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不同人物的特点,感受不同的描写方法,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写人物。

思维能力:了解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写作。

审美创造: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人物具体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关键词句,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毛主席的丧子之痛和抉择之痛,领略其博大的胸怀。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回顾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毛主席惊闻岸英牺牲的噩耗,并做出艰难抉择。

教师相机板书:闻噩耗作抉择

过渡:古语云:言为心声,行为心使,神为心役。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往往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我们开始第一个学习任务。

板块二聚焦细节,体悟内心

学习任务一:聚焦人物描写,体悟伟人内心

活动1:自读批注,走进人物内心

出示自学提示:

①标。自读课文,标记出描写主席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句。

②注。在感受深的地方写出阅读体会。

活动2:感悟“悲痛”,领略慈父情怀

让我们先聚焦主席平凡父亲的身份。年近花甲,惊闻爱子牺牲噩耗,这位父亲是怎样的反应?你看到了他怎样的内心?结合具体的描写说说体会。

预设:

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1)关注动作。从持续抽烟的动作,感受到主席对痛苦的压抑。

(2)关注数字。“一天”“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你体会到了什么?

(3)补充资料并指导朗读。

主席有三个儿子。五岁的岸青流浪街头被警察打伤头部,一直在治疗。幼子岸龙不幸失踪,再无音讯。长子岸英,受尽苦难才回到父亲身边。谁知,噩耗传来,岸英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作为父亲,主席痛不欲生!一起读——

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联系上下文,感受“聚少离多”。岸英和父亲之间经历过哪些分离?

(2)借助资料,加深情感体验。观察毛岸英的人生经历图。你有什么发现?

(3)创设情境,指导感情朗读

①1930年,8岁生日那天,岸英随母亲一同被捕入狱,母亲被害后,他历经艰难,平安回到自己身边。主席想——指名读。

出示: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标点符号也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省略号想告诉你什么?

②1936年,岸英去苏联留学,还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也是平安回到了自己身边。主席想……指名读。

③主席还想到,1946年,岸英到农村去锻炼,搞土改,做宣传,进工厂……每一次都平安回来了。主席忍不住地一次次问自己……指名读。

④想到岸英从小历经坎坷,颠沛流离,和父亲聚少离多,主席深深自责,悲痛如潮水般涌来……背景音乐起,学生齐读。

过渡:这是一个父亲的自责、愧疚、悲痛。然而,面对朝鲜方面的请求,面对必须做出的抉择,作为父亲,你又看到了他怎样的内心?

3.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1)理解“眷恋”。

(2)学生交流。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体会矛盾的巨大、抉择的艰难。

(3)指导朗读。好的朗读能用声音还原画面,再现场景。谁来试试?

4.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

(1)理解“踌躇"。(犹豫、迟疑)

(2)毛主席在犹豫什么?因为这一落笔,就意味着什么?

(3)理解“黯然”。毛主席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

小结写法:全文没有一个字直接写这位父亲老年丧子的痛,但是你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中,走进了这位父亲的内心,读出了他的悲痛,感受到了他抉择的艰难,以及对爱子深深的眷恋。播放录音——

12年后,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

活动3:品味“抉择”,讴歌伟人胸襟

1.自主交流,感受伟大抉择

这位父亲,他不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还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1)指名朗读。谁来读这位伟大领袖说的话?

(2)交流感受。主席作为一位父亲内心所想和他作为一位领袖最终所做的决定一样吗?你感受到了什么?

(3)播放视频。伟大的领袖意味着伟大的责任,更意味着伟大的牺牲。

小结:家国两难全,国定比家重。我们感受到了一位父亲的不舍,更感受到了一位领袖的胸怀。

2.聚焦冲突,感受伟人胸怀

教师引读:作为岸英的父亲,他强忍悲痛,心里想着——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然而,主席是一位父亲,更是共和国的主席,是千千万万人民子弟兵的主席,所以,他这样说——“哪个战士……安葬在朝鲜吧。”

过渡:一夜无眠,矛盾挣扎,泪湿枕巾,主席舍小家,为大家,做出了一个领袖的决定,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个决定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更是伟人宽广胸怀的见证。(板书:伟人胸怀)

学习任务二:交流诗句理解,升华爱国情感

活动1:结合资料,交流故事。

在毛岸英精神的感召下,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千千万万和他一样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你知道的有哪些?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

活动2:理解诗句,畅谈感受。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吗?

活动3:补充诗句,升华情感。

1.出示诗句。

(1)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赠父诗》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介绍背景。这两组不同的诗都表达了毛主席伟大的胸怀。他少年立志,一生不改,即使九死一生,即使痛失爱子,心里想到的始终是人民,他的胸怀,正如这绵绵青山,宽广而博大。再读——

板块三情境写话,内化语言

学习任务三:运用描写方法,还原人物内心

1.创设情境。写一写:刘思齐惊闻丈夫牺牲的噩耗后……

当毛岸英的新婚妻子刘思齐得知自己日盼夜盼的丈夫在两年多前就已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她又会是怎样的反应呢?PPT出示——

活动1:想象情景。想象刘思齐惊闻噩耗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活动2:刻画人物。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刘思齐得知噩耗时的内心。

2.随堂练笔。拿出作业纸,让我们写下那些令人心碎的细节……

3.反馈交流。从同学们的文字里,老师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不一样却又一样的刘思齐。谁能把自己写的内容声情并茂地读给我们听?

4.指导评价。出示评价标准,指导自评星级。

5.拓展升华。青山忠骨,英雄归来。2015年,国家启动“忠骨计划”,接英雄们回家。(播放视频)

学习任务四:自选实践作业,追忆伟人风采

1.小结全文。今天这节课,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我们走进了主席的内心,又一次领略到主席伟大的胸襟。我们也学到了一种写作的方法,就是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去表现人物的内心。

2.布置作业。课后,让我们再去深入地了解毛泽东这位伟人,以“追忆伟人毛泽东”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实践活动。注意,星级不一样,难度也不一样。

讲一讲:搜集毛泽东的故事,开展故事分享会,领略伟人风采。(★)

诵一诵:朗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