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课件-第三编 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第十八章 反倾销和反补贴法律制度_第1页
《经济法学》课件-第三编 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第十八章 反倾销和反补贴法律制度_第2页
《经济法学》课件-第三编 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第十八章 反倾销和反补贴法律制度_第3页
《经济法学》课件-第三编 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第十八章 反倾销和反补贴法律制度_第4页
《经济法学》课件-第三编 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第十八章 反倾销和反补贴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反倾销和反补贴

法律制度第一节倾销和补贴第二节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法第三节反倾销、反补贴法的适用第一节倾销和补贴

一、倾销、补贴的定义(一)倾销的含义1.倾销在经济学上的含义倾销就是指一国以低于在本国或在第三国的销售价格向另一国推销出口产品的行为。2.倾销在法律上的含义法律上的倾销应当界定为:违反反倾销法的规定,以低于反倾销法允许的最低价格向进口国推销产品并给进口国或第三国造成损害的行为。(1)倾销是向国外低价推销产品的行为(2)倾销是违反反倾销法的行为(3)倾销对进口国或在进口国从事贸易的第三国造成了损害(4)倾销与损害之间应当具有因果关系(二)补贴的含义1.补贴在经济学上的含义补贴(Subsidy)是指一国政府在国际贸易中为增加某一产品的出口或限制某一产品的进口,而对某些行业或企业(或其产品)提供无偿的经济支持或扶助的行为。2.补贴在法律上的含义我国《反补贴条例》第3条规定:“补贴,是指出口国(地区)政府或者其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并为接受者带来利益的财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者价格支持。”(1)补贴是政府对经营者的一种无偿的经济支持;(2)补贴必须具有违法性;(3)补贴必须给他国造成损害;(4)补贴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二、倾销与补贴的关系(一)倾销与补贴的联系1.发生于国际贸易之中;2.必须通过价格来体现;3.造成的损害后果相同;4.本质上都是不正当或不公平竞争;5.法律规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基本相同。(二)倾销与补贴的区别区别倾销补贴实施主体有所不同出口商品的企业一国的政府发生的具体场合有所不同出口商品主要发生于出口商品的场合,但也可以发生于进口商品时对国内生产同类商品的行业、企业提供补贴的情形。发生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以不正常的低价向外国推销产品通过被补贴企业的低价销售三、倾销、补贴的表现形式(一)倾销的表现及其分类1.根据倾销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1)突发倾销(SporadicDumping)指出口商在短时间之内处理掉大批库存商品的一种倾销行为。(2)短期倾销(Short-runDumping)。指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倾销,当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后,再以垄断价格进行销售的行为。(3)长期倾销(Long-termDumping)长期或永久地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某一产品的倾销行为。2.根据倾销产生的动机和目的,可以分为:(1)保持竞争地位的倾销(2)开辟和占领市场的倾销(3)销售过剩产品的倾销(4)为新产品挤入市场的倾销(5)以赚取外汇或完成出口任务为目的的倾销(二)补贴的表现及其分类1.根据补贴的对象,可以分为:(1)一般补贴又称为生产补贴或国内补贴,指一国政府仅就某一产品的生产给予其国内生产企业的补贴。(2)出口补贴指一国政府专门对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所提供的补贴。2.根据补贴的方式,可以分为:(1)直接补贴一国政府以给予现金或其他现实财产的方式对国内企业或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的补贴。(2)间接补贴指政府并不直接给予受补贴企业现实的财产,而仅向受补贴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3.根据反补贴法的态度,可以分为:(1)可诉讼性补贴(2)不可诉讼性补贴(3)禁止使用性补贴指反补贴法规定的各缔约国不得使用的补贴。四、倾销、补贴的利弊(一)倾销、补贴的作用1.有利于进口国的竞争2.有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3.暂时性倾销符合市场规律4.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属于国际贸易壁垒的范畴(二)倾销、补贴的危害1.对出口国的损害由于倾销企业具有经济上的有利地位,导致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其他企业失去国外市场。2.对进口国的损害(1)直接的损害使进口国生产与所倾销产品相同的产品的那些企业或行业受到严重的冲击、产品滞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甚至企业破产或行业的崩溃。(2)潜在的损害①造成进口国的企业失去了在没有倾销的情况下本可以获得的扩大市场的机会。②对与倾销产品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生产企业或行业的损害。③对进口国消费倾销产品的工业的损害。3.对第三国的损害如果一项倾销产品在进口国市场与第三国的出口产品存在竞争,则倾销的一方就会因倾销而占据优势,相反,第三国的产品市场份额则会受到挤压、削弱,甚至会被挤出进口国的市场。第二节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法

一、反倾销、反补贴法的含义和本质(一)反倾销、反补贴法的含义反倾销、反补贴法是指调整产生于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反补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调整对象的特定性反倾销和反补贴法的调整对象反倾销、反补贴关系。2.适用范围的特殊性反倾销、反补贴法适用于国际贸易领域。3.法律规范的总和性反倾销、反补贴法是由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一系列法律规范所构成的一个法律规范系统。(二)反倾销、反补贴法的本质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1.反倾销、反补贴法既有国内法属性,也有国际法属性。2.国内法属性的反倾销、反补贴法属于内国经济法范畴,但国际法属性的反倾销、反补贴法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3.国内法属性的反倾销、反补贴法属于内国竞争法范畴,但国际法属性的反倾销、反补贴法属于国际竞争法的范畴。4.反倾销、反补贴法是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的统一。不论是GATT中反倾销、反补贴规定,还是各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法,都同时规定了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二、反倾销、反补贴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反倾销、反补贴法的产生1.反倾销、反补贴法主要是国内法,具有普遍意义的反倾销、反补贴国际法规范并未形成;2.

比较注意反倾销,而对反补贴没有在立法上引起足够的重视;3.在立法上侧重于将反倾销和反补贴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贯穿着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而未注意防止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对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即形成新的贸易壁垒)。(二)反倾销、反补贴法的发展以1948年GATT生效为标志,反倾销、反补贴法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反倾销和反补贴法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其主要特点是:1.反倾销和反补贴法从单纯的国内立法转向以国际立法为主线、各国立法共同发展的立法方向。2.在重视反倾销的同时对反补贴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3.反倾销和反补贴法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并出现了国际法律与国内立法的互动和逐渐趋于统一的局面。4.在充分注意反倾销、反补贴法的必要性的同时,对它们可能形成新的贸易壁垒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5.由于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反倾销和反补贴法对它们的利益有一定的照顾。三、我国反倾销、反补贴立法(一)立法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前所未有地发展,对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倾销、补贴的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了制约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二)立法进程1.创立阶段(1997年以前)1994年7月1日《对外贸易法》最先规定了反倾销、反补贴。2.建立法律体系阶段(1997年以后)2001年11月26日《反倾销条例》和《反补贴条例》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法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第三节反倾销、反补贴法的适用

一、倾销、补贴的法律认定标准(一)倾销的法律认定1.倾销幅度(dumpingmargin)倾销幅度又称为倾销率或倾销差额,是指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之差额。计算方法: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倾销幅度(1)正常价值(NormalValue)正常价值指在没有进行倾销的情况下商品的销售价格。根据GATT及西方国家反倾销法的规定,认定正常价值的一般方法有三种:国内售价、向第三国的出口价和结构价格。(2)出口价格(exportprice)。出口价格也就是被诉产品在进口国(即反倾销调查国)市场上的销售价格。确定出口价格的方法有二:①销售价格。即产品实际销售的价格。②推定出口价格(ConstructedExportPrice)。欧盟的法律对此作了规定,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依据某种合理基础,确定产品的出口价格。2.倾销损害从国际反倾销法的规定来看,倾销的损害主要涉及损害对象、损害形式两大问题。(1)损害对象国际上通常将其界定为“国内产业”。(2)损害的种类国际上将倾销损害的种类,划分为三种:实质损害、实质损害威胁和阻碍工业的建立。①实质损害(MaterialInjury)指倾销对进口国的国内产业已经造成的现实的重大(或实质上)的危害。确定实质损害的通常方法有:a.进口产品的进口数量的增长幅度。b.进口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c.国内工业所受的影响。②实质损害威胁(ThreatofMaterialInjury)指倾销造成进口国国内工业实际重大损害的现实的可能性。③对建立国内工业的实质阻碍(MaterialRetardationoftheEstablishmentofanIndustry)指因为国外产品的倾销,而使进口国的某一新的工业不能建立。3.倾销与其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反倾销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只要求倾销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即可,至于二者之间是否内在、本质联系,是否主次关系,这对于反倾销机构反倾销措施来讲,是无关紧要的。(二)补贴的法律认定1.补贴行为可以分为财政支持和收入或价格支持两类。(1)以无偿拨款形式提供补贴;(2)以贷款形式提供补贴;(3)以贷款担保形式提供补贴;(4)以注入资本的形式提供补贴;(5)以提供货物或者服务形式提供补贴;(6)以购买货物形式提供补贴;(7)以放弃或者不收缴应收收入形式提供补贴;(8)其他补贴。不属于反补贴法上的补贴的行为主要有:(1)用于工业研究和开发中的补贴;(2)为扶持经济落后地区的补贴;(3)为环境保护而实施的补贴。2.补贴的幅度不是任何补贴都构成反补贴法上的补贴。补贴幅度是指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的差额,这与倾销幅度的认定是相同的。3.补贴适用的国家美国等国家认为,补贴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补贴只能适用反倾销法加以规制。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一)程序的提起1.申请(PetitionFiling)申请也叫申诉(Complaint),是指进口国的有关当事人请求法定主管机关对国外某种产品展开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的行为。(1)申请人申请人必须具有申诉的资格和条件。(2)申请书及其主要内容申请应当采用书面申请形式。(3)申请的主管机关申诉必须向法律规定的主管机关提出。主管机关是指一国主管反倾销、反补贴案件,负责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组织。2.自行立案自行立案就是在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诉的情况下,反倾销或反补贴主管机关在有充分证据证明进口产品构成倾销、补贴时,作出反倾销或反补贴决定的行为。适用条件:(1)当事人没有提起申诉;(2)反倾销和反补贴主管机构已经掌握充分的证据证明某一进口存在倾销或补贴;(3)只能由反倾销和反补贴的主管机关决定。(二)审查立案主管机关在收到当事人的申诉后,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对申请进行审查。(三)展开调查主管机关作出立案决定后,应当组织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1.调查期限我国《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规定,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应当自立案调查决定公告之日起12个月内结束;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但延长期不得超过6个月。2.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倾销或补贴是否存在,是否造成了对国内工业的损害,二者之间有无因果关系等。(四)初步裁定(PreliminaryDetermination)经过调查,主管机关应当分别不同情况作出初步裁定,并将初步裁定结果予以公告。裁定结果有两种:1.不构成倾销或补贴;2.构成倾销或补贴。(五)最终裁定(FinalDetermination)主管机关在作出构成倾销或补贴的初步裁定后,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可根据进一步调查的结果,作出构成倾销或补贴,或者不构成倾销或补贴的最终裁定,并将裁定予以公告。(六)终止程序如发生下列情形之一,应当终止调查:申请人撤回申请的;1.初步裁定不存在倾销或补贴及其损害的;最终裁定不存在倾销或补贴及其损害的;2.倾销、补贴幅度或者倾销、补贴产品的进口量可以忽略不计的等。三、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一)反倾销税(AntidumpingDuty)反倾销税是反倾销法确定的制裁倾销的主要措施。指在正常关税之外征收的一种特殊的税。(二)反补贴税(CountervailingDuty)反补贴税是对构成补贴的进口产品所征收的一种税。区别反补贴税反倾销税适用的条件不同适用于政府对出口产品给予经济支助的场合适用于倾销的场合适用的国家不同反补贴税一般均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税则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