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阿Q正传》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_第1页
5.1《阿Q正传》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_第2页
5.1《阿Q正传》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_第3页
5.1《阿Q正传》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_第4页
5.1《阿Q正传》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莫言说:“我愿意用我全部的作品换鲁迅的一篇小说,换他一个《阿Q正传》。”鲁迅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背景;2.形象分析,探究根源;3.理解主题,拓展提升。1知人论世了解背景关于鲁迅,你知道多少?请回顾鲁迅有关的文学常识。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走近作者

主要作品1.小说集:(1)《呐喊》,收集1918——1922年的小说,如《阿Q正传》、《故乡》、《社戏》、《孔乙己》等,共14篇。(2)《彷徨》,收集1918——1922年的小说,

《祝福》等,共11篇。2.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收入1922——1935年间所作的八篇作品,如《非攻》、《铸剑》、《理水》等等。

主要作品3.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包括《藤野先生》、《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等回忆性散文。4.散文诗集:《野草》。5.杂文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

鲁迅创作小说,“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我怎样做起小说来》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没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俩个字是“吃人”。—《狂人日记》

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灯下漫笔》解说题目阿Q正传正传:指所要叙述的正题(如:言归正传)或长篇小说的正文、说书中的主要故事情节。也指本传(记载一人的生平事迹),这里指“本传”。阿Q”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什么叫阿Q?鲁迅说:“阿Q是光头,脑后留着一条小辫子,这Q字不就是他的形象吗?”阿Q正传——主人公名字。

《阿Q正传》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在《晨报副刊》上连载,后被收入《呐喊》中。小说共包括九章的内容,紧紧围绕阿Q而传,自始至终以阿Q的活动作为唯一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写出了阿Q短暂而可悲的一生。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第二章“优胜记略”和第三章“续优胜记略”。

作品简介

①“阿Q”是小说中的主人公。鲁迅在小说前言里解释,他应该叫阿Quei,但当时并没有“Gui”这个拼音,所以,在鲁迅所在的年代,“Gui”就是念“Quei”。但不知道他是不是中秋节出生,所以不能写桂花的桂;也不知道是否有哥哥叫阿富,所以也不能叫宝贵的贵,因此就用拼音的第一个字母Q来代替。鲁迅曾仔细想:阿Quei,阿桂还是阿贵呢?他活着的时候,人都叫他阿Quei,倘使他号月亭,或者在八月间做过生日,那一定是阿桂了;而他既没有号——也许有号,只是没有人知道他,——又未尝散过生日征文的帖子:写作阿桂,是武断的。又倘使他有一位老兄或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贵了;而他又只是一个人:写作阿贵,也没有佐证的。其余音Quei的偏僻字样,更加凑不上了。《阿Q正传》简介一、序二、优胜记略三、续优胜记略四、恋爱悲剧五、生计问题六、从中兴到末路七、革命八、不准革命九、大团圆交代给阿Q作传的缘起,概括阿Q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课文所选内容重点介绍阿Q的精神胜利法写阿Q的种种痛苦与不幸,提示阿Q不安于现状并要有所反抗的社会根源。批判辛亥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阿Q当作替死鬼被杀(开端)(高潮)(结局)(序幕)(发展)2梳理情节通读

·概览全文第二章:①阿Q处境及比阔;②鄙薄城里人,同时讥笑未庄人“不见世面”;③癞疮疤的故事:头长癞疮疤被欺,由打人到怒目到自轻自贱;④押牌宝的故事:赌场赢钱被抢而自打耳光。第三章:①蒙赵太爷的打而受到“尊敬”;②因与王胡争胜而被打;③因小声咒骂假洋鬼子而挨打;④因欺负小尼姑而被骂。作者记叙阿Q哪几件事?梳理小说情节章节事件章节事件优胜纪略续优胜纪略①比阔②藐视村人,看不起城里人③癞疮疤的故事④赌博被抢①比虱子,败在王胡手下(生平第一件屈辱)②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生平第二件屈辱)③调戏小尼姑(为自己的屈辱报仇)3初识人物探究性格特征及成因设置情境:假若你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当前你有一位被邻居送来的名叫阿Q的病人,你的上级交予你以下任务:1.初诊接诊,收集人物资料,定位来访者身份形象。

2.初步诊断,分析生平事迹,评估来访者性格特征。3.病因诊断,根据生活环境,探讨来访者性格成因。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一:速读课文,人物建档思考1:请根据小说提供的信息,整理“阿Q个人档案”表。姓名阿Q籍贯年龄婚姻状况身份工作家庭成员住址爱好外貌特征30出头雇农无喝酒、押牌宝未婚打短工未庄土谷祠癞疮疤、黄辫子、破夹袄不详学习活动二:初识其身份形象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阿Q的哪些信息?无名无姓,无家无根——没有家人,大龄未婚——没有固定收入、穿破夹袄,头有癞疮疤——总结:阿Q是一个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的雇农形象。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当堂检测

将下面三个句子组合为一个以“阿Q”为主语的单句。(不改变原意,可适当改动词语)①鲁迅在《阿Q正传》一书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②阿Q是个破产农民。③阿Q生活在闭寒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农村。答案:(阿Q)是鲁迅在《阿Q正传》一书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出的生活在闭塞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农村的破产农民的典型形象。2.初步诊断,分析生平事迹,评估来访者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事件原文语句性格特点“先前阔”“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见识高看不起未庄人:“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鄙薄城里人:“这是错的”“可笑”“真能做”老头颂扬说:“阿Q真能做!”然而阿Q很喜欢。妄自尊大狭隘保守病态自尊自欺欺人2.初步诊断,分析生平事迹,评估来访者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事件原文语句性格特点“癞疮疤”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挨打的荣耀”“我总算被儿子打了”“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遭劫的安慰自打嘴巴,转移痛苦。敏感禁忌内心脆弱欺软怕硬自欺欺人懦弱卑怯自轻自贱自我麻醉2.初步诊断,分析生平事迹,评估来访者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事件原文语句性格特点蒙赵太爷打而受到“尊敬”“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因与王胡争胜而被打只有这一部络腮胡子,实在太新奇,令人看不上眼“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因小声咒骂假洋鬼子而挨打阿Q尤其“深恶而痛绝之”的,是他的一条假辫子,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因调戏小尼姑而被骂“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可悲奴相蛮横霸道麻木愚昧憎恶权贵奴性十足欺凌弱小(1)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2)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3)狭隘保守但又盲目趋时。(4)畏惧强暴而又欺压弱小。(5)敏感禁忌而又麻木健忘。2.初步诊断,分析生平事迹,评估其性格特征。双重人格

“阿Q虽有农民式的质朴,但也沾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我同情阿Q被压迫、被侮辱的遭遇,也憎恨阿Q的愚昧和麻木。”

------鲁迅

阿Q是羊而同时又是狼,可怜可恨。“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坟·灯下漫笔》鲁迅对阿Q的态度:

质朴愚昧

狡黠圆滑

率直任性

正统卫道

自尊自大

自轻自贱

争强好胜

忍辱屈从

狭隘保守

盲目趋时

排斥异端

向往革命

憎恶权势

趋炎附势

蛮横霸道

懦弱卑怯

敏感禁忌

麻木健忘

不满现状

安于现状双重人格双重人格贫苦农民游手之徒阿Q形象即使显得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学者林兴宅鲁迅对阿Q的态度:研读小标题优胜记略阿Q胜利大致、简单地记录记录阿Q胜利的故事探究:阿Q实际上有没有胜利?他是怎么胜利的?鲁迅称之为什么?其含义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没有,精神上的胜利,即“精神胜利法”。具体表现为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等。含义:是指一种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打击或失败而又无法改变现实局面的情况下,从精神上自欺自骗以求自我安慰,从而得到精神上的胜利的方法。实质: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现象,一种不思进取,逃避现实,随遇而安的处事方式。是弱者对于无力抗拒的身体失败的救赎。3.病因诊断,根据生活环境,探讨其性格成因。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统治者对人民进行的封建麻醉教育,使劳动人民忘却了压迫和屈辱,无反抗、无斗志,永远处在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的思考,逐步认识了自己所经历的革命、所处的社会和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这便是《阿Q正传》基本的写作背景。

这不是阿Q一个造成的,而是他身处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探究意图:

鲁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阿Q形象?是“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4总结主题品味语言深入探究探究:如何理解整篇小说的主题?

通过记叙阿Q的“精神胜利法”,讽刺了以阿Q为代表的旧中国下层人民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对劳动人民的麻醉和毒害,从而表达了作者改良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的愿望。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核探究:语言技巧1、白描手法抓住事物特征,用最经济、最简练的笔墨,把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2、杂文式的笔法用幽默、尖锐、诙谐的语言,进行讽刺、挖苦、调侃。或反话、或大词小用,或庄词偕用。其最终目的,就是撕下假面,揭露真相。使小说具有“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核”。学习活动:品读语言,赏析特色

这篇小说处处使用幽默、尖锐、诙谐的语言,进行讽刺、挖苦、调侃。或反语,或夸张,或矛盾,或大词小用,或庄词谐用,或仿词,充分展示了鲁迅先生的幽默讽刺才能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请从文本中找到1-2处最具讽刺性的句子进行赏析。要求:1.自读思考3分钟。2.小组交流3分钟。3.小组代表发言。

1.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一场打斗,双方皆胜。“闲人”的“得胜”表明这帮人在欺凌弱小上心满意足,在打斗中充分达到了侮辱的目的;而阿Q也“得胜”了,虽然实际上被欺侮,但精神上毕竟也胜利了,因为他认为是老子被儿子打了,他也占了上风。一个词语,两种讽刺,真是十分巧妙。2.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表面上看,“不幸”与“赢”自相矛盾,但实际上表明,阿Q赢钱是幸运的,赢了反而成了不幸的根源,可见那是怎样的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倒几乎失败”,阿Q这一次面临失败的真正考验,但实际上他的精神胜利法又一次神奇地发生了作用。作者用这样的话意在表明,连这样的失败都没有使阿Q的精神胜利法失败,可见阿Q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3.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大词小用(降用),“勋业”本指功勋和事业,这里指阿Q对小尼姑的动手动脚,写出了阿Q的下流相,欺软怕硬的丑态。降用,就是词语的降级使用,将一些分量重的大的词语降作一般词语使用,即大词小用。例如: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郑振铎《猫》)“畏罪潜逃”本指犯了罪的人害怕治罪而偷偷逃走。这里指的是怀疑猫偷吃了东西逃走了。4.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使用反语,褒词贬用,富含调侃、讽刺意义。5.“很似乎”“似乎”“似的”“似乎确凿”矛盾用词,写出了阿Q突遭变故时的精神恍惚。7.“怒目主义”庄词谐用,指挨打像荣幸地蒙受恩惠,写出了阿Q以及未庄人那种以丧失人格为代价,盲目趋炎附势的奴隶心理。所谓庄词谐用,就是将适用于某些庄重、严肃场合的词语,故意运用于一些随便的场合中,从而造成语言形式和语言环境上的强烈反差,使之产生幽默风趣的情调。如:1.这些小老鼠们的计划生育很严……母老鼠担任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2.父母为了我的学习,给我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6.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庄词谐用,有讽刺调侃意。仿词。表明一贯如此,充分写出阿Q欺软怕硬的一面和作为社会底层弱势者的深深无奈。仿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仿词类型有谐音仿,相类仿,反义仿等几种。谐音仿1.草木皆冰——草木皆兵2.你不会跳舞——我会跳六相类仿“‘铡’掉了一个‘陈世美’,但他才发现这上海滩上竟还有许多‘李世美’,‘张世美’,‘王世美’”。反义仿夜深沉,草原上乌云密布,寒气袭人。叶剑英来到磨坊附近,杨尚昆已在那里等他,两个人既紧张又兴奋,急忙赶路。同志们看到他们来了,高兴的说;“我们开小差跑出来。”叶剑英风趣的说:“不,不是开小差,而是开大差,是执行中央北上的方针。”9.和王胡比赛捉虱子“恨恨”“狠命”夸张手法仿词,说明酒店里的人因为没有像阿Q一样调戏小尼姑,觉得不十分过瘾,所以比阿Q少了一分得意,揭示底层小人物欺负更弱者的心态。8.“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类比,以太牢与普通牛羊的差别类比阿Q被打后的变化,揭示了未庄人盲目敬畏权威,和阿Q一样是一群愚昧落后,灵魂扭曲的人。10.也如孔庙里的太牢一般,虽然与猪羊一样,同是畜生,……11,“忘却”这一祖传宝贝发生了效力,他早已有些高兴了。1.我是屋里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法布尔《蝉》)2.妹妹你慢慢地往“钱”走。(《光明日报》)仿“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这一句歌词。“慢慢”是“大胆”的仿用,属反义仿,“钱”仿“前”音,属谐音仿。这种意义和读音的多层仿用,使表达情趣倍增。“统治者”本指统管治理国家的人,这里指的是唧唧叫个不停的蝉,因为蝉的叫声几乎充斥门外,掩盖了其他的声音,故称它为门外的统治者。当堂达标3.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反对党八股》)4.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拿来主义》)品味语言品味语言这篇小说处处使用幽默、尖锐、诙谐的语言,进行讽刺、挖苦、调侃。请仔细品读下列句子中的词,体会其中的意蕴。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①“闲人”的“得胜”表明这帮人在欺凌弱小上心满意足,在打斗中充分达到了侮辱的目的;②而阿Q也“得胜”了,虽然实际上被欺侮,但精神上毕竟胜利了,因为他认为是老子被儿子打了,他占了上风品味语言这篇小说处处使用幽默、尖锐、诙谐的语言,进行讽刺、挖苦、调侃。请仔细品读下列句子中标黄的词,体会其中的意蕴。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①表面上,“不幸”与“赢”自相矛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