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我国破产重整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议破产重整制度 中华人民 _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新破产法)历经12年的酝酿,可谓十年磨剑,最终于xx年8月27日由全国人民 _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并于xx年6月1日开始实施。新破产法引入重整制度,并设专章25个条文进行规定,顺应了国际破产立法的发展潮流。这成为了新破产法的一大亮点。不少专家学者在破产重整的目的、基本特征、理论依据和运作程序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但是,破产重整制度在我国毕竟是新生事物,如何使其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与其他相关法律制度实现衔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理论和实务界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拟对破产
2、重整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唤起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和进一步思考。 一、破产重整的法律特征和制度价值 破产重整在各国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理上对其也有不同解释。有学者直接将其限定为公司重整,认为是股份有限公司因财务发生困难,暂停营业或有停止营业的危险时,经法院裁定予以整顿而使之复兴的制度。1有学者认为重整是指不对债务人的财产立即清算,而是由债务人和债权人协商一个重整计划,规定在一定期间内,债务人按照一定方式全部或部分清偿债务,同时债务人继续经营其业务。2另有学者将破产重整定义为,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破产原因但又有希望的,通过各方利害关系人的协商,并借助法律强制性地调整他
3、们的利益,以挽救企业避免破产、获得更生的制度。3虽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破产重整制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但归纳起来说,其内容还是具有共性的。即破产重整的原因无外乎是企业财务陷入危机,无法周转,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存在不能偿债的可能性;破产重整适用的现实动因是债务企业有重新赢利的希望;重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摆脱经营困境,恢复原有正常营业状态。 在破产制度中,破产重整、破产和解和破产清算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它们共同构成了破产制度的三大基石。三者有共同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破产重整制度的法律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破产重整的适用范围狭窄。破产重整程序的运作成本高昂、耗资巨大,如果重整失败
4、,造成的后果将难以挽回。因此,除了美国、法国等少数国家对破产重整的对象规定较为宽泛,可以适用于个人和合伙外,其他各国都无一例外地将破产重整的适用对象限定在狭窄范围之内。如日本会社更生法仅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司法将重整对象限制在公开发行股票或公司债券的股份有限公司。 (二)参与主体的广泛化。在破产和解、破产清算中,参与主体较为单一,即债务人、债权人和法院。破产重整程序则不同,它涉及到直接参与主体和间接参与主体。债务人的投资人和职工可以直接参与人的身份参加到重整程序。例如职工能以劳动债权人的身份,对重整计划草案行使表决权。此外,其他受重整成败影响但又不适合直接参与重整程序的,如债务
5、人的长期合作伙伴等主体,能够间接参与重整程序。 (三)重整目标的多元化。处理破产问题,除了尊重诸如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经济价值之外,还应当重视经济价值之外的其他诸如道德的、政治的、社会的以及社会个体利益的价值等。4重整制度把清理债务与拯救企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通过债务调整,消除破 3 产原因,使企业摆脱经济困境,获得复兴的机会,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它把债权人的权利实现建立在企业复兴的基础上,力图使企业的营运价值(going concern value)得以保留,从而使债权人得到比在破产清算分配的情况下更为有利的清偿结果。5并且,破产法的立法理念经历了“债权人本位”到“债务人
6、与债权人的利益平衡本位”再到“社会利益与债权人债务人利益并重”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这注定了在重整程序中,它还要兼顾企业职工、股东等其他主体的利益,体现其社会本位的特征。 (四)重整程序的优先性。由于破产重整将广泛的利益主体涵盖在其制度设计范畴内,具有广阔的价值视野,因此,它比破产和解和破产清算更能保护社会各方的利益。鉴于此,法律确立了其优先地位。即当破产重整程序启动时,其他正在进行的一切民事执行程序即行中止,且破产和解、破产清算与破产重整申请并存时,重整申请被优先考虑。此外,担保物权的效力在重整开始后也被暂时冻结,这“充分体现了重整程序将社会利益放在首位,而将债权人及其它因素放在次要位置的价值取
7、向。”6 早期的破产法过分强调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致力于实现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交易安全,但在增加社会总体财富方面没有积极作用。在19世纪,破产法的立法目的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债务人、雇员、经理和其他相关主体的利益不再游离于破产法的保护范围之外,而是逐渐受到重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重整制度是通过贬低债权人的程序地位、扩大参与程序的主体范围和强化法院职权主义等方法,综合社会各方力量,挽救困境中的企业,实现社会利益的总体价值目标。7破产重整的制度价值体现为: (一)拯救债务人。企业成立以后,不要轻易解散它。毕竟“保留一个运营的公司比解散一个公司要好,一个公司的经营资产(包
8、括无形的商誉)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通常要比分拆后高得多。”8破产重整制度立足于企业破产对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巨大影响,通过债务重整,使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避免破产的悲惨结局。基于这种考虑,有些国家如韩国就在立法上明确规定破产重整制度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走出经营困境,避免破产。 (二)均衡保护社会整体利益。虽然“公司作为一个私法上的自治组织,它是由股东组成并为股东赚钱的工具”,9但是,公司的人格实体并非绝对化,毕竟,它不仅仅是股东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它还应是最大限度地顾及和实践包括股东在内的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组织体系或制度安排。10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破产的直接后果是工人失业、生产力浪费,且
9、随即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会迅速涉及相关产业,导致供求失衡,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冲击。世界各国在充分认识企业破产带来的关联危害的基础上,纷纷建立破产重整制度,以求预防破产,在关注债务人和债权人利益的同时,也将关爱的视野扩大到各方利益主体和社会整体利益,从而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三)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中,各主体是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使资源由利用率低的企业流向利用率高的企业,实现优胜劣汰。破产清算就是为了满足竞争失败的企业退出市场的需要而产生的。但是破产清算不能直接改变资源的利用方式,具有被动性、间接性,而且是最具破坏性、最耗费资源的一种方式。破产重整能弥补破产清
10、算自身难以克服的种种弊端,通过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调整、内部法人治理机构的分工与合作,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维持企业的就业和资产,避免企业营业价值的落空。 6 7 二、破产重整制度中相关主体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如前所述,参与破产重整程序的主体广泛,各方的法律地位都不一样,权利和义务既有独立又相互交叉。 (一)管理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管理人的法律地位是破产法理论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中外学者众说纷纭,形成了代理说、职务说、破产财团机关说和破产财产受托人说等不同观点。笔者认为,管理人不仅代表了债务人的利益,也代表了债权人的利益,还代表了破产重整程序各方参与人如雇员、经理的利益。根
11、据新破产法第二十二条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破产管理人由 _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件采取不同方式从管理人名册中指定。债权人有异议时,仅能申请更换,决定权仍在法院。破产管理人的报酬也由法院决定。且不说破产管理事务涉及法律、审计和财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法院不可能完全掌握各行各业破产情况,选出适格的破产管理人,单论破产管理人的决定权过分集中于法院,就极易导致权力寻租、滋生腐败的现象。xx年,深圳中院有包括破产庭庭长在内的5名法官皆因破产案件被纪委“ _”或被受刑事处分即是明证。 我们应参考德国的破产管理人选任方法,即改变以法院为主导的破产管理人选任制度,采用以法院选任为主,以债权人会议选任为补充的双轨制立法
12、模式,把决定权还给债权人会议。 _先从管理人名册中指定管理人,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时,由全体债权人表决是否同意该人选,如不同意,则由债权人改选。为使债权人对管理人的选任能实施有效监督,对债权人行使异议权的条件也应放松,不能局限于债权人会议决议的形式,单个债权人对管理人的选任均可以个人名义行使异议权。双轨制赋予了债权人更多的话语权,充分体现了债权人意思自治,同时又避免了法院权力过大易导致权力寻租的弊端。 (二)债务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债务人是破产重整程序的核心,重整的最终目的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存续。债务人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在:一是启动破产重整程序。法律对债务人申请破产重整一般都没有作
13、出限制。因为债务人对自身的财务状况最清楚,是否需要启动重整最有发言权,为了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其比债权人启动重整程序的愿望要迫切得多。二是制定和执行重整计划。破产重整计划是债务人、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在协商基础上就债务清偿和企业拯救做好的安排。破产重整计划既是当事人彼此让步寻求债务解决的和解协议,也是他们同舟共济争取企业复兴的行动纲领。11新破产法第八十 条规定:“债务人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的,由债务人制作重整计划草案。管理人负责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的,由管理人制作重整计划草案。”债务人具有丰富的企业运营经验,掌握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重整计划,但是也不能排除债务人侧重于保
14、护自身利益而损害其他各方的利益。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精明的经济人,是“其自身利益的最佳法官”。12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无非都和其利益有关。债务人还担当着执行重整计划的重任,且是唯一的执行人。这有利于发挥债务人了解企业的优势,更能调动其积极性。但为了防止债务人借机拖延时间、逃避债务,其执行活动必须置于管理人的监督下。 (三)债权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破产重整程序与债权人的利益休戚相关。从破产法的立法目的来看,债权保障是破产法得以萌生的最初动因,是完善债权保护手段体系的实际需要使然,也是破产法迄今仍具有生命力的基础所在,甚至可以说是破产法的内
15、在要素和品格之一。13法律在赋予债权人启动重整程序的权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债权人还能对重整计划行使表决权。新破产法第八十四条规定:“ _自收到重整计划草案之日起三 十日内召开债权人会议,对重整计划进行表决。”对重整计划的表决,我国法律采取的是强行分组的方式进行表决,这是新破产法的一大特色。 债权人在通过重整计划前,必须反复斟酌、考虑,因为一旦通过计划,重整程序正式启动,意味着其债权被暂时冻结,无论是担保债权还是一般债权都必须遵从于破产重整程序。 三、法院在破产重整中的多重角色和作用 承认主体享有权利,并不意味着权利人就可以亲自去实现与该权利相适应的状态。在通常情况下,实现这种状态必须请求国家
16、的帮助。14这一点在国外学者中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我国学者也认为,“权利赋予和权利保护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二者同等重要。没有保障的权利是无意义的,权利保护的方法,端在救济权制度,当原权遭遇危险或有危险之虞时,救济权自然启动去救济原权。”15在现代社会,以公力救济为常态,以私力救济为辅佐。而在公力救济诸手段中,司法救济较之其他现代权威和力量更能稳定而有效地调整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众所周知,在任何法治国家,司法都是化解利益冲突的最终途径,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由于破产案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实质影响,世界各国都主张司法干预应贯穿于破产过程中。破产重整也不例外。 我们可以从某个学者所作
17、的形象比喻来看法院介入破产重整程序的必要性。“破产重整制度的运行过程,就像一个人手中持有数个小球,循环将其抛起、接住并同时走独木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法律要作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时刻注意保持债权人、债务人、债务人之投资人、债务人之职工及其他社会利益方的平衡,稍有不慎,破产案件就会因为利害关系人之间利益失衡而掉下独木桥导致重整失败。”科斯定理指出,在交易成本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则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16破产重整涉及到企业自身利益、股东利益、公司债权人利益和公司职工利益等众多利益,利益衡量显得尤为重要。法院在处理案件时,更加要对这些利益进行综合考量,才能作出恰当的判断。 法院
18、在破产重整程序中扮演了多重角色,享有广泛权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认可和批准重整计划。当债权人表决通过重整计划后,法院对该计划审查,认为计划内容完备、清偿方案合法、公平,符合法律规定的各项条件时,则给予正常认可。 (二)强制批准重整计划。当重整计划未能表决通过时,法院可以依债务人或管理人的申请,在计划符合新破产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的条件时,强制批准计划草案使其生效。对于重整各方来说,强行批准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不仅合理而且有效。因为只有债务企业重整成功,才能把企业这块“蛋糕”做大,各方当事人才能从复兴的企业中获得更多利益。17 (三)监督职能。破产重整程序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法院的参与,对每一个环
19、节的监督和确认。例如,管理人由法院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件采取不同方式从管理人名册中指定。管理人履行职责的具体情况要及时向法院汇报。法院要对整个破产重整程序是否合法、重整计划是否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计划内容是否具有可行性进行监督,防止发生损害各方利益的情形。 我国企业破产重整制度的法律评析 一、破产重整制度概述 (一)破产重整制度的概念 企业破产法没有对重整进行概念界定,而是直接使用了这一概念,因此我国目前没有法律意义上的重整概念。但在在理论上,部分学者进行了概念界定。重整,英文叫做“reorganization”,日文叫做“更生”,法国叫做“司法重整”,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破产原因但又有重建希望的
20、企业,在法院主持下,通过各方利害关系人的参与,强制调整各方法律关系,进行企业营业重组与债务清理,以挽救企业、避免破产的再建型债务清理法律制度。1根据破产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重整程序可适用于两种情形:一是债务人具备破产原因,即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或者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偿债能力的;二是债务人将要出现破产原因,即有明显丧失偿债能力可能的。 重整制度具有如下特征:(1)重整程序优先化。在符合重整适用条件时,重整程序不仅优先于一般民事执行程序,而且也要优先于和解程序和清算程序。当破产申请、和解申请以及重整申请并存,而且债务人又同时具备这几个条件时,法院应该优先受理破
21、产重整申请。 (2)申请主体的多元化。重整程序的申请人包括债务人和债权人,也可由债务人公司的股东提出,而破产程序的提出是由债务人或债权人,和解申请一般只能由债务人提出,因此重整制度具有申请主体较其他两种破产程序更多元的特点。(3)重整措施的多样化。重整措施不仅包括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妥协与让步,还包括企业的部分或整体出让、合并与分立、追加投资、租赁经营、新股票和新债券的发行等,而和解程序中是没有这些措施的。(4)公力干预给重整运行提供较强保障。例如在重整程序中,法院会依法进行对重整运行的强力干预。 (5)出资人权利的限制性。在重整期间,债务人公司的出资人不得请求投资利益的分配。 (二)破产重整制度
22、的意义 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破产法改革运动中破产程序再建主义思潮的兴起,各发达国家纷纷改革破产法,采用重整程序,以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对陷入债务困境的企业予以拯救。正因为重整制度能够平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避免企业破产所造成的各方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损失,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因此破产重整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我国企业破产法引入破产重整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以拯救企业为价值目标,在协商各方利害关系人的前提下借助法律手段强行调整他们的利益。破产重整是在权衡各方利益的冲突上作出的慎重选择。对于陷入困境又有挽救希望的企业,重整制度有利于企业摆脱财务困境,重获经营能力,降低社会成本,实现经济
23、价值。重整制度也有利于维护债权人、债务人、企业职工、债务人的投资者以及破产企业客户等多方面的利益,促进各方利害关系人实现“共赢”,并进而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破产重整制度也是完善破产法和达到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使之朝着有利于债务人和 _秩序的方向转化,更加顺应了破产法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社会的内在要求。 二、破产重整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关系 (一)破产重整与破产和解 新的企业破产法制定之前,我国对公司重整没有作出相关规定。在旧的破产法框架下,和解与整顿程序经常交织在一起,二者关系混沌不清。破产重整制度的缺失使得一批财1 王欣新主编 王斐民副主编.破产法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215页 务
24、和经营已陷入困难又有再建希望的公司只能通过政府主导下的债务和解再寻求庭外重组以获得新生,否则只能濒临破产的危险。破产重整制度的设立弥补了和解整顿制度机能存在的缺陷,具有区别于破产和解制度的独立价值取向。但是重整制度和和解制度作为破产预防的两大分支,二者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是清理债权债务关系的制度,具有避免企业走向破产的作用,实行意思自治,同时也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如果在实践过程中,不把重整和和解各自的内容、程序、所追求的价值等搞清楚,那就容易模糊二者的界限,不能充分体现重整的独立价值。 和解是指具备破产原因的债务人,为避免破产清算而与债权人会议达成以让步方法了结债务的协议,协议经
25、 _认可后生效的法律程序。2和解制度和重整制度存在较大不同:第一,价值目标不同。和解制度是通过债权债务关系的再调整来达到挽救债务人、使债务人得以存续的目的,是一种消极的预防。和解中债权人其实对债务人的生存并不关注,债权人只是为了能获得更多的清偿。表面上是为维护债务人的利益而实际上是实现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破产重整则是通过积极地避免公司的破产从而使债务人走出困境,实现债务人的新生。第二,申请人不同。和解的申请人必须是已经具备破产原因的债务人,债权人希望和解的,可以与债务人协商,由债务人提出和解申请。而破产重整的申请人不仅包括债务人、债权人,还包括债务人公司的股东。第三,程序启动原因不同。和解程序
26、开始的原因为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根据企业破产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重整程序的原因则要更加宽泛,既包括已经发生的无力清偿债务的事实状态,也包括将要发生的无力清偿的事实状态。第四,采取的措施不同。和解主要依靠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协商解决,法律不做过多的公力干预。在和解协议执行期间,法院也处于消极的地位。重整程序需要法院甚至破产管理人的参与,以及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与和解程序相比,法院所代表的国家公权力对债务人及关系人的干预更强。第五,价值取向视野不同。和解制度的价值取向视野内只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和解过程中的多数事项,一般都要通过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协商与让步进行解决,其他主体利益没有纳入到和解
27、制度的范围之内。而破产重整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重整制度的价值取向视野更为广阔,除了债务人和债权人,债务人的职工和出资人也可以参与到破产重整中,这就更能充分调动各个利益主体参与挽救债务人的积极性。第六,草案未通过表决时的结果不同。和解协议草案经债权人会议表决未通过时, _应当裁定终止和解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而部分表决组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的,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可以同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组协商,表决组拒绝再次表决或再次表决仍未通过,但符合企业破产法第87条规定的特定情形的,债权人或者管理人可以申请 _批准重整计划草案, _经审查认为符合相关规定的应当裁定予以批准。可见,根据第87条的规定,破产重整
28、具有强行重整的情形,而和解程序则不具有此类情形。 (二)破产重整与破产清算 破产清算是指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时,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利用法律手段,强制清算其全部财产,公平清偿全体债权人的法律制度。 第一,破产清算与破产重整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在清算制度中,由于起初价值取向视野限定在债权人的范围内,因此清算制度仅仅是实现债权的公平清偿,从而维护债权的公平性。即使后来在个人破产清算方面各国普遍建立起免责制度,也只能说清算制度在最大限度平等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基础上,基于社会进步的要求,在最低程度上考虑了个人债务人此后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并给予其适当保护。3进入清算程序的企业将无可挽回地
29、陷入破产倒闭。总体而言,清算制度中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是第一位的,对债务人利益的保护则是第二位的。 2 3 韩长印主编.破产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第181页 耿岩.破产重整制度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xx 重整制度的价值取向视野要比清算制度大很多。一般企业破产清算后,债权人的债务不可能得到全部清偿,甚至只能得到很少的清偿。破产后,企业将倒闭,职工将失业,企业原有客户将失去交易机会,有可能带来社会的不稳定;破产企业的出资人也将不再会得到投资收益;同时也有可能影响到地方的税收,影响经济的繁荣发展。正如前面所述,重整制度的价值取向视野包括了债权人、债务人、债务人的投资人、债
30、务人的职工及其他社会利益主体。由于其广泛的价值取向视野,通过挽救面临破产危险的债务人使其走向正轨从而使得各方面的利益都能得到某种程度的保护。债务人可以以新的姿态继续运营,企业有机会从萧条走向复苏,企业职工也能继续留在工作岗位,债务人的出资人可以继续获得投资回报,以往与债务人发生过交易关系的当事人也不会因此再丧失交易机会。如果企业经营良好,债权人的债务可能获得比清算程序中更多清偿的机会,从而缓解了债务人和债权人的矛盾。地方的税收也会获得更多的,从而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二,清算和重整期间的财产管理人有所不同。破产宣告后,债务人的财产必须全部置于管理人的控制之下,债务人的财产成为破产
31、财产,由管理人占有、处分并用于破产分配。而在重整期间,债务人在自行营业的情况下,行使破产法规定的管理人职权;如果管理人已经接管了债务人的财产和营业事务,则应当办理移交。重整程序中,管理人对债务人的财产不是控制到其手中,而是起到一种监督的作用。 (三)破产重整与公司重组 公司重组是指公司为了获得长期的发展及未来的融资能力而进行的重组活动,具体包括公司的改制上市、兼并、合并、买壳、借壳、企业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人员重组、企业重整及公司的破产等各项活动。4重组是通过对公司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进而提高公司的效率,实现公司的良好运营。重组和重整存在很大不同:第一,二者目的不同。重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运作效
32、率,实现企业的最佳状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重整是为了拯救陷入危机的企业,使之避免破产的危险,并通过重整实现多方利益的协调。第二,二者的适用条件不同。为推进发展,企业可以在其认为有必要时随时进行资源重组,其适用条件较为广泛。而重整的适用则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必须基于企业已经发生的无力偿债的状态或者将要发生的无力偿债的状态。第三,二者的手段不同。重组是通过改变企业资本的数量和形态,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以达到公司利润的最大化。而重整是通过重整计划的制定、批准与执行,从而使濒临破产的企业得以正常运营。 三、破产重整制度在我国现行立法中的不足与完善 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引进的破产重整制度,有利于挽救有
33、希望的企业避免走上破产清算之路,从而最大程度的保护了债权人、债务人、出资人、企业职工等企业各方当事人的利益,而且减少了因企业破产而给社会带来的社会动荡。可以说,破产重整制度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的协调与博弈,立法理应对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进行全面的权衡,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现行立法的规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在今后的立法中予以完善。 (一)重整制度的适用范围 关于重整制度的适用范围,各个国家与地区的立法均存在不同之处。日本、韩国、台湾以及英国的重整制度仅仅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如台湾公司法第282条规定“以公开发行股票或公司债之公司,因财务困难,暂停营业或停业之虞者,法院得依下列关系
34、人之一之申请,裁定予以重整”。其立法理由是,公司重整如果范围太宽,则可能发生以重整为手段达到规避破产或拖延债务履行目的的流弊。5美国的重整制度相对宽松,可以适用于个人、4 5 张小炜 尹正友著.的实施与问题.当代世界出版社xx年版第158页 李永军著.破产重整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第23页 合伙和公司。而根据法国困境企业司法重整和清算法第2条的规定,重整程序适用于所有商人、手工业者、农业经营者及私法人。适用范围的选择,由于每个国家的社会状况、法律传统、基本国情等不同而各有千秋。我国破产法第2条将重整制度的适用范围界定于企业法人,从而将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
35、业排除在外。理由在于: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一般而言自身资本较少,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对公共利益和 _秩序的影响甚微,将其重整的效果与重整高昂的成本相比较,其得不偿失显而易见。6所以将重整范围定位于企业法人是合理的。然而由于重整程序复杂,如果将重整适用于所有的法人企业,也容易造成重整的滥用,带来过高的社会成本,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对于重整的适用范围,笔者认为应该界定在以下法人企业的范围之内:股份有限公司和一些大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适用重整,而中小企业则不适用。原因在于: 1、企业重整的价值取向在于通过对公司进行维持、重整进而起到协调多方利益、维护 _秩序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大型公司和企业在 _中
36、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涉及面较为广泛,如果破产带来的将是巨大的社会连锁负效应。大型企业破产倒闭将会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浪费,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地方财政收入也可能会大大减少,甚至可能造成社会秩序的不安定。破产重整制度通过来挽救处于困境而又有希望的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型有限责任公司来实现这一价值目标具有必要性。 2、为避免债务人逃避债务。由于我国的财产征信制度不健全,社会信用状况并不理想,在企业的财产状况并不透明的情况下,正如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理由一样,如果不对适用破产重整的法人企业有所限制,则有可能会造成一些债务人借破产重整之机会故意拖延破产的时间,从而逃避债务的履行,使债权人的利益得
37、不到保障。 3、重整范围定义过宽,往往会发生得不偿失的后果。第一,从重整费用(成本)与企业自身价值比较的角度看,对一些小企业进行重整,其重整费用往往会超出其本身存在的价值。因此,并非所有的企业均可以适用重整。启动重整程序的重要标准在于企业具有再建价值,而这个价值应该是扣除重整程序费用的相对值(净剩值),而符合这一标准的企业一般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从国外的统计数字来看,美国大公司申请重整的有86%获得成功,但小企业只有23%获得成功。7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美国的适用范围较为宽泛,但重整程序现实可行的适用主体依然是一些大型公司和企业。 第二,从重整费用与其他破产程序费用比较的角度来看,各国
38、的重整实务表明,重整程序的费用一般要远远高于破产清算程序和和解程序。对于小的公司和企业来讲,承受如此高昂的费用不如采用清算程序和和解程序处理债权债务关系,达到继续存续或者退出市场的目的更加经济。对中小企业进行重整不具有实际意义,所以应将重整程序的适用范围限定于股份有限公司和一些大型的有限责任公司,这在今后的司法解释中可以加以限制。 (二)破产重整程序中有关债务人公司出资人的利益保护问题 破产重整程序不仅涉及到债权人债务人的利益,还涉及到出资人等其他权利主体的利益。现行企业破产法对债务人出资人在重整程序中的利益保护虽做出了规定,但有些内容仍需要细化、完善。 1、债务人公司的出资人对破产重整的申请
39、权问题 我国企业破产法第70 条第2 款规定:“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的,在 _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或者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可以向 _申请重整。”根据本条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债务人的出资人在申请破产重整的时候是有限制条件的:第一,出资额须占债务人注册资本额的十分之一以上;第二,仅在债权人对债务人提出破产清算申请、并为 _受理后,才能提出重6 7 李叶萍.破产重整法律制度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xx 宋文霞.破产重整的法律问题分析.湖北社会科学xx年第2期 整申请。此外,提出申请的最迟时间应在“宣告债务人破产以前”。但我们也同
40、样可以看出,这样的规定并不是很明确,而这样的不明确性极有可能会导致与我国现行公司法的不协调。 第一,对于出资人出资额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要求并不明确。试问,这个十分之一是否包括多个出资人合并后的份额呢?我们都很清楚,公司的出资人即股东,可以分为普通股股东和优先股股东,而优先股股东一般是并不享有表决权的,在此,如果多个出资人是优先股股东的合并或者是普通股股东和优先股股东的混合合并的话,那么即使他们达到了十分之一的份额要求,但是他们也并不享有表决权或者部分不享有表决权,没有表决权的股东能否提起重整申请呢?如果允许的话是否和我国公司法的规定相冲突了呢?因为,我国公司法第183 条规定有权提出解散
41、公司申请的是“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由于公司解散后也是必须进行清算,而这种清算有可能是破产清算,那么这个时候是否会出现利用两法之间规定的差异规避法律限制的现象呢? 因而,针对上述现象,我们认为应明确“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的规定。其中,出资额应当包括多人出资额的合并计算。但是,为了保持与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协调性,笔者认为,这个出资人也应该是具有表决权的股东。因此建议,在有关企业破产法的司法解释中可以做出以上规制。 第二,有关债务人出资人申请破产重整时间限制的不合理性规定。根据企业破产法70条第2款的规定,债务人的出资人仅在债权人对债务人提出破产清算申请
42、、并为 _受理后,才能提出重整申请。根据企业破产法的有关规定,法院受理企业的破产清算申请是在企业具备了破产原因时,而在此时才能允许出资人提出破产重整的申请,对于企业来说是否意味着错失了一个更为好的复苏时机呢?而且,根据公司法第183 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 _解散公司。”既然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享有表决权的出资人可以独立申请公司的解散,同上述叙述的原因相似,即公司解散后要进行清算而这种清算也有可能是破产清算,那么这个时候对于享有表决权的出资人为什么不可以像企业破产法第70条第1
43、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债权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直接向 _申请对债务人进行重整。”那样在达到条件的情况下,直接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破产重整的申请呢?可以说,对于企业破产法关于债务人出资人申请破产重整的时间限制与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是不协调的。 针对有关债务人出资人申请破产重整的时间限制不太妥当的规定,笔者认为,我国的立法应该允许债务人的出资人同债务人、债权人一样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破产重整的申请,而不受时间上的限制。对此,有的学者认为,考虑到出资人与债务人的权力机构的关系,应该对出资人申请破产重整规制一个前置程序,如应履行一定的前置救济程序,证明其已要求债务人权力机构提出重整申请,但遭到拒绝
44、或者超过合理期限未获答复等。对此,笔者持认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就如同在公司法中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 _解散公司,须在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情形下方可提出一样,对于这样的股东提出破产重整的申请也允许有此“特殊的情形”。 2、债务人的出资人在重整程序进行中的利益保护问题 我国企业破产法对在破产程序中债务人的出资人的利益保护规定的并不是很完善。它未规定债务人的出资人在制定重整计划草案过程中的参与权及其权益保护。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第79条的规定“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应当自 _裁定债务人重整之日起六个88王欣新 徐阳光
45、.破产重整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民商法律网 ./article/default.asp?id=42458 谈破产重整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xx-04-07 21:16:42) 分类: 破产重整 谈破产重整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xx年6月1日,走过十年立法历程的中华人民 _企业破产法(下称“新破产法”)开始正式实施。十年磨一剑,新破产法的诞生虽然漫长曲折,但它的横空出世无疑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在这部法律中,立法者采用了较先进的立法理念,将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贯彻其中,对我国原先以企业破产法(试行)与民事诉讼法原第十九章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为主要渊源的破产制度做了较大调整,创设多项新的制
46、度。其中,破产重整作为新破产法三大制度之一,首次以专章形式被纳入我国破产法律体系。 破产重整,又称企业再生或破产保护,是目前世界各国公认的挽救企业、预防破产最有力的法律制度之一。它源于英国,由美国立法发展至典型与极致。该制度的确立旨在防止濒临危困的债务人进入破产清算,以积极挽救危困债务人使其摆脱困境为主要目的。它在债务人经营发生困难和最终清盘之间设置了缓冲地带,给债务人一个起死回生的机会。 一、破产重整制度的特点 较之破产清算与和解制度,破产重整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 1、重整申请人的范围更为广泛,扩展至债务人的股东。 新破产法第70条第1款规定:“债务人或者债权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直接向 _申
47、请对债务人进行重整。”一般情况下,重整申请为债务人或者其债权人,该申请无前置程序可直接向法院提出。新破产法第70条第2款规定:“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的,在 _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或者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可以向 _申请重整。”该规定则将重整申请人的范围扩展至债务人的出资人(股东)。根据这一规定,债务人的出资人提出重整申请受到两点限制:一是出资额必须占债务人注册资本额的十分之一以上;二是债权人对债务人提出破产清算申请并为法院受理后,且法院尚未宣告债务人破产前,才能提出重整申请。 一般来讲,债务人是否提出重整申请,由其权力机构(如股东会、董事会等
48、)以会议决议的形式做出意思表示。新破产法为何将重整申请权赋予债务人的股东?因为在实践中,可能出现债务人的部分出资人希望申请企业重整,而在其他出资人控制下的债务人权力机构却坚持不申请重整的现象。为协调出资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少数出资人的权益,新破产法做出了持有注册资本额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可提出重整申请的规定。 2、债务人有机会自行管理企业财产及营业事务。新破产设置了管理人制度,一般情况下,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破产清算、破产重整、和解申请)时,由法院指定管理人进驻企业,全面接管债务人的各项财产及营业事务。从某种角度看,在破产程序中,管理人的角色和地位类似于企业正常运作时的董事会。此时,债务人则
49、丧失了对企业所有财产和业务的控制权。破产重整程序则属于例外,因为 在此程序中,债务人有机会自行管理企业,这无疑给债务人的重生增加了便利,也提升了重整成功的可能性。新破产法第73条第1款规定:“在重整期间,经债务人申请, _批准,债务人可以在管理人的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该规定说明,一方面债务人自行管理企业需要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根据债务人的综合情况决定是否批准,另一方面即便由其自行管理企业也需要接受对法院及债权人负责的管理人的监督。 3、担保物权暂停行使。在重整制度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尊重担保债权人的权益,也要考虑有利于实现重整的目标。如果允许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人不受限制地行使其权利,
50、可能不利于实现重整的目标,尤其是在对债务人经营所必需的机器设备、设施等设定担保的情况下。为了企业的复兴和债权人的共同利益,新破产法第75条规定:“在重整其间,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的担保权暂停行使。但是,担保物有损坏或者价值明显减少的可能,足以危害担保权人权利的,担保权人可以向法院请求恢复行使担保权。在重整期间,债务人或者管理人为继续营业而借款的,可以为该借款设定担保。” 另外,在重整期间,为保证继续营业所需的资金,债务人可能需要向他人借款。然而,重整企业处于濒临破产的状态,缺乏充分的信用基础,难以获得借款。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强化对新债权的保障,赋予其优先清偿的地位或者提供财产担保。
51、根据新破产法第42条的规定,为债务人继续营业而负担的债务为共益债务,可以得到优先清偿。此外,出借人还可以根据本条规定,要求债务人或者管理人为该债权设定担保,为债权人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4、重整计划的多样性。重整计划是有关债务人重建的具体方案,是债务人再生的宣言书。它包括有关各类债权人、担保权人、股东的全部或者部分权利的变更;公司营业或财产的转让、产权变更、资本减少或新股、债券的发行、兼并、分立,公司的新设等措施。 重整计划需要得到债权人会议的表决通过,并由法院裁定批准,未经上述程序前,“重整计划”只能被称为“重整计划草案”。新破产法第81条规定了重整计划草案应当包括:(一)债务人的经营方案;(
52、二)债权分类;(三)债权调整方案; (四)债权受偿方案;(五)重整计划的执行期限;(六)重整计划执行的监督期限;(七)有利于债务人重整的其他方案。 5、重整计划具有强制性,包括重整计划的强制批准和强制执行。新破产法82条规定,债权人会议对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按照担保债权人、劳动债权人、税款债权人和普通债权人的分类实行分组表决。如果重整计划草案涉及出资人权益的调整,还将另设出资人组。一般情况下,表决组的债权人过半数同意重整计划草案,并且其所代表的债权额占改组债权的三分之二以上,即为该组通过重整计划草案。所有表决组均通过重整计划草案,则重整计划即为通过,最后由法院决定是否予以裁定批准。显然,重整计划
53、草案的通过条件较为苛刻,有可能一份对债务人重生十分有利的重整计划草案因某一表决组的拒绝而无法通过。此种情况下,依据87条之规定,法院可以直接以裁定的方式强制批准该重整计划。重整计划一旦被裁定批准,对债务人和全体债权人均具有约束力,各方当事人必须遵照执行。 二、重整制度的意义 传统破产法理论中,破产清算制度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它的创设主要为了解决当债务人无力清偿债务且资不抵债时,如何把债务人的有限财产公平地向全体债权人清偿的问题。债务人经破产清算后,他的所有财产将被瓜分,主体也将被消灭。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债务人的大量破产一定程度上既损害债权人的利益,也损害社会利益。尤其是大型企
54、业,由于它们在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某些企业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员工人数也多,一旦破产,非但普通债权人无法获得完全清偿,同时还会造成大量员工失业,轻则地区经济遭到重创,重则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社会动荡。因此,我国新破产法从尽力挽救市场主体的角度出发,科学地设置了破产重整制度。该制度无论对参与重整程序的各参加人,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对被重整的债务人而言,债务人重整的直接目的是挽救财务状况恶劣或已暂停营业及有停业危险的公司,因其有继续经营的价值、重整的可能和必要,从而予以重整使其免予解体或破产,并能够清偿到期债务,使濒临破产或已达到破产界限的债务人起死回生; 其
55、二,对债务人的债权人而言,若债务人重整成功,将有效避免一旦其进入破产清算所导致的债权清偿比例过低这一现象的产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最差局面的发生,有机会挽回损失。 其三,对社会整体利益而言的,因债务人重整的间接目的也是为保护债权人以及社会部分公众的整体利益,其中包括了职工利益,故债务人的重整成功也有利于 _的安定与发展。 另外,从全球范围看,破产法发展的方向是更加注重企业法人特别是上市公司这样的大型公司通过重整的方式获得新生。作为一种再建型的债务清偿程序,在促进债务人复兴的立法目的指导下构建的重整制度,是一个国际化的潮流。它使得陷入困境的债务人在提出破产申请后,仍然有可能通过有效的重整避免破产。
56、 破产重整制度是指对存在重整原因、具有挽救希望的企业法人,经债务人、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在法院的主持下及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下,依法同时进行生产经营上的整顿和债权债务关系或资本结构上的调整,以使债务人摆脱破产困境,重获经营能力的破产清算预防程序。 破产重整,又称企业再生或破产保护,是目前世界各国公认的挽救企业、预防破产最有力的法律制度之一。它源于英国,由美国立法发展至典型与极致。该制度的确立旨在防止濒临危困的债务人进入破产清算,以积极挽救危困债务人使其摆脱困境为主要目的。它在债务人经营发生困难和最终清盘之间设置了缓冲地带,给债务人一个起死回生的机会。 折叠产生渊源 相对于破产清算制度而言,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少年如何预防糖尿病
- 成都高尔夫球场租赁合同范本
- 电力公司入驻管理
- 酒店网络营销人员劳动合同模板
- 融资风险防范确保企业资金安全
- 智能家居招投标基本知识介绍
- 国有企业采购政策制定
- 电力工程钢板租赁协议
- 市场营销技能工资管理
- 环保科技公司人事经理聘用合同
- 上海市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 智能建筑的通信网络
-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真题全面
- 人体常见病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SJG 164-2024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点归纳
- 临床医学职业生涯规划
- 幼儿园课程故事开展培训
-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T 5190.3
- 重大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跌倒坠床护理个案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