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9.020
D4420
团体标准
T/DGDLHX001—2022
东莞市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建
设、运行维护、安全管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harging/BatterySwapInfrastructurePlanningand
DesignvConstructionxOperationandMaintenancevSecurityManagementof
Dongguan
(征求意见稿)
2022-**-**发布2022-**-**实施
东莞市电力行业协会发布
T/DGDLHX001—2022
目次
目次...................................................................................I
前言..................................................................................II
东莞市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安全管理技术规范......................3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5
4规划设计.................................................................................6
5施工建设................................................................................13
6竣工验收................................................................................16
7运行维护与预防性试验...................................................................33
8运营管理................................................................................46
9安全管理................................................................................48
附录A(规范性附录)各种设备、材料的温度和温升极限...............................53
附录B(规范性附录)供配电设施预防性试验项目、周期及要求.........................55
附录C(规范性附录)安全工器具试验项目、周期及要求...............................62
I
T/DGDLHX001—2022
»'—i—
刖5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为推动东莞市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东莞市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东莞市电力行业协会
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东莞市充换电站基础设施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组织修
订了东莞市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技术规范。东莞市公用充电设施、专用
充电设施及换电站建设运营单位除应认真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自用充
电设施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由东莞市电力行业协会归口管理和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要参编单位:。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范在执行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至东莞市电力行业协会。
II
T/DGDLHX001—2022
东莞市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安全管理
技术规范
1范围
1.1本规范规定了东莞市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
求。
1.2本规范适用于东莞市公用充电设施、专用充电设施及换电站的建设、运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94.7电力变压器第7部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GB/T1094.11电力变压器第11部分干式变压器
GB/T3906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7251.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
GB7251.12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成套电力开关和控制设备
GB/T18487.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20234.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20234.2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GB/T20234.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
GB2686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GB/T27930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讯协议
GB/T28569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
GB/T29316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电能质量技术要求
GB/T29317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
GB/T29318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
GB/T29772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通用技术要求
GB/T29781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
GB/T31525图形标志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志
GB/T34657.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1部分:供电设备
GB/T34657.2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2部分:车辆
GB/T34658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
GB50016建筑设施防火规范
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6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3
T/DGDLHX001—2022
GB5014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2建筑地基施工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最验收规范
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5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12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
GB50575I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GB50966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
GB/T51077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设计规范
GB51048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
GB/T51313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
GB5134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DL/T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664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DL502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NB/T33001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
NB/T33002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NB/T33004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规范
NB/T33005电动汽车充电站及电池更换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NB/T33007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池更换站监控系统与充换电设备通信协议
NB/T33008.1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
NB/T33008.2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1部分:交流充电桩
NB/T33018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供电系统技术规范
DBJ/T15-150-2018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程
DB44/T2156-2019公共场所(户内)用电设施建设及运行安全规程
DB44/T2157-2019公共场所(户外)用电设施建设及运行安全规程
CJJ/T15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
Q/CSG11516.2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8D705-2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设计与安装
南方电网公司10kV及以下业扩受电工程典型设计图集(东莞细化版)
未列出之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或国际电工标准及行业标准规范执行。
4
T/DGDLHX001—2022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公用充电设施
指在规划的独立地块、社会公共停车场、住宅小区公共停车场、商业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加油(气)站、
高速服务区、机场等区域规划建设,面向全社会电动汽车车辆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设施。
3.2专用充电设施
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园区等专属停车位建设,为公务车辆、员工车辆等提供专
属充电服务的充电设施,以及在公交车、客运汽车、出租车、物流环卫等专用车站场建设,为对应专用电动
汽车车辆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设施。
3.3自用充电设施
指在个人用户所有或长期租赁的固定停车位安装,专门为其停放的电动汽车车辆充电的充电设施。
3.4非车载充电机
固定安装在地面,将电网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采用传导方式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充电的专用装
置。
3.5车载充电机
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上运行,将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采用传导方式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充电
的专用装置。
3.6交流充电桩
采用传导方式为具有车载充电机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能的专用供电装置。
3.7充电站
采用整车充电模式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场所,应包括3台及以上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以及相关的
供配电设备、监控设备等配套设施。
3.8换电站
采用电池更换模式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场所。
3.9充换电基础设施
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补给的相关设施的总称,一般包括供配电设施、充换电设施、运营监控系统、
计量系统以及安装场地、防护设施、通风及消防设施等。
3.10供配电设施
由所有为充换电设备提供电源的电力设备和配电线路组成,实现安全供电的系统设施。
3.11充换电设施
由所有充换电设备、充换电电缆及相关辅助设备组成,实现安全充换电的系统设施。
3.12运营监控系统
5
T/DGDLHX001—2022
对充换电基础设施的供电状况、充换电设备运行状态、环境监视及报警等信息进行采集,应用计算机
及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设备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4规划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的设计应根据建筑工程特点、负荷等级、设备容量、道路交通、安装
环境和环保节能等因素,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4.1.2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总体布置应便于使用、管理、维护及车辆进出,应保障人员及设施的
安全。
4.1.3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的配建比例应符合各级政府部门及规划部门对相应类型建筑物的停车
场所要求配置充电设备的停车位配置要求,并按照政府文件要求充分预留安装条件。
4.1.4选用的充换电基础设施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产品标准,所有充换电设备须取得CNAS认可试验
室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
4.2选址及布置
4.2.1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的选址应便于使用、管理、维护及车辆进出,应保障人员及设施的安
全,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宜靠近城市道路,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和交通繁忙路段附近;
2宜接近供电电源并满足设施接入的要求;
3不应设在多尘、水雾、有腐蚀性和破坏绝缘的有害气体及导电介质的场所;
4不应设在室外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场所和易发生次灾害的地方;不应设在防、排水设施不完善的场
所;
5充电设备不宜设在厕所、浴室或其它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如条件限制必须设在前述场所,应采
取预防滴、漏水的措施或选用相应防护等级的设施;
6不应设在有剧烈震动或高温的场所;
7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性的建筑物、场所内以及有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
8不应设在修车库内以及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汽车库、停车场内;
9在动植物保护区建设充换电站,对所在环境的生物种群要有调查报告,包括种群类别、不同生物在
不同季节活动规律、生物生态习性、生物密度水平,以减少建成后生物对充换电站运行的危害。
4.2.2充换电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充电设备的布置应便于电动汽车的出入和停放,保障站内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2充电设备不应布置于疏散通道上,且充电时不应影响人员疏散;
3安装在户内的落地式充电设备应设有安装基础,基础高出地面不低于0.2m;安装在户外的落地
式充电设备基础不应低于该区域历史水淹的最高位置,且高出地面不应低于0.3m,安装在地势低洼或
易发生内涝区域的户外落地式充电设备基础不应低于0.5m;壁挂式安装的充电设备,设备底部距地高
度不低于1.5m;
6
T/DGDLHX001—2022
4充电设备应垂直安装于与地平面垂直的立面,偏离垂直位置任一方向的误差不应大于5°o
5充电设备应靠近停车位设置并便于操作及检修,设备外廓距停车位边缘的净距离不宜小于0.4m,
操作及检修距离不小于0.8m;
6充电设备应采取防撞措施;
7充电设备不应遮挡行车视线,电动汽车在停车位充电时候不应妨碍区域内其它车辆的充电与同行;
8换电站的站区场地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设计规范》GB/T51077的有
关规定。
4.2.3充换电站道路应满足:
1充换电站内道路的设置应满足消防及服务车辆通行的要求。充电站的出入口不宜少于2个,当充
电站的车位不超过50个时,可设置1个出入口,入口和出口宜分开设置,并应有明确指示标识。
2充换电区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m,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n,转弯半径按照电动汽车类型确定,
且不宜小于9m,道路坡度不应大于6%,且宜坡向站外;充电站内道路不宜采用沥青路面。
4.2.4配建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停车场、汽车库应设置充换电停车区域导向、电动汽车停车位以及安全
警告等标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志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图形标志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志》
GB/T31525的规定。
4.2.5配建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停车场、汽车库应满足所在声环境功能区规定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
要求。
4.3供配电设施
4.3.1负荷等级划分
按照充电桩在经济社会中占有的重要程度,划分为下列两类电力用户。
4.3.1.1在政治上具有重大影响,或中断供电将对社会公共交通产生较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造成社
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充电站属二级电力用户。二级电力用户的充电站宜由两回路高
压供电电源供电,两回路高压供电电源宜引自不同的变电站,也可引自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段;当两路电
源供电有困难时,可由一回10kV专用架空路或一回采用在明敷电缆沟敷设的10kV电缆专用线路。
4.3.1.2不属于二级电力用户的充电站为三级电力用户,三级负荷可采用单电源单回路供电。
4.3.2供配电设备及线路
4.3.2.1充换电站电气设备的布置应遵循安全、可靠、适用的原则,并便于安装、操作、搬运、检修、调
试。电气设备的布置应符合《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
规定。
4.3.2.2高压开关柜、变压器、低压开关柜、充电机、监控装置等,宜安装在各自的功能房间,且宜
设在建筑物的首层,便于运输和安装。
4.3.2.3当受到建设场地限制时,可采用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大于800kVA(干式变压器不大于800kVA,
油浸式变压器不大于630kVA)的预装式变电站,其基础应适当抬高,以利于通风和防水。
4.3.2.4变压器室不宜与监控室贴邻布置或位于正下方,不能满足时应采取防止电磁干扰措施。
4.3.2.5开关柜的选择参照《中国南方电网10kV及以下业扩受电工程典型设计图集(东莞市2019年
细撷)储
7
T/DGDLHX001—2022
4.3.2.6变压器应采用节能环保型变压器,室内安装的变压器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1600kVA,二
级电力用户的充电站,变压器台数不应少于2台。变压器其它要求参照《中国南方电网10kV及以下业
扩受电工程典型设计图集(东莞市2019年细化版)》。
4.3.2.7配电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中低压配电系统宜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低压接地系统宜采用TN-S系统,室外停车场
也可采用TN-C-S、TT系统;
2低压进线断路器宜具有短路瞬时、短路短延时、长延时和接地保护功能,宜设置分励脱扣装置,
不宜设置失(低)压脱扣装置;
3容量较大或重要的用电设备,宜采用放射式供电;
4低压配电设备及线路的保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有关规定;
5户内配电箱、控制箱等用电设备箱体防护等级不低于IP32;户外配电箱、控制箱等用电设备箱
体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箱体应配备专用锁具,并在箱体外壳上设置安全警示标记;
6安装在户内的配电箱、控制箱等用电设备应设有安装基础,基础高出地面不低于0.2m;安装在
户外的配电箱、控制箱等用电设备的底部基础应抬高,不宜低于该区域历史水淹的最高位置,且高出地面不
应低于0.5m;地势低洼或易发生内涝区域的户外用电设备应采用壁挂式,设备底部距地高度不低于
1.5m。
4.3.2.8无功功率补偿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宜设置在变压器低压侧,宜采用SVG静止无功发生器,补偿容量宜按最大负荷
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确定;
2当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满足变压器高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的要求时,可不加装补偿装
置;在不符合计算条件时,可按变压器容量的10%〜20%确定。
4.3.2.9配电线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电线路和控制线路宜采用铜芯导体;
2高压电缆宜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类型,低压电缆宜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类型,照明及插座宜选用聚
氯乙烯绝缘护套电线;
3室内充电桩电源进线宜选用燃烧性能不低于B2级、产烟毒性为tl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为
dl级的电线电缆,且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的有关规定;室外充电桩电源进线宜采
用阻燃类线缆及电缆护管;
4低压接地系统为TN-S,低压三相回路宜选用五芯电缆,单相回路宜选用三芯电缆,电缆中性线
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
5低压电缆截面应满足最大工作电流时导体载流量的要求,并应校验线路允许电压降,以满足电气装
置的正常工作;
6向成组布置的交流充电桩供电的低压电缆总长度应保证电缆线路正常泄漏电流不使剩余电流保
护装置发生误动作;
7用于三相用电设备的电力电缆,其外护套宜采用钢带铠装类;用于单相负荷及直流负荷的单芯电缆,
其外护套不应采用导磁性材料铠装;
8交流单芯电缆不宜单根穿钢管敷设,当需要单根穿管时,应采用非导磁管材,也可采用经过磁路
8
T/DGDLHX001—2022
分隔处理的钢管。
4.3.2.10充换电设施供电回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充换电设施不应与站内其它设备共用同一回380V或220V出线;
2向末端充换电设施供电的配电线路应设置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
3当向直流充电桩供电时,除非回路采用电气分隔,否则每个连接点应单独装设至少为A型的剩
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且其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
4当向交流充电桩供电时,尚应设置A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其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
作时间不大于0.1S;
5多台交流充电桩的电源接线应考虑供电电源的三相平衡。
4.3.3防雷及接地
4.3.3.1充换电基础设施的防雷与接地、配电装置的电涌保护器设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
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要求。
4.3.3.2充换电基础设施的防雷宜充分利用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对于安装在室外的充换电基础设施,
根据防雷计算确定是否设置单独的防雷措施。
4.3.3.3充换电基础设施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应共用接地装置。户内安装的充
换电基础设施应利用建筑物的接地装置接地;靠近建筑物户外安装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宜与就近的建筑物或
配电设施共用接地装置;距离建筑物较远的户外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可单独接地。
4.3.3.4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需做等电位联结,其做法参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8D705-2电动汽
车充电基础设施设计与安装》。
4.3.4电能质量
4.3.4.1受电端的电压偏差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11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的电压偏差不得超过标称电压的±7%;
2220V单相供电的电压偏差不得超过标称电压的+7%、-10%。
4.3.4.2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用电设备端子处的电压偏差允许值,宜符合下列要求:
1充电机及其电气接口±5%;
2充电桩±5%。
4.3.4.3公用电网谐波限值要求:
1在设计时应重视非线性用电设备对公用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小
谐波分量。如不能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谐波控制要求,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2减小谐波的常用技术措施如下:增加充电机整流装置的脉波数,加装交流滤波装置,三相用电设备
平衡,由容量较大的系统供电。
4.3.4.4当充电站的波动负荷引起电网电压波动和闪变时,宜采用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或动态电压调节
等措施进行改善。
9
T/DGDLHX001—2022
4.3.4.5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产生的谐波分量,应满足《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
输入电流W16A)》GB17625.1和《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
谐波电流的限制》GB/Z17625.6中的规定。
4.3.4.6充换电站接入电网所注入的谐波电流和引起公共连接点电压的正弦畸变率应符合国家标准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的有关规定。当需要降低或控制接入公用电网的谐波和公共连接
点电压正弦畸变率时,宜采取装设滤波器等措施进行改善。
4.3.4.7充电桩供电配电系统中,公共连接点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允许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
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5543的有关规定。当充电桩低压配电系统的三相不平衡度不满足要求时,
宜调整接入充电站三相系统的低压单相充电设备使三相平衡。
4.3.5充电负荷计算
4.3.5.1单台充电机输入容量为:
77cos°
式中:P——单台充电机额定输出功率(kW);
S——单台充电机的计算容量(kVA);
cos巾----充电机功率因数,一般大于0.9;
n------充电机效率,一般取0.9〜0.95。
4.3.5.2充电设备负荷计算总容量(非充电主机系统):
%=Kt・(KxiSi+Kx2s2+........+KXNSN)
P,p7
=Kt*(,Kxi+KX2+........+KXNPN)
r)COS(prfiCOS(piTffCOScp
式中:Pi、P2……P'—各类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kW);
一充换电站设备负荷的计算总容量(kVA);
cos0、cos92........COS仰—各类充电设备的功率因数,一般取0.9〜0.98;
n1、n2.......nN—各类充电设备的利用效率,一般取0.9〜0.95;
Kt—各类充电设备的同时工作系数,一般取0.8~1.0(1个类型取1.0,4个或更多个类型取0.8);
鼠一需要系数,详见下表1、表2、表3和表4。
4.3.5.3充电设备负荷的计算总容量(充电主机系统):
oKx・P
Ojs=-----------------
77cose
式中:P—充电主机系统的额定功率(kW);
S八一充电主机系统的计算容量(kVA);
COS°一充电主机系统的功率因数,一般取0.9〜0.98;
n一充电主机系统的利用效率,一般取0.9〜0.95;
10
T/DGDLHX001—2022
七一需要系数,见表1。
表1需要系数Kx选择表
充电设备类型需要系数Kx备注
家用为单相交流充电桩,需要长时间充
家用交流充电桩1
电。
交流充
公共场所的多台7kW交流充电桩0.3-1详见表2。
电桩
运营单位的多台三相42kW交流
0.35〜1.0详见表3o
充电桩
非车载
直流充电桩0.3-0.8详见表4o
充电机
社会公共停车场0.45〜0.65主机系统的主机功率较大。
充电主
机系统
运营单位20.90例如电动公共汽车、电动出租车。
表2单相交流充电桩需要系数Kx选择表
单相交流
260及以
充电桩台1〜34〜89-1213〜2425〜124125〜259
上
数(台)
需要系数
10.90.650.50.450.40.3
Kx
表3三相42kW交流充电桩需要系数Kx选择表
单相交流充电
1〜67-1213〜2021〜3031〜60
桩台数(台)
需要系数
0.8〜10.6〜0.950.5~0.90.4-0.850.35—0.8
Kx
表4直流充电桩需要系数Kx选择表
直流充电桩台
1〜67-1213〜2021〜3031〜60
数(台)
需要系数
0.7-0.80.6〜0.70.5〜0.60.4〜0.50.3〜0.4
Kx
备注:1.当为电动公共汽车或电动出租车提供充电服务时,表中需要系数取上限值。
2.若为居住建筑或单位自用办公类建筑时,表中需要系数取下限值。
4.4充换电设施
4.4.1户内型的充电设备防护等级不低于IP32;户外型的充电设备应具有防水、防尘能力,防护等级
不低于IP54;有条件的户外充电设施宜设置防雨罩、雨棚等遮雨措施。
4.4.2充换电设备应在明显位置设置急停断电按钮并设置标识。
11
T/DGDLHX001—2022
4.4.3充换电设备金属壳体应设置接地螺栓,接地螺栓无锈蚀,其直径不应小于6mm,且应有接地标
O
4.4.4充换电设备的门、盖板、覆板和类似部件,应采用保护导体将这些部件和充电设备主体框架连
接。
4.4.5充换电设备应在醒目位置特别标识“有电危险”、“未成年人禁止操作”、“车辆充电过程中,人
员请勿坐在车内”警示牌及安全注意事项,室外场所还应特别标识“雷雨天气禁止操作"警示牌。
4.5运营监控系统
4.5.1充换电站应设置充换电运营监控系统,设置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场所宜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
统,系统监视器宜设于消防控制室、安防监控室或有人值班的值班室。
4.5.2充换电设备的基本信息应能上传至运营监控系统,运营监控系统应具备对充换电设备进行必要
的控制和调整参数的能力。
4.5.3运营监控系统工作站(或服务器)应设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所在建筑物(群)有人值班的值
班室、安防中心或消防控制室内,并宜靠近充换电场所,小规模分散布置的可设于云端。
4.5.4运营监控系统具备数据输出功能和数据输出接口,并将充换电设施建设和运营等有关数据接入
省、市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运行监测平台,实现数据实时上传。
4.5.5运营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系统宜具备数据采集、控制调节、数据处理与存储、事件记录、报警处理、设备运行管理等功能;
2系统应具备下列数据采集功能:
1)采集非车载充电机工作状态、温度、故障信号、功率、电压、电流和电能量;
2)采集交流充电桩的工作状态、故障信号、电压、电流和电能量。
3系统应具备向充电设备下发控制命令、控制起停、校时、紧急停机、设定充电参数等控制调节功能。
4系统应具备下列数据处理与存储功能:
1)充电设备的越限报警、故障统计等数据处理功能;
2)充电过程数据统计等数据处理功能;
3)对充电设备的遥测、遥信、遥控、报警事实等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集中储存和查询功能。
5系统应具备对设备运行的各类参数、运行状况等进行记录、统计和查询设备运行管理功能;
6非车载充电机在充电过程中必须具备检测汽车电池温度的功能,并在电池温度过高时自动切断充电电
源;
7系统应具有兼容性和扩展性,以满足不同类型充电设备的接入以及充电设施规模的扩容等要求;
8系统应可接受同步系统对时,以保证系统时间的一致性。
4.5.6系统应具备对设备运行的各类参数、运行状况等进行记录、统计和查询设备运行管理功能。
4.5.7充换电站宜设置环境监测设备,对充电系统安装场所的温度、湿度进行实时监测;非车载充电
机应具备实时监测自身温度、环境湿度的检测装置。
4.5.8充换电站宜设置一套交流不间断电源,以满足站内运营监控系统的需要,其容量按不小于3kVA
冗余配置。
12
T/DGDLHX001—2022
4.6储能系统
4.6.1储能系统(如有)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GB51048的有关规定。
4.7消防设施
4.7.1配建充换电设施的汽车库、停车场其分类、耐火等级和消防设施等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
计防火规范》GB5001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
计规范》GB50116、《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设计规范》GB/T51077的有关规定。
4.7.2公共场所的充换电设施消防保护应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原有系统。
4.7.3原则上只允许在地下一层建设慢速充电桩(单支充电桩容量W7kW的交流桩),确需在地下一
层建设快速充电桩,其消防要求须满足《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程》DBJ/T15750-2018、
《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51313的有关规定。
4.7.4配建充换电基础设施的汽车库、停车场应配置A、B、E类灭火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充换电站灭火器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相关规定;
2无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进入的充电设施区域宜放置不少于4kg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放置距离为
15米一个,不足15米取整放置且一个配置点不应少于2具;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充电设施区域宜
放置不少于6kg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放置距离为9米一个,不足9米取整放置且一个配置点不应少于2
具;
3在充换电基础设施附近,宜增加配置灭火剂充装量不小于60L的推车式水基型灭火器或推车式
水喷雾灭火器,推车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30m;
4换电站应有可靠的消防水源保证,应利用城市或企业已建的消防给水系统,如已有的消防给水系统
不能满足消防给水的要求时,应自建消防给水系统;站区配备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
5换电站内应设置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火灾探测报警区域应包括主要设备用房和设备区域。
4.7.5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充换电区排水管道宜设置水封,并宜间接排入室外排水设施。
5施工建设
5.1一般规定
5.1.1从事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电力设施施工资质,施工人员应具
备相应的资格,充换电站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和质量管理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准。
5.1.2施工单位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应遵守有关施工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毒的法律法
规,建立健全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等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施工。
5.1.3施工单位应按照合同文件、设计文件以及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界
域内地下管线等构(建)筑物资料、工程和水文地质资料,组织有关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深入沿线调查,掌
握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5.1.4施工单位应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掌握设计意图和要求,实行自审、会审(交底)和签证制度;发
现施工图有疑问、差错时,应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需变更设计,应按照相应程序报审,经相关单位签
证认定后实施。
5.1.5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执行,有变更时
应办理变更审批。
13
T/DGDLHX001—2022
5.1.6工程所用的管材、电缆、构(配)件和设备等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现场验收并妥善保
管。进场验收时应检查每批产品的订购合同、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进口产品的商检
报告及证件等,并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复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5.1.7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
种粉尘、废气、废弃物及噪声、振动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施工临时设施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布置,并
有总体布置方案。
5.1.8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必须经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检定或校准合格后方可
使用。
5.1.9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建设单位、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应按有关规定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
5.1.10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2土建及其它配套设施施工
5.2.1工程测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相关规定。
5.2.2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土建项目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502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50209、《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设计规范》GB/T
51077等相关标准及规范的规定。
5.2.3站区混凝土地面的施工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公路路面基
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F20的有关规定执行
5.2.4防渗混凝土的施工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有关规定执行。
5.2.5站区及其它附属建筑物的基础、构造柱、圈粱、模板、钢筋、混凝土等施工应按照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的有关规定执行。
5.2.6钢结构的制作、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的相关规定,钢结构防火涂层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5.2.7电气照明装置的安装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的相关规定。
5.2.8站区内生产和生活用水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的相关规定。
5.2.9站区内配套临时建筑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的
相关规定。
5.2.10通风空调、防排烟系统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U攵规范》GB50243、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的相关规定。
5.2.11消防系统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建筑灭火器配置
设计规范》GB50140的相关规定。
5.2.12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
统》GB17945的相关规定。
14
T/DGDLHX001—2022
5.2.13充换电站区的醒目位置应设置导引、安全警告等标识,应在充电设备醒目位置特别标识“有电危
险”、“未成年人禁止操作”、“车辆充电过程中,人员请勿坐在车内”警示牌及安全注意事项,室外场所还
应特别标识“雷雨天气禁止操作"警示牌。
5.3充换电基础设施施工
5.3.1供配电设施的安装和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
5.3.2供配电设备安装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
工及验收规范》GB5014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5、《电气装置
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
收规范》GB50147v《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有关规定执行。
5.3.3供配电设备基础混凝土浇筑前,电气专业应对基础中心线、标高等进行核查;基础施工完毕后,应
对标高、中心进行复核。
5.3.4供配电设备安装完毕,投入运行前,保护性围栏、网门、栏杆等安全设施应齐全;设备设施应
牢固可靠、标识明确、内外清洁,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
规范》GB50169的规定。
5.3.5安装在户内的配电箱、控制箱等用电设备应设有安装基础,基础高出地面不低于0.2m;安装在
户外的配电箱、控制箱等用电设备的底部基础应抬高,不宜低于该区域历史水淹的最高位置,且高出地面不应
低于0.5m;地势低洼或易发生内涝区域的户外用电设备应采用壁挂式,设备底部距地高度不低于1.5m。
5.3.6供配电电缆线路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的敷设、接地、防火措施、标志等应按照现行国
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s《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
规范》GB50575的有关规定执行,隐蔽工程施工时应做好工程记录。
5.3.7供配电电缆的敷设,应排列整齐、捆扎牢固、标识清晰,端接处长度应留有适当富裕量,不得
有扭绞、压扁和保护层断裂等现象。电缆接入供配电设备柜子时,应捆扎固定,不应对柜内端子或连接器产
生额外应力。
5.3.8供配电电缆桥架、电缆穿管和线槽等与电缆相关的电气设施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按照现行国
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的有关规定执行。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底边距地高度不宜低于2.2m,除敷设在配电间或竖井
内,垂直敷设的线路1.8m以下应加防护措施,室外场地不应采用金属电缆桥架;电缆桥架、线槽和保护
管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
5.3.9充换电设施的安装和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
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的有关规定执行。
5.3.10充换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支架、底座等金属构件应可靠接地,户内安装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应利用
建筑物的接地装置接地;靠近建筑物户外安装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宜与就近的建筑物或配电设施共用接地装置;
距离建筑物较远的户外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可单独接地;站区充电设施需做等电位联结。
5.3.11充电设备的安装高度应保证电气连接和人机交互操作方便,预留设备维护检修空间,并采取必要
的防撞措施。
5.3.12安装在户内的落地式充电设备应设有安装基础,基础高出地面不低于0.2m;安装在户外的落
地式充电设备基础不应低于该区域历史水淹的最高位置,且高出地面不应低于0.3m,安装在地势低洼
15
T/DGDLHX001—2022
或易发生内涝区域的户外落地式充电设备基础不应低于0.5m;壁挂式安装的充电设备,设备底部距地
高度不低于1.5m。
5.3.13供配电设备、充换电设备安装好后,柜内开关、熔断器等元器件应有命名、编号标识;电缆终端及
电缆接线头处应装设电缆标识牌,标识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电缆型号、规格、起始地点;电缆沟(管)应可靠
封堵,各类线管、电缆穿孔处应用防火、阻燃材料封堵密实,无缝隙。
5.3.14换电站电池更换系统各设备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
5.3.15电池更换系统各设备安装应有足够的空间,基础承重应满足设计要求,电池转运设备和换电设备
的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巷道堆垛起重机》JB/T7016的有关规定。
5.3.16换电站宜设置电池维护区,配备电池组地面均衡设备、电池测试设备等。
5.3.17站点运营监控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和通信等设备应按照设计和施工图进行安装施工,并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案例分析分享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资格考试新模式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考生必知的知识试题及答案
- 科学规划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会考试边界与进展试题及答案
- 总结回顾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试题及答案
- 整体提升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细菌病毒检测的策略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重要试题及答案
- 启发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各版本)
- 中国反恐形势的现状和对策分析研究
- 篮球协会章程和规章制度
- 技师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
- 水轮机选型毕业设计及solidworks建立转轮模型
- 无创正压通气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 【精选】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脱式计算》(含简便运算)专项练习题
- 常用检验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
- 急诊及重症医学-机械通气
- YY/T 1248-2014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 平面位置(轴线)测量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