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能力拓展阅读_第1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能力拓展阅读_第2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能力拓展阅读_第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能力拓展阅读_第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能力拓展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能力拓展阅读【提升精选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欧阳修《卖油翁》)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但微颔之(

)

(2)康肃忿然曰(

)(3)以钱覆其口(

)

(4)康肃笑而遣之(

)12.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以钱覆其口”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

B.静以修身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公亦以此自矜1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2)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14.文章为什么要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答案】11.点头

愤怒的样子

覆盖

打发

12.A

13.(1)曾经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2)(卖油翁)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14.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突出了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沉着冷静,不卑不亢,以理服暴,用事实说明熟能生巧。【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思。(1)句意是:只是微微点点头。颔:点头;(2)句意是:康肃公气愤地说。忿然:气愤的样子;(3)句意是:用铜钱覆盖它的壶口。覆:覆盖;(4)句意是:康肃公笑着把他打发了。遣:打发。1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钱覆其口”中“以”是介词,意思为用、把、拿;A.介词,意思是用、把、拿;B.连词,表目的,意思是来;C.连词,表目的,意思是来;D.动词,意思是凭借;故选A。13.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尝:曾经。家圃:家里(射箭的)场地。释:放下;睨:斜着眼睛看;久而:很久;去:离开。(2)因:于是。亦:也。无他:没有别的(奥妙)。惟:只是。尔:罢了。此句为省略句,注意在翻译的时候补充上主语,即卖油翁。1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文章题目是“卖油翁”,详细刻画他“酌油”的场面可以正面衬托他倒油水平的高超,文章还有一个人叫作陈尧咨,他经常凭借自己高超的射箭本领自夸,通过卖油翁的故事告诉他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倒油凭借手熟,那么他射箭也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以此来反面衬托卖油翁为人低调、做事谦虚、沉着冷静、以理服人等优秀品质,可以让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了文章中心。【点睛】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卖油翁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①久而不去

②尝射于家圃

16.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吾射不亦精乎?17.翻译下面的句子。康肃笑而遣之。18.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19.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5.离开

曾经

16.吾射/不亦精乎?

17.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18.提示: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启发的谦和。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19.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说明了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应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不可自傲的道理。【解析】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许久都不离开。去:离开。(2)句意为: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尝:曾经。1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吾射不亦精乎?”意思是: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吾射”做主语,“不亦精乎”是谓语部分,应在“射”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吾射/不亦精乎?1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而:连词,表修饰。遣:打发。之:指卖油翁。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根据“公亦以此自矜”“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等可知,陈尧咨是一个自命不凡、不可一世、骄横无礼的狂者。根据“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动作描写,“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语言描写,表明卖油翁是一个沉着冷静、不动声色、技艺高超、谦逊朴实的智者。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可以看出陈康肃公是一位骄傲的人,可以得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根据“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认为自己的倒油技术不过是熟练而已,也就是多加练习,我们也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可以得出“熟能生巧”的道理。从陈康肃公和卖油翁的对话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不要过度骄矜。陈康肃公和卖油翁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到了最好,但是他们在对方的领域内却无法做到对方的熟练程度,可以得出“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的道理。【能力拓展题】(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乙)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①,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②其妻之机下,以目承③牵挺④。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⑤,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虱于牖⑥,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⑦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⑧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⑨。以告飞卫。飞卫曰:“汝得之矣!”(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注释】①瞬:眼珠转动,眨眼。②偃卧:仰面躺下。③承:由下向上注视。④牵挺:织布机的踏板。⑤眦:眼眶。⑥牖:窗。⑦浸:渐渐。⑧燕角之弧、朔蓬之竿:燕地牛角做的弓,北地蓬梗做的箭杆。⑨穿透了虱子的中间,但绳子却没有断。2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尝射于家圃(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21.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徐以杓酌油沥之。22.语段(甲)中卖油翁认为陈康肃“善射”的原因是“

”;语段(乙)中体现纪昌射技高超的句子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3.上面两个语段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答案】20.(1)园子(2)放下21.(卖油翁)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人葫芦。

22.

无他,但手熟尔

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23.示例:学习任何一种技能都要通过长期刻苦的练习,才能最终获得成功。【解析】2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圃:园子。(2)句意: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释:放下。2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徐:慢慢地。杓:同“勺”。沥之:注入葫芦。沥,注。之,指葫芦。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一空,结合(甲)“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概括可知,卖油翁认为陈康肃“善射”的原因是:无他,但手熟尔。二空,结合(乙)“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可知,体现纪昌射技高超的句子是:贯虱之心,而悬不绝。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甲)“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和(乙)“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等内容可知,两文通过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以及纪昌学习射箭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指出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这一道理。【点睛】参考译文:(乙)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由下向上注视着织布机上的梭子练习不眨眼睛。练二年之后,即使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也不眨一下眼睛。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还不行,你还要学会看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看得很明显,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尾巴的毛没有断。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卖油翁①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①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卖蒜叟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2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尔安敢轻吾射

(2)笑而遣之(3)咳嗽不绝声

(4)老人自缚于树25.选出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A.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B.老人徐徐负蒜而归

笑而遣之C.老人自缚于树

尝射于家圃D.老人鼓腹纵之

垂死之年2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②傲之曰:“叟能如是乎?”27.甲乙两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两个故事中分别得到的启示。【答案】24.(1)轻视(2)打发(3)停止(4)捆绑25.D

26.①曾经在家中庭院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②(杨二)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27.示例:通过甲文我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也明白了人各有所长,即使自己有长处也不能骄傲自满。通过乙文,我明白了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吃亏。【解析】2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2)句意为:康肃公尴尬地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遣:打发;(3)句意为:不停地咳嗽。绝:停止;(4)句意为: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缚:捆绑。25.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A.以:都是介词,凭借;B.而:都是连词,表修饰;C.于:都是介词,在;D.之:代词,他/助词,的;故选D。2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尝:曾经。圃:园子,这里指场地。释:放,放下。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去:离开。(2)重点词语:傲:轻视。叟:老头。如是:像(我)这样。27.本题考查的阅读启示。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甲文,根据“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将铜钱盖在葫芦口,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并坦言自己只是熟练罢了,可知,文章告诉我们;只有认真勤学苦练,熟能生巧,才能有所成就。乙文,根据“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卖蒜老翁能面不改色经受住杨二的重拳,并令其不得动弹,杨二只得求饶。可知,作者写卖蒜叟的目的意在强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或强中自有强中手)的观点。别人的建议和看法,不能目中无人;强中自有强中手,惟有不断努力进取才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点睛】参考译文:(乙)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于是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奋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坚固得出不来。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地背着他的蒜回去了,最终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注释】①由基:养由若,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2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杖之(

)

(2)及守荆南回(

)29.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然后用现代汉语写出这句话的意思。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30.对于陈尧咨射箭,课文中卖油翁“睨之”,陈母冯夫人“杖之”,其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答案】28.用棒子打

等到

29.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意思: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30.卖油翁“睨之”是因为在他看来陈尧咨射箭厉害只不过和自己的倒油一样是熟能生巧罢了,而陈尧咨却沾沾自喜,盛气凌人;陈尧咨的母亲杖打他是因为陈母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望。【解析】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