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o"第2章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题型训练(40题9大类型)TOC\o"1-3"\h\u【题型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1【题型2空气组成的测定】 2【题型3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9【题型4氧气的化学性质】 11【题型5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17【题型6催化剂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19【题型7氧气的制取装置】 21【题型8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28【题型9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30【题型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1.(2021秋•绥棱县校级期末)下列事实分别能说明空气的成分,用物质的名称填空:①石蜡、木材等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②酥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答案】①氧气;②水蒸气。【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其各种成分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答】解:①空气中氧气具有助燃性,石蜡、木材等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②酥脆的饼干放置一段时间后不脆,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变潮,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答案为:①氧气;②水蒸气。2.(2022秋•克东县校级期末)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约占空气体积的78%,能做电光源的气体是稀有气体,其约占空气体积的0.94%。【答案】氮气;78%;稀有气体;0.94%。【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常见气体的用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答案为:氮气;78%;稀有气体;0.94%。3.(2022秋•麻阳县校级期中)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1)麻花、饼干等食品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2)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3)敞口久置于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答案】(1)水蒸气;(2)氧气;(3)二氧化碳。【分析】根据空气中的成分、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麻花、饼干等食品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这是麻花、饼干吸水之后变软的缘故,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2)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3)敞口久置于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1)水蒸气;(2)氧气;(3)二氧化碳。【题型2空气组成的测定】 4.(2022秋•蓬江区期中)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分析】根据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可以知道: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装置是否漏气;(2)红磷的用量是否充足;(3)瓶内的氧气是否耗尽;(4)装置是否冷却到室温;而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从以下两各方面考虑:(1)止水夹有没有夹紧;(2)燃烧匙伸入是否过慢等,可以根据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并解答该题。【解答】解:①实验中所取红磷的量不足,会使装置内氧气不能被全部消耗,所以使得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体积的,故解释合理;②若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则会使实验装置漏气,那么外界空气就会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故解释合理;③若乙同学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解释合理;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解释合理。故选:D。5.(2021秋•金山区期末)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内的气体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接通电源使用电烙铁发热,引燃红磷,使实验结果更精确 B.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氧气浓度变化,Y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C.图2中BC段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温度升高所增加的气压大于氧气消耗所减小的气压D.图2中当反应时间为t1时才打开活塞K,看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答案】B【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答】解:A、图1中接通电源使用电烙铁发热,引燃物质红磷,与外界隔绝,使实验结果更精确,故正确;B、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下降,直至降低至室温,因此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浓度,这是因为始终反应进行,氧气浓度不断减小,故错误;C、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气压膨胀导致气压增大,由于温度升高所增加的气压大于氧气消耗所减小的气压,故正确;D、图2中在t1时后压强增大,说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故正确。故选:B。6.(2022秋•昆明期末)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刚开始注射器活塞停在10mL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燃红磷后产生大量白雾 B.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 C.冷却至室温后观察活塞最终停在刻度8的位置 D.红磷的量要足量,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答案】C【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点燃红磷后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左移动;反应后氧气被消耗,冷却至室温后,压强减小,注射器的活塞后向右移动,故选项说法错误。C、刚开始注射器活塞停在10mL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氧气的体积大约是2mL,冷却至室温后观察活塞最终停在刻度8的位置,故选项说法正确。D、红磷的量要足量,以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7.(2023春•龙口市期末)(多选)如图装置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白磷的着火点为40℃;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试管中白磷下面铺一层细沙可防止试管炸裂 B.白磷的用量不会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 C.烧杯中加水前,试管中的白磷不燃烧,加水后白磷燃烧,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D.实验结束后,打开弹簧夹,量筒中的液面最终停留在40mL处【答案】BD【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白磷燃烧放热,试管中铺一层细沙,可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该选项正确;B、该实验中白磷应该足量,这样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使实验结果更准确,该选项不正确;C、烧杯中加水前,试管中的白磷不燃烧,加水后,水喝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故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该选项正确;D、氧气的体积占空气的五分之一,实验结束后,打开弹簧夹,量筒中的液面最终停留在处,该选项不正确。故选:BD。8.(2023春•章丘区期末)(多选)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足量),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发现烧杯内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 C.该实验证明了O2约占空气质量的 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大于【答案】ACD【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实际上是红磷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打开止水夹,发现烧杯内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如果红磷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的氧气,测定结果会小于,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CD。9.(2023春•张店区校级期中)某兴趣小组按图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的气体主要性质为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水夹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中气压减小;且倒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不用木炭代替红磷的原因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答案】(1)4P+5O22P2O5;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中气压减小;;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分析】(1)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来分析解答;根据实验结束后,红磷不再燃烧来分析解答;(2)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中气压减小来分析解答;根据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来分析解答;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O2→P2O5,实验结束后,红磷不再燃烧,说明剩余气体主要性质为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水夹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中气压减小,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燃烧消耗氧气,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故进入的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所以不能用木炭来代替红磷,故不用木炭代替红磷的原因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故答案为:(1)4P+5O22P2O5;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中气压减小;;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10.(2022秋•桐柏县校级期末)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写出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填“上升”或“下降”)。(3)将图中红磷换为木炭,该方案不可行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会产生压强差,所以无法测定氧气的含量。【答案】(1)P+O2→P2O5;(2)下降;上升;(3)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会产生压强差,所以无法测定氧气的含量。【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碳,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O2→P2O5;故答案为:P+O2→P2O5;(2)红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受热膨胀,集气瓶中的液面先下降,又因为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冷却至室温,集气瓶的液面上升,故答案为:下降;上升;(3)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以换成木炭,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它们仍占据气体体积,不会产生压强差,所以无法测定氧气的含量,故答案为: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会产生压强差,所以无法测定氧气的含量。【题型3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11.(2022春•周村区期中)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其目的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及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这一目的的是()A.外卖、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 B.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C.将农田中的玉米秸秆就地焚烧 D.增高烟囱排放工厂中产生的废气【答案】A【分析】A、根据外卖、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既防止污染,又节约资源进行分析;B、根据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环境进行分析;C、根据玉米秸秆就地焚烧污染环境;D、根据增高烟囱不能减少废气的排放量。【解答】解:A、外卖、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既防止污染,又节约资源,故A正确;B、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环境,故B错;C、玉米秸秆就地焚烧污染环境,故C错;D、增高烟囱不能减少废气的排放量,故D错。故选:A。12.(2021秋•黄石港区校级期末)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C.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答案】B【分析】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要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能减少燃油、燃气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故选项说法正确。B、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不能减少污染物总量的排放,不能减少空气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C、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能减少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能减少空气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3.(2022秋•宛城区校级期末)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南阳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发展共享单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答案】C【分析】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做法是否能产生可吸入颗粒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①保护青山绿水可以净化空气,防止水体污染。②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会造成空气中PM2.5含量增加。③发展共享单车,能减少使用私家车产生的污染物。④煤炭燃烧的过程中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可吸入颗粒物,造成PM2.5的升高,减少燃煤使用,能减少PM2.5、空气污染气体的排放。⑤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会增加有害气体和PM2.5的含量。故①③④做法正确。故选:C。14.(2022秋•大连期末)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是氧气。(2)空气成分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二氧化碳。(3)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以得知氮气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4)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有利于净化空气的是abc(填写字母序号)。a.使用清洁能源b.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c.大力植树造林【答案】(1)氧气;(2)二氧化碳;(3)难溶于水;(4)abc.【分析】(1)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2)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进行分析;(3)根据氮气难溶于水进行分析;(4)根据净化空气主要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净化着手进行分析。【解答】解:(1)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气体是氮气和氧气,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说明了氮气难溶于水;(4)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a正确;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净化空气,故b正确;植树造林能净化空气,有利于净化空气,故c正确。故答案为:(1)氧气;(2)二氧化碳;(3)难溶于水;(4)abc.【题型4氧气的化学性质】 15.(2022秋•茶陵县期末)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铁、硫、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B.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21% C.鱼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D.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答案】D【分析】A、根据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解答。B、依据空气中各成分含量来判定。C、根据鱼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水中溶有氧气解答。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定。【解答】解:A、铁、硫在氧气中燃烧分别生成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硫,均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均属于化合反应;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氧气的质量分数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故选项说法错;C、鱼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水中溶有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若产生氧气,反应物质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故选项说法对;故选:D。16.(2022秋•同心县期末)“思维导图”是将学习过程中的碎片知识进行有序整理,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明整理的“氧气”思维导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处:氧气所处的物质类别是纯净物 B.②处:“物理性质”中可添加上“密度大于空气” C.③处:“用途”中可添加“燃料” D.④处:制取中的错误是收集方法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答案】C【分析】A、根据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B、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进行分析;C、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进行分析;D、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进行分析。【解答】解:A、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C、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C错误;D、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收集方法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故D正确。故选:C。17.(2023春•任城区期中)下列化学变化中,氧气不是作为反应物的是()A.天然气燃烧 B.钢铁冶炼 C.植物光合作用 D.食物腐烂【答案】C【分析】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天然气燃烧,是天然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该反应中氧气属于反应物,故选项错误。B、钢铁冶炼,是生铁中的碳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该反应中氧气属于反应物,故选项错误。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氧气在该反应中属于生成物,故选项正确。D、食物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过程,该反应中氧气属于反应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18.(2022秋•襄都区校级期末)下列对化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放少量水是防止温度过高致使瓶底炸裂 B.在呼出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证明呼出气体含CO2比空气多 C.在空气中点燃木炭,发红,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答案】C【分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能够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B、在呼出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证明呼出气体含CO2比空气多,也可能是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低导致的;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放少量水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该选项不正确;B、在呼出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证明呼出气体含CO2比空气多,也可能是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低导致的,该选项不正确;C、在空气中点燃木炭,发红,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选项正确;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选项不正确。故选:C。19.(2023春•淄博期末)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等方面着手,如通常状况下氧气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以上两个空至少答四点)。(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归纳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气能与某些金属单质反应,如:镁、铁、铜等,请你写出镁、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氧气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如:氢气、碳、磷等,请你写出氢气与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氧气与某些化合物反应,如甲烷、丙烷(C3H8)等,请你写出丙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答案】(1)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2)Mg+O2→MgO;Fe+O2→Fe3O4;非金属单质;H2+O2→2H2O;化合物;C3H8+O2→CO2+H2O。【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的内容和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分析;(2)根据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来分析;根据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来分析;根据氢气、碳、磷等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非金属单质来分析;根据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来分析;根据甲烷、丙烷均是由C、H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化合物来分析;根据丙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来分析。【解答】解:(1)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等方面着手;如通常状况下氧气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等。(2)氧气能与某些金属单质反应,如:镁、铁、铜等;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Mg+O2→MgO;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氢气、碳、磷等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非金属单质,则氧气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甲烷、丙烷均是由C、H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化合物,则氧气能与某些化合物反应;丙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3H8+O2→CO2+H2O。故答案为:(1)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2)Mg+O2→MgO;Fe+O2→Fe3O4;非金属单质;H2+O2→H2O;化合物;C3H8+O2→CO2+H2O。20.(2023春•广饶县期中)现有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镁带、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②;(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③;(3)放出大量热,产生耀眼白光的是④;(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①⑤;(5)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②;(6)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⑤.【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大量的白烟;镁带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木炭和蜡烛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硫有毒,能够污染环境;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合一’.【解答】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3)放出大量热,产生耀眼白光的是镁带;(4)木炭和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硫在氧气燃烧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6)木炭、硫磺、红磷、镁带和氧气发生的反应生成物均为一种都属于化合反应,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1)②;(2)③;(3)④;(4)①⑤;(5)②;(6)⑤.21.(2022秋•丰满区期末)有的化学反应需要控制一定的条件。(1)反应条件不同,现象不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可见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2)反应条件不同,反应产物不同:通常情况下,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在叶绿素、光照条件下,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请你举出一个事例)。【答案】(1)浓度。(2)通常情况下,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在叶绿素、光照条件下,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分析】(1)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2)通常情况下,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在叶绿素、光照条件下,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解答】解:(1)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2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可见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2)通常情况下,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在叶绿素、光照条件下,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故答案为:(1)浓度。(2)通常情况下,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在叶绿素、光照条件下,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22.(2022秋•克东县校级期末)按要求回答实验中涉及的问题:(1)图1是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2)图2是木炭在氧气在的燃烧实验,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检验燃烧产物。(3)图3是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答案】(1)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2)澄清石灰水;(3)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分析】(1)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散逸到空气中,进行分析;(2)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3)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吸收热量,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进行分析。【解答】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故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检验燃烧产物;(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吸收热量,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答案为:(1)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2)澄清石灰水;(3)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题型5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23.(2023春•泰山区期中)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黑色的铜粉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红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答案】D【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解:A、铜粉是红色的,在空气中加热时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是没有气味的气体,说法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说法正确。故选:D。24.(2022秋•海珠区校级期末)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答案】A【分析】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属于结论,不是现象,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错误;故选:A。25.(2023春•潍城区期中)(多选)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答案】AD【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B、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D。26.(2022秋•成华区校级期中)在各项实验后面的括号中填入对应的实验现象的序号。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出现浓厚的白烟C.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气味气体(1)硫粉在氧气中燃烧C。(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A。(3)磷在空气中燃烧B。【答案】(1)C;(2)A;(3)B。【分析】根据硫、铁丝、磷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3)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答案为:(1)C;(2)A;(3)B。【题型6催化剂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7.(2022秋•香坊区期末)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答案】C【分析】利用催化剂的定义进行答题,催化剂是指能改变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解答】解:催化剂是指能改变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故选:C。28.(2023春•荣成市期末)在分解少量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下列图像及描述正确的是()A.有催化剂时,收集到的氧气量更多 B.随时间增加,氧气生成量不断增多 C.反应中二氧化锰质量减少 D.反应中二氧化锰质量不变【答案】D【分析】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A、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错误。B、分解少量过氧化氢制氧气,当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氧气不会再继续增多,故错误。C、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会发生改变,故错误。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会发生改变,故正确。故选:D。29.(2022秋•陈仓区期中)如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中MnO2起催化作用;(2)反应⑤的实验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3)反应⑥的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4)上述6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有④⑤⑥。(填序号)【答案】(1)催化;(2)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3Fe+O2Fe3O4;(4)④⑤⑥。【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的反应分析;(2)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现象分析;(3)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分析;(4)根据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特点是“多变一”分析。【解答】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的反应,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故答案为:催化;(2)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故实验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答案为: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3)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故答案为:Fe+O2Fe3O4;(4)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特点是“多变一”所以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④⑤⑥。故答案为:④⑤⑥。【题型7氧气的制取装置】 30.(2021秋•绥棱县校级期末)如图是关于氧气实验室制取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A仪器的名称是水槽。(2)仪器B在化学实验中的一般用途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3)用如图所示装置,用一种固体纯净物来制取氧气,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KMnO4K2MnO4+MnO2+O2。(4)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开始收集,当收集满氧气后,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5)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可能会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答案】(1)水槽;(2)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3)KMnO4K2MnO4+MnO2+O2;(4)①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②正;(5)水槽中的水可能会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分析】(1)A仪器的名称是水槽;(2)仪器B是试管,根据试管的用途解答;(3)用一种固体纯净物来制取氧气,即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氧气,据此解答;(4)①一开始收集的气泡是空气,会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不纯,据此解答;②当收集满氧气后,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据此解答;(5)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可能会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解答】解:(1)A仪器的名称是水槽,故填:水槽;(2)仪器B是试管,一般用途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3)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KMnO4K2MnO4+MnO2+O2;(4)①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②当收集满氧气后,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5)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可能会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答案为:(1)水槽;(2)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3)KMnO4K2MnO4+MnO2+O2;(4)①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②正;(5)水槽中的水可能会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31.(2022秋•长安区期末)为做好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活动及评价,某班级师生讨论并确定如下活动。(1)选择实验方案。实验室可选择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案。A.加热高锰酸钾B.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C.催化分解过氧化氢你们小组所选方案对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小组讨论决定选用A方案。同学们协作完成如下任务。①同学甲负责选择组装制取气体装置的仪器。他选择了铁架台、带有导管的橡胶塞、水槽,试管,还应根据如图所提供的仪器选择酒精灯、集气瓶(填仪器名称)。②同学乙负责取用药品。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用纸槽小心地把高锰酸钾粉末送至试管底部(填“中部”或“底部”)后直立试管,抽出纸槽。③同学丙负责组装仪器。他按“从下到上、从左至右”的顺序组装制取装置,固定试管时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④你负责排水法收集气体。开始收集气体的时机是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到两瓶气体,均呈红色。⑤实验结束,待试管冷却,将残余物倒入指定容器,用试管刷(填仪器名称)洗涤试管;整理实验台离开。(3)评价与反思。针对本次实验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你提出的一条改进意见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2)酒精灯;集气瓶;底部;向下倾斜;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试管刷;(3)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进行分析;(2)①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需要的仪器,收集和制取的仪器进行分析;②根据取用高锰酸钾时,需要使用药匙,试管横放,药匙伸入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进行分析;③根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进行分析;④根据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进行分析;⑤根据水珠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试管已洗净进行分析;(3)根据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堵塞导管进行分析。【解答】解:(1)小组讨论决定选用A方案,A方案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2)①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故还需要选择加热仪器酒精灯,以及收集气体的仪器集气瓶;②取用粉末状药品: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③固定试管时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④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应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⑤实验结束,待试管冷却,将残余物倒入指定容器,用试管刷洗涤试管,当试管内壁的水珠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试管已洗净;(3)收集到两瓶气体,均呈红色,是因为未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故提出的意见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2)酒精灯;集气瓶;底部;向下倾斜;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试管刷;(3)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2.(2022秋•庐江县期中)如图中图①、图②装置都可以在实验室制取氧气。(1)图①中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请写出实验室用图②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某同学在加热氯酸钾(KClO3)制氧气(O2)的过程中,发现产生O2的速率很慢,经检查不是KClO3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没有使用催化剂。(3)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如果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并用图③装置进行收集则气体应从c(填字母)端通入。如果储气罐中氯气泄漏时,你给现场的人们一条逃生自救的建议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答案】(1)锥形瓶;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没有使用催化剂;(3)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合理即可)。【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2)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如果仅仅是反应进行的较慢,应该忘记使用催化剂,因为催化剂影响到的是反应的速度,而不能影响是否产生气体或者产生气体的多少。(3)由于氯气是有毒且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解于水,所以当用图③收集时应该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所以应该是长进短出;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解答】解:(1)图①中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某同学在加热KClO3制O2的过程中,发现产生O2的速率很慢,仅仅反应慢,所以只能是忘记使用催化剂,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反应的速率。(3)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如果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并用图③装置进行收集,由于是使用排空气收集,所以根据其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即长进短出,则气体应从C端通入.如果储气罐中氯气泄漏时,由于题干信息氯气能溶于水,所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故答案为:(1)锥形瓶;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没有使用催化剂;(3)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合理即可)。33.(2022秋•仙桃期末)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用装置甲制取氧气,采用该收集方法的依据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应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或细沙。(3)用装置乙制取气体,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应采取的操作是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4)在加热条件下,用醋酸钠(CH3COONa)固体与碱石灰中氢氧化钠的反应制取甲烷,同时生成碳酸钠,应选用的装置是乙(填“甲”或“乙”)。【答案】(1)长颈漏斗;(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水或细沙;(3)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4)乙。【分析】(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2)根据装置特点总结气体性质;根据反应现象分析回答此题;(3)根据反应前后压强变化分析回答此题;(4)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用装置甲制取氧气,即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应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3)用装置乙制取气体,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应采取的操作是: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4)在加热条件下,用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中氢氧化钠的反应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反应,甲烷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应选用的装置是乙。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水或细沙;(3)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4)乙。34.(2022秋•海阳市校级期末)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仪器和装置完成以下实验。(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A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了,应该略向下倾斜;②D中导气管伸入过短,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3)氯酸钾和过氧化氢溶液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小丽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或E或F(填字母序号)。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B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水+氧气。在她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MnO2(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催化作用。小红选用B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时,主要的操作步骤有:a.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收集气体;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向锥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e.组装仪器。以上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ecdab(填字母序号)。【答案】(1)长颈漏斗;集气瓶;(2)A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了,应该略向下倾斜;D中导气管伸入过短,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3)D或E或F;过氧化氢水+氧气;MnO2;催化;ecdab。【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来分析;(2)根据给固体加热以及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的注意事项来分析;(3)根据氧气的性质、B装置的特点、二氧化锰的作用以及实验的步骤来分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分别为: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2)A中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D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为了把空气排净,导气管要伸入到集气瓶底部。(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而F是多功能瓶,也能用来收集氧气,所以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或E或F;B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适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用氯酸钾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二氧化锰,化学式为:MnO2;二氧化锰在两个反应中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小红选用B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时,主要的操作步骤是: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装入二氧化锰、再倒入过氧化氢溶液、最后收集氧气,故填:ecdab。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集气瓶;(2)A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了,应该略向下倾斜;D中导气管伸入过短,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3)D或E或F;过氧化氢水+氧气;MnO2;催化;ecdab。【题型8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35.(2022秋•香坊区期末)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主要有以下步骤:①给试管加热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⑤用排水法收集⑥用灯帽盖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中取出.正确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②③①⑤⑦⑥ C.②④③①⑤⑦⑥ D.②④③①⑤⑥⑦【答案】C【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④③①⑤⑦⑥。故选:C。36.(2023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泌尿外科疾病护理
- 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五中2025年高考历史试题山东卷冲刺训练解析含解析
- 平邑县2024-2025学年三下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施工组织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城市学院《中小学美术教材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文理学院《伤寒论选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泰安市泰前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教学反馈检测试题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汉语现代》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2025年初三中考模拟试卷(二)生物试题含解析
- 20以内加减法混合计算题进位加退位减幼儿小学生口算训练
- 2024年4月自考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试题及答案
- JTG-T-D33-20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 2024光伏电站索悬柔性支架施工方案
- GJB9001C-2017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表格汇编
- 2024年山东省庆云县九年级第一次练兵考试数学试题
- 【高中语文】《秦腔》说课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茶学概论》课件
-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第四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安庆铜矿选矿工艺
- 新能源汽车在政府采购领域中的推广与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