。1949年12月,叶嘉莹的丈夫因白色恐怖被捕。次年夏,她也因白色恐怖被捕,不得

9、不携着尚未断奶的女儿一同人狱。所幸不久即获释,在台南一所私立女中找到一个教书的工作。三年后,叶嘉莹的丈夫获释,她经人介绍进入台湾大学教书。那时她长女不过5岁,幼女刚出生。丈夫性情大变,生计的压迫、身体与精神的磨难,让她心存悲凉。但她在讲学时从不流露出一丝一毫的忧苦,用她一贯和悦的风度,精神饱满地讲课。如此,坚持了几十年。直到现在90高龄的她还是站着讲课,从不坐下。就在她历尽了人生的悲哀苦难,满以为幸福的大门即将临近之时,迟暮之年的一场飞来横祸又夺走了她的爱女和女婿。她坦言此生于她再无幸福,丧女之痛,悲痛欲绝。“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一世逼人来。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这是她写的哭女诗十

10、首中的一首。但她并未沉溺于哀伤,她想起顾随先生的两句话:“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以无生之觉悟过有生之事业。”经历世事无常,痛极以后才有了彻底的参悟。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谁能比她体会更深?“我的一生中,投注精力最多的就是教书。从1945年,我一直未曾间断地教了六十年书。”她说自己“好为人师”,天生教书的料。无论在哪里,叶嘉莹都离不开教学。1966年,叶嘉莹受邀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及哈佛大学讲学。后又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聘请,在异国他乡用英语授课,叶嘉莹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文论;另一方面,她有着自己独特的讲课方法。她对学生说:“诗歌里面是有生命的,我的英文也许不够好,我的文法、发音或许不

11、够正确,但我讲一首诗,会把我所体会到的其中的生命感情讲出来。”她发自内心的真诚超越了语言和国界,在异国他乡让无数人爱上了中国古典诗词。晚年的叶嘉莹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古人常说薪尽火传。有人曾劝我,年纪慢慢老了,该多写点书,少教些课。这话也有道理,可是当面的传达才更富有感发的生命力。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叶嘉莹九十华诞的时候,温家宝致信祝贺,并在信中称赞道:您的心灵是纯净的,您的志向是高尚的,您的诗词给入以力量,您自己多难、真实和审美的一生将教育后人。在古典诗词的世界里,叶嘉莹就是永远的女神。(选自文史博览人物2015年第11期)链接1:1924年,叶嘉莹出生

12、在旧北京一个传统世家,那时的叶家奉行儒学,恪守礼仪。闲暇时,父亲与伯父会声情并茂吟诵古诗,母亲与伯母也会各执一册诗词双双研读。受此环境熏陶,叶嘉莹开蒙很早,六七岁便诵读论语,十几岁能写格律诗词。(选自汉学家叶嘉莹)链接2:17岁时母亲去世、并不幸福的婚姻、遭遇台湾“白色恐怖”、独自养家、被迫居留加拿大、大女儿及女婿双双车祸身亡谈及这一生历经的忧患劫波,叶嘉莹从不回避,她说自己向来不是一个悲观的人。(选自叶嘉莹:我是一个穿裙子的中国“士”)链接3:我不知道叶嘉莹算不算一个强者,但我知道她肯定不弱,她很韧,甚至有点倔。采访中提及“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古典文化的冲击,她由古及今把中国人的盲从跟风批了一

13、番,“中国人常常这样子,一窝蜂过犹不及,听风就是雨,非常感情用事”,严辞质问“中国人怎么这么没理性?”(选自叶嘉莹:我是一个穿裙子的中国“士”)(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叶嘉莹很不欣赏那些自己以为是才女,而且还修饰打扮的女人,可见她只看重内在美。B . 叶嘉莹一再强调自己是一个穿裙子的“士”,是因为她作为一名女性,即使面对生活的种种打击,内心都始终坚守着“君子之大道”。C . 在叶嘉莹的迟暮之年,横祸夺走了她的爱女和女婿,她坦言此生于她再无幸福,可见她的悲观绝望。D . 叶嘉莹热爱教课,不是因为她把传播中国古典诗词当成自己的使命,而是因为在她看来当面的

14、传达才更富有感发的生命力。(2) 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叶嘉莹在诗词方面的造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 文中说“叶嘉莹是女神”,那么,女神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 (18分) (2016高二下孝昌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摆渡叶仲建河东村和河西村隔着一条河,村民来往很不方便。不知从哪一天起,河上出现了一条渡船,船主人姓张,河西人,久了,人都唤他张摆渡。河东村的后面是山,河西村的前面通往城市;河西村的人要上山,河东村的人也要进城。那年头,收成不好,张摆渡靠着这条船和一身摇橹的功夫,竟过得不差。河东一户柳姓人家瞅着眼红了,为啥一条河,好处都让你张摆渡给占去了?为啥

15、河东人的钱要塞进河西人的腰包?柳家穷,却也砸锅卖铁添置了一条与张摆渡相仿的船。没有争执,没有商议,却有了规矩:河东人过河,得上柳摆渡的船;河西人过河,得上张摆渡的船。即便柳摆渡的船在彼岸,河东人也不会登上张摆渡的船,而是向对岸吆喝两声,朝柳摆渡招招手。这样一来,张摆渡赚的钱少了一半,但熙来攘往的人频繁,好歹混了个囫囵饱。一段时间倒也相安无事,日子在两个人的摇橹声中流逝。一年后却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柳摆渡的船载着河东村的一对母子过河,船行至河中央,便缓缓地往下沉。船舱里进了水,没一会儿水就漫过了船身。柳摆渡无法一下子救俩人,丢下女人在河中乱扑腾。柳摆渡将小孩拖到河岸,转身要下水救女人,发现女人正

16、从对岸漂移过来救女人的是张摆渡。张摆渡救了女人一命,也相当于救了柳摆渡一命。柳摆渡的船沉到了水底。第二天,柳摆渡没来吊船。第三天,还是没来。几天过去了,柳摆渡还是没有出现。那几天里,张摆渡经常盯着沉船的水面,沉默不语,总觉得失去了什么。两岸的芦苇青了枯,枯了又青。阳光把张摆渡的身子晒成了古铜色,风雨在张摆渡的额头上刻出了皱纹。为了增加收入,除了载客,张摆渡还网起了鱼。张摆渡在这摆渡和网鱼中度过了他的时光。他老了,脸上的皱纹越加多了、深了,背部微微伛起。上了年纪的张摆渡很孤独。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孤独。张摆渡喂了只鸬鹚,他会跟鸬鹚说话。更多的时候,他只静静地坐在船头,抽着旱烟,对着河水沉思

17、。河西岸过来一个年轻人。“爹,你别摇船了,去我那住吧。”年轻人蹲在岸边,对张摆渡说。这样的话,他说了已经不止一两回。“能摇就摇,摇不动时,自然会上你那。”张摆渡淡淡地嗫嚅着。“可你已经老了啊!也该享享清福了,再说,这一天几块钱的营生能顶什么事?我又不是养不起你。”“混帐!要不是这几块钱,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过河的人太少了。”年轻人换了一种语气说。“可还需要一个摇橹的。”张摆渡说,“有急事总得从河上过。”“他们的钱供了你上了大学。”张摆渡又说。“那我去老家转转。”年轻人叹了口气,转身朝村落的方向走去。河东河西的人似乎真的少了很多。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了,留下的老弱病残,一年出不了几次门

18、。张摆渡的生意显然淡了下来,除了逢年过节,这条河上的一切,平静得如同一幅画。张摆渡和他的船,自然是画上的一景。“人老了,眼花了,乡里乡亲的都瞅着陌生了。”那年的中秋,张摆渡对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人叹道。“老哥,还认得我不?”那人没动身子,却这样问张摆渡。张摆渡认出来了,是当年的柳摆渡!张摆渡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你你回来了?这几年,你去哪了?”“嗯,回来了,去了一趟外地。”“当年,谢谢你,你把这摇船的生意让给了我。”张摆渡踏上岸,指了指河,又紧紧地握住柳摆渡的手。“不,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老哥,我今天又来抢你的生意了。”“哦?”张摆渡疑惑不解地望着他。“我要在这河上建一座桥。

19、建好了,你就没法摇船了。”张摆渡笑了,连连说着:“好,好”在一声又一声的“好”中,张摆渡很想接下来告诉柳摆渡一件事,关于那年沉船的事。他想告诉柳摆渡,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能有足够的收入供儿子上大学。他还想告诉柳摆渡,因为这件事,他愧疚了一辈子。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其实,他早就把这个压在心底的秘密说出来了。他跟船头的那只鸬鹚说了无数次。(选自小小说选刊第5 期,有改动)(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河东柳姓人家眼红张摆渡靠摆渡过上不错的日子,也置船参与摆渡,抢了张摆渡的生意,张摆渡嘴上不说啥,心里肯定不舒服。B . 晚年的张摆渡不愿放弃老营生跟儿子到

20、城里享清福,一是因为村民还有有乘船的需求,二是因为张摆渡眷恋家乡,故土难离。C . 小说刻画人物,运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叙事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D . 鲜明的对比也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柳摆渡致富后造福乡民的高尚品德,就是通过张摆渡的自私反衬出来的。E . 这篇小说以张摆渡为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时间跨度很长,情节起伏多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2) 简要分析小说以“摆渡”为题的好处。(3) 张摆渡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 小说最后写道:“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有人认为,张摆渡应该把秘密说出来;也有人认为,张摆渡已经没

21、有必要把秘密说出来。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具体理由。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4. (11分) (2015高一上重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

22、,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

23、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节选自宋史)(1) 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又贷之种粮贷:借B . 又属民为保伍属:嘱咐C . 巩俾其徒相推择俾:使,让D . 一时工作文词者工:巧妙、精巧(2)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

24、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B .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C .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D .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

25、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刚到二十岁成年,声名已传播到四方。B . 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严惩自首的盗贼,让其游行示众,以儆效尤,于是州内安定。C . 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D . 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藉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

26、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 (7分) (2019高二下张家口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起陈师道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注】化用欧阳修诗句“老去自怜心尚在”。“冤亲”句出于佛典,华严经说:“愿一切众生于怨于亲等心摄受,皆令安东智慧清净。”典出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曾官:“吾尝三战三北(败北),鲍叔不以为怯。”(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融情于景,写出萧萧的秋风里,客居他乡的诗人悲凉凄苦的无奈之感。B . 颔联化用欧阳修诗句,写出诗人自己多病、体弱,已是壮心不在,万念俱灰。C .

27、 颈联写诗人经历灾难后,大彻大悟,懂得了冤亲平等、一切皆属虚空的道理。D . 诗中描写作者的身世遭遇及病后的感受,质朴无华,沉郁顿挫,饱含凄苦之情。(2)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10分) (2016高一下大田期中) 默写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述曾经色艺双绝的琵琶女,如今飘零沦落,独守着空船,陪伴她的只有那清冷的江水和一轮孤月的句子是:“_,_。”李商隐锦瑟中,“_,_。”两句,分别运用了庄周和杜宇的典故,表现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恋,以及惆怅、迷惘之情。在登高一诗中,诗人目睹苍凉

28、的秋景,不禁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的名句是“_,_”。“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是一致的。三、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4分)7. (2分) 依次填入下列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据调查,这次化工厂爆炸事故,系由天然气管道破裂,导致燃气( )造成的。目前,这次事故造成10多人死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今天是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日,圆明园的废墟仍在告白着昨日中国的屈辱,同时也在警示着我们,封闭、落后就要受人( ),受人欺侮。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连任成功,但是他的感召力已经今不如昔,他能否力挽狂澜,拯救美国经济,也许人们还要( )。A . 泄露挟制另眼相看B . 泄露辖制另眼相看C . 泄漏挟制拭目以待D . 泄漏辖制拭目以待8. (2分) (2017高三下双流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也好、家长也罢,都应是学生的人生导师,适度的教育管理和关心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B . 首汽集团今天上午开通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旅游企业。C . 经过长达六年之久的航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