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_第1页
南宁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_第2页
南宁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_第3页
南宁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_第4页
南宁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宁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下合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浪地球是春节档电影的黑马,豪取40多亿票房,完胜黄渤、周星驰等大佬的贺岁片。梦幻的特效,贴近大家“生活”的场景,主角是中国人,拯救的是全世界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样一部剧情、特效制作精良、包涵中华民族的无私无畏等文化内涵的电影,激起了中国人的观影热情,也赢得了世界各国影迷及专家的好评。一直以来,科幻类影片是好莱坞的专利,中国难以。国内市场也曾有不少国产科幻影片,但其质量 , 有些影片甚至幼稚得让人忍无可忍,直到流浪地

2、球出现。尽管这部电影有硬伤,有些细节经不起推敲,但是 , 此片无疑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受影片带动,刘慈欣的作品在热销榜上高歌猛进,一批中青年作家的科幻新作也在出版界“C位出道”( )我们有理由期待三体早日搬上银幕,刘慈欣这部鸿篇巨制大气磅礴,虽然现在想要拍出来以目前的能力恐怕力有未逮,但还是要抱有信心 , 万不可让别国买下版权捷足先登。(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可歌可泣齐头并进参差不齐白璧微瑕B . 可歌可泣望其项背良莠不齐白璧微瑕C . 可圈可点齐头并进良莠不齐瑕不掩瑜D . 可圈可点望其项背参差不齐瑕不掩瑜(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

3、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虽然想要拍出来以目前的能力恐怕力有未逮,但我们还是要抱有信心B . 虽然现在想要拍出来恐怕力有未逮,但我们还是要抱有信心C . 虽然现在想要拍出来以目前的能力恐怕难以实现,但还是要抱有信心D . 虽然现在想要拍出来目前恐怕力有未逮,但还是要抱有信心(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个春天,注定是科幻文学的好时光。B . 这个春天,注定是科幻的好时光。C . 科幻文学,在这个春天迎来了好时光。D . 科幻,在这个春天迎来了好时光。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20高二上宁波期末)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后面

4、的问题。 2005年之后“新水墨”概念开始在国内美术界广为流行,它以强调当代性和突出创新意味的强烈诉求,凸现出传统向现代形态过渡和转型的迹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化思潮对中国画领域可谓影响至深,“水墨热”正在成为一种惹人瞩目的文化现象。长期以来,画界围绕“水墨”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褒贬不一:或认为水墨画表现了对回归文人水墨传统的期盼;或认为水墨画以西学为依托,表现了对中国画现代性的执著追求;或认为“现代水墨”远离了传统水墨的表现形态,专注于传统语言的现代转换问题,而缺少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关而实际上,“水墨画”的生成和发展,一直令人隐忧,并且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心理依赖无法割舍,

5、而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当代多元文化“新颖语言”的现代性渴求。在我看来,当下的水墨画之所以用“新水墨”命名,是因为它创造性地打破了水墨画的学科界限,为传统水墨进入当代艺术领域提供了极大可能性,其中隐含了中国艺术家在跨文化视野中确认自己艺术方位的某种企图。同时,也昭示了“新水墨” 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脉传承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发展路径。不言而喻,当下“新水墨”现象的发生和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变革历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它既是传统资源向现代资源过渡的文化征象,也是一百年来“中国画现代化”转型的必然结果,更是全球化、多元化语境中中国画家的自觉选择和文化创新。纵观“水墨画”的变革之路,基本上是以“笔墨”

6、为核心,其状态应概括为“在争议中前行,在探索中创新”。回溯历史,“水墨画”的概念古已有之,从古人对“墨分五彩”的认知到对“水晕墨章”笔墨效果的推崇,再到唐代王维对“水墨淡彩”画风的追求,水墨在古代文人眼中,墨即是色,色即是墨,是一种代表人生哲理、个人心性和情趣的视觉符号,它与“丹青”一词一起,常常被用来指代中国画这一领域的内容。然而,“水墨画”真正替代“中国画”词汇而进入大众审美视野,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却是在20世纪“85 新潮美术运动”之后,由于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冲击,“水墨画”这一概念在突出材料功能方面深受人们青睐,诸如对新技术的应用,媒介、材料的混合,以及对新形式的探索,对新艺术领域的

7、实验等等。因为这些原因,“水墨画”在从传统资源向现代观念的转变中,被重新定义,被看成中国前卫艺术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从此以后,水墨画作为中国画创作的媒介和替代“中国画”的新名词而进入大众视野,它的出现,预示着水墨画现代化过程中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对于近年来“新水墨”概念的出现,学术界曾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思考。之所以选用“新水墨”这一名称,其实在本质上仍然坚持着中国的文化立场,与传统的文化精神依然一脉传承。其“新”字的内涵,不仅是指时间,上的当代性,而且更加强调当代的文化思潮对中国艺术的积极影响。可以断定,“新水墨”概念的内核,直接指向“发展中最具创新意味的多元格局和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毫无疑问,

8、融合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新水墨”的出现,把中国画带到了当代文化的语境中,这种现象与其说是一种语言材料技法层面的变革,毋宁说是观念层面的革命性变化,因为“新水墨”已经深入人心,逐渐成为引导文化潮流,融入全球化格局中的国家文化形象。诚然,“新水墨”是一个新的艺术领域,尽管它与传统笔墨和古典规范有着较大距离,尽管许多学者仍对水墨画的局限性表示异议,而且水墨画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瑕不掩瑜,进入21世纪以来,“新水墨”呈现出发展的态势,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艺术家所关注。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水墨画家在反思80年代“全盘西化”思想的基础上转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新水墨”开启了墨彩混合的

9、新传统,受林风眠艺术的影响,一些画家在解构传统笔墨表现规范的前提上,引入大量色彩进入水墨画。还有一些画家更是放弃了以笔墨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充分利用冲、积、破、硬边拼贴、制造肌理等技巧,在“新水墨”画的表现方式上获得“突进性”的进展。受到当代艺术影响,“新水墨”越来越注重对观念的表达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表现,它已经跨越了架上艺术的边界,而向装置、影像甚至广告、卡通领域发展。其核心要义在于抵抗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扁平化趋势,并与针对差异和本土的压制作斗争。在这个层面上,“新水墨”的出现的确具有不同凡响的开创性意义,它意味着中国水墨画的全面复兴和“中国画全球化”新时代的到来。(选自美术观察2019年第5期

10、,有删改)(1) 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无法割舍对传统文化的心理依赖,同时对当代多元文化“新颖语言”表现出现代性渴求,“水墨画”的生成和发展,可谓令人隐忧又处境十分尴尬。B . “水墨画”这一概念虽古已有之,但真正替代“中国画”词汇而进入大众审美视野,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却是在20世纪“85新潮美术运动”之后。C . 作为视觉符号的“水墨”,与“丹青”一词,常常被用来概括中国画这一领域的内容,但无论“水墨画”如何变革,其核心始终是“笔墨”。D . 尽管许多学者对水墨画的局限性表示异议,而且水墨画自身也存有不少问题,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新水墨画”蓬勃发展的态势。(2)

11、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列举画界对于“水墨”问题的种种争论,旨在表达“水墨画”正在成为一 种惹人瞩目的文化现象。B . 文章第二段,作者站在广阔的时空角度,对当下“新水墨”的命名和“新水墨”现象的发生做出了独到的阐述。C . 文章对水墨何为,“ 新水墨”出现的意义,以及“新水墨”究竟新在何处等内容进行了学术探讨,逻辑层次清晰。D . 文章虽是学术探讨,但处处展示了思辨的色彩,但整体上,作者坚持认为“新水墨”的出现具有开创性意义。3.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生命教育不能缺位李建凤任何生命的逝去都会让人痛惜,一个年轻生命的凋零尤其让人扼腕不

12、已。9月7日上午,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一名高一学生在校内学生宿舍楼内上吊自杀。据了解,这名男生只有15岁,今年刚刚考入城固一中高一年级。该生还留有一封遗书,大致意思说:由于父母对其期望值很高,在考进城固一中后,感到学习压力非常大,学校的环境无法适应,所以选择了离开。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屡见不鲜:2014年8月30日,西南林业大学一名大二学生代同学补考时被监考老师发现,在写下检讨书后,跳滇池自尽。2015年6月17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庄园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放学后在家中上吊自杀。2014年12月17日,深圳市光明新区长圳社区一出租屋内,一名13岁的六年级小学生在家中用校牌绳上吊自杀。孩

13、子都是父母的宝贝,辛辛苦苦养这么大,一夕之间失去,痛苦可想而知。但在悲痛之后,不禁沉思: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自杀来逃避现实?为什么对自己的生命这么不珍惜?尽管每起事件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透过事件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即生命教育的缺失。若有到位的生命教育,他们又怎么可能如此决绝地将最可宝贵的东西轻易抛弃?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家长大都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在教育上不惜重金,给孩子报这样的补习班,报那样的特长班,目的是想让孩子多学知识,多掌握些本领,以期将来孩子能出人头地。但很多家长往往会忽视了最为根本的教育生命教育。如果生命都没了,何谈成龙成凤?生命教育,当是唤起

14、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智慧、追求生命价值的教育。它首先是“人最重要、生命第一”的教育。人为万物的尺度,生命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故而生命高于一切,一切必须为生命让路。对于任何人来说,自己的生命最宝贵,他人的生命最应敬畏。生命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让这样一个生命意识深入骨髓。先有生命意识的觉醒,然后才有生命智慧的摸索与习得。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可能没有磕磕绊绊,甚至会遭逢命运的大起大落。生命意识觉醒的人自然懂得,不是任何东西都值得以生命相搏。要教育孩子在遭遇挫折时,直面困难,而不是选择逃避和放弃。作为一个人,活着不仅仅是自己的事,不仅要为自己负责,也要为亲人负责。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绝不是一句话这么简

15、单。(摘自2010年9月10日东营日报,有删改)(1) 文章开头画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 文章前半部分所列举的事例有何作用?(3) 作者为什么认为“生命教育不能缺位”?(4) 对“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绝不是一句话这么简单”这句话,你如何理解?4. (12分) (2016高三上阜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宁古塔余秋雨我正站在从牡丹江到镜泊湖去的半道上,脚下是清代称之为“宁古塔”的所在。有那么多的清廷大案以它作为句点,“宁古塔”三个字是清廷官员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据研堂见闻杂记记载,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

16、当时另有一个著名的流放地叫尚阳堡,但与宁古塔一比,尚阳堡还有房子可住,还能活得下来,简直好到天上去了。也许有人会想,有塔的地方总该有点文明的遗留吧?这就搞错了。宁古塔没有塔,这三个字完全是满语的音译,意为“六个”(“宁古”为“六”,“塔”为“个”),据说很早的时候曾有兄弟六人在这里住过。当时的流放有着很大的株连规模。全家流放、祸及九族,甚至邻里,几十人、百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到了目的地,选出一些女的卖给娼寮,选出一些男的去换马。最好的待遇是在所谓“官庄”里做苦力,当然也完全没有自由。照清代被流放的学者吴兆骞记述,“官庄人皆骨瘦如柴”、“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即是打围、烧石灰、烧炭,并无半刻空闲

17、日子”。当官衔、身份、家产一一被剥除时,剩下的就是生命对生命的直接呼唤。著名的反清义士函可,在东北流放时最要好的那些朋友,几乎都是被贬的清朝官吏。但这些人都是一些善良而正直的人。例如,李裀获罪是因为上谏朝廷,指陈当时的“逃人法”立法过重,株连太多;魏琯因上疏主张一个犯人的妻子“应免流徙”而自己反被流徙;季开生是谏阻皇帝到民间选美女;郝浴是弹劾吴三桂骄横不法。现在他们的发言权被剥夺了,但善良和正直却剥夺不了。政敌不见了,对立松懈了,只剩下一群赤诚相见的朋友。我敢断言,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最珍贵、最感人的友谊必定产生在朔北和南荒的流放地,产生在那些蓬头垢面的文士们中间。除了流放者之间的友谊外,

18、外人与流放者的友谊也有一种特殊的重量。康熙年间顾贞观知道老友吴兆骞在边荒时间已经很长,吃足了各种苦头,很想晚年能赎他回来过几天安定日子,为此他叩拜座座朱门集资。但这事不能光靠钱,还要让当朝最有权威的人点头。他好不容易结识了当朝太傅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纳兰容若是一个人品和文品都不错的人,也乐于帮助朋友,但对顾贞观提出的这个要求却觉得事关重大,难以点头。顾贞观没有办法,只得拿出他因思念吴兆骞而写的词作金缕曲两首给纳兰容若看。纳兰容若当时刚一读完就声泪俱下,对顾贞观说:“给我十年时间吧,我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今后你完全不用再叮嘱我了。”顾贞观一听急了:“十年?他还有几年好活?五年为期,好吗?”纳兰容若

19、擦着眼泪点了点头。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吴兆骞终于被赎了回来。我常常想,今天东北人的豪爽、好客、重友情、讲义气,一定与流放者们的精神遗留有某种关联。流放,创造了一个味道浓厚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得惠至今。在享受友情之外,文化素养高一点的流放者则把东北作为文化考察的对象,并留诸文字。例如,宁古塔志宁古塔山水记柳边纪略龙沙物产咏等等,这些著作具有很高的历史学、地理学、风俗学、物产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流放者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辛酸,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它感受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文化的史册。但流放无论如何也是对文明的一种摧残。尽管屈原、司马迁、曹雪芹

20、也受了不少苦,但宁古塔那样的流放方式却永远也出不了离骚史记和红楼梦。部分文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现人性、创建文明,本源于他们内心的高贵。他们的外部身份可以一变再变,甚至终身陷于囹圄,但内心的高贵却未曾全然销蚀。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线的边缘上吟诗作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我站在这块古代称为宁古塔的土地上,长时间地举头四顾又终究低下头来,为他们在苦难中的高贵。(选自余秋雨宁古塔,有删节)(1) “宁古塔三个字是清廷官员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在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2) 文中写顾贞观设法营救老友吴兆骞的事情有何作用?(3) 解释

21、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 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7高二上江苏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与李翱书韩愈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

22、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23、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注】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李翱,中唐著名的古

24、文家、哲学家。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酌时人待我之情 酌:考虑B . 子之责我者诚是也 是:这样C . 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病:担忧D . 履之而后难耳 履:践行(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愈家本来就穷困,最近又遭劫难,面对一家三十口的生计问题,韩语陷入极其艰难尴尬的处境之中。B . 韩愈在京城度过的八九年里,生活没有来源,只能每天靠求人打发日子,这些让他当时感到羞愧的过往如今想来更是令他痛定思痛。C . 韩愈感叹自从饶舜以来,读书人就存在怀才不遇的现象,一个人是很难让自己不受玷

25、污而得到一个乐于接受的位置的。D . 韩愈认为颜回因为有孔圣人做他的靠山,而又有饭吃有水喝可以不死,不忧食而乐道是很容易做到的。(3) 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 (4) 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 (5) 韩愈在给李翱的回信中主要表达了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6. (8分) (2018高三下包头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酒楼秋里华岳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

26、中。(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折,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前两联描写了西风、远天、秋水、暮霞、红日等意象,勾勒出天朗气清、辽阔浩远、水天一碧、生气盎然的意境。B . “花摇舞帽枝尤软”中“摇”:写花枝随风摇摆;“软”写枝条如腰肢般格外柔软。此句用借代、夸张手法将花与舞融为一体。C . 颈联写花的婀娜神态和旖旎风光,“以乐景写哀情”,歌舞之软反而更增“恨多少”的感慨,衬托出诗人感时忧国之心情。D .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抒发了收复河山的雄心!E . “一时收拾付杯盘”一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2) 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9高二下汉台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统治者如能调整治理方法,则可长久延续,他在文中写到“_,_”。 (2) 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_,_”两句描写了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3)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山中早晚景色的两句是“_,_”。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8. (5分) (2019高二上桂林月考) 下面是某高校书法社新任社长的简短就职演说,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