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训练)1.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提出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主张。胡适的这一主张A.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B.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C.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D.具有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可知胡适在五四之后对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反思,A项正确;“激化”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作用,排除C项;“全盘西化”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2.如图是漫画家玄生于1925年发表的漫画《帝国主义和军阀原形写真》,右上角题字:有钱有势的美国人。他左手举着一把剑,右手拉着一根链子,链子的另一头套着被画成狗的军阀形象,写明是“屠杀京汉路工人的吴佩孚”。该漫画(
)
A.矛头直指奉系军阀张作霖 B.指明了北伐战争的战略战术C.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助推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答案】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25年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925年的漫画讽刺了屠杀京汉铁路工人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受到美帝国主义的支持。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反对封建军阀、帝国主义列强,1926年国民大革命运动开始。因此1925年的漫画有利推动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D项正确;漫画矛头直指直系军阀吴佩孚,排除A项;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漫画讽刺吴佩孚不能说明战略战术,排除B项;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标志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上海是中国重要的城市。下列历史事件与上海相关的有①中国近代最早航运企业在此创办②陈独秀在此创办《青年杂志》③中国共产党在此成立④上海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详解】中国近代最早航运企业是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1984年包括上海的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故①②③④均与上海有关,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4.据北京政府农商部统计,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的资本总额是六千两百多万元,1920年增为一亿五千五百万元,增加了125%;其中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的纱厂由35家增至63家,纱锭由687900多锭增至1354500多锭,增加了97%;新式煤矿的产量由449500吨增加为4889700吨,增加了近11倍;面粉厂增加了84家。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A.导致自然经济完全解体及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B.得益于晚清政府与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政策C.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D.有利于无产阶级发展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答案】D【详解】材料反映,1914-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队伍因此得到壮大,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故选D;自然经济在近代中国仍然占主导,排除A;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B;戊戌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的表现,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5.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共人数快速增加的原因是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革命根据地的创建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国民革命迅速发展【答案】D【分析】试题分析: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925年一年内的中共党员人数变化,此时正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由于革命的开展,中共的影响得到扩大,因而吸收党员人数迅速增加。故D正确。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开始及成果。【详解】6.1922年5月初,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62人,代表12个城市100多个工会组织、27万多名会员。大会最终通过了共同宣言,提出工人阶级要联合全国的农民以至于小资产阶级,共同奋斗。这次大会A.宣告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提升了党的政治影响力C.宣传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62人,代表12个城市100多个工会组织、27万多名会员。”可知党的政治影响力增大,B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2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反帝反封建,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排除D项。故选B项。7.“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函所答密约、放充庚子赔款和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做法对中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亲俄之风”表现在(
)A.青年学生要求“废除二十一条 B.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C.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D.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体现了“亲俄之风”,B项正确;针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青年学生兴起五四运动,要求废除“二十一条”,不能体现“亲俄之风”,排除A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毛泽东开创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不是“亲俄”的表现,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排除D项。故选B项。8.百年前的上海、嘉兴南湖,让你想到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建立C.国民革命运动 D.抗日战争【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和浙江嘉兴召开,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9.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
)A.三民主义的主张 B.新三民主义的主张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1月(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B项正确;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新三民主义的主张,A项提出时间在此之前,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建立红色区域政权的思想,不属于国民党的思想,排除C项;“攘外必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亡之时国民政府的基本国策,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0.在1919年7月11日的《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上,张闻天发文表示对当时的政府“切实劝告无用”,“奔走呼号无用”。主张用“釜底抽薪”的方法来个“一切废除”,然后建设一个“健全的民主共和国”。这反映出张闻天(
)A.主张大力声援上海的工人运动 B.已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C.强调各革命阶级联合的必要性 D.反思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局限【答案】B【详解】材料“主张用‘釜底抽薪’的方法来个‘一切废除’,然后建设一个‘健全的民主共和国’。”说明张闻天主张用彻底地暴力革命推翻当时腐朽的北洋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闻天的这一主张与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相吻合,反映出张闻天已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张闻天对上海工人运动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出张闻天主张推翻当时的北洋政府,未强调阶级联合,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张闻天对北洋政府的认识,而不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排除D项。故选B项。11.上海和嘉兴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一大”召开 D.南昌起义【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故答案为C项;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无关,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在北京爆发,排除B项;南昌起义是在江西南昌,排除D项。12.“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引文出自A.胡适:《文学改良刍议》B.陈独秀:《文学革命论》C.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梁启超:《新史学》【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是李大钊对十月革命的评价,出自《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一文,C项正确;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在1917年倡导了中国的文学革命,与文中所说的赤旗等无关,AB两项错误;梁启超的《新史学》推动了史界革命,但与自由曙光和将来的环球无关,D项错误。13.1921年,北京工人在“五一”劳动纪念日举行了公开游行示威,工人们发表了号召性的演说,1500名工人组成的游行队伍举着写有重要标语的旗帜,唱着革命歌曲,喊着“增加工资,缩短工时”的口号沿街行进。这反映出当时(
)A.马克思主义得到有效传播 B.国民革命运动迎来了高潮C.中共的组织领导能力强大 D.工人的政治目标十分明确【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助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因此材料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得到有效传播,A项正确;国民大革命的时间是1924年至1927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且时间不明确,无法判断中国共产党是否成立,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目标,非政治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14.胡适在回顾历史中说到,经过改组的国民党已成为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1926年至1927年间,“全国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气象”。这反映了当时A.上地革命符合中国国情B.民族工业迎来较快发展C.军阀混战局面基本结束D.国民革命得到民众支持【答案】D【详解】从材料的时间和关键“全国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并联系所学可知,这与国民革命打军阀除列强的政治行为得到民众支持有关。故答案为D项。A项,土地革命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排除;B项,1927—1936年民族工业迎来较快发展时期,排除;C项,1928年东北易帜,宣告中国旧军阀混战局面基本结束,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5.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欧洲的战争,是大…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战争。我们国内的战争,也是大……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战争。民主主义战胜,就是庶民的胜利”。材料中的“民主主义”A.与资产阶级政治追求吻合 B.主要反对封建专制的统治C.追求的是劳工阶级的胜利 D.开启了世界近代化的潮流【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盛赞十月革命,因此这里的民主主义主要指的是追求劳工阶级的胜利,C正确;李大钊是无产阶级领导人,其政治主张与资产阶级并不一致,排除A;《庶民的胜利》发表时封建帝制已经被推翻,排除B;世界近代化潮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启的,排除D。16.1926年,这首借用儿歌《两只老虎》曲调重新填词的《国民革命歌》,唱遍了大江南北。歌词“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反映了国民革命的(
)A.背景 B.目标 C.作用 D.影响【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可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口号,反映了国民革命的目标,B项正确;国民革命的背景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排除A项;国民革命的作用和影响是基本推翻了北样军阀的统治,排除C、D项。故选B项。17.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中国近代史过程中根据学者观点绘制的结构图。按此理解属于“组织反应”的是A.兴办开平煤矿B.提出三民主义C.宣传民主与科学D.共产党成立【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开矿办厂属于技术层面,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的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属于制度层面的内容,故B项错误;民主与科学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故C项错误;共产党的成立属于政党组织形式,故属于组织层面的内容,故D项正确。18.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符合题意;A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19.2020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中国正处于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此时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A正确;B是1924-1927年,C是1931-1945年,D是1946-1949年,排除。20.学者李剑农在论及中共成立时说:“受了俄国革命的刺激,思想上起了变化,一般人被国内的军阀和国外帝国主义压迫得不堪,于是新文化运动的急进分子,想把俄国的共产党作为导师,动员大多数尚没有阶级意识的无产者齐联合起来,造成无产阶级和军阀的决斗,和帝国主义的决斗。”下列各项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的无产阶级尚未产生阶级意识B.反帝反封建的浪潮是中共成立的重要背景C.共产党的成立推动了新文化运动走向急进D.先进的中国人已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答案】B【详解】题干描述的是中共成立的背景,即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中共受到十月革命影响,号召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B正确;材料中提到“大多数尚没有阶级意识”,而不是全部没有,排除A;C项因果关系倒置,排除;1927年开辟井冈山道路,先进的中国人才找到正确革命道路,排除D。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作品名称作品简介
油画《启航一中共一大会议》。何红舟、黄发祥创作于2009年,作品采用写实主义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登船启航的这一历史瞬间
油画《井冈山会师》。王式廓创作于1957年,作品描绘了毛泽东同志带领队伍欢迎朱德同志率领南昌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时的情景
油画《遵义会议》。画家沈尧伊以独特的构图形式,描绘了遵义会议期间20位参会者各自的人物神态和内心世界
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画家陈坚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递交投降书的场面
油画《开国大典》。画家董希文创作于1953年,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盛大历史场景(1)根据以上美术作品反映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史实,绘制党史年代尺,并对有关史实加以说明。(2)任选一幅油画进行赏析,并谈谈你对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史料价值的看法。【答案】(1)年代尺(注:年代尺中应涵盖六幅油画所反映的历史史实及对应时间。)说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1928年井冈山会师壮大了根据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45年9月9日,日军投降标志着抗战的胜利,表明中共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三座大山的长期压迫和剥削,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2)示例:《开国大典》赏析:油画《开国大典》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气势恢宏.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奕,各阶层、各民族代表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典礼。作品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作品采用严谨的写实手法,借鉴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方式,通过透视和光影的处理强化画面主题,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作品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看法:美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形象生动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上面这几幅作品都是作者在对中共党史进行深入研究精心考证的基础上创作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它是对史实、人物和社会现象等的艺术加工,须用其他史料印证。【详解】(1)根据材料中涉及的重大历史时间及其发生的年代,可以绘制下列年代尺(注:年代尺中应涵盖六幅油画所反映的历史史实及对应时间。)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井冈山会师壮大了根据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9月9日,日军投降标志着抗战的胜利,表明中共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三座大山的长期压迫和剥削,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2)示例:《开国大典》赏析: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油画《开国大典》。根据油画内容可知,作品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气势恢宏.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奕,各阶层、各民族代表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典礼。作品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从作品风格看出,作品采用严谨的写实手法,借鉴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方式,通过透视和光影的处理强化画面主题,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作品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看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形象生动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上面这几幅作品都是作者在对中共党史进行深入研究精心考证的基础上创作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它是对史实、人物和社会现象等的艺术加工,须用其他史料印证。22.历史上国民党国民党有它光荣的历史……。新环境中,敌人的方针,必然集中于反蒋反共……因此,我们是坚决拥护蒋委员长及其领导下之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并号召全国一致拥护。——毛泽东《论新阶段》1938.11问题(1)从历史看,“国民党的光荣历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新环境中的“敌人”主要是指哪些人?(3)怎样看待“我们”所做出的“一致拥护”决定?“我们”采取了怎样的具体行动?【答案】(1)推翻满清,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掀起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并推翻了袁世凯帝制;与中共合作,实行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试图重建国家统一;掀起改订新约运动,提高了中国自主地位;与中共合作,抗击日本侵略者。(任四,史论结合满分,否则减半给分)(2)日本帝国主义以及汉奸势力(3)拥护: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加深,中共放弃两党恩怨,拥护蒋委员长及其领导下之国民政府与国民党,有利于促进国共两党实现团结抗日,有利于国家、民族利益。(其它言之成理也可)行动:中共向蒋介石送交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的宣言》,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八路军、新四军开赴前线,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正面战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详解】(1)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国民党的光荣历史”主要表现有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掀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反对袁世凯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维护共和体制;与中共党内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掀起改订新约运动,提高了中国自主地位;与中共党外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等。(2)敌人:根据材料中“《论新阶段》1938.11”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环境中的“敌人”主要是指日本帝国主义以及汉奸势力。(3)评价:根据所学知识,用唯物史观,从做出相关决定的背景、表现和作用等方面评价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拥护蒋委员长及其领导下之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决定。行动:根据所学知识,从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开辟两个战场等国共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合作说明“中共拥护国民党及其政府”的行动。23.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阅读下表材料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叙述出处1919年五月四日,为阻止巴黎和约的签字,北平的大学生们手举着一张张木牌,拉着长长的横幅,喊出最高亢的声音,摧毁府邸,冲击“敌群”,他们是先锋,激励着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商人罢市,推动着运动的初步胜利,为历史发展迈出有力一步。孟祥娟《论五四运动中参与主体党醒的逻辑理路》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沦陷后,有人表示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水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面对日军残忍的杀戮,面对支离破碎的中国社会时,中华儿女强烈的忱患意识和救亡意识纷纷崛起,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救亡图存、共赴国难,“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招投标及合同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2024-2025学年初三第5次月考试题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5的场地租赁合同样本
- 2025技术授权借贷合同范本
- 2025搅拌车租赁合同范本
- 2025简约标准的房屋租赁合同
- 2025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国内竞争性招标合同
- 2025年企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梳理汇编
- 2025商店商铺租赁合同样式模板
- 第2单元 社会服务(整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苏教版
- 汉中汉源电力招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安徽省马鞍山工业学校专任教师招聘真题
- 《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知识培训
-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JJF 1338-2012相控阵超声探伤仪校准规范
- 送达地址确认书(诉讼类范本)
- ST5063TQZ清障车改装设计
- 单位产品能耗定额和限额国家标准
- 数学建模“如何进行人员分配”问题
- 解除购销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