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9第10讲大气运动与降水2025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2024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说明相关现象[水平1-4]1.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1.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相关地理现象[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运用区域、等降水量线图,说明降水的时空变更[水平1-4]2.1说明某地降水量分布和变更规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2分析某地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用箭头在图中标出空气运动的方向)(1)垂直运动eq\b\lc\{(\a\vs4\al\co1(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B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2)水平运动eq\b\lc\{\rc\}(\a\vs4\al\co1(A地近地面形成低气压,B地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由高压流向低压[易误辨析]1.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吗?为什么?提示不是。比较气压值的凹凸要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也越低。二、常见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2)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潮湿,是避暑的好地方。2.山谷风(1)成因分析——山坡的冷热变更是关键。(2)影响与应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污染工业。3.城市风(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2)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易误辨析]2.某学校以“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为主题实行辩论会。高一某学生提出要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因地价高,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这种做法可行吗?应着重考虑什么条件?提示可行。应着重探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造林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内。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影响风的三种力受力方向大小对风的影响风速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上为零不影响风速的大小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使风速减小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向斜穿等压线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易误辨析]3.近地面和高空的风有何区分?提示近地面的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30至45度。高空的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四、大气运动与降水1.降水的形成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2)气温下降,水汽能够凝聚。(3)空气中有适量的凝聚核。(4)水滴增大到能着陆到地面。2.降雨的类型A:地形雨,B:气旋雨,C:对流雨,D:锋面雨。3.近地面高、低气压与降水的关系(1)低压:空气上升,气温降低,水汽简单凝聚形成降水。(2)高压:空气下沉,气温上升,水汽不易凝聚,多晴天。[易误辨析]4.空气上升是否肯定带来降水?提示空气上升不肯定带来降水,但是降水肯定与气流上升有关。大气降水是富含水蒸气的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渐渐降低,空气中有足够的凝聚核,温度较低的水蒸气凝聚成小水滴。考点一热力环流【例1】(2024·天津文综)浮尘是沙尘天气中强度最弱的一种类型,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之间,俗称“落黄沙”。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上图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上图所示浮尘天气的是()[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错因诊断]①题干信息提取不精确,没有弄清图中含义;②不知道热力环流的过程。[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得信息:图像信息“浮尘天气示意图”。其次步,思维路径:第(1)题由图可知,乙地高空气流是下沉气流,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下沉形成浮尘。第(2)题,由图可知,乙地受下沉气流影响,说明乙地受高压限制。第三步,筛选答案:(1)C(2)D1.依据热力环流推断温压关系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2.热力环流中的“凹凸”应用在说明相关现象和解题时,推断和运用较多的是气温、气压的关系,需特殊留意下面的几种“凹凸”关系:气温、气压的垂直变更随海拔的增加,气温、气压都会降低(减小)高气压与低气压高气压、低气压是就同一水平面上比较而言的近地面气温、气压关系气温高则气压低,气温低则气压高,即“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中心近地面为高气压中心则其高空为低气压中心,近地面为低气压中心则其高空为高气压中心等压面弯曲与气压凹凸等压面上凸为高气压,等压面下凹为低气压(2024·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考)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左下图),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心建有一个水池(右下图)。据此完成1~2题。1.“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A.为了室内空气流出 B.为了采光C.为了室内热量散发 D.为了室外空气流入2.有关室内空气的流淌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从水池流向四周C.中心为上升气流 D.四周为下沉气流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塔下中心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四周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D正确。第2题,由上题可知,室内水池使四周气温降低,气压增高,则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答案1.D2.B考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例2】(2013·浙江文综)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敞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更图。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更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快速,近地面水汽易凝聚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聚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聚成雨D.白天升温快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聚成雨[尝试自解]________[错因诊断]①不能正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无法正确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②不知道大气运动与降水的关系。[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得信息:题干信息“拉萨河谷地”;图像信息“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更图”。其次步,思维路径:依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推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气流上升,中间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聚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心气候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简单凝聚成雨。第三步,筛选答案:C1.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1)大气环流:一般低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高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少;西风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2)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洋流:暖流影响区域降水多,寒流影响区域降水少。(5)下垫面状况:植被覆盖率高,地表水风光 积广的区域降水较多,反之则少。2.据两地距离推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高考中常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依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1)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2)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3)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4)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2024·北京西城期末)夜雨是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其多少常用夜雨率表示。夜雨率是指20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总和占一天中降雨量的百分比。下图为青海省6~9月平均夜雨率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题。3.甲地夜雨形成的主要缘由是()A.接近河流,夜晚水汽较白天足够 B.河谷地形,夜晚盛行上升的气流C.地处高原,夜晚降水量较白天大 D.位置偏东,受夏季风影响较显著解析甲地位于湟水谷地,河谷地形,夜晚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夜雨。答案B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1.太阳能烟囱发电是一种新能源发电技术,以热气流推动涡轮发电机运转发电,不需冷却水源,相宜于太阳能资源丰富而又缺水的地区。下图为太阳能烟囱发电示意图。图中发电系统空气运动方向标注正确的有哪几个字母?为什么?答案a和c。太阳能烟囱发电是以热气流推动涡轮发电,而热气流密度小、膨胀上升,所以a、c为正确的空气运动方向。下图是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读图回答1~2题。1.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淌方向是()A.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B.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C.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D.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2.该房屋模型能够提升室内温度所利用的地理学问是()A.气流辐合下沉 B.大气环流C.气流辐合上升 D.热力环流解析第1题,冬季的白天,房间甲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房间乙温度低,为下沉气流,因此空气流淌方向是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第2题,从上题可知,该房屋模型利用热力环流原理提升室内温度。答案1.D2.D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四周多荒漠。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1)试推想出现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季节。(2)分析影响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主导因素。答案(1)冬季。(2)气温。由于沙漠戈壁和湖泊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剧烈增温,通过大气的环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潮湿、凉快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湖效应”。读图,完成3~5题。3.“冷湖效应”显著出现的时段是A.1月上午 B.4月傍晚C.7月午后 D.10月中午4.在博斯腾湖的“冷湖效应”作用下,可能导致()A.沙漠戈壁近地面形成高压 B.风从沙漠戈壁吹向湖泊C.沙漠戈壁与湖泊降水增多 D.冷空气沉积在湖泊上面5.该地区“冷湖效应”可能()A.削减湖面水分蒸发 B.加快湖泊增温速度C.增加沙漠植物蒸腾 D.使得沙漠辐射停滞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冷湖效应发生时沙漠戈壁气温高于湖面,出现在夏季,沙漠戈壁升温快,气温高,C正确。第4题,由材料可知,冷湖效应发生时沙漠戈壁气温高形成低压,风从湖面吹向沙漠戈壁;因出现逆温现象,对流不旺盛,沙漠戈壁与湖泊降水削减,冷空气沉积在湖泊上面,D正确。第5题,“冷湖效应”,使空气对流减弱,湖面水分蒸发削减,A正确;湖泊增温速度减慢;冷湖效应对沙漠植物和沙漠辐射影响较小。答案3.C4.D5.A主观题增分策略(五)降水特征与成因分析一是降水成因分析(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植被、洋流、人类活动)。二是降水差异及成因分析,一般从图像中获得有效信息。三是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在高考中多以气候资料图表、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区域图为载体。(经典高考题)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结合上图所示信息,说明T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缘由。(6分)[样卷评析][标准答案]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响,大气增温、增湿。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下垫面、洋流及人类活动等。提取图中经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信息分析该岛东北部降水丰富的缘由,该岛屿纬度较低,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显著,降水丰富;地处东北信风带,东北部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旁边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命题方向满分术语降水规律描述降水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来线旁边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降水成因大气环流地处××纬度,受××的影响海陆位置地处××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地形以××地形为主,地形××;地势××高××低;多××雨洋流沿岸有×流经过,对沿岸气候起××作用人类活动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等人类活动影响气候(2024·湖北黄冈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圣保罗是巴西最大城市,制糖工业发达。2014年发生了80年来最严峻的干旱,该市水库水量只有库容量的3%至5%。气象学家认为,一种叫作“大气堵塞”的风动现象变更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下图为“大气运动正常路径与堵塞路径示意图”和“圣保罗气候资料图”(气象站位置:23.5°S,46.6°W,海拔792m)。月份123456789101112日均气温(℃)22.122.421.719.717.616.515.817.117.819.020.321.1降雨量(mm)238.7217.4159.875.873.655.744.138.980.5123.6145.8200.9日均日照(h)4.85.24.74.74.94.85.35.04.24.44.84.2(1)简述圣保罗降水主要水汽来源。(2)推断圣保罗雨季主要降水类型并给出理由。(3)指出干旱年份限制圣保罗的天气系统,并分析干旱对圣保罗的影响。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圣保罗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东南信风带来的大西洋蒸发的水汽,气压带移动带来的亚马孙热带雨林蒸腾的水汽。第(2)题,圣保罗雨季主要降水类型是对流雨。雨季为10月至次年3月,为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加上沿岸暖流影响,气温高,水汽足够,空气对流旺盛,形成对流雨。依据表格中降水量,雨季月降水量大,说明对流旺盛,多暴雨天气。雨季日照时长与干季日照时长几乎相同,说明降雨历时短,是强对流天气形成的对流雨。第(3)题,气象学家认为,一种叫作“大气堵塞”的风动现象变更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该天气系统使圣保罗发生严峻干旱,应是高压系统,从气流角度看是反气旋。该天气系统限制,盛行下沉气流,2014年发生了80年来最严峻的干旱,该市水库水量只有库容量的3%至5%,导致城市用水短缺。水力发电少,导致城市水电供应惊慌。农业减产,干旱影响甘蔗生长,产量下降,导致制糖厂原料短缺,产量下降。答案(1)大西洋蒸发的水汽;亚马孙热带雨林蒸腾的水汽。(2)对流雨,理由:雨季为10月至次年3月,为热(或夏)季,气温高,对流旺盛;雨季月降水量大,说明多大雨(或暴雨);雨季日照时长几乎和干季相同,说明降雨历时短(理由任答2点)。(3)高压(或反气旋)。城市用水短缺;城市电力(水电)供应惊慌;制糖厂原料短缺,产量下降(干旱影响甘蔗生长,产量下降)。等压线图[获得信息]本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展示了等压线图中基本气压场的分布。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①、②、⑥是低压中心,③、④、⑤处气压高。[解读信息](1)低压是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如图中①②⑥。(2)高压是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如图中③④⑤。(3)低压槽是由低压延长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作槽线。如图中b。(4)高压脊是由高压延长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作脊线。如图中a。(5)鞍形气压场简称鞍,它是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织分布的中间区域。如图中c。1.等压线图的判读流程第一步:明确等压线类型结合题干信息、图名和图例,明确图像为模拟气压场还是某实际区域气压场。其次步:分析等压线分布特征,判明气压场基本形式据等压线数值递变特点、曲直、走向、疏密等推断高(低)气压、高压脊或低压槽、鞍部的分布特征。第三步:结合题目要求,针对性解题气压场中常见的设疑为推断某地风力、风向等天气状况及其变更。需结合题目要求针对性地回答。2.风向的判定方法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肯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其次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对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为例)。【拓展延长】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风力大小影响因素常考分析语句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降水多(少)距高压远近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风力大海面上风力大植被多少冬季植被少,风力大地形起伏大小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山谷口,狭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长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样,风力大考法一在等压线图中推断风向1.(2014·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下题。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A.台北 B.上海C.首尔 D.北京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据此可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图示时段内台北始终为偏北风;首尔、上海始终为偏南风;北京由东南风变为东北风。答案D考法二依据等压线分布图判读天气特征2.(2024·江苏地理)2024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下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1)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A.甲 B.乙C.丙 D.丁(2)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A.晴,西南风 B.阴,西北风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解析答案(1)A(2)C考法三风力大小的分析3.(2013·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潮湿和半潮湿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旁边是闻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分析H县城旁边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缘由。解析本题采纳风力大小分析方法,结合图文资料绽开缘由分析。答案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长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样;H县城旁边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2024·浙江联考)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1~2题。1.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缘由是()A.湖、岸地形凹凸差异 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2.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A.夏季白天 B.夏季晚上C.冬季晴天 D.冬季阴天解析第1题,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选择B。第2题,近地面为偏西风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为偏东风,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选择A。答案1.B2.A(2024·四川成都二诊)下图为美国西部内华达山脉37°N西坡1~12月降水垂直递增率分布图。降水垂直递增率是指海拔每上升100米降水的增加量(毫米/100米)。据此完成3~4题。3.3月,最大降水高度约在海拔()A.900米处 B.1400米处C.1800米处 D.2300米处4.7月降水垂直变更小的缘由主要是()A.位于背风坡,各海拔降水均少 B.受高压限制,各海拔降水均少C.受低压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 D.受海风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解析第3题,如图,3月降水随海拔的上升,先增加后削减,在1800米处起先为负值,所以在该处增加到最大值后削减,则最大降水高度在1800米处。第4题,该地在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全年温柔,雨热反期。所以7月降水垂直变更小是因为,7月为该地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故选B。答案3.C4.B(2024·福建莆田二模A卷)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更差异很大。下图为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更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日变更的干脆因素是()A.太阳高度 B.热力环流C.植物蒸腾 D.大气环流6.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更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A.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B.气温日较差更大C.降水量较多 D.地形较平坦解析第5题,读图甲北京时间8~20点(白天)降水较少,21~8点(夜晚)降水多,所以甲地应位于盆地(谷地)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地区夜晚降温慢,气温较高,谷底的暖空气被山坡下沉的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谷底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因为山坡和山谷温度不同形成的大气运动为热力环流,所以甲地降水量的日变更的干脆缘由是热力环流,根本缘由是受热不匀称,故该题选B。第6题,读图甲地夜间降水多,夜间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下渗较多,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乙地白天降水多,白天气温高,蒸发量大,下渗较少,不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因为甲地夜晚降水多乙地白天降水多,可以推断甲地位于谷地(盆地)乙地位于山地,乙地的气温日较差大,故B错误;读图乙地降水时间长,降水量更大,故C错误;甲地降水的日变更特点主要是对土壤的水分造成影响,和地形平坦无关,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答案5.B6.A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通过多年冻土区约552km,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防护成为青藏铁路建设施工的重点,片石通风路基是冻土区常用的路基防护措施。下图示意青藏铁路片石通风路基横断面。据此完成7~8题。7.片石通风路基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8.专家建议青藏铁路东西走向路段路基两侧增加片石护坡层,且南坡厚度要大于北坡,其目的是()A.进一步降低路基的温度 B.保持路基两侧降温一样C.降低南坡风力侵蚀强度 D.增加北坡路基散热效率解析第7题,片石由较大的砾石组成,砾石间孔隙较大,孔隙中充溢空气。冬季外部气温低于路基孔隙气温,则外部较冷重的空气进入片石通风路基孔隙中,置换孔隙中原来的较热空气,形成热对流,从而使路基温度降低;夏季相反,外部气温高于片石通风路基孔隙气温,则外部热空气不易进入路基。故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是冬季。第8题,东西走向的铁路,南侧路基处于向阳坡而温度高于北坡,故为了保持路基两侧降温一样,应使南坡片石护坡层厚度大于北坡。答案7.D8.B(2024·天津一模)读图,回答9~10题。9.推断此时P地的风向()A.西北风 B.东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10.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第9题,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推断为西北风。第10题,图示等压距为2.5hPa,则Q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005hPa或1007.5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法,可推断Q数值可能是1002.5hPa~1005hPa或1007.5hPa~1010hPa;与图中丁处数值可能相等。答案9.A10.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2024·广东广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摄氏度。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四周群山环绕。其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1978年城市化水平为456%,2010年时已经达到627%,热岛效应渐渐增加。下图是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更统计图。(1)描述兰州该日热岛效应的变更规律。(4分)(2)说明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效应特点的成因。(6分)(3)推想兰州热岛效应季节变更的规律,并说明理由。(6分)(4)分析兰州城市化引起下垫面性质变更与热岛效应的关系。(6分)解析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效应特点是市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的“冷岛”效应。主要从气流运动特点分析。兰州热岛效应季节变更的规律是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从气流运动、人为放热、大气保温效应等分析。第(1)题,兰州该日热岛效应夜间强,白昼弱。半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第(2)题,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效应特点是气温低于郊区气温的“冷岛”效应。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城市中心地表和建筑物大量汲取太阳热量,大气对流、湍流作用增加,利于散热。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加强,城区和郊区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混合作用增加,城郊温差削减。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且不利于散热。因而引起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的“冷岛”效应。第(3)题,兰州热岛效应季节变更的规律是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冬季受冷气团限制,天气稳定,有利于热岛的形成与发展。受山谷地形影响,冬季逆温层加厚,不利于城市散热。冬季正值供暖期,排放热量多。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城区大气逆辐射增加,收入热量多。夏季弱的缘由与正午时形成的冷岛效应类似,热岛效应最弱。第(4)题,下垫面的变更,包括地面性质、建筑密度、植被覆盖率等。兰州城市化的发展变更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人工建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城市地面和建筑物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低,汲取率加大。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构成较为粗糙的城市下垫面、因而对风的阻力增大,风速降低,热量不易散失。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绿地和水体削减,地表含水量少,热量更多地以散热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使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加。答案(1)夜间强,白昼弱;半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2)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剧烈,城市中心地表和建筑物大量汲取太阳热量,大气对流、湍流作用增加,利于散热;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加强,城区和郊区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混合作用增加,城郊温差削减;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客房培训
- 2025合同范本:商铺租赁合同协议书
- 2025年版权保留转让合同
- 护理培训成果汇报
- 2025商业店铺租赁合同范本2
- 2025租赁合同的担保方式
- 2025网约车租赁服务合同
- 2025劳动合同范本标准模板
- 2025标准设备购买合同参考范本
- 2025合作伙伴合同书 企业合作伙伴合同撰写
- 浙江省外国语实验学校2025届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精神疾病治疗新靶点-深度研究
- 教学课件-统计学(第三版)袁卫
- 湖北省武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医院保安员培训
- CNAS-CL01:201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 依法执业与医疗安全培训课件
- 2024年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社会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笔试真题
- Unit 6 Beautiful landscapes Reading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七年级英语下册
- 神经导航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与经验
- 血透室叙事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