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 能力提优测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_第1页
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 能力提优测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_第2页
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 能力提优测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_第3页
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 能力提优测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_第4页
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 能力提优测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能力提优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社会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A.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B.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C.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D.我国积极推进重要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2.“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僵死的教条,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树立法律信仰,我们青少年应自觉()①崇尚法律②完善法律③遵守法律④捍卫法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某科技网络公司为牟取利益,使用人工智能软件自动生成虚假视频,在网络平台编造、发布谣言21条,造成不良影响,公安机关依法对该公司的负责人进行处罚。这说明()①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惩恶扬善②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③法律为我们创造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④法律只保障救危扶弱者的合法权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张某购买王某的房子,双方签订买卖合同后,当地房价上涨,王某提出涨价要求,张某不答应,王某单方面解除合同,张某将王某告上法庭。解决该合同纠纷需要依靠的法律是()A.刑法 B.行政法 C.民法典 D.劳动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向上向善。其中关于生命无价、性别平等、人格尊严等内容,有力推动社会道德观念的进步。这体现的治国理念是()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D.法治和德治6.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对违反民法典基本原则的行为判断,正确的有()①张某用仿品瓷器冒充真品,并以真品的价格卖给李某——诚信原则②李某在某金店试戴一款首饰后,商家强行要求其购买——自愿原则③某快递公司以“女性”为由拒绝了小美参与求职应聘——公平原则④某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规定本市企业有优先权——绿色原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假如有人出卖生命水,要别人以人格做代价,聪明人绝不肯买,因为耻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死去。”这表明()A.人身自由不可限 B.生命没有尊严重要C.人格尊严不可辱 D.交易便利要保护8.充电宝是居家旅行常用的物品。一些不法分子将植入木马程序的充电宝免费给路人扫码使用,以盗取个人信息。面对免费充电宝,我们应该()A.不问来历,直接扫码使用B.立即报警,向公安机关提起诉讼C.不假思索,跟随他人选择D.保持警惕,谨防个人隐私被侵犯9.在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披露了一起商标侵权案件——某啤酒企业使用与知名品牌啤酒近似的名称和包装,被人民法院判决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被责令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208万元、消除影响。该案件告诉我们()①要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②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③知识产权受到国家法律保护④法律保护公民财产的所有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寡居的李奶奶有一对成年儿女,平时生活全由女儿照料,儿子从未履行赡养义务。为此,李奶奶立下有效遗嘱,去世后将遗产全部留给女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女儿不是法定继承人,无权继承母亲遗产B.女儿获得遗产的方式属于法定继承C.儿子未履行赡养义务,无权继承母亲遗产D.儿子的继承权受到侵害,应依法继承11.李某在体育馆观赛时,扰乱比赛秩序,经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效,被民警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警告处罚。李某的行为属于()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1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这说明()①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②无论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③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在议学活动中,课代表以“远离违法犯罪”为议题与同学们分享了如下素材:最高人民法院强调:审判既要成为对失足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应成为挽救教育的课堂。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有()①年龄不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②增强法治观念,远离犯罪“雷区”③预防违法犯罪,人民法院是关键④未成年人已不再受法律的约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24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4年5月28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四周年纪念日。看点一这部厚实的民法典保障人民权利,在“民”与“法”之间彰显为民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与此同时,它也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1)这体现了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什么?(4分)看点二人格权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重要权利。民法典为人格权单独设立了一编,共6章51条。这是我国民法典的一个重大创新和最大亮点,体现了我国法律对人身权的高度重视。人格权编通过规范人格权的确认、保护等而形成的人格权关系,构建人格权的完整规则体系。同时,突出对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优先保护,兼顾人格权的消极防御与积极利用功能,有效平衡人格权保护与其他价值的关系,强化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2)请你结合所学保护人身权的相关知识说说我国法律对人身权高度重视的原因。(6分)15.近年来,公安机关办理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他们大多为年仅十四五岁的初中生。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犯罪的危害,引导同学们远离犯罪,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以“远离犯罪,健康成长”为主题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其中。项目一第一小组分享了一则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初中生小明的自述:我今年十五岁,平时不爱学习,喜欢和“朋友”到营业性歌舞厅玩耍、赌博。最近我缺钱,什么也做不了,“朋友”阿亮说他发现了一小时就能轻轻松松赚几十块钱的方法,我便心动了。我找到阿亮问他赚钱的方法,在他的指引下进行操作。直到警察叔叔到学校找到我和阿亮,我才知道自己竟然参与了电信网络诈骗,更是触犯了刑法。(1)材料中小明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2分)(2)请你结合小明的案例,从不同角度谈谈青少年沾染不良行为的危害。(4分)项目二第二小组对小明的案例展开了以下讨论:(3)你赞同哪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5分)项目三第三小组的同学们决定向全校学生发出“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的倡议:倡议书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更应该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在此,我们倡议:①。

②。

③。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遵守法律规定,积极预防违法犯罪。七年级(1)班全体学生2024年×月×日(4)请你帮助同学们将倡议书补充完整。(3分)

参考答案1234567CCACDAC8910111213DACBDA1.C解析:社会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说明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C解析:树立法律信仰,我们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①③④正确;②不是青少年角度的内容,排除。故选C。3.A解析:题干材料说明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惩恶扬善,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创造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①②③说法正确;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仅仅有救危扶弱者,④说法错误。故选A。4.C解析:依据教材知识,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权、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题干中张某和王某之间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可以依据民法典解决,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B、D的说法不符合题意,均可排除。故选C。5.D解析:A、B、C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中国实际出发;D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向上向善,这体现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故选D。6.A解析:①正确,张某用仿品瓷器冒充真品,并以真品的价格卖给李某,以假充真,违反了诚信原则;②正确,李某在某金店试戴一款首饰后,商家强行要求其购买,违反了自愿原则;③错误,某快递公司招聘以“女性”为由拒绝了小美参与求职应聘,存在就业性别歧视,违反的是平等原则;④错误,某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规定本市企业有优先权,违反的也是平等原则。故选A。7.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这句名言说明人格尊严不可辱,C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排除;B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故选C。8.D解析:我们要树立隐私保护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所以面对免费充电宝,我们应该保持警惕,谨防个人隐私被侵犯,D是正确的;A、C错误,是自我保护意识差的表现;B错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故选D。9.A解析:该案件中,某啤酒企业因侵犯知名品牌啤酒的商标权被法院判决承担相应责任,这体现了法律在维护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即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①说法正确;该案件中,法院对商标侵权行为的判决体现了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说明知识产权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③正确;②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10.C解析:依据教材知识,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题文中,李奶奶的儿子对李奶奶不闻不问,没有尽到赡养义务,李奶奶立下遗嘱,将遗产留给女儿,儿子无权继承母亲遗产,C正确;女儿是法定继承人,有权继承母亲遗产,A错误;女儿获得遗产的方式属于遗嘱继承,B错误;儿子的继承权没有受到侵害,无权继承,D错误。故选C。11.B解析:分析题干材料,李某被给予警告处罚,承担了行政责任,属于行政违法行为,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2.D解析:题干材料表明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③④正确;①②的说法均错误,“都是”“都要”的观点太绝对。故选D。13.A解析:材料说明年龄不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远离犯罪“雷区”,①②正确;③错误,预防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杜绝不良行为是关键;④错误,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的保护。故选A。14.(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4分)(2)①我们都希望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状态,能够有尊严地生活。②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③生命和健康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6分)教你解题(1)本题考查我国法律的本质。解答时,从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角度作答。(2)本题考查我国法律对人身权高度重视的原因。解答时,从我们都希望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等角度作答。15.(1)不良行为:进入营业性歌舞厅、参与赌博。犯罪:参与电信网络诈骗。(2分)(2)①对个人: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②对社会: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危害社会治安,诱发违法犯罪,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等。(4分)(3)我赞同小刚的观点。理由:①尽管法律规定公民到了一定年龄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②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5分)(4)①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增强法治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