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脂肪与动物营养
一、脂肪的理化特性
■真脂:甘油三酯
脂肪,
类脂:磷脂、糖脂等
1、皂化价:脂肪水解时,如有碱类存在,则脂肪酸皂化而成肥皂,脂肪酸皂化时所需
的碱量,叫皂化价。脂肪酸皂化时,每分子脂肪酸与1原子Na或其他相当碱元素化合,脂
肪酸的分子量愈小,则在一定重量中分子数愈多,所能化合的碱元素也愈多,其皂化价愈高,
脂肪酸分子量越大则皂化价愈低。所以脂肪酸分子量的大小及脂肪酸分子中C原子的多少
可用皂化价的大小来测定。
2、I价:每100g脂肪或脂肪酸所能吸收的I克数叫I价,脂肪酸不饱和程度愈大,所
能化合的I愈多,则I价愈高,所以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可以用I价来测定。
脂肪酸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越多,其硬度越小,熔点
也越低。
植物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动物油脂,故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而动物油脂
呈现固态。
(一)、脂肪的水解作用
脂肪可在酸或碱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水解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动植物体内脂肪水解是
在脂肪酶催化下进行。水解所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大多无臭、无味,但低级脂肪酸如丁酸和乙
酸具有强烈异
味。
多种细菌和霉菌均可产生脂肪酶,当饲料保管不善时,其所含脂肪易于发生水解,而使
饲料品质下降。
(二)、脂肪的酸败作用
天然脂肪暴露在空气中,经光、热、湿和空气的作用,或者经微生物的作用,逐渐产生
一种特有的臭味,此作用称为酸败作用。
脂肪发生酸败的作用有二:①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被空气中的所氧化是生
成分子量较小的醛与酸的复杂混合物,并且光和热能加快这一氧化过程•②脂肪在高温、高
湿和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因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水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可经微
生物进一步作用,在原子上发生氧化,所生成的B-酮酸,再经脱竣而生成酮。
脂肪酸败产生的醛、酮、酸等化合物,不仅具有刺激性气味,而且在氧化过程中所生成
的过氧化物还使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发生破坏。
脂肪的酸败程度因酸价表示,所谓酸价指中和1g脂肪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的mg
数,通常酸价大于6的脂肪即可能对动物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三)、脂肪的氢化作用
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分子结构中含有双键,故可与H发生反应使双键消失,转变为饱和
脂肪酸
反刍动物进食的饲料脂肪可在瘤胃中发生H化作用,因而其体脂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
高.
二、脂肪的营养生理功能
(一)脂肪的功能
1、脂肪是动物热能来源的重要原料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动物机体热能,脂肪含能高,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为同重量
CH2O的2.25倍。
2、脂肪是贮备能量的最好形式
动物摄入过多CH?O时,可以体脂肪的形式将能量贮备起来,而体脂肪的较小体积含臧
较多能量,是动物贮备能量的最佳方式。
3、脂肪是构成动物体组织的重要原料。
动物体各种组织器官,如神经、肌肉、骨骼、皮肤及血液的组成中均含有脂肪,主要为
磷脂和固醇等。各种组织的细胞膜并非完全由蛋白质所组成,而是由蛋白质和脂肪按一定比
例所组成,脑和外周神经组织都含有鞘磷脂。磷脂对动物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固醇是体内合
成固醇类激素的重要物质,因此,脂肪也是组织细胞增殖、更新及修补的重要原料
4、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饲料中的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均须溶于脂肪后才能被吸收,而且吸收过程还
需有脂肪作为载体,因而若无脂肪参与将不能完成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过程,从而导致脂溶
性维生素代谢障碍。
5、为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
动物体组织不能合成某些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而这些脂肪酸却又
是保持动物体正常组织细胞结构所必需,因此,这些脂肪酸必须由饲料脂肪提供,缺乏时,
幼龄动物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6、对动物具有保护作用
脂肪不易传热,因此,皮下脂肪能够防止体热的散失,寒冷的季节有利于维持体温的恒
定性和抵御寒冷,脂肪充填在脏器周围,具有固定和保护器官及缓和外力冲击的作用。
7、是动物产品的成分
动物产品肉、蛋、奶、皮毛、羽绒等,均含有一定数量的脂肪,脂肪的缺乏会影响到动
物产品的形成和品质。
(二)、必需脂肪酸的功能
1、概念
构成脂肪的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通常将具有
二个或二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称为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或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
中,有几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即称
为必需脂肪酸。长期以来认为,有三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是
动物的必需脂肪酸。近年研究指出,对于多数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亚油酸乃是一种最重要的
必需脂肪酸,必须由外源供给;其次重要的必需脂肪酸是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则可由亚油酸
在动物体通过碳链加长和双键形成而生成。
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不适用于成年反刍动物,反刍动物如牛、羊的瘤胃微生物能合成上述
必需脂肪酸,无需依赖饲料供给,至于幼龄反刍动物因瘤胃功能尚不完善,故亦需在饲料中
摄取必需脂肪酸。
2、必需脂肪酸的营养生理功能
(1)必需脂肪酸参与磷脂的合成,并以磷脂形成作为细胞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必需脂
肪酸缺乏将影响磷脂代谢,使生物膜磷脂含量降低而致结构异常,从而引发许多病变,如皮
肤细胞因通透性改变不能阻断水分透过而出现皮下水肿,使细胞血管壁因脆性增强易于破裂
出血等。
(2)必需脂肪酸与类脂胆固醇的代谢密切相关。胆固醇必须与必需脂肪酸结合才能在
动物体内进行转运:但若缺乏必需脂肪酸,则胆固醇将完全与饱和必需脂肪酸形成难溶性胆
固醇脂,从而影响胆固醇正常转运而致代谢异常。
(3)必需脂肪酸在动物体内可代谢转化为一系列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些多不饱和
脂肪酸可形成强抗凝结固子,它们具有显著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4)必需脂肪酸与精子生成有关。日粮中长期缺乏,可导致动物繁殖机能降低,公猪
精子形成受到影响,母猪出现不孕症,公鸡睾丸变小,第二性征发育迟缓,产蛋鸡所产的蛋
变小,种鸡产蛋率降低,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胚胎死亡率上升。
(5)必需脂肪酸是前列腺素合成的原料。前列腺素可控制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的水解
过程,必需脂肪酸缺乏时,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脂肪组织中脂解作用加快。
3、必需脂肪酸的来源和供给
三、单胃动物脂肪代谢
饲料脂肪可通过脂肪酶的作用而水解,单胃动物的胃粘膜虽能分泌少量脂肪酶具有水解
作用,但因脂肪须先经乳化才便于水解,且胃中的酸性环境不利于脂肪的乳化,所以在胃中
不易消化。脂肪在小肠中,在胰液和胆汁的作用下,胰脂酶与胆盐配合,将脂肪水解,脂肪
水解后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和单甘油酯。磷脂和固醇也在胆盐存在下与磷脂的和固醵脂的配合
而发生水解。
甘油三酯及其主要水解产物均不溶于水,但可与胆盐结合形成水溶性微团,此种微团当
到达十二指肠和空肠等主要吸收部位时可破坏而离折,胆盐滞留于肠道中,而游离脂肪酸和
单甘油酯则透过细胞膜而被吸收,并在粘膜上皮细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磷脂和固醇的水
解产物,亦可形成水溶性微团被吸收并在粘膜上皮细胞中再合成。再合成的甘油三酯、磷脂
与固醇可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乳摩微粒和VLDL,并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进而
分布于脂肪组织中。
四、反刍动物脂肪代谢
幼龄反刍动物对乳脂的消化吸收与单胃动物相似,然而随着断奶后食物的改变和瘤胃中
微生物的逐渐成熟,反刍动物对脂肪的消化和利用就不同于单胃动物了。
构成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各种饲料脂肪组成不同。但日粮中含有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
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饲草的半乳糖酯和谷实的甘油三酯中。这些饲料在进入瘤
胃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而发生水解。甘油三酯和半乳糖酯经水解而生成游离脂肪酸、甘油
和半乳糖。它们可进一步经微生物发酵而生成挥发性脂肪酸。由于瘤胃内环境为高度还原性,
饲料脂肪在瘤胃中可发生氨化作用。不饱和脂肪酸在微生物作用下氢化为饱和脂肪酸。此外,
瘤胃细菌和纤毛虫还能够将丙酸合成奇数碳链脂肪酸,并能利用缴、亮、异亮的碳链合成一
些枝链脂肪酸。
反刍动物胰脂酶对脂肪的消化是在空肠后部进行的,这是因为由复胃进入十二指肠的游
离脂肪酸不像单胃动物进入十二指肠的大部分脂肪是以一种初步乳化的甘油三酯的形式存
在的,而主要是以一薄层游离脂肪酸的形成存在于饲料表面,而且十二指肠和空肠前端内容
物比单胃动物更偏于酸性,这样就不利于脂肪的乳化,因而使得胰脂酶难以充分发挥水解脂
肪的作用。通常,脂肪消化产物在空肠前部仅吸收15-26%,其余大部分是在空肠的后3/4
部位被吸收。
五、饲料脂肪对动物产品品质的影响
(-)饲料脂肪对肉类脂肪的影响
1、单胃动物
单胃动物体组织沉积脂肪的不饱和脂肪酸多于饱和脂肪酸,这是由于植物性饲料中脂肪
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被猪鸡采食吸收后,不经氢化即直接转变为体脂肪,故猪鸡体脂
肪内不饱和脂肪酸高于饱和脂肪酸。马虽是草食动物,但其没有瘤胃,虽有发达的盲肠,但
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进入盲肠之前,在小肠中经胰液和胆汁的作用,未经转化为饱和脂肪酸
就被吸收,所以马的体脂肪中也是不饱和脂肪酸多于饱合脂肪酸,因此单胃动物体脂肪的脂
肪酸组成明显受饲料脂肪性质的影响。
2、反刍动物
由于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作用,可将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氢化为饱和脂肪酸,因此反刍
动物的体脂肪组成中饱和脂肪酸比例明显高于不饱和脂肪酸,这说明反刍动物体脂肪品质受
饲料脂肪性质的影响较小。
(-)饲料脂肪对乳脂肪品质的影响
饲料脂肪在一定程度上可直接进入乳腺,饲料脂肪的某些成分,可不经变化地用以形成
乳脂肪,因此,饲料脂肪性质与乳脂品质密切相关。
(三)饲料脂肪对蛋黄脂肪的影响
将近一半的蛋黄脂肪是在卵黄发育过程中,摄取经肝脏而来的血液脂肪而合成,这说明
蛋黄脂肪的质和量受饲料影响较大。
第五节矿物质与动物营养
矿物质是一类无机营养物质,存在于动物体的各组织中,广泛参与体内各种代谢过程,
除C、H、0、N四种元素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各种元素无论含量多少,统
称为矿物质或矿物质元素。
矿物质在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食物中有满足机体需要的能量,并且蛋
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质都很丰富,但缺乏矿物质则动物终将死亡。
一、矿物质营养概述
(一)、必需矿物质元素
动物所需要的,在体内具有确切生理功能和代谢作用,日粮供给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生
理功能和结构异常,并导致缺乏症的发生,补给相应的元素,缺乏症即可消失的元素都叫必
需矿物质元素。
常量元素:Ca、P、K、Na、ChMg,S
微量元素:Fe、Cu、Co、Zn、Mn、Se、I、Mo、F、Cr、Cd、Si、Ni、As、Ab、Li>B^
Br等
(二)、矿物质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与动态平衡
(三)、矿物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四)、矿物质的需要与供给
二、主要矿物质元素简介
(一)、Ca
1、功能
(1)、是动物体的结构物质,99%的Ca构成骨骼和牙齿,其余存在于血浆和软骨组织中。
(2)、维持N肌肉的正常功能,血Ca低时,N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引起抽搐。
(3)、参与凝血过程。
(4)、是多种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
2、缺乏症
(1)幼龄动物患佝偻病
由于日粮缺乏Ca,软骨骨细胞不断增生,软骨细胞间质不断骨化,结果出现骨端粗大,
关节肿大,腿骨弯曲,脊柱呈弓状,肋骨与软骨结合部位有捻珠样突起。
(2)成年动物患软骨症或骨质疏松症
由于日粮缺Ca,或Ca、P比例不当,动物过多地调用了骨骼中Ca的贮备,而使骨骼
组织呈海绵状,容易骨折,多发生在骨盆骨、股骨和腰荐骨椎骨。马上下腭骨显著肿大、头
增大,产蛋鸡蛋壳变薄、粗糙、易破损,产蛋量和孵化率下降。
(3)Ca痉挛
由于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肌肉、心肌的正常收缩都需要Ca,所以当血Ca过低时,动
物出现痉挛、抽搐,肌肉、心肌激烈收缩,痉挛症(乂称奶牛产后麻痹综合症)是Ca痉挛
的典型例子,此病多发生在高产奶牛,发病时表现异常兴奋、肌肉痉挛、麻痹。
3、来源与供应
植物性饲料中含Ca量低,一般不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动物性饲料和矿物性饲料
中Ca含量较高,是Ca的主要来源。
(二)、P
1、功能
(1)、80%的P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大部分构成软组织成分,小部分存在于体液中。
(2)、以PO4,•形式参与许多物质代谢过程,如参与氧化磷酸化过程,形成高能化合物,在
高能磷酸键中贮存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利用。
(3)、是RNA、DNA及Col的成分。
(4)、是细胞膜和血液中缓冲物质的成分
2、缺乏症
动物饲养实践中,P不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由于P与Ca共同构成骨骼,故当缺P
时同样也会引起幼龄动物患佝偻症,成年动物患软骨症,缺P动物表现为食欲不良,增重
减缓,全身虚弱,幼动物异嗜癖比缺Ca时更严重,常啃食毛、骨、泥土及破布等。母畜发
情异常,屡配不孕。
3、来源与供应
禾本科籽实和糠效中含P量较高,但其中60%的P是以植酸P的形式存在。单胃动物
对植物性P的消化能力很低,如果添加植酸酶,可提高植物性P的利用效率。
动物性饲料和矿物性饲料中P的利用效率高。
(三)、Mg
I、功能:
(1)、70%的Mg以磷酸盐与碳酸盐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25%左右的Mg与蛋
白质结合成络合物存在于软组织的细胞中。
(2)、Mg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是焦磷酸酶、胆碱酯酶,三磷酸腺甘酶和肽酶等多种
酶的激活剂,在糖和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3)、一定浓度的Mg能保证N肌肉器官的正常机能,浓度低时,N、肌肉兴奋性提高,
浓度高时则抑制。
2、缺乏症
实际饲养中,Mg缺乏症主要发生在反刍动物,如乳牛、肉牛和绵羊均有发生。
反刍动物缺Mg症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长期饲喂缺Mg的日粮,以致贮存在体
内的Mg消耗殆尽而发生的缺Mg症,主要症状为痉挛,为了与缺Ca引起的痉挛症相区别,
常将其称为Mg痉挛症。这种类型的缺Mg症主要发生于土壤中,缺Mg地区的犊牛和羔羊。
另一种类型是早春放牧的反刍动物,由于采食含Mg量低、吸收率又低的青牧草而发生的缺
Mg症,由于是采食青牧草引起,故又称草痉挛。草痉挛常发生于春季,由舍饲过渡到放牧
期间,表现为N过敏、肌肉痉挛、呼吸弱、抽搐、甚至死亡。
此外,幼龄犊牛在食用低Mg人工乳时,也会引起低血Mg,其临床症状与青草痉挛相
似,严重时可造成死亡,-一般出生后50-70日龄的犊牛比较多见。
3、来源与供应
Mg普遍存在于各种饲料中,尤其是糠熬、饼粕和青饲料中含Mg丰富。谷物类、块
根
茎类饲料中也含有较多的Mgo
对缺Mg地区的反刍动物,可采用氧化镁、硫酸镁或碳酸镁进行补饲。
(四"Na与CI
1、功能:
(1)、Na、Cl分布于细胞外液中,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与酸碱平衡的主要离子。
(2)、Na和其他离子一起参与维持正常N肌肉的兴奋性,对心肌活动起调节作用。
(3)、以重碳酸盐形式存在的Na可为反刍动物创造适宜环境。
(4)、C1与H离子结合成HC1,可激活胃蛋白质酶,并保持胃液呈酸性,具有杀菌作用。
2、缺乏症
由农副产品组成的日粮中,一般都缺乏这两种矿物质元素。如不为动物补饲食盐,将会发
生Na和C1的缺乏症,动物无明显症状,仅表现生长动物生长性能受阻,饲料转化效降低,
成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体重减轻,动物由于缺Na,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常常观察到有喝尿
的现象。
重役马等动物缺少食盐时,由于大量出汗,可发生急性食盐缺乏症,导致神经错乱,肌
肉运动失调。
3、来源与供应
除鱼粉、酱油渣等含盐的饲料外,一般饲料中均缺乏Na和CL食盐是动物Na和C1
的最好来源。动物的日粮中,一般都需另加食盐。
(五)、K
1、功能:
(1)、和Na、Cl及重碳酸盐离子共同维持C内的渗透压和保持C容积
(2)、参与缓冲系统的形成,维持酸碱平衡
(3)、是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不可缺少的因素
(4)、通过影响葡萄糖吸收,来影响CH?。代谢
2、缺乏症
实验性动物长期缺K,表现生长停滞、肌肉软弱和异食癖,由于植物性饲料中含K丰富,
通常K的缺乏是罕见的。
3、来源与补充
植物性饲料,尤其是幼嫩植物中含K丰富,动物一般不会缺K。
(六)、S
1、功能
通过体内的含S有机物起作用,如含S氨基酸合成体蛋白,被毛及多种激素,硫胺素
参与CH2O代谢。
无机S对于动物具有一定的营养意义,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微生物能有效地利用无机的
含S化合物,K2SO>Na2SO4^CaSO4,合成含S氨基酸,雏鸡试验表明,适当增加日粮中
无机S的含量,可减少雏鸡对含S氨基酸的需要,有利于合成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牛磺酸,
从而促进雏鸡生长。
2、缺乏症
实验性动物缺S表现为食欲丧失,掉毛、多泪和流诞,并因体质虚弱而死亡。由于大多
数日粮中都供给比其需要量多的S,因此在正常情况下,S的缺乏症是很少出现的。S缺乏
通常是在动物缺乏蛋白质时发生的,如果反刍动物用尿素作为唯一N源而不补充S时,也
有可能出现缺S现象,使动物体重下降,生产性能降低。
3、来源与补充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中含S丰富,动物日粮中的S一般都能满足需要,不需要另外补饲,
但在动物脱毛、换羽期间,可补饲硫酸纳、硫酸钙、硫酸镁等硫酸盐,以加快换羽、换毛
的速度。
(七)、Fe
1、功能
动物体内的Fe约有60-70%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中,有20%左右的Fe和蛋白质结
合贮存于肝、脾和骨髓中,其余的Fe存在于细胞色素酶和多种氧化酶中,可见Fe是血红蛋
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酶和多种氧化酶的成份,其主要功能是作为的载体以保证体组
织内02的正常输送并与细胞内生物氧化过程有密切关系。
2、缺乏症
缺Fe常见的症状是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症,特点是红细胞比正常红细胞小,血红蛋白
含量低。由于动物血液中的红C处于不断更新中,由血红蛋白释放出的Fe可以再利用于合
成血红蛋白,且一般饲料也含有足够的Fe,因而动物在正常饲养条件下不致产生缺Fe性或
营养性贫血。但初生动物、尤其是初生仔猪则例外,这是由于初生仔猪体内Fe贮备量少,
仅40mg,仔猪生后早期生长率极快,3周龄时为初生重的5倍,每头每天约需Fe7mg,母
猪奶的含Fe量低,每天仅能提供Img左右的Fe,初生仔猪如不补充Fe常在5-7日龄时出
现贫血。仔猪表现为皮肤和粘膜苍白,被毛粗糙,食欲不良,精神萎靡。由于血红蛋白量少
载02量少,所以呼吸困难。初生羔羊和犊牛不象仔猪易患缺Fe性贫血,只要在生后及时饲
喂植物性饲料就可以预防缺Fe,如只吃母奶会出现缺Fe性贫血。
防止仔猪贫血的有效办法是在仔猪出生后2-3天肌肉注射葡聚糖Fel50-200mg,能够维
持3周内正常血红蛋白水平,3周龄后,仔猪就能从采食的饲料中获得足够的Fe。应注意的
是在分娩前给母猪补饲Fe盐并不能增加胎儿中Fe的贮备及增加猪奶中的含Fe量,因而不
能防止仔猪贫血。据资料报道,给妊娠和哺乳母猪口服氨基酸螯合物一一苏氨酸Fe,可以
防止仔猪贫血,这是由于构成胎儿体蛋白的氨基酸很容易通过母猪的胎盘屏障而转移给胎
儿。
3、来源和供应
各种天然植物饲料含Fe甚多,特别是幼嫩青绿饲料,动物性饲料除奶含Fe贫乏外,其
余均很丰富。日粮中补充Fe的原料通常用FeSCU、FeCL、柠檬酸Fe。
Fe的补饲量要注意控制不要过多,过多会产生中毒动物采食,干饲料中达1000mg/kg,
会慢性中毒,引起腹泻,生长速度下降。
(八)、Cu
1、功能
Cu是多种酶如Fe氧化酶,氨基酸氧化酶,过氧化物、岐化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的构
成成分,故其生理功能极其多样化。骨骼的构成,红细胞的生长、被毛色素的沉着等,均有
适量的Cu存在。
2、缺乏症
(1)贫血日粮缺Cu时影响动物正常的造血功能,当血Cu低于0.2mg/ml时可引起贫
血,缩短红细胞的寿命,影响Fe从网状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中释放出来进入血液,降低Fe
的吸收和利用。
(2)运动失调羔羊由于母羊缺Cu引起运动失调,在低Cu水平草地上放牧,加上高
Mn和S的进食量,可促使产生称为摇摆症或地方性初生动物运动失调的疾病。这是由于缺
Cu使得磷脂合成不完善,因而引起了脑、N组织的结构缺陷和功能异常。
(3)骨代谢不正常缺Cu使许多种动物,如猪、鸡、狗、马、兔骨骼异常的畸形,软
骨细胞周围物质的骨化程度显著减退,这种损伤可能与骨胶元的结构改变有关,使这种骨胶
原比正常骨骼中骨胶原更容易溶解。
(4)羊毛品质差缺Cu动物的被毛或羊毛生长不良,脱毛,羊毛生长稀疏,失去正常
的卷曲度,产生直毛又称硬毛。使黑色的羊毛与有色的牛毛褪色,这是由于缺Cu使参与色
素形成的含Cu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所致。产生直毛是由于含S氨基酸代谢遭破坏,羊毛中角
蛋白双疏基的合成受阻。
(5)家禽繁殖低家禽缺Cu,主要表现为产蛋率明显下降,种蛋孵化过程中胚胎常发
生死亡。
3、来源和供应
饲料中Cu分布广泛,尤其是豆科牧草、大豆饼粕、禾本科籽实及其副产品中含Cu较
为丰富,动物一般不易缺Cu。在缺Cu地区的牧地可施用硫酸铜或直接给动物补饲硫酸铜。
(九)、Co
1、功能
Co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维生素Bn的构成成分而发挥其作用,其次,Co还可能是磷酸
葡萄糖变位酶和精氨酸酶等的激活剂。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能够利用C。合成维生日2,为其吸收利用,对于单胃动物猪、鸡
大肠中的微生物也可利用C。合成维生素&2,但合成的数量非常少。一般情况下,猪、鸡
所需的维生素Bp需由日粮供给。
2、缺乏症
动物缺C。的症状实际是BI2的缺乏症,表现为一般营养不良的症状,如食欲不振、生
长停滞、消瘦、贫血等。
3、来源与供应
各种饲料均含微量的Co,一般都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在缺C。地区,可给动物
补饲硫酸钻、碳酸钻、氯化钻。
(十)、Se
1、功能
(1)、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
(2)、影响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促进蛋白质合成,与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关。
(4)、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
2、缺乏症
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及华东等省区为缺Se地区,缺Se有以下表现:
(1)、白肌病缺Se可使动物出现营养性肌肉萎缩,羔羊和犊牛更为常见,尸体解剖发
现横纹肌上有白色的条纹,故称白肌病,这是由于肌纤维退化所致,心肌损伤、心脏肿大、
可突然死亡。
(2)、鸡的渗出性素质病在病鸡的胸、腹部皮下有蓝、绿色的体液聚集皮下脂肪变黄,
心包积水。这是由于缺Se影响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形成,组织脂类氧化产生过氧化物使毛
细血管结构异常,血液成分渗出聚在皮下,并使皮下脂肪氧化变黄。
(3)、肝坏死多发生于猪和兔,猪常因肝组织大量坏死而突然死亡。
(4)、生长迟缓运动生长缓慢,不能达到正常体重。
(5)、繁殖力减退缺Se可使青年公猪生成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精子畸形率增
加。
3、来源和补充
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制剂,作皮下或深度肌肉注射;或将亚硒酸钠稀释后,拌入饲粮
中补饲;对家禽可将亚硒酸钠溶入水中饮水。
(H—)、Zn
1、功能
(1)是许多种酶的组成成分或激活剂,如碱性磷酸酶、碳酸酢酶、乳酸脱氢酶、谷氨酸脱
氢能及竣肽酶等
(2)Zn与RNA、DNA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
(3)是胰岛素的组成成分,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2、缺乏症
动物缺Zn时,开始表现为食欲减退和生长受阻,随之发生皮肤不全角化症,以2-3日
龄的猪发病最多,初时猪的皮肤出现红斑,上覆皮屑,继之皮肤变干燥、粗厚,并逐渐形成
污垢状、痂块,以头、颈、背、腹、臂和腿部最为明显,有的猪因痒而擦拭而致皮肤溃破。
家禽缺Zn,羽毛发育异常,末端磨损。绵羊日粮缺Zn,羊角和羊毛易脱落
Zn的缺少对动物的繁殖机能同样产生严重影响,公山羊长期采食低Zn饲粮,使睾丸发
育不良,精子生长完全停止,家禽缺Zn孵化率降低,雏鸡畸形率多,成活率低。
动物缺Zn,外伤愈合缓慢。
3、来源与供应
Zn的来源广泛,幼嫩植物、酵母、鱼粉、数皮、油饼类饲料及动物性饲料中均含
Zn丰富。猪、鸡容易缺Zn,常用硫酸锌、碳酸锌、氧化锌补饲,若采用蛋氨酸螯合物补饲
效果更好。
(十二)、Mn
1、功能
(1)、与形成骨骼基质中的硫酸软骨等,是骨的正常形成所必需。
(2)、催化胆固醇合成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当缺Mn时胆固醇合成减少,胆固醇是性激素
的前体,所以缺Mn会引起性激素缺乏,影响正常的繁殖功能。
(3)、许多酶的激活剂,参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核酸代谢。
2、缺乏症
缺Mn使动物骨骼发育异常,在饲养实践中,常见家禽因缺Mn发生“滑腱症”,这是
由于病鸡腿骨粗短、胫骨与跖骨接头处肿大,后跟腱从踝状突滑出,病鸡不能正常站立。
犊牛缺Mn使软骨组织增生而引起关节肿大。
缺Mn影响动物繁殖,反刍动物和母猪发情不明显,妊娠初期易流产,仔畜的初生体重
低。母鸡产蛋减少,孵化率降低。
3、来源与供应
植物性饲料中含Mn较多,尤其是糠秋类、青绿饲料中含Mn丰富。生产中常用硫酸
Mn、氧化Mn等补饲;补饲蛋氨酸Mn效果更好。
(十三)、碘
1、功能
I的最主要功能是构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是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对于动物体
的健康、生长和繁殖均有重要影响。
2、缺乏症
(1)、I缺乏多见于幼龄动物,主要是生长迟缓和骨架短小而形成侏儒,初生犊牛或羔羊
表现为甲状腺肿,初生仔猪的主要症状为皮厚无毛,全身肿大,成年动物则发生粘液性水肿,
病畜皮肤、被毛及性腺发育不良。
(2)、缺I导致弱和死胎,雄性动物缺I妊娠动物缺I可使胎儿发育受阻,出现弱,精液
品质下降,影响繁殖。
(3)、缺I可导致甲状腺肿,但甲状腺不全是因为缺I,十字花科植物豌豆和某些种类的
三叶草含有致甲状腺肿的物质,动物大量采食后也会引起甲状腺肿。
3、来源与供应
一般情况下,远离海洋的内陆山区土壤中含碘量低,其饲料和饮水中含碘量低,成为缺
碘地区。对缺碘动物可用加碘食盐补饲,也可补饲海洋植物。
(十四)应激状态,对主要微量元素需要量的影响
(十五)其他微量元素简介
第六节维生素与动物营养
一、维生素营养概述
(一)、维生素定义
大约在90年前,在动物饲养试验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即在饲养大小鼠类用纯CH?。、
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时,只能活很短时间,而在这些饲料中加入少量乳类,则可延长生存时
间,由此得出结论:乳中含有过去人们不知道的维持生命必需的要素,不久,人们认识到其
中至少含有两种因子,脂溶性A因子和水溶性B因子,后来人们就分离A因子、B因子,
并进行化学鉴定,最后命名为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健康和促进生长所不可缺少的有机物质。动物对它需要量很少,通常以
mg计,每种维生素都有其特殊的作用,既不是动物的能源物质,又不是结构物质,但却是
机体物质代谢过程的必须参加者,属于调节剂,维生素是食物必要的组成成分,虽数量少,
但作用大,而且相互间不可替代。
动物缺乏维生素会发生代谢障碍引起特有的疾病,统称维生素不足症或缺乏症,数种维
生素同时缺乏引起的疾病,称为多维缺乏症。在养殖业中,常由于动物饲料中供给的维生素
不足或是由于消化道吸收不良或是由于特殊生理状态(妊娠、哺乳等)及慢性或急性疾病等
原因,引起各种症状。某些维生素在体内有贮备,短期内缺少不会很快表现出临床症状和对
生产力发生影响,随着缺少的程度加重和体内消耗不断增加逐渐表现出各种症状,所以在养
殖业中,要预防由于维生素缺乏引起的后果必须清楚日粮中的供给情况,现在日粮中添加维
生素,不仅仅是为了预防或治疗维生素缺乏症,也是为了促进生长或繁殖,增强免疫力及抗
应激能力,提高动物产品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二)、维生素的基本特征
1、存在于天然食物或饲料中,含量极少。
2、为生物活性物质,易受光照、热、酸、碱、氧化剂等破坏。
3、除少数维生素可在动物体内自行合成一部分外,大多数维生素都必需从饲料中摄
取。
4、动物体组织或畜产品中维生素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随饲粮中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5、饲粮中缺乏或动物吸收能力较差时,导致维生素的特异缺乏症或缺乏综合症。
(三)、维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脂溶性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B族、C
(四)、维生素的营养生理功能
1、调节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2、抗应激作用。
3、激发和强化机体的免疫机能。
4、提高动物的繁殖性能。
5、改善动物产品品质。
6、预防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疫病。
7、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五)、影响维生素需要量的因素
1、动物因素;
2、维生素的颉顽物;
3、应激因素;
4、集约化饲养的影响;
5、日粮营养成分的影响。
(六)、生产中需要补充的维生素及添加量
1、生产中需要补充的维生素种类
猪需要补充维生素A、D、BN、烟酸、泛酸、和胆碱。为了防止应激和亚临床缺
乏症,可添加维生素E、K、B6»
家禽需要补充维生素A、D、E、K、B2.B⑵烟酸、泛酸、和胆碱。在笼养条件下
比平养需要更多的维生素。
反刍动物通常需补充维生素A,有时需补充维生素D,在生产水平高或出现应激
时需要补充维生素Bi和烟酸。刚断奶的犊牛应补充所有的维生素。
2、维生素的添加量。(见饲养标准)
二、各类维生素的营养简介
(一)、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
(1)功能
①维持正常视觉眼的光感知器是视网膜中的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这两种细胞中
均有对光敏感的色素,而这些色素的形成与呈现其功能均与维生素A有关,当动物缺乏维
生素A时,视网膜合成感光物质发生障碍,导致视觉不正常,在弱光下视觉减退或全丧失,
即所谓夜盲症。
②维持粘膜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维生素A能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生长与结构,若维
生素A不足会引起上皮组织干燥和角质化,易受细菌侵袭而发病,如泪腺的上皮细胞角质
化,使分泌物减少,产生干眼症,严重时引起失明,生殖腺上皮细胞角质化,可引起繁殖机
能障碍。
③调节有关养分的代谢维生素A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的代谢有调
节作用,可促进动物体和骨骼的生长。
(2)、缺乏症
①长期缺乏维生素A动物首先表现暗适应能力降低,乃至夜盲或干眼症。
②幼畜生长发育受阻,降低增重,削弱对疾病的抵抗力,生产力下降。
③繁殖机能障碍首先性欲差,公牛睾丸精细管变性,母牛不发情或发情不规律,受
胎率低,胎儿发育异常,如畸形或瞎眼,胎衣不下,死胎,流产等现象。家禽产蛋率、孵化
率低。
④被毛粗乱、无光、食欲不佳、易患呼吸道疾病,共济运动失调等。
⑤对成骨作用有不良影响缺维生素A时,形成网状骨质,骨脆弱而过分增生。
(3)来源与供应
动物性饲料如鱼肝油、肝、蛋黄、鱼粉中含丰富的维生素A;
青绿饲料和胡萝卜中含胡萝卜素丰富,优质干草、青贮饲料、黄玉米等也是胡萝卜素的
良好来源;
补饲维生素A添加剂。
2、维生素D
(1)功能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主要与动物Ca、P代谢有关,可以调节Ca、P代
谢,特别是增加肠对Ca与P的吸收,同时又可调节肾脏对Ca和P的排泄,控制骨骼中Ca
与P的贮存,改善骨骼贮备中Ca及P的活动状态,从而影响骨骼与牙齿的正常发育。
(2)缺乏症
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Ca与P代谢紊乱,幼年动物患佝偻病,成年动物患软骨病或称
骨质疏松症,泌乳家畜缺VD则缩短泌乳期,在高产牛产乳高峰期,常常出现Ca的负平衡,
若此时维生素D不足则问题更严重,产蛋鸡缺乏维生素D不仅影响蛋壳质量,而且产蛋率、
孵化率均受影响,这对笼养鸡尤应注意。
(3)、来源与供应
动物性饲料如鱼肝油、肝、血粉等含丰富的维生素D;
经阳光晒制的干草含丰富维生素D2;
加强户外运动,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补饲维生素D添加剂。
3、维生素E
(1)功能
①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与Se协同保护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从而维持细胞膜的
正常脂质结构。
②维生素E是维持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及外周血溶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所必需。
③对生殖机能有影响。有促进性腺的发育促成受孕,防止流产、调节性激素代谢等功
能。
(2)缺乏症
维生素E缺乏症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前者是由于动物进食的饲料中缺乏维生
素E,.后者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如食入过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或已酸败的脂肪引起有效维生素
E
减少。
各种动物都有可能发生维生素E缺乏,其中以幼龄动物发病较多。动物缺乏维生素E
时,,首先是发生肌肉营养不良,称白肌病,可分为急性与亚急性两种,急性表现为心肌变性,
亚急性表现为骨骼肌变性,前者常发生突然死亡,后者表现为运动机能障碍,严重时不能站
立。以上两种情况多发生于仔猪、羔羊、犊牛、仔兔。
维生素E缺乏会严重地影响繁殖机能,公畜尤为明显,精细胞的形成受阻,精液品质
不佳,正常精子数减少,易发生不育,繁殖母畜日粮中缺乏维生素E时受胎率下降,即使
受胎,很可能发生胚胎中途死亡或产弱胎儿被吸收。对家禽的产蛋性能亦有不良影响,而且
卵的孵化率下降。
雏鸡缺乏维生素E会发生渗出性素质病,此病的发生主要因毛细血管受损而致通透性
增强,渗出的液体大量积聚而形成水肿和血肿。在肉用仔鸡,当饲喂高能日粮条件下缺乏维
生素E
,还会因体内氧化物和氧化物产物的大量生成而使细胞脂质膜破坏和细胞微细结构变
性和坏死,结果可以发生脑软化症,主要症状为小脑出血和水肿。
(3)来源与供应
谷实类饲料的胚中含维生素E丰富,但在一般条件下贮存6个月后维生素E会损失
30—50%;青绿饲料优质干草中也含丰富的维生素E;还可使用维生素E添加剂。
4、维生素K
(1)功能维生素K的作用了解尚不够,主要作用为催化肝脏中对凝血酶原及凝血
活素的合成。通过凝血活素的作用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以达到维持正常的凝血时间。
(2)缺乏症
维生素K缺乏症主要发生于禽类,由于凝血过程紊乱致使皮下和肌肉间隙呈现出血现
象。在雏鸡经摄食缺乏维生素K的饲料2-3周即可出现症状,在领、胸、翅、腹、腔等部
位呈现大片出血斑点,在成年鸡通常不会出现这种病症,但它所产的蛋孵出的幼雏却会感到
此种维生素的缺乏,若皮肉被刺伤将会因流血不止而致死。
仔猪经饲喂缺乏维生素K的饲喂可诱发维生素K缺乏症表现为食欲不振、衰弱、感
觉过敏、贫血及凝血时间延长等。
(3)来源与供应
维生素Ki遍布于各种植物性饲料中,尤其是青绿饲料含量丰富;维生素K2除动物
性饲料含量丰富外,还能在动物消化道(反刍动物在瘤胃,猪、马在大肠)中合成。正常情
况下,动物不会缺乏。家禽因合成能力差,特别是笼养鸡不能从粪便中获得维生素K,易产
生缺乏症。生产中使用维生素K3来补饲。
(二)、水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B1(硫胺素)
(1)、功能
维生素Bi是动物体内许多酶的辅酶,活性形式是焦磷酸硫胺素,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
谢。果糖转化为能量、碳水化合物合成脂肪及吸收均与维生素B,有关。对维持神经组织
及心肌的正常功能,维持正常的肠蠕动及消化道内的脂肪吸收均起一定作用。
(2)、缺乏症
各种动物缺乏硫胺素的表现不尽相同,鸡缺乏硫胺素主要呈现多发性神经炎,主要表现
为腿屈坐地,头颈后仰,成年鸡发病一般较缓慢,鸡冠常呈现蓝色。猪缺乏硫胺素呈现消化
机能紊乱(厌食、呕吐、腹泻等)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出现痉挛,甚至突然死亡。犊牛缺
乏硫胺素主要表现为共济运动失调、痉挛、体况衰弱,有时发生厌食腹泻等。马驹缺乏硫胺
素则会现出共济运动失调、痉挛、体况衰弱,有时发生厌食、腹泻等。马驹缺乏硫胺素则会
出现共济运动失调、阵发性痉挛、伏卧不起,但食欲一般不受影响。
(3)、来源与供应
植物性饲料中几乎都含有维生素Bi,特别是糠数类饲料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i,根茎类
饲料中较少,干酵母最丰富。
2、维生素B2(核黄素)
⑴、功能
动物体内许多氧化还原酶类的辅基中含有维生素B2,这类酶统称为黄素酶,黄素酶参
与能量代谢,在生物氧化中传递H原子,具有促进生物氧化的作用,这对碳水化合物、蛋
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缺乏症
各种畜禽中以猪、鸡最易呈现核黄素缺乏。猪缺乏核黄素时,表现为食欲减退,生长停
滞,被毛粗乱并常为脂腺渗出物所粘结,眼角分泌物增多,常伴有腹泻,往往因衰弱而不能
正常站立,繁殖和泌乳性能下降。
雏鸡对维生素B2极敏感,经2-3周后开始出现膝关节软弱,脚趾麻痹并卷曲呈拳状,
称卷爪麻痹症。幼雏缺乏维生素B2的症状虽可逐渐康复,但却会严重影响其后的生长速度。
母鸡缺乏维生素B2,则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下降,种蛋孵化率极低,鸡胚在孵化至12
天左右死亡或20天时往往不出壳。
马也可缺乏维生素B2,主要表现为厌食、腹泻、生长受阻、多泪及脱毛等。犊牛主要
表现为口腔粘膜出血,口角唇边溃烂,流涎等。
(3)、来源与供应
常用猪鸡饲料中核黄素的含量十分有限,谷实中含量甚少难以满足需要,动物性饲料如
脱脂乳乳清中虽含量较多但喂量有限,生产中要注意用维生素B2制品补充。
3、泛酸
⑴、功能
泛酸在动物体内是作为合成辅酶A的原料,故它是以乙酰辅酶A形式参与碳水化合物、
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因此各种动物生长均需要泛酸。
(2)、缺乏症:
泛酸的缺乏常见于雏鸡,其主要症状为发生皮肤炎,最初出现在嘴角和眼周,继之出现
在口、鼻和肛门等处,严重时腿部亦可发病,成年鸡缺乏泛酸不发生上述症状,仅所产蛋的
孵化率下降。
给猪饲喂缺乏泛酸的日粮,可诱发典型的泛酸缺乏症,其特征为:初期利用率降低,增
重减缓,经3周后可出现腹泻和便血,随后发生运动机能障碍,呈现“鹅步”,最后出现脱
毛、贫血、重者可致死。
(3)、来源与供应
泛酸广泛存在于各种饲料中,如麦秋、米糠、燕麦、大麦、苜蓿粉及亚麻籽饼等均含有
丰富的泛酸,故在一般饲料供应条件下,动物缺乏泛酸的可能性较小。
4、维生素B5(尼克酸)
⑴、功能
尼克酸在体内可能变为尼克酰胺,尼克酰胺是辅酶I和辅酶n的主要成分。这两种辅酶
为体内多种脱H酶的辅酶,在体内生物氧化过程中,起传递H的作用,当动物体内缺乏尼
克酸或尼克酰胺时,因上述辅酶的合成受阻而致影响体内生物氧化,从而使物质和能量代谢
过程发生障碍。
(2)、缺乏症
各种畜禽中以猪、鸡和犬最有可能发生尼克酸缺乏症,猪缺乏尼克酸患癞皮病,表现为
精神不振、生长阻滞、皮肤炎症,常因结肠和盲肠发生坏死性炎症而引起严重腹泻。
鸡与犬缺乏尼克酸可引起“黑舌”病,症状为口腔粘膜和食道上皮因发生炎症而呈褐红
色。
(3)、来源与供应
谷实、糠秋、饼粕及动物性饲料均含有较多的尼克酸,但应指出,谷实及其加工制品中
含有尼克酸系呈结合态,猪、禽对结合态尼克酸不能有效地利用,故在以谷实和糠款为基础
饲料构成日粮时应注意补添尼克酸。
5、维生素B6(n比哆醇)
(1)、功能
动物体内毗哆醇可以转化为毗哆醛和毗哆胺,最后以活性较强的磷酸毗哆醛和磷酸毗哆
胺的形式存在于组织中,并参与体内代谢,这两种磷酸化合物是动物体内许多酶系统的辅酶,
参与机体的多种物质代谢过程,如参与氨基酸的脱峻作用,氨基转移作用,色氨酸代谢,含
硫氨基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等,此外,维生素B6还是糖原代谢中磷酸化前的辅助
因子。
(2)、缺乏症
缺乏维生素B6可招致神经系统损害,猪表现为四肢运动失调,严重时可导致癫痫性痉
挛;鸡则除痉挛外,常会出现胸腹贴地、两羽扳打或仰卧地面,两腿交替踢蹬等现象,猪、
鸡缺乏维生素时均会因蛋白质代谢紊乱,而造成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此外,缺乏维生素
B6还会发生皮肤炎症、心肌变性等症状。
(3)、来源与供应
各种禾谷类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都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6,动物性饲料及块根块茎含
量很少。饲料中存在的维生素B6很容易被动物吸收,故常用饲粮能满足动物需要,可不再
考虑补充,但饲粮中能量与蛋白质水平高时,维生素B6的需要量随之增加。
6、维生素B?«生物素),
(1)、功能
生物素是动物机体内许多竣化酶的辅酶,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与3
种有机物质间的转化有关。
(2)、缺乏症
动物很少发生生物素缺乏,家禽可能出现生物素不足,其表现为雏鸡生长缓慢、羽毛干
燥、变脆、易患皮炎或骨短粗病,喙及趾部皮炎。种禽的蛋孵化率降低,胚胎发育过程可发
生骨畸形。猪缺乏时生长缓慢,蹄壳开裂。
(3)、来源与供应
生物素广泛存在于所有含蛋白质的饲料中,青绿饲料中含量也不少,块根块茎类饲料中
含量很少。对鸡和生长猪应补饲生物素添加剂。
7、叶酸
⑴、功能
叶酸的重要生理功能是以辅前形式作为各种一碳化合物或氨基的载体,这对于某些氨基
酸如组氨基酸、丝、蛋和喋吟等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是不可缺少的。
(2)、缺乏症
生长家禽典型的叶酸缺乏症为贫血、生长缓慢、羽毛脱色、脊柱麻痹。猪实验性叶酸缺
乏症为皮炎,脱毛及消化、呼吸、泌尿器官的粘膜损害.
家禽对叶酸的需要依靠饲料和微生物合成,而且数量基本满足。但长期饲喂抗生素治疗
剂量和磺胺类药物或长期患消化道慢性疾病后,有可能出现叶酸缺乏症。
(3)、来源与供应
叶酸分布甚广,各种绿色植物、谷实和酵母等均含有丰富的叶酸,动物性饲料中含量亦
较多。
8、维生素Bn.,
(1)、功能
维生素B12在动物体内参与许多物质代谢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与叶酸协同参与核酸和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维持造血机构的正常运转。同时还能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利用率,与血
液形成有关。维生素B|2.能促使叶酸转变为活性形式,提高叶酸的利用率。胆碱的生成也
与维生素Bn.有关。维生素B⑵能促进动物上皮,包括胃肠的正常新生,加速红细胞的生
成、发育与成熟,保护神经系统髓磷脂的正常功能等。
(2)、缺乏症
动物的维生素Bn.不足主要发生于缺钻地区,因为动物消化道中微生物可合成维生素
Bn..,不同程度上可满足宿主动物对维生素Bn的需要,缺钻地区,微生物无法合成维生素
Bl2.„动物呈现维生素Bn的缺乏症。
反刍动物瘤胃细菌可大量合成维生素B12.„以供宿主动物的需要。但幼年反刍动物瘤
胃微生物区系尚未发育完善,合成维生素52的作用很弱,故仍需由饲料中提供。曾有报道,
饲给犊牛纯化日粮可诱发维生素B⑵.缺乏症,表现为:厌食、营养不良、生长停滞、肌肉
软弱等。
猪的维生素B12的表现主要为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降低和种蛋孵化率下降;雏鸡缺乏
维生素B|2..的同时,若缺乏胆碱或蛋氨酸,可出现滑腱症。
(3)、来源与供应
植物性饲料中不含维生素B*..动物性饲料中均或多或少含有维生素Bn.,其中鱼粉、
肉粉、肝脏含量最多,而且很容易被动物吸收利用,所以动物日粮中只要有一定量动物性饲
料,就不会发生维生素Bl2,缺乏的问题。
瘤胃内容物和粪便亦含有相当多的维生素BI2..,有人测定,成年牛每天由粪便中排出
维生素维生素Bi2.2200mg,犊牛540mg。厚垫草养鸡可促使鸡从垫草(包括鸡粪)中摄取
相当数量的维生素Bn..,(厚垫草养鸡可促使微生物在垫草中的繁殖,微生物能够合成维生
素Bn.,因而垫草中含有大量VBI2)如铺用1周的垫草,每公斤干物质中含维生素Bp.llOmg,
而铺1年的陈旧垫草,则维生素Bn.的含量高达261mg,故只有集约经营的笼养鸡必须从
饲料中供给,特别是全植物性饲料为日粮时,一定要补充维生素B⑵.
9、胆碱
(1)、功能
胆碱在动物体内不是以辅酶的形式,而是作为结构物质发挥其作用的。它是构成和维持
细胞的结构,保证软骨基质成熟必不可少的物质,并能防止骨短粗病的发生;胆碱参与脂肪
代谢,有防治脂肪肝的作用;胆碱还是乙酰胆碱的成分,参与神经冲动传导。
(2)、缺乏症
缺乏胆碱首先是脂肪代谢障碍,易发生肝脏的脂肪浸润。家禽缺乏胆碱,则会发生骨短
粗病、关节变形(滑腱症)、贫血、生长缓慢、病亡率增高;仔猪缺乏时,后腿叉开站立,
行动不协调,发生坐姿症状。
(3)、来源与供应
正常饲料中胆碱含量充足,尤以动物性饲料为多,玉米中含量较少。当日粮中蛋白质水
平高时,蛋氨酸的甲基可供合成胆碱。因此,需要量与蛋氨酸水平有关。高能日粮时要考虑
补充胆碱,常用作添加剂的胆碱是氯化胆碱,对养禽业是不可少的补充物。
10、维生素C
(1)、功能
维生素C在动物体内参与一系列的代谢活动,如参与细胞间质中胶原的生成及氧化还
原反应,刺激肾上腺皮质素的合成,使叶酸还原为具有活性的FH4,具有解毒作用以及减轻
维生素A、B|、B?、Bn、及B3等不足产生的缺乏症状。此外,维生素C还具有抗氧化的作
用,易氧化为脱H抗坏血酸,保护其他化合物免受氧化。
(2)、缺乏
维生素C缺乏的典型症状是动物坏血病、齿龈肿胀、出血、溃病、牙齿松动、骨软弱、
抗病能力下降等。
3、来源与供应
各青绿饲料、青干草、块茎类及瓜类饲料中含维生素C较丰富。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
用维生素C添加剂补饲维生素Co
动物机体内可合成维生素C,一般对畜禽来说是能满足其需要的,但下列情况为保持畜
禽的健康和高生产性能,应考虑给予补充。
①、在早期断奶幼畜的人工乳中添加维生素C;
②、高温季节、生理紧张、运输等逆境因素,不仅降低畜禽机体内维生素C的合成,
同时畜禽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提高,每kg饲粮中补加50-200mg,有利于减轻逆境因素对机
体的不利影响,同时可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三)、维生素过量对动物体的影响
维生素对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类营养物质,但需要量很少,常以mg计量,动物摄
入过量的维生素可引起机体中毒,对健康与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危害,即患所谓维生素过多症。
动物从天然饲料中获取的各种维生素,即使有超过正常的需要量,亦不致达到中毒水平,
若摄入过量的合成维生素往往出现中毒现象。现已确认,维生素A和维生素A摄入过量时
会中毒,中毒剂量随动物种类、年龄、维生素的吸收率和体内贮量等不同而不同。通常中毒
剂量为生理需要的50-500倍不等。试验表明倘若猪的日粮中维生素A2300mg,即可引起
神经敏感。颤抖腹侧与腿部出现斑点性出血,粪尿带血等症状,最后导致死亡。雏鸡也会发
现精神萎靡采食减少,最后因食欲废绝而导致死亡。
过量维生素A对妊娠母畜可引起流产。
动物过量食入维生素D也会发生不良后果。若猪日粮中摄入维生素D25万IU,持续30
天即呈现中毒症状。雏鸡的中毒剂量为每kg日粮维生素D400万IU,症状为:骨钙溶出而
使血Ca浓度增加,Ca质广泛沉积于动脉管壁、心脏、肾小管、关节及其他软组织中。有的
动物可因肾脏遭到严重损伤而死于血毒症。
第七节水与动物的营养
水对动物极为重要,动物体内含水量在50~80%之间。畜禽绝食期间,消耗体内几乎全
部脂肪,半数蛋白质成失去40%的体重时,仍能生存。但畜体水分丧失10%就会引起代谢
紊乱,失水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网络直播学习课程及试题答案
- 儿童课题申报书范文
- 2022届高考统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8章 第4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应对策略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考试交流平台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与疾病防控试题及答案
- 勇往直前学期新气象计划
- 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考核方法试题及答案
- 资格认证考试技能提升试题及答案
- 独特复习方式的证券从业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语文二模作文题目解析及5篇范文:机器成为思想的引擎必将给芦苇带来深刻的变化
- 2025年甘肃西北永新集团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检测站登录员试题及答案
- 委托选矿加工合同协议
- 食堂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 CISP-PTE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黑吉辽蒙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医院文化节活动策划
- 部队防雷电暴雨安全知识
- 2025年消防文员类面试题及答案
-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