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ppt_第1页
3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ppt_第2页
3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ppt_第3页
3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ppt_第4页
3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概述,1自然地理环境,即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生物出现前:,生物出现后:,化学演化(无机演化),生物演化(有机演化),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板书,阅读教材P6667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表环境的演化为什么具有重要意义?,2、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为什么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阅读,因为它们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

2、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的下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环境基础。,真核细胞生命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一方面,生物通过遗传变异适应环境的能力大为加强;另一方面,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阅读1,读课本图3-1分析讨论:,1、地球表层的演变可分为哪几个地质时代?,2、古生代的生物进化有什么特点?,活动,地球表层的演变可分为五个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时代,每个代又分为若干个纪。它们事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地壳运动和岩石的年龄等综合划

3、分的。,生物进化过程,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如三叶虫、珊瑚,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后期:鱼类演化成两栖类,蕨类植物繁盛,森林茂密,3、中生代、新生代的生物进化各有什么特点?,活动1,3、中生代、新生代的生物进化各有什么特点?,中生代生物的变化很大,爬行动物盛行,大大小小的恐龙繁生。后来,空中出现了始祖鸟,爬行动物的一支向鸟类发展。该时期蕨类植物衰退,出现了大量的较高级的裸子植物。,新生代是最新的一个代,又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第三纪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了灵长类;第四纪出现了人类,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人类时代哺乳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两栖动物时代,鱼类时代,海生无脊

4、椎动物时代,动物孕育萌芽,原始生命体,被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海生藻类时代,P67活动题,活动,活动2,地球生物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海洋到陆地的演化过程。,阅读教材P68思考:,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是什么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分别造成哪些生物灭绝?,阅读2,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在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阅读,海平面上升,水,淹没沿海低地,大气co2增多,地貌,大气,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

5、产生的影响,植被,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全球降水、干湿状况变化,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生物出现前:,生物出现后:,化学演化(无机演化),生物演化(有机演化),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板书,(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负)3、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

6、如何呢?,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发育差肥力低,风蚀地貌,河流少内流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并与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过度砍伐、开垦、放牧等,水土流失,生态恶化,植被破坏,自然地理环

7、境整体性表现之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河流上、中游砍伐森林,河流上、中游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洪涝,抬升河床,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活动:1.覆盖一层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少,而未覆盖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多。这说明草皮能减弱流水的侵蚀作用,防止水土流失。2.只要在土堆上放置一些覆盖物,就可以保持土壤不被水冲走。3.最好办法是增加地表植被。,4.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易发生洪涝灾害

8、,地下水:渗入的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动物;失去栖息地,被迫迁移,物种减少,土壤: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变的贫瘠,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的形成为例,裸露岩石,成土母质,成熟土壤,原始土壤,风化作用,高等植物,苔藓类生物,1、成土过程:,2、影响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阅读教材,思考:1.何谓成土母质?2.成土母质和土壤有何区别和联系?(提示:从土壤的物质基础和化学成分上思考),1.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

9、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并且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二)气候与土壤,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30-100cm,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壤的基本特征是呈酸性,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原因是分布在湿润和高温的热带和亚热带南部,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大量分解。,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腹地和干旱地带,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其

10、水热状况;间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来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其形成发育过程。,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对?说明你的理由。,参考答案: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但热带荒漠带因为降水少,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比较薄;温带湿润地区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强,风化壳较厚,发育的土壤层较厚;干旱或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三)生物与土壤,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殖质),它是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最主要原因,是

11、土壤的本质属性。阅读课本思考回答:土壤的有机质是怎么形成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体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地表,(三)生物与土壤,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殖质),它是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最主要原因,是土壤的本质属性。阅读课本思考回答:土壤的有机质是怎么形成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体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地表,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12、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四)地形与土壤,阅读教材讨论回答:地形是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土壤形成的?具体是怎么样来影响的?,地势,坡度,坡向,气候和植被,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阴坡,比较说明在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类发育程度较好: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江南丘陵红壤。,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并在比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而成,发育程度最好。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因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因而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青藏高原

13、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查阅资料,说一说黄土高原土壤的性状和成因。,黄土高原的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它是第四纪历史时期长期的堆积物。黄土的堆积是经过风的吹扬、搬运、堆积而成。黄土堆积之后,又受流水等影响,发生再搬运,形成黄土状堆积物,人类活动与土壤,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说一说水稻土的性状和成因。,水稻土是人类生产形成的特殊土壤。它可以发育在各种自然土壤上。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烤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使大土块散碎,在土粒之间、微团聚体之间还闭蓄着一部分气体,使土壤耕作层具有一种特殊的软糊度,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发展。另外通过增施河泥,建造粘重的土壤质地,以利蓄水种稻。,说一说人类是如何加剧水土流失的?,人类活动通过破坏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加剧水土流失,主要表现有: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