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日日练.ppt_第1页
文言文翻译日日练.ppt_第2页
文言文翻译日日练.ppt_第3页
文言文翻译日日练.ppt_第4页
文言文翻译日日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5.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1.我远离亲人而去侍奉你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的道德。 2.子布,元表众人只关心、照顾各人自己的妻子儿女。 3.派遣将士把守关口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事故。 4.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更不要说魏和晋了。 5.上代因为逃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块和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郑人有欲买履者,

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

3、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4、2.欲:将要,想要。 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事先。 5.度(du):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 6.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 7.置: 放,搁在。(动词) 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9.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 10.坐:通“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去,前往。(动词) 13.操:拿、携带。(动词) 14.已:已经。(时间副词)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革履。(名词) 17.乃:于是(就) 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

5、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19.度(d):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 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22.及:等到。 23.反:通“返”,返回。 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25.遂:于是。 26.曰

6、:说。,27.宁(nng):副词。宁可,宁愿。 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9.自信:相信自己。 30.以:用。 31.吾:我。 32.市罢:集市散了 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1)吾之患在鼠( )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

7、1.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2.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1)吾之患在鼠( )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1)忧虑 (2)赶走 (3)这件事 (4)担忧,1.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2.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害,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赶走猫呢? 如果没有鸡,只是不吃鸡罢了,那么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像这样为何要赶走那只猫呢?”,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8、“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有一个赵国人担忧家里的鼠患,他去中山国求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光了,但是鸡也被猫吃光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害,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赶走猫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我们家有老鼠,(它)就偷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具。我们将会挨饿受冻,不是比没有鸡吃的害处更大吗?如果没有

9、鸡,只是不吃鸡罢了,那么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像这样为何要赶走那只猫呢?”,有一个赵国人担忧家里的鼠患,他去中山国求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光了,但是鸡也被猫吃光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害,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赶走猫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我们家有老鼠,(它)就偷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具。我们将会挨饿受冻,不是比没有鸡吃的害处更大吗?如果没有鸡,只是不吃鸡罢了,那么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像这样为何要赶走那只猫呢?” (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清河张君梦得谪

10、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翻译下列划线的句子,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

11、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 。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三国志) 注释:1.太祖:曹操 2.从妹:堂妹。,(1)天下没有谁不怨恨(或:天下没有谁不斜着眼睛看),但没有首先发难的。 (2)曹操非常高兴,上表让任峻担任骑都尉,(并)把(自己的)堂妹嫁给他。 (3)救济(他们的)急事,接济(他们)缺少的东西,信用和道义被称颂。,6.事急而不断,积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7.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8.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2、!(愚公移山) 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首庐之中。,10.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1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于使楚) 12.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 13.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14.婉贞于是年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15.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1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17.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1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19.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马钧传),1.既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 2.凡学者,所以学为忠与孝也。 3.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

13、,步至都外与别。,担任谏官之后,士大夫们都认为他定会为忠于职守而不惜死。 求学的人,学习的原因是为了懂得忠和孝。 阳城让官吏在门外坐着等候,请薛约吃喝完,步行到都门外和他告别。,城谦恭简素,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 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乡里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是到阳城处裁决。有一个偷盗阳城的树的人,阳城遇见了他,担心他会羞愧,就退步躲藏起来。阳城家中曾经断了

14、粮,派仆人去借米,仆人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路上。阳城为仆人迟迟未归而感到奇怪,就去迎接他,仆人还未醒,阳城就把他背了回来。等到仆人醒了,深深自责谢罪,阳城说:“天冷喝酒,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呢?”,岁饥,屑榆为粥,讲论不辍。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帛,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帛与之。,荒年,阳城把榆钱磨碎了煮粥为食,依然坚持讲学。有人怜悯他饥饿,给他食物,他不肯接受。山东节度府听说阳城是有德义的人,派使者送给阳城五百匹细绢,告诫使者不允许再拿回来。阳城坚决推辞,使者把绢丢下就回去了,阳城就把绢放在一边从

15、未开封。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送给了他。,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炯少有俊才,为当时所重。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陈武帝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初,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南史列传第五十九),(1)派人召唤沈炯,将要把书记的职位委任给他,沈炯以有病来推辞。 (2)陈武帝曾经赞许沈炯,(说他)应居辅佐大臣的职位,军队、国家的大事,(应该)多多参预筹划(谋划)。 (3)陈文帝也很看重他的才干,想使他受到宠幸,使他显贵。,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

16、,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战国策燕一),有人对燕王毁谤苏秦说:“苏秦是天下最不讲信义的人。大王以万乘之尊却非常谦恭地对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但这是向天下人显示了自己与小人为伍啊。”苏秦从齐国归来,燕王竟然不给他预备住处。 苏秦对燕王说:“我本是东周的一个平庸之辈,当初见大王时没有半点儿功劳,但大王到郊外去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地位显赫。现在我替您出使齐国,取得了收复十座城邑的利益,挽救

17、了危亡之中的燕国,可是您却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守信义,在大王面前中伤我。其实,我不守信义,那倒是您的福气。,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傲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云:“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 注辟:偏颇,偏向,偏爱。 (1)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2)“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傲惰而辟焉。故好

18、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云:“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 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没有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的,没有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壮的。”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管好家族。,(1)所以,能喜欢某人又能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的人,天下少有

19、啊。 (2)“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于自己庄稼的茁壮。”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管不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说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岂不悲哉! 说:同“悦”。 三石(dn):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关: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其:副词。,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

20、说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岂不悲哉! 齐宣王喜爱射箭,喜欢人家夸耀他能够使用强弓,其实他用的弓只要三百多斤的力气就可以拉开。 他把这张弓交给身边的人传看。身边的人都试着拉,都只拉到一半,便说:“拉开它至少要不低于一千多斤的力气,不是大王,谁能用这个弓?”宣王很是高兴。宣王的实情,用的不过是三百多斤的弓,但是他一辈子都以为自己拉开了一千多斤的弓。三百多斤是实,一千多斤是名,宣王喜欢的是名而失了实。这不是可悲吗!,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

21、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

22、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常恨

23、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常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我年轻时非常喜欢学习,四十多年,不曾放开书卷,拿着它吃东西嘴里觉得香甜,疲倦时用它当枕头。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借来的没有不读的,读的没有读完全篇不会终止。常常遗憾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在那么多书里,分出几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

24、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

25、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绝巘(y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

26、谷传响,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 (3) 嶂(zh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

27、分:半夜。 (6)曦(x):日光,这里指太阳。,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7)襄(xing),上。 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

28、: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绝巘(y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n):极高的山峰。绝:极高。巘:山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 良:实在,的确。,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