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第1页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情境导入“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一处城门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置学宫。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行、私家主持特殊形式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它作为当初百家学术争鸣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形成。百家争鸣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思想家?第2页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课标导航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主要意义2.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形成学习导航1.结合春秋战国时代背景,了解诸子百家思想内涵2.了解百家争鸣历史意义第3页一、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1)思想主张政治思想提出“_______”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伦理观念主张_________说,是“仁政”思想理论基础气节涵养提倡“养浩然之气”,主张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仁政人性本善第4页(2)影响①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继承和发展。②唐代以后,《_______》一书被当做经典。③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孟子第5页2.荀子(1)思想主张唯物思想“天行有常”“________________”伦理观念主张“_______”,是礼法并施思想理论基础政治思想治国应以礼教为主,_______并施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第6页(2)思想特点及影响①荀子学说不为正统儒家所重视,被视为儒家异端。②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含有深远影响。第7页二、墨家、道家、法家与兵家1.墨家(1)主要代表: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2)地位:代表下层劳动群众利益,其思想被其它学派广泛吸收,但到战国以后便不受人们重视了。(3)思想:“______”、“非攻”;提倡“尚力”,主张“______”、“节葬”。兼爱节用第8页2.道家(1)代表人物:庄子。(2)思想“齐物”“逍遥”天人观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没有区分对事物改变采取一个旁观、超然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第9页3.法家(1)代表人物:韩非。(2)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②社会是不停发展改变,主张_______革新。(3)评价:韩非思想适应建立统一_________政治体制需要,其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理论基础。变法中央集权第10页4.兵家(1)代表人物:孙膑。(2)思想:要知道战争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形势,重视人作用。第11页三、诸子百家思想历史影响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2._______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_______学说组成了多年传统思想哲学基础;_______思想中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理论武器。它们共同结构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儒家道家法家第12页[易错提醒]诸子百家中相反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对人与自然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主动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人生态度,强调“超脱”。第13页[易错提醒]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三种主要观点(1)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作用,实施仁政。(2)法家——提倡“法治”,主张使用方法令来统一人们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第14页[轻巧识记]韩非认为法、术、势都是君主统治伎俩,即“以君为主,法、术、势相辅相成”。它们之间关系见下列图第15页[思维启迪]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怎样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角度表示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处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要让学生自我觉悟。”请回答:他们描述所对应思想分别是诸子百家中哪家思想?提醒:甲——儒家思想,乙——法家思想,丙——_______思想。道家第16页[知识图解]诸子百家地位与影响第17页史料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墨者亦尚尧舜道……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第18页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第19页[探究问题]依据史料信息,说明司马迁对诸子百家思想认识。提醒:(1)儒家重在“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即重视“礼”,礼就是伦理和社会秩序。(2)墨家主张“强本节用”,发展生产,“则人给家足之道也”。(3)法家不别亲疏贵贱(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主张严刑峻法(一断于法),使用方法律制度维护统治。(4)道家主要思想是“无为”(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第20页史料一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史料二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史料三韩非曰:“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百家争鸣第21页[探究问题](1)史料一认为天下得失关键原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政治主张?结合孟子生活时代分析这一主张在当初能否实现?(2)孔子“仁”主张是否和史料二中墨子“爱”一致,请说明理由。为何战国时期墨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3)概括孔子和韩非主张在目标上相同点和方式路径上不一样点。第22页提醒:(1)原因:民心。主张:仁政。在诸侯争霸、吞并战争年代,这一主张得不到诸侯认同,不可能实现。(2)不一致。孔子“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有等级差异,墨子“爱”没有等级差异。墨子思想代表下层民众,尤其是手工业者利益,不符合战国时期社会变革需要。(3)同:都是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方案。异:孔子主张以德治国,韩非主张以法治国。第23页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原因和历史意义1.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上:奴隶制度深入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新统治阶级还未有绝正确权威,思想气氛宽松。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士大夫也希望用自己思想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政治愿望。这么就使各个学派都有了发展机会。各种学派对社会变革现实发表不一样看法,提出改革时弊各种方案。第24页(3)阶级关系上:奴隶主阶级走向没落,地主阶级把持政权,新旧势力斗争激烈。(4)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文士,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出现了一批以传输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第25页2.历史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初和之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巨大推进作用。先秦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共同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百家争鸣”过程中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特点。第26页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分封制度全方面瓦解
D.中央集权最终确立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社会背景,回答时需注意问题“共同社会背景”。孔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墨子和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C、D两项分封制全方面瓦解和中央集权最终确立说法不符合本题,B项说法显著错误,本题选A项。A第27页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解放时代。各流派思想共同奠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全球通史》这么评论:“这是能够了解,因为这两家学说恰好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民在理智和感情上需要。”这两家学说是(
)A.儒家、法家
B.儒家、道家C.法家、道家
D.道家、墨家解析:儒家思想精华是“克己复礼”,是对人行为理性抑制,道家则是逍遥无为,追求个人精神层面放松、充盈和逍遥,二者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需要。法家主张法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都属于理智层面要求。B第28页二、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所表达时代性1.儒家思想(1)春秋时期,孔子创建以“仁”为关键思想体系,其目标是缓解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2)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施“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表达了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改造旧制度,以利于封建统治发展需要。在当初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儒家思想未能适应统治者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大宗而已。第29页2.道家思想(1)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政治上“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情绪,说明老子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阶层利益。(2)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消极思想。道家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时尚。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应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愿望。在当初社会条件下,墨家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第30页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表达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欢迎和推崇。第31页3.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取不善辞令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D.道家学说解析:汉初因为经济衰退,为适应休养生息政策需要,采取“黄老”思想治理国家。题干材料表达了“无为而治”治国理念。D第32页4.“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应了(
)A.孟子“仁政”学说B.墨子“兼爱”思想C.韩非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齐物”观点解析:“世异则事异”是论点,而“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是论据,论点表达了法家改革观。C第33页一、阅读与思索(教材P10~P11)请结合上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历史背景,思索文化觉醒与社会大变革关系。提醒: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诸侯争霸、吞并土地战争不停;“士”阶层在政治上崛起,在学术上异常活跃;私学兴起,文化下移。这些都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所以社会大变革影响着文化觉醒,文化觉醒又为社会大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第34页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11)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分析儒家学派成为显学原因。提醒:儒家思想中包含着维护统治秩序,缓解社会矛盾,使社会安定,确保生产发展等有利于统治者利益成份,孔子以后儒家学者对儒学加以改造,使之适应了统治者需要,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统一和稳定,起了十分主要作用。第35页三、自我测评(教材P11)1.列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提醒: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重民,提出人性本善说,提倡“养浩然之气”。荀子主张“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论”,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第36页墨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了“齐物”观点,认为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在人生观上庄子提出“逍遥”人生态度,认为天与人“不相胜”。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停发展改变,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孙膑。孙膑强调要知道战争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形势,重视人作用。他军事思想被编为《孙膑兵法》一书。第37页2.概括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历史意义。提醒: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主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远影响。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外交、文学艺术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让家更美好》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建筑项目劳动力计划和主要设备供应计划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4口语交际:商量教案设计
- 经管营销多维-广东溢达-问题分析与解决培训核心片段记录-1021-22
-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20章 数据的初步分析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1数据的集中趋势第2课时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 永久耕地承包合同范本2025
- 劳动合同模板格式范文
-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 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人力资源服务合同管理与执行指南
- 2025年深圳房屋出租合同范本
- OPPO手机在泰国营销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 DB45-T 2840-2024 陆川猪疫病防治技术规程
- DL∕T 843-2010 大型汽轮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条件
- 《水泥窑炉富氧(全氧)燃烧技术规范》
- 第37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课件
- 2024年福建省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工程施工材料采购方案工程材料采购方案
- DZ∕T 0214-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正式版)
- 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一览表
- MOOC 隧道工程-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学校校服采购应急预案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