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白银货币史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2/020c7b14-ed2e-4199-8a79-aa856e223250/020c7b14-ed2e-4199-8a79-aa856e2232501.gif)
![明代白银货币史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2/020c7b14-ed2e-4199-8a79-aa856e223250/020c7b14-ed2e-4199-8a79-aa856e2232502.gif)
![明代白银货币史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2/020c7b14-ed2e-4199-8a79-aa856e223250/020c7b14-ed2e-4199-8a79-aa856e2232503.gif)
![明代白银货币史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2/020c7b14-ed2e-4199-8a79-aa856e223250/020c7b14-ed2e-4199-8a79-aa856e2232504.gif)
![明代白银货币史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2/020c7b14-ed2e-4199-8a79-aa856e223250/020c7b14-ed2e-4199-8a79-aa856e22325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陈昆,明代白银货币史,课程简介,近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中国货币史的研究,企图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去解释近代中国的货币金融现象。这门课是根据我近几年来的一系列研究论文基础上开设的。,明代白银货币史作为全校的一个公共选修课,属于通识课教学范畴。通识教育是一种非专业、非职业、非功利性的文明和人性教育,主要传授共同的(或通用的)、核心的(或关键的)、必备的(或基本的)知识,以塑造思想品德、增进学识素养、培育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为重点,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帮助学生拓展现实的视野以避免狭窄、挖掘历史的纵深以避免肤浅、引领未来的思考以避免短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和
2、创新型人才。 明代白银货币史通识教育是培养健全人的通达教育,其意义在于人文、社会、自然三大知识范畴的统整、融合、通观。,课程在人才方案中的定位和性质,对学生提高金融知识素养有重要作用。在目前高校进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选修课的门类和已有课程的质量变得十分重要。 鉴于中国货币史博大精深,内容庞杂,加之明代白银货币制度对中国近代货币制度影响的极端重要性,基于此,本课程主要讲授明代的白银货币制度。 本门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本课程的作用:一是,它能够使学生们深刻理解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创新根源;二是,有助于学生们将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等相关课程融会贯通;三是,在学习专业金
3、融课程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人文历史修养。,为什么要学习明代白银货币史,中国古代货币存在由贵金属和贱金属构成的体系。 汉代以前,这个体系由黄金和铜钱构成。黄金退出后,由于没有适当的贵金属加入,货币长期混乱,铁钱、锡钱、铅钱和纸币的出现。 自东汉末期至明中叶一千二百多年里货币体系出现缺环,货币结构不完整、不正常。在这段不短的时期,由于货币体系、货币结构出观了问题,引起货币的急剧波动。 明朝中后期,白银经过长期积累其数量已与社会经济相吻合,由白银和铜钱构成的货币体系稳定运行。直至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从此,银元、金属铸币在中国货币地位也随之宣告结束。,第一讲 明代宝钞制度,第二讲
4、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历史进程,第三讲 “一条鞭法”与白银法定货币的确立,第四讲 海上贸易与海外白银流入,第五讲 世界白银为何流入中国,第六讲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第七讲 白银货币化与明代金融市场,明代宝钞制度,第一讲,【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明代宝钞制度的崩坏与白银货币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宝钞制度设立的背景;货币财政化的宝钞制度设计,基本观点,大明宝钞在运行的百余年时间内严重贬值直至退出流通领域仅仅成为礼仪性货币; 明代宝钞贬值根本原因是以财政为中心的宝钞制度设计缺陷; 明初政府基于财政开支所需,不控制发行量,无限制滥发纸钞,引发了大明宝钞的信用危机。,授课
5、框架,一、什么是宝钞制度 二、明代宝钞制度设立的背景 三、明代宝钞制度设立的历程 四、明代宝钞制度的特点 五、明代宝钞制度的影响 六、借鉴意义,宝钞制度,即明朝的货币发行流通制度,以宝钞为主,钞钱并行。 为了确立宝钞的主币地位,明初政府建立了一套较为严格的发钞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钞法。 取桑穰为钞料,其制方,高一尺,阔六寸,许以青色为质,外为龙文花栏。而横题其额曰“大明通行宝钞”。内上两旁复为篆文八字曰“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中图钱贯,状十串则为一贯,其一云“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 明实录,一、什么是宝钞制度?,二、宝钞制度设立的
6、背景,漫长的军事行动,军费支出巨大; 民生凋敝,田地荒芜,工商业颓败; 低税收政策,赋税平均水平不超过10% ; 行政、军事、司法、监察大权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皇权直接干预、支配和控制明朝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1 洪武年间超过百万锭临时性中军事性开支比重表 (%),明初的社会经济背景,明初的一系列战争 民生凋敝,经济萧条 采取复兴社会经济政策 开垦荒地、兴办水利交通 制定赋役政策、田赋折色和减免夏秋二税。 军队自给自足,乡村自治 税负过低,财政困难 明代全国赋税的平均水平则不超过农村产量的10%。 与同时期日本的大名政权相比较,税额竟然占到收入的50%。,朱元璋的政治改革,洪武初年
7、,沿袭元制,设中书省,中书省设左、右丞相 洪武九年,改中书省为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民政和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主管刑名狱讼和按察事务; 都指挥使司主管地方军事 洪武十年,设置通政司 各级章奏可经由通政司直达于皇帝,中书省名存实亡 洪武十三年,杀胡惟庸,罢中书省,废丞相制 废相后,中书省之政事归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政治改革后果,朱元璋通过对传统政治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集立法、行政、军事、司法、监察诸大权于一身; 皇帝不仅是“代天行命”的君主,而且是事必躬亲的行政首脑 朱元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皇权权力体系。 皇权可以直接干
8、预、支配和控制着帝国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三、明代宝钞制度设立的历程,设立的历程 洪武七年(1374年)之前为“铜钱时代”。洪武八年(1375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为“纸钞时期” ; 明初以铜钱为法定货币,铸“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与历代钱兼行; 明代钞法始于洪武七年(1374年),设宝钞提举司造大明宝钞;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四月造小钞。 明代为何不用铜钱做主币 铜源短缺,铜钱铸造数量有限,货币供给不足;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贸易用钱量增大; 铸钱笨重,价值低廉; 历史的惯性。,四、明代宝钞制度的特点,没有准备金 大明宝钞属于不可兑换纸币。 禁止金属货币流通 规定大额税收、贸
9、易以宝钞作为支付手段; 铜钱只在民间的日常零星交易充当支付货币; 金银处于非法货币的地位,违者治其罪。 强制规定比价 1贯钞1000文钱1两银0.25两黄金; 洪武八年所定货币之间的比价。 破旧宝钞回收不及时 洪武九年(1376年)七月实行“倒钞法”; 洪武十三年(1380年),流通中有大量破旧宝钞,再行倒钞法。,五、宝钞制度的影响,货币超发,通胀严重 超发宝钞折算为4.6亿两白银,洪武时期每年白银收入不足10万两! 表2 “大明宝钞贬值概况”表,资料来源: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演变史第169页引自中国钱币1983年创刊号。,退出流通领域,仅仅是礼仪性货币 (见表3) 永乐以后,土地交易倒退至
10、用宝钞、白银与稻谷、布帛等实物兼用 。 弘治以后,宝钞变成了一种礼仪性货币,在货币经济上,已没有任何意义,人民在日常生活方面,所支付的是银和铜钱,钞票已经不用了。,五、借鉴意义,历史事实一再证明:基于国家财政需求发行的不兑现纸币没有不发生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的; 信用是纸币的灵魂,信用货币必须以民众的普遍信任为基础; 政府必须取信于民,建立纸币制度的足够信用; 必须控制货币发行量。,课后思考,宝钞贬值及至最后退出流通的根源是什么? 明代宝钞制度对当今的货币政策有何借鉴意义?,扩展阅读,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M.三联书店.2001:93.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
11、7 . 薛国中.世界白银与中国经济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 . 张宇燕.由财政压力引起的制度变迁.盛洪、张宇燕主编.市场逻辑与制度变迁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陈昆.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明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6) 陈昆.财政压力、货币超发与明代宝钞制度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3 (6).,第二讲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历史进程,本讲基本观点,明代民间白银货币的大量应用与大明宝钞的逐渐崩坏是相伴而生的,二者共同促进了白银货币化。 明代白银货币化首先是在赋税领域中展开的。 赋税改折与明代国家处理自然灾害相联系的。在地方出现自然灾害的时候
12、,朝廷进行蠲免税粮或折色。 明代江南重赋导致逋赋改折。 由于宝钞贬值严重,田赋折银势在必行,于是就出现了金花银。 田赋折银在成化、弘治发展到嘉靖年间,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最终白银通行于市场。,框架,一、宝钞崩坏与白银需求,二、赋税改折与明代白银货币化,三、苏松重赋与逋赋改折,四、金花银的出现,五、赋役全面货币化,六、结论,一、宝钞崩坏与白银需求,民间以银交易,是从金代开始盛行的。元代实行宝钞制度,曾以银为钞本,又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白银。这些都为明代白银货币化奠定了社会基础。 明代白银货币化却并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明代官方与民间博弈的结果。 明朝立国不久就建立了宝钞货币制度,为推行宝钞制度
13、而屡屡禁用金银和铜。可是,由于宝钞逐渐崩坏,加之铜币原材料的匮乏,客观上推动了了白银货币化趋势。,无论是在民间契约文书中,还是在文献记载中,都反映出在民间白银货币化趋势的冲击下,经历正统、景泰、天顺各朝,在成弘以后,出现了“朝野率皆用银”趋势。 白银的货币化与宝钞的衰落是一个相伴相生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民间基本完成于成弘年间,此后开始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线索的融合,最终白银货币化在明朝得以彻底完成。,二、赋税改折与明代白银货币化,从实物征收到赋税改折 灾蠲和折钞 漕粮折色,凤阳府的灾蠲事例表,凤阳府的灾蠲,三、苏松重赋与逋赋改折,江南重赋的存在导致逋赋行为的发生,明政府为清逋而进行的逋赋改折,客
14、观上促进了货币财政体制的变迁。 明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大特点是税收过分依赖于田赋,而明代全国财政收入的15%左右来源于江南地区的田赋贡献。 “重赋”必然导致税赋拖欠与逃避行为,这就是“逋赋”。逋赋改折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处理方式。 明初国家赋税从实物征收到赋税折钞,至于赋税货币化定格于何种货币形态,是白银或者是宝钞,则取决于货币的信用了。,苏松二府田亩及实征米麦在全国的地位,上表显示,苏松二府以占全国2.31左右的田亩,承担着全国12.36左右的税粮,可见“苏松重赋”言之不虚。,苏松二府农户所承担的实征米麦在全国的地位,按平均数计算,苏、松以占全国约7.58的户数,承担了全国约12.36的税粮,户、
15、粮比约为1:1.63,即是说,苏松地区100户家庭承担了163户家庭的税粮负担。,万历六年东南三省四府与北方三省实征麦米数及户均、人均实征麦米数,以人均负担来看,除了镇江高于苏州外,苏松二府的人均负担均是其他地区的人均负担的2倍以上,令人惊讶的是,人均负担最高的松江是人均负担最低的陕西的5.5倍!,四、逋赋改折与金花银的出现,永乐末年至宣德中期,江南逋赋现象日益严重,财政极其困难。 面对巨额逋赋和宝钞贬值,逋赋改折也只是权宜之计。 明初国家赋税从实物征收到赋税折钞,在赋税货币化进程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至于赋税货币化定格于何种货币形态,是白银或者是宝钞,则取决于货币的信用了。 明代国家在宝钞严重贬
16、值的前提下,最终选择白银作为赋税改折对象,是理性选择。,四、金花银的出现,正统、天顺时期,由于货币经济的发展,赋税货币化趋势已经出现 金花银的出现,起初是为了解决官员的俸饷问题。 田赋折银在成化、弘治发展到嘉靖年间,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 金花银的征收具有重要意义,开启了通向白银法定货币的道路,最终白银才能够通行于市场。,正统至正德朝湖州府岁派京库折银米变化表,五、赋役全面货币化,盐税折银 茶税折银 关税折银 商税折银 禄米折银 赋役折银,六、结论,明代白银货币化是从国家赋役制度变动开始的。 国家在赋税层面作出的局部调整变动引导赋役货币化,赋役货币化反过来进一步推动赋役的变革,在国家赋役制度的剧
17、烈变革中促成白银完成货币化。,课后思考,苏松重赋为何推动了明代白银货币化?,扩展阅读,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M.三联书店.2001:93.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 薛国中.世界白银与中国经济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 . 张宇燕.由财政压力引起的制度变迁.盛洪、张宇燕主编.市场逻辑与制度变迁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第三讲 一条鞭法与白银法定货币的确立,授课框架,明初的役法精神 明代的里甲赋役制度 “一条鞭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条鞭法”的制度框架 白银主导货币地位的确立 产银不足与海外白银流入 结论,明初的役法精神,朱元璋的“抑富”“
18、锄强”政策 真正能够行之长久并对明代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还是朱元璋在“右贫抑富”总体构思下制定的徭役制度 徭役的对象是丁口和资产, 所需人力物力具有不确定性,这对社会贫富实施调节提供了方便之门。 明初徭役制度突出了“右贫抑富”的特征,明代的里甲赋役制度,为吾民者当知其分,田赋、力役出以供上者,乃其分也-朱元璋 明朝实行“配户当差”的办法,将人民按不同的职业分成若干种户。 黄册里甲制度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 明代黄册把大明帝国统治下的人民都无例外地组织到黄册里甲之中,都必须无偿地为统治者服徭役。,“一条鞭法”产生的历史
19、背景,一条鞭法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明政府为摆脱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而必须改弦更张。 明朝中叶,土地兼并加剧,豪强地主,大肆掠夺土地,兴建皇庄和庄田。 连年灾荒,人民不堪重负,被迫流亡,形成庞大的流民队伍。 税法的败坏直接危及地方官员的利益。,明代不同时期全国平均每亩征粮数,“一条鞭法”的制度框架,梁方仲总结了四点:第一,一条鞭法实现了役与赋的合并;第二,一条鞭法将以往的里甲十年内轮一次改为每年一轮;第三,一条鞭法把赋役征收解运事宜由人民自理改为官府办理;第四,一条鞭法实现赋役普遍地用银,实物与劳力的地位下降。,“一条鞭法”的三个层次,第一:差役方面的改革。均徭本有银差与力差之分,力差也该为征银,里甲
20、、均瑶合并征收,差役亦由地丁征银。 第二:赋税方面的改革。首先是课税对象,由对人税改为对物税。 第三:征收方法的改革。改十年编户一次为一年审编一次丁地之册。审编的单位,由里扩大到县。将民收民解改为官收官解。,一条鞭法的局限性,一条鞭法原以征银入官、取用于官,但一条鞭法施行后,旧的摊派并没有消除。 一条鞭法施行还滋生了另一个以后影响非常久远的问题,即火耗问题,火耗成为地方聚敛的一个巧妙的手段,也成为纳税人沉重的负担。,一条鞭法对明代财政状况的影响分析,白银主导货币地位的确立,在嘉靖赋役征银的几次赋税改革以后,神宗万历九年,首辅张居正主导的“一条鞭法”赋税改革推广至全国,把丁役土贡等项,一概归并入
21、田赋一项而“计亩征银”。 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改革动机是通过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而去解决明政府的财政困境,然而却导致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白银成了当时经济社会的主导货币。,产银不足与海外白银流入,梁方仲曾指出:“中国向来是一个产银不多的国家。自近代与欧洲各国通商以来,银的供给,大部分依赖外国的来源;本国产量,殊不重要。” 嘉靖之后,明政府开放海上贸易,凭借外贸出超优势,巨额海外白银滚滚流入中国,满足了明中后期不断扩大的白银货币需求。 仅1631年一年,由菲律宾输入澳门的白银就有1400万两,大约相当于永乐元年至宣德九年(1403年至1434年)大明王朝30年鼎盛期内中国官银矿总产量的2.1倍,相当
22、于万历年间明朝国库岁入的3.8倍,结语,中国从宋代至元明时期,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市场繁荣居世界之冠,然而在16世纪以前,总是经历周期性的货币短缺。每当商业和市场发展,货币供应量就出现不足,主要原因是国内贵金属短缺而没有建立起以贵金属为基础的货币制度。 白银货币化大大推进明代商品生产和交换关系的发展。白银货币化也约束了当权者滥发货币的权利,切断了明王朝通向恶性通货膨胀之路,国家无法像印纸钞时那样轻易地把大批社会财富聚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也大大推动了生产和贸易的增长。 可以断言,如果没有白银货币化,16世纪至18 世纪中国市场经济的空前繁荣是不可能出现的。,第四讲 海上贸易与海外白银流入,授课框
23、架,明代朝贡体系下的海上贸易 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海洋贸易东扩 中国与欧洲海上贸易 “大帆船贸易” “广州澳门日本”航线 私人海上贸易的兴起 明代中后期白银流入数量的估算 结论,本讲基本观点,明初建立起以海禁和朝贡为基础的官方贸易体制。 海上贸易的发展瓦解朝贡贸易体系,不得不开放海禁。 海外输入的白银,主要是南美洲白银和日本白银。 有三条渠道:中国与欧洲海上贸易航线、中国与美洲的海上贸易航线和中日海上贸易航线。 明朝中后期海上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竞争力,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海外白银输入为明代银本位制的稳定奠定了基础,由此带来了1618 世纪
24、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 考察表明,虽然明政府推行闭关政策,但实际上明代中国的经济已经融入全球化的网络之中了。,第一节 明代朝贡体系下的海上贸易,明代“中国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 明代海禁与朝贡贸易 海禁政策下朝贡贸易成为唯一合法的贸易通道 朝贡贸易制度的崩坏,明代“中国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传统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的“华夏中心主义” 费正清的“中华世界秩序”的范式 滨下武志的“亚洲经济圈”理论 明太祖以传统的朝贡制度为基础,致力于重建东亚国际秩序,其对外政策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对海外国家实行朝贡贸易,规定“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二是实行海禁,严禁私人海上贸易。,明代海禁与朝贡贸
25、易,明代官方朝贡贸易主要是为了在政治上“耀兵异域”、“怀柔远人”、建立宗主国的地位。 明初的海禁政策主要是出于政治上考虑。 朝贡贸易与海禁成为推动朝贡体系的两架马车 这种官方贸易体制有三个特点:首先,明廷厉行海禁,防止沿海居民下海通商,杜绝其他形式的海上贸易,仅把朝贡贸易作为唯一的贸易途径;第二,朝贡使团随船所载的附属货物由市舶司统一收购,以控制蕃货进口;第三,严格管制进出口货物,严防私人海上贸易,断绝私人贸易之利。,海禁政策下朝贡贸易成为唯一合法贸易通道,朝贡贸易作为海外贸易的唯一合法形式,以“朝贡”为名把海外贸易置于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 与明廷考虑的不同,各朝贡国的目的不仅仅是结交天朝,更
26、主要在于朝贡体系下的商业利润 从经济效率而言,朝贡贸易对明政府是赔本买卖,这种分析基于以下两点认识:第一、明前期的外贸管理体系程序复杂,相应的维持贸易的各项开支很高。外使入贡,其吃喝住行等费用均由明朝担负。第二、对于使团带来的货物,明朝常以高于市场数倍的价格进行统一收购这种收购。给价太高增加了明政府的财政压力。,朝贡贸易制度的崩坏,中央财政压力 中央与地方目标不一致导致监督难题 朝贡贸易的管理方式造成中央难以监督地方政府 太监的横征暴敛导致监督失效 私人贸易的兴起对朝贡贸易造成冲击,第二节 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海洋贸易东扩,大航海时代西方人东扩的背景 葡萄牙的胜出 为“上帝和香料”而来 大航海为
27、什么不是中国人,第三节 中国与欧洲海上贸易航路,葡萄牙:从皮雷斯使团访华失败到入据澳门 西班牙与葡萄牙的远东海外贸易之争 荷兰与英国:对亚洲市场的争夺 中国海上贸易遭到打击,第四节 “大帆船贸易”,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马尼拉后,建立了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中国与西属美洲的联系 1574年(万历二年),两艘马尼拉大商帆从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卡普尔科启航,横渡太平洋抵达菲律宾群岛。 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贸易航线自1574年开始至1815年结束它的使命,历时长达近两个半世纪之久。,15701760年马尼拉入港船只数量表,中国纺织品涌入墨西哥,使得西班牙商品销量到17世纪初下降了一半以上,造成墨西哥的西班
28、牙丝织业日渐倒闭,而大量的银元又被走私到菲律宾,甚至连秘鲁的银元也流向墨西哥以购买中国的货物,结果墨西哥的经济走向萧条,马尼拉的财政也遂逐渐枯竭,殖民者不得不大幅度地增加税收,从而导致了政治危机和对华人的大屠杀,第五节 “广州澳门日本”航线,日本无货,只有金银 贩日之利,倍于吕宋 (日本)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为不轨,故绝之 走私贸易成为中日贸易的主要形式。 在中日走私贸易中,葡萄牙人和荷兰人起着很重要的中介作用。他们从长崎把白银运往澳门,再将买来的中国商品运往长崎,如此往来,获利甚巨。 据日本学者岩生成一统计,在明嘉靖三十九年至万历二十九年(15601601),日本白银每年出口额是33.7
29、5至48.75吨,到17世纪初年,达到130160吨,约占世界银产量的3040,第六节 海上武装贸易集团兴起,私人海上贸易兴起的社会经济背景 明代“海禁”加剧了海防危机 海外市场需求刺激下商人纷纷出海贸易 亦商亦盗的私人海上贸易 中国商人与西方商人的关系,明代中后期白银流入数量的估算,庄国土推断,1530-1644年这段期间,从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在17,500万两以上 Yamamura和Kamiki在1550-1645年这段期间,从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达19,600-25,200万两 Kobata认为,从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约为18,000余万两 取各家平均数,则明代由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为18,0
30、00万两左右 西属美洲流向中国的白银取Barrett和Von Glahn估计数,约为19,000万两 综合两者,15501645年中国进口的白银数量合计约37,000万两,其中日本银约占了5成。,明代历朝银课和银产量 (单位:两),明朝中后期白银货币存量及影响,基于以上估算,唐、宋、元三朝的白银总产量约为39,740万两,明朝平均年产量为30万两,整个明朝(1368-1644)共出产了8,310万两白银,因此到了明末中国共生产了约48,050万两白银。 加上前述明中叶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37,000万两,两者合计为85,050万两,约8.5亿两白银。 如果不考虑再次鎔铸的损耗和转而铸造银器的部
31、分,这个数字可作为明末的白银存量。 若考虑有些白银被窖藏起来,流通在市面的白银数量当显著小于这个数字。 虽然明代国外输入了大约37,000万两的白银,占中国唐、宋、元、明四朝国内产量的近8成,数量已经很大了,若考虑这个数量是在明亡前一百年的时间内所流入,是同一时期国内产量的10多倍,规模巨大的白银持续一个世纪的流入,给明代中国带来的冲击就可想而知了。 白银货币量的巨大增加,提高了产出和促进了销售,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整个社会发生重大改观。,如果没有大量海外白银输入,明代银本位制不可能稳定。明代银本位制的一个致命缺陷在于货币供给的不稳定。由于国内白银无法自给自足,大明王朝的白银来
32、源严重依赖海外进口,海外白银输入为明代银本位制的稳定奠定了基础,由此带来了1618 世纪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 本研究还有助于纠正一个错误的史学观:中国到了鸦片战争以后才被迫向世界开放。事实上,在1500-1840年间,中国并未”闭关自守”,相反,中国同西方及东亚的国际贸易成长迅速,海外贸易对东南沿海的经济繁荣和市镇崛起及全国市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结语,第五讲 世界白银 为何流入中国,授课框架,中欧贸易之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分析 中菲贸易繁荣的原因分析 中日贸易之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分析 明代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白银持续内流 三方套汇与白银流入 结论,中欧贸易之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分析,欧洲的“银荒
33、” 西方世界的“中国潮” 美洲白银与欧洲社会有效需求的增加 西欧的价格革命与明代中国商品国际竞争力,英国16至17世纪一般消费品价格的平均指数,16-17世纪英国物价指数,中菲贸易繁荣的原因分析,双方相互需要对方的产品,并且都具有供给对方所需产品的能力。 西班牙占领美洲以后,大量的人员投入到殖民、征服以及开发金银矿山的活动中,造成了本国制造业与农业的衰落。 政策因素,中日贸易:以生丝、丝绸贸易为例,日本对中国商品的旺盛需求 日本幕府对华贸易的重视 对日贸易的高额利润 对日走私贸易的猖獗,明代中国商品国际竞争力,据史料记载,15世纪中叶至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期间,中国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
34、 据统计,1522-1566年(嘉靖年间),中国的生铁产量达到45 000吨,居世界第一位,而英国到1740年才达到2 000吨。 1750年(乾隆十五年),中国工业总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2,而全欧洲仅占23;中国的国内贸易总值为4亿银两。 直到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4,居世界各国的第一位。,明代中期,中国商品如生丝、丝织品、瓷器、茶叶、棉布、砂糖、粮食、药材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除了质量优越之外,明代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也很突出,由于西欧各国商品难以与价廉物美的中国货竞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后来跻身对华贸易的荷兰人、
35、英国人都不得不支付巨额白银购买中国商品。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一直保持到西欧工业革命之后、鸦片贸易兴起前夕。,明代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白银持续内流,中欧海上贸易航线建立后,美洲白银通过太平洋运到马尼拉,再转至中国,是美洲白银输入中国的主要渠道。 另外,还有部分输入欧洲的美洲白银通过贸易转运澳门,然后流入中国内地。 美洲白银流入欧洲白银再流入中国,是美洲白银输入中国的另一个渠道。,三方套汇与白银流入,欧洲人在中国、日本、欧洲之间开展的三方套汇业务是白银流入中国另一条重要渠道。 16、17世纪间,主要由于贸易导致的欧洲国家白银的低价和中国的白银高价带来了套汇获利的机会。 精明的欧洲商人将日本、美洲
36、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单程即可获利一倍以上,如此套利,大发横财。 受利益驱使,日本、欧洲白银被大量运往中国。就是到了18世纪,中国白银价格仍然高出欧洲50%的利差,这导致了18世纪墨西哥白银生产的繁荣,世界各地的白银再次争先恐后地大量地输入中国。,结论及比较分析,巨量的白银流入,主要是中国通过海上贸易用商品交换而来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核心经济体,这种核心地位是基于它在工业、农业、(水路)运输和贸易方面所拥有的绝对与相对的更大的生产力。 除了贸易顺差之外,世界白银流入中国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金银比价一直低于外国金银市场的比价,欧洲国家白银的低价和中国的白银高价带来了套汇获利的机会。,为什
37、么中国需要这么多的货币? 为何这么多货币没有像欧洲那样导致通胀?,历史总有惊人相似的一幕。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加工制造业和对外贸易,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 与晚明时期类似,出现了持续的巨量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过多,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出现了严重的人民币套汇现象。,第六讲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本讲基本观点,白银货币化使得明代国家的货币垄断权受到削弱 中央集权专制国家的经济控制力严重弱化 明朝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专制王朝拥有的资源更多地让位给市场,授课框架,白银货币化打破了明朝专制政府的货币垄断权 白银货币化切断了通向恶性通胀之路 明末市场繁荣与商品经济发
38、展 奢靡之风、白银掠夺与民众的贫困化 白银货币化与明朝政治危机 结论,引言,白银货币化的正面效应是不容置疑的,否则我们无法解释明代晚期的繁荣。 由于政治制度的原因,白银货币化导致的官员腐败及其民众贫困化加剧现象则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的明朝社会政治危机也是值得深究的。,一,白银货币化打破了明朝专制政府的货币垄断权,明代宝钞政策的着眼点是政府的财政考量 明代财政自始至终都依赖钱钞本位而不能自拔。 明宝钞完全是明朝政治权力和统治阶级利益的产物 “大明宝钞”货币制度标示着国家权力对社会经济过程的控制,是明代国家作为社会权力中心对民间的超经济剥削强有力的工具。 方孔铜钱在国家权力的控制下其铸币的面值被大大高估了,远大于其真实价值。 明朝人称本朝铸造的钱为“制钱”,前代钱则名“旧钱”,“制”就是当朝帝王之制,代表国家权力,意味着国家把自己的权力铸入铜钱。,一,白银货币化打破了明朝专制政府的货币垄断权,白银货币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标志着君主货币垄断权的丧失,由此削弱了帝王的专制权力,使货币摆脱了几千年来依赖于国家权力来缓解财政困难的状况。 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和白银在民间的普遍使用,才对朝廷所长期坚守的钱钞货币体系构成致命冲击。 白银货币化冲垮了钱钞本位而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抵押合同借款范本年
- 商品采购合同范本年
- 合同协议补充模板
- 钢铁项目担保合同
- 摄影师劳动合同范本
- 商品混凝土合同书范本
- 草坪种植合同协议书模板范本
- 租赁合同申请书年
- 空置房屋转让合同模板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我们的梦想》听课评课记录1
- 提升模组良率-六西格玛
- DL-T+5196-2016火力发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设计规程
- 2024-2030年中国产教融合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2024年微生物检测试剂行业商业计划书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单词表
- 物业公司介绍
- (正式版)SHT 3551-2024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JTGT H21-201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 【永辉超市公司员工招聘问题及优化(12000字论文)】
- 中国直销发展四个阶段解析
-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镇海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