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客至》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客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描绘了诗人在成都草堂接待客人的情景,体现了诗人质朴的生活和真挚的友情。本诗编排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的古诗词诵读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创作意图;通过与其他诗歌的比较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注释和助读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掌握《客至》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诗。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感受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的意境,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诗人的表现手法。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感受诗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和语言入手,探究诗歌的深层意蕴。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和文化背景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的意境,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当朋友来访时,我们往往会感到格外高兴,会热情地招待他们。唐代诗人杜甫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在成都草堂居住时,迎来了一位客人,并写下了一首诗来记录这件事。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客至》。2.介绍杜甫: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被誉为“诗史”。他一生坎坷,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事件,晚年生活贫困潦倒,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3.背景介绍:这首诗创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之后。当时,杜甫的生活相对稳定,他与邻居们相处融洽,经常有朋友来访。这首诗就是他在接待一位客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客人的欢迎和对友情的珍视。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2.学生跟读:学生跟随教师的范读,轻声跟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4.指名朗读: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5.全班齐读:全班学生齐读诗歌,要求声音洪亮,节奏整齐。三、疏通诗意,理解内容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诗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2.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翻译,互相纠正错误,完善译文。3.全班交流:教师指名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4.重点字词和诗句讲解“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舍:房屋。但见:只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诗人通过描写春水和群鸥,营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生活的闲适和寂寞。“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缘:因为。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指简陋的房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诗人用“不曾”“今始”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客人的到来的期待和惊喜。“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盘飧:菜肴。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樽酒:杯酒。旧醅:隔年的陈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招待。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贫寒和招待客人的简单,表现了诗人的真诚和质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肯:能否允许。邻翁:邻居的老人。呼取:叫过来。余杯:剩下的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诗人邀请客人与邻居老翁一起饮酒,表现了诗人的热情好客和对生活的热爱。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如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对客人的欢迎?诗歌中描绘的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2.全班交流:教师指名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3.总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客人的欢迎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质朴的生活和闲适的心境。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贫寒和招待客人的简单,表现了诗人的真诚和热情。诗歌中描绘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平凡生活的满足。五、分析艺术特色,学习表现手法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在欣赏一首诗歌时,不仅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还要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客至》这首诗的艺术特色。2.学生自主思考,尝试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3.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析结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4.全班交流:教师指名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表现手法。5.总结语言质朴自然: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充满了生活气息。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生活场景和与客人的交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真诚和质朴。结构严谨:这首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联描绘了草堂周围的环境,颔联写诗人对客人的期待和迎接,颈联写诗人招待客人的情景,尾联写诗人邀请客人与邻居老翁一起饮酒。整首诗围绕“客至”这一主题展开,内容紧凑,结构完整。以景衬情: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以景衬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草堂周围的春水和群鸥,营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衬托出诗人闲适、寂寞的心境。同时,诗人用“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客人的欢迎和期待,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六、拓展延伸,比较阅读1.教师出示杜甫的另一首诗《宾至》,让学生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宾至》和《客至》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2.学生自主阅读《宾至》,思考问题,并做好记录。3.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互相讨论,互相补充。4.全班交流:教师指名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首诗的异同。5.总结:《宾至》和《客至》都是杜甫描写客人来访的诗歌,但两首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所不同。《宾至》中,诗人对客人的到来表现出一种矜持和冷淡,而《客至》中,诗人则对客人的到来表现出一种热情和真诚。在表现手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但《宾至》更加注重对客人的描写,而《客至》则更加注重对自己生活场景的描写。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七、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杜甫的《客至》这首诗。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体会了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同时,我们还通过比较阅读,拓宽了视野,提高了鉴赏水平。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多读古典诗词,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2.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客至》。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杜甫的诗歌,进行赏析,并写一篇赏析文章。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苏州市同里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数学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四校联考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月考(三)英语试题含解析
- 家具定制交易合同
- 版个人房屋建设承包协议案例
- 铝门采购合同
- 2《让家更美好》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建筑项目劳动力计划和主要设备供应计划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4口语交际:商量教案设计
- 经管营销多维-广东溢达-问题分析与解决培训核心片段记录-1021-22
-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20章 数据的初步分析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1数据的集中趋势第2课时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 DBJ33T 1271-2022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吊篮安全技术规程
- 一年级口算练习题-100以内无进退位
- 创新创业基础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哈尔滨理工大学
- 针刺伤警示教育课件
- 星际求职指南-札记
- 【MOOC】戏曲鉴赏-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 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 写字楼项目招商方案
- 期中检测卷(试题)-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
- 挡墙桥墩冲刷计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