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法的基本知识_第1页
第一讲--法的基本知识_第2页
第一讲--法的基本知识_第3页
第一讲--法的基本知识_第4页
第一讲--法的基本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讲法的基本知识,教师:黄高群,本章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的本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法的本质,第一讲法的基本知识,一、法的内涵二、我国法律体系三、法的运行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法的内涵二、我国法律体系三、法的运行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五、培养法律思维方式,(一)法的一般含义,一、法的内涵,(一)法的一般含义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开始有了法,一、法的内涵,一、法的内涵,(二)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决定的,一、法的内涵,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由国家创制,由国家创制,由国家认可,由国家保证实施,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二)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一、法的内涵,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整体意志,非个别意志,也非个别意志简单相加,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意志:国家制定和认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二)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根本因

3、素,二、我国法律体系,(二)行政法法律部门,(一)宪法,(三)民商法法律部门,(四)经济法法律部门,(五)社会法法律部门,(六)刑法法律部门,(七)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法律部门,二、我国法律体系,(宪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高权力机关),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地方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央行、审计署、有关直属机构),广义的法律,狭义的法律,二、我国法律体系,(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内容最根本,效力最高,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通常宪法部门除了宪法典外,还包括一些宪法性法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4、、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域基本法、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等.,1、宪法的产生和本质(1)宪法的产生宪法是近代的产物:宪法的本质和内核决定了宪法只能在近代产生:宪法之所以由资产阶级首创,这与新兴的资产阶级崛起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法律、理论等各方面的条件有直接的关系-必然性。宪法与以往任何法律的区别:限制统治者和政府的专横权力。,二、我国法律体系,(2)宪法的本质:宪法是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对政府权力的合理限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给宪法不同的定义:宪法的特征:宪法是国家

5、的根本法.宪法的动态发展: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确认和保障.宪法的阶级性特点: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的表现.2、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二、我国法律体系,(1)总纲:国体:国家性质政体:政权组织形式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和联邦制(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概念和人民概念的区别国籍的取得和丧失公民的九大权利和九大义务(劳动、受教育、父母子女、夫妻)(3)国家机构体系,二、我国法律体系,二、我国法律体系,(二)行政法法律部门,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对行政活动过程,特别是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加以规范,监

6、督与救济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的总称。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二、我国法律体系,(三)民商法法律部门,民商法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目前尚无一部较完整的民法典,而是以民法通则为核心法律,辅之以其他单行民事法律。,1986年4月12日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民法通则,二、我国法律体系,(四)经济法法律部门,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二、我国法律体系,(五)社会法法律部门,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我国法律体系,(六)刑法法律部门,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承担刑事责任,二、我国法律体系,(七)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调解程序

7、调解是贯穿于民事诉讼全过程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基本方法和重要结案方式,对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促进社会稳定,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节约办案成本,提高审判质量与效率都具有重要作用。,二、我国法律体系,诉讼程序诉讼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后的救济,程序法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尺;也是保护公民权利和制约政府权力的制度保证;还是维护正义和公平理念的一种看得见的正义,三、法的运行,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三、法的运行,社会主义法创制的程序,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或其他法律规范的

8、步骤和方法。,(一)法律制定,法律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三、法的运行,(二)法律遵守,两层含义,两方面主体,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个人,行使权利,承担义务,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犯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三、法的运行,(三)法律执行又称作行政执法,三、法的运行,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四)法律适用,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国家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9、,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的含义与特征,何谓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即“法律的统治”ruleoflaw,法制即“法律的制度”rulebylaw,法治要求良法之治,法制无价值理念的要求,法治要求严格依法办事体现法律的至高权威,法制可以充当专制、特权的工具,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五)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六)培养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四、建设

10、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依法治国的思考,依法治国应理解为按照法的精神和理念来治理国家法的核心精神: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防止公权利的滥用)私权利未被禁止则可行使;公权力未经授权则不可行使。法的理念法的可预见性(法不可秋后算帐)或法无朔及力法的平等性(不可有任何的歧视性,对“坏人”的保护)法的时空一致性(不可有主客场的现象)法的公平公正性(程序保证、公正诉讼、沉默权,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的制度要求,(一)民主的、科学的立法制度(二)国家行政权力受约束和监督的法律机制(三)保障司法独立和公正的各项制度(四)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制度体系(五)国家权力恰当配置的内部互相制约制度,法治的制度要

11、求,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仅有法可依,而且对法律的质量有要求,体现法治的“良法之治”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科学研究,完善立法制度和程序,改善立法技术和方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以高质量、高水平的立法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立法与行政和司法真正分离,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把依法执政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合理划分、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权,使行政法规、

12、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为什么司法机关要独立行使职权,为什么不是佩戴国徽?,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1司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司法机构具有自治性、独立性。2审判独立,法官只向法律负责,忠于法律,只接受监督而不接受命令。3司法机构作为一种终极性权力,是社会冲突和纠纷的最后裁判所,是社会公正的最显著象征。这要求它必须中立于当事人,独立于其他权力机构。,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五)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权力机关,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监督,监督,监督,四、建设

13、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六)培养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的培植,更主要的任务是:传播和弘扬民主法治精神。要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及公民对法律的信仰,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美】哈罗德J伯尔曼,五、培养法律思维方式,(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问题往往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或道德问题。,五、培养法律思维方式,(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1、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当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情不合法的情况时,仍能遵守有效的法律。,法治思想,个案公平与社会公平,五、培养法律思维方式,(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2、讲证据,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五、培养法律思维方式,(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3、讲程序,佘祥林案给我们的反思并非仅仅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