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题汇编
一、文言文阅读
(22-23八年级下•江苏徐州期中)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现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城,为屿,为唯,为岩。青树
基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漱,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全。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喷迁于齐安Q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陆②蔓延,
涧谷深密,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晦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以此居齐安三
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旁瞩溪谷,风
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背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
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唬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
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唬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
之v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噫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畸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
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
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尢以为之。及其既厌,未有
不洒然自笑者也。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畸之
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栾城集》,有删改)
注:①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谪黄州,苏辙谪筠州。②陂(b€i)临(tu6):山冈。③
赛裳:提起衣服。
1.给画线句子断句,小语拿不准,请你用“尸标出来。(限两处)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2.小语发现下列句中有一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你的判断是()
A.①不可久盾②以此周齐安三年
B.①伯经不动②您将适西山
C.①寻回所志②林麓向背
D.①及郡下②及其既厌
3.请你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子弹杖策载酒,乘渔丹,乱流而南。
4.小小语向你提了一个问题;【甲】【乙】两文分别是柳宗元和苏轼被贬后所作,【甲】
文“心乐之”的“乐”与【乙】文“有乐于是”的“乐”,有什么不同?你结合文章内容谈了自
己的思考。
(22-23八年级下•江苏扬州期中)【甲】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吝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丐得钱,则
市盐酪径六,尽则更出3环百里人皆熟识之V县市一宙人,尝贻一衲袍,刘欣谢而去”
越数日见之,则故褐①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
归就寝,门亦不闭。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镣,出则锁之。或衣以出,
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力,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③
如此,是大可笑。遭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蛆然,无复系念。嘻,吾儿为子
所累矣!”
(节选自宋•郭彖《睽车志》,有改动)
【注】①褐:粗布衣服。②营营:内心不安。③方寸:内心。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不。
①余人各复装至其家()②乃不知有汉()
③尝早一衲袍()④或衣以出()
6.用“尸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第2页共62页
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
7.翻译下列句子。
(1)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拒绝,是一种态度。【甲】文中的桃源中人拒绝和“外人”来往,【乙】文中的“乞人”
最终拒绝了“衲袍”,说说这两种拒绝分别反映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22-23八年级下•江苏南通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现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玳,为屿,为喀,为岩。青树
基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庐山之面,在南康,数十里皆壁。水从壁折出,万仞直落,势不得不森竖跃
舞,故飞瀑多,而开先为绝胜”控望瀑法,见飞瀑之半,不甚啮v沿崖而折,得青玉峡,
峡苍壁立,汇为潭,巨石当其下,横偃侧布,源水掠潭行,与石遇,啮而斗。不胜,久
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
次日晨起,夏至峡,观杳炉紫烟,心动。僧日:“至黄若之文殊塔,瀑势乃极。”
杖而往,磴狭且多折,芒草割人面。少进,石愈钦。白日蒸屋,如行热冶中,微闻诸客
皆有嗟叹声。
既至半,力皆惫,游者昏昏愁堕,一客眩思返。余曰:“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
而与其死于床第,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客大笑,勇百倍C
(节选自袁宏道《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
9.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I)以其境过清(2)游者昏昏愁堕
10.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I)心乐之()(2)日光下泄()
(3)而开先为年胜()(4)喀至半()
II.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第,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12.(甲)(乙)两篇游记,写景手法多样,极富情趣,请结合提示,对下面句子进行
赏析。
(1)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动静结合的角度)
(2)瀑水掠潭行,与石遇,啮而斗。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修辞手法
的角度)
13.补全“山水寄情”的活动收获卡。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本无情,却被历代文人士大夫赋予丰富
的情感内涵。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心中郁积的苦闷难以排遣,只能寄情于山水。起初
游览幽美静谧的小石潭,产生(1)的心境,随后见到(2)景
致,产生了一种幽深不可测的感觉,于是眼前之景显得“寂寥无人,悄怆幽遂”,与久谪
荒远的(3)心情相吻合。袁宏道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十一•年赋闲,四处游山
玩水。游庐山瀑布,字里行间流露出(4)的心情。可见山水寄情,
因人而异。
(22-23八年级下•江苏准安・期中)【甲】戒坛山,西山幽邃处。入山二十馀里,始
见山门。有高阁,可望百里。阁后有轩①,皮②岩上。出轩右彳工数百步乃达戒坛。坛在殿
内,坛周回皆列戒神。阁前古松四株,萃枝穿结,覆盖一院。月写③虬④影,几乎隙刃也。
最可喜者,松枝粗於屋柱,去地丈许。游人持杯行其上,如履平道。时王则之、黄昭素、
顾升伯、丘长孺诸公,俱坐松丫中看月。从下观者,闻咳笑声,皆疑鹳鹤之宿树杪⑥矣。
(节选自袁宗道《戒坛山》,有删改)
【注释】①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②度(gui):放置。③写:描摹。④虬(qiii):
弯曲的。⑤隙:际,接近。⑥树杪(mi2):树梢。杪,指树枝的细梢。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照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埴.,为屿,为堪,为岩。青树
翠芟,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第4页共62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填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4.请用“尸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一处)
出轩右行数百步乃达戒坛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始见山门
(2)游人甘杯
(3)从小丘呼行百二十步
(4)军神寒骨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松枝粗於屋柱,去地丈许。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7.读罢此文有人质疑:文中的“诸公”多为成年的男子,绝不是顽皮的小孩,怎么可“俱
坐松丫中看月”呢?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向他释疑。
18.简要概括上面两篇游记各自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意趣,
(22-23八年级下•江苏南通期中)【甲】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奏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泉鸡作食……
【乙】
桃源行(节选)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央古津
坐着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限映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拢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内】
《再游桃花源》
袁中道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①。至白马宣涛处,上有怪石,登
舟皆踞②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力花
蕊籍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④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注】①嗖削:直立陡峭;②踞:蹲坐;③锦幄:锦绣织成的篷帐:④弥:更加。
19.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与诸人步入桃花源
20.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阡陌父例():2)桃可千余树()
(3)溯源而上():4)展陟弥高()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2)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22.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从语言风格上说说【乙】诗中所描写的桃源
景象与【甲】文中陶渊明所描绘的有何不同。
23.陶渊明和袁中道都写了令人向往的桃花源,但借此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结合
【甲】【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24.(22-23八年级下•江苏无锡•期中)以下是小文进行文言文阅读时的部分批注,请阅
读文段,参与互动。
第6页共62页
甲
初五日,平明®,从天都峰坳中北下二里,石壁助然。其下莲花洞正与前坑石笋对
峙,一坞幽然。别澄源力下山至前岐路侧,向莲花峰而趋。一路沿危望西行,凡再降
升,将下百步云梯,有路可立跻®'莲花峰。既陟⑥而磴绝⑦、疑而复下。隔峰一僧高呼日:
“此正莲花道也!”乃从石玻网度石隙。径小而峻,峰顶皆巨石鼎峙,中空如室。从其中
叠级直上,级穷洞转,屈曲奇诡,如下上楼阁中,忘其峻出天表也。一里得茅庐,倚石
珞中。徘徊欲开,则前呼道之僧至矣,僧号凌虚,结茅于此者,遂与把臂陟顶。顶上一
石,悬隔二丈,僧取梯以度。其巅廓然开阔舒朗,四望空碧,即天都后亦俯首矣。盖是
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四面岩壁环耸,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注释】①平明:天亮时。②蜡<xia)然:山谷深邃的样子。③坞:四面高、中间低
的谷地。④澄源:-•个和尚。⑤跻:登,升。⑥陟(zhi):登上。⑦磴绝:石级没有
了。⑧夭都:夭都峰,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城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嗨,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狒。……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选自《小石潭记》》
(1)下列与“僧取梯以度”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多君之力B.全石以为底C.以其境过清D.意将隧入以攻
其后也
(2)解释加点字词。
①级下洞转
②独出诸峰上
③心乐之
④以其境过泊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径小而峻,峰顶皆巨石鼎峙,中空如室。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小石潭记》中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甲、乙两文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2-23八年级下•江苏泰州期中)小江通过阅读了解到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
被贬永州写了很多诗文,于是选了两则和《小石潭记》放在一起,和同学们开展以“柳
宗元与永州”为主题的古诗文联读活动,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汉清湘燃肥竹。
烟价日出不见人,纹乃①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②云相逐。
【注】①数(ai)乃:象声同,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②无心:陶渊明《归
去来兮辞》有"云无心而出岫”句,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乙】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①石
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闽奥力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
奉。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像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
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尼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
追子之践履④耶?
(节选自《石涧记》)
【注】①亘:横贯V②闽(kun)奥:也写作“壶奥”,指内室深处V间,内室,闺门”
③胡床:也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④践履:踪迹,行迹.
【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漏篁竹,闻水声,如呜风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城,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春差披拂。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任务一:品味炼字之妙】
25.【甲】诗第四句中的“绿”字极妙,请赏析。
第8页共62页
【任务二:疏通文言大意】
26.阅读【乙】文,根据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解释加点字,
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文言加点字解释
课内迁移法出,第便扶向路。①石渠之事的穷:______
联系语境法②可岁胡床十八九居之:
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③流若织不________
词类活用:石尊移之。④民又析焉:________
27.下列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回的一项是()
例句:揭跣也往
A.乃记之西去(《小石潭记》)
B.中峨冠加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C.面山旧居(《愚公移山》)
D.睨之久®不去(《卖油翁》)
28.用“尸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
2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任务三:探究游记写法】
30.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提示完成“游记可伊要素探究表”。
探
【乙】文:”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
究要素一:①一
【丙】文:“从小丘西行"“下见坐潭上"。
【乙】文中‘②_______“一句和【丙】文中“如鸣琼环”都用比
探喻写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
要素二:多角
究【乙】文中的“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闿奥“和【丙】文中
度描写景观。
的“为诋,为屿,为堪,为岩''乂都写出了岸边石头的不同形
态……
探【乙】【丙】两段文字为读者展现美丽画卷的同时,又让人感要素三:③一
究受其寄寓的复杂情感。
探窕小结:一篇好的游记,这三个写作要素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
31.有人认为,柳宗元在永州写的诗文,轻松中也透着一丝悲凉。请你结合【甲】【乙】
【丙】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理解。
(22-23八年级下•江苏连云港•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挟,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类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名,并怡然自乐。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
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合的步行,
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因,而妇人汲并且浣④衣。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
儿女至关吗术吗啖。余硕而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④浣:洗衣。
32.请用“尸为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3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才遇人:()(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用:()
(3)簟江北之俗:()(4)余趣而慕之:()
34.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畲船/偶畲骑步行B.基中往来种作■丈夫方担粪灌园
C.便得一山/有万物皆所之意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顾而恭之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第10页共62页
(2)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36.【甲】【乙】两文所展现的生活图乐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共同之处?
(22-23八年级下•江苏常州期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双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城,为屿,为喀,为岩。青树
基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菽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径万松岭而望西湖,一片空明,千峰紫翠,楼台烟雨,绮丽清幽。向现图画,
恐西湖不如画,今乃知画不足以尽西湖也。过松岭,渡长桥,至南屏■<,南屏之山,怪石
横列,下有古寺,所谓“南屏晚钟''也。北日雷峰,所谓“雷峰夕照”也。西日苏堤,植梅
柳于其上,所谓“苏堤春晓提西有园亭,引湖水为沼以畜攵,所谓“花港现鱼”也。堤
东有洲,旁有三塔,影入湖中,所谓“三潭印月”也。②潭北有「翼然水面者,湖心亭也。
(孙嘉渔《南游记》)
37.解新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西彳了百二十步
②傲不远逝
③画观图画
④怪石世烈
38.翻译两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39.乙文中“今乃知画不足以尽西湖也”的原因是什么?
40.选出对【甲】【乙】两文的解读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A.甲文“以其境过清”与乙文“作六桥以通舟”中两个“以''的用法与意思是一样的。
B.甲文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几句,却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
姿态。
C.甲文首句从侧面写巴潭水声的悦耳动听,而乙文则直接写作者登高眺望西湖的
美景。
D.甲文移步换点,主要以写景为主;而乙文则情景交融,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22-23八年级下•江苏盐城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涵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城,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漱,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近,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京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填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曰奉全。
(选自《小石潭记》)
【乙】
廿二日天稍和,偕教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青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
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
出于虎也。山峦为暗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如明媚,如倩女之破面而善襄①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行,柔梢披凤,麦田浅鬣寸许v游人虽未盛,泉而芯者,爱而歌者周红装
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泱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
得,毛羽鳞乳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
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满井游记》)
【注】①髻施:女子的环形发善。②附而歌者:端着酒杯唱歌的。
4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I)心率之(2)不可久用
(3)球而茗者(4)浅鬣寸许
4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每句标一处)
(1)潭中鱼可百许头。
第12页共62页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43.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于时冰皮始解。
44.填空和简答。
(1)甲文从多角度描写景物,如“影布石上,俶尔远逝''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2-23八年级下•江苏淮安期中)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燕地寒,花潮节⑴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
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日•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耆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
之鹄。于时冰皮⑵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
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琐⑶面而皆黑之始
掠⑷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囊⑵而
歌者,即卷而蹇⑹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淡背。凡曝沙之鸟,呷
浪之鳞包,悠然自得,毛羽麟般之间皆有等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寿,而城居者未
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8)而潇然(9)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10)也。
而此地年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⑴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袁宏道《满井游记》)
【注】(1)花朝节: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口为花朝节,据说这一天是百花生目。(2)
冰皮:冰层,指水面凝结的冰层犹如皮肤。(3)醴:洗脸。(4)掠:梳掠。(5)融;
酒杯。(6)蹇:驴。(7)曝沙之鸟,呷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
的鱼。(8)堕事:耽误公事。堕,通“黑”(huf),坏、耽误。(9)潇然:悠闲自在的
样子。(10)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II)恶能;怎能。恶,
怎么。(12)纪:记录。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堂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生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帽,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狒。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45.请用“尸给下面的文字划分朗读停顿。(划一-处)
余之游将自此始
4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未百步期返
(2)红卸而蹇者
(3)而此地道与余近
(4)心乐之
47.翻译句子。
(1)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淡背。
(2)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48.【甲】【乙】两文画线处都写到了“鱼”,试分析其修辞手法和内容有何相同之处。
49.【甲】文加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22-23八年级下•江苏盐城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及日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
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螳;三年,大水。上勤而抚之,民虽东
西就食,未崇嗟怨。是岁,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
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留粮,取给于道路焉。房玄
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日:“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
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第14页共62页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九》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
⑤乂(yi):安定。
50.用斜线“广为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
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
5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便攀还家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组填
(3)做不可缺
(4)才二十九人
5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53.回答下面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人来到这绝境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论述
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O
(2)甲乙两文都传达了老百姓的愿望。请结合内容,任选光度提出治理国家的良好建
议。
(22-23八年级下•江苏淮安期中)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典。阡
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皆,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蓼花庄地近束鹿,距京师三百余里而遥。西山中之,浑河绕之,奥阻①幽深,
人迹之所不到。居民千余家,淳淳闷闷②,浑乎太古之意。桑麻林麓,远近映带,婚姻
嫁娶,不出其里。居人自其始祖迄今,无一识字读书。县吏一来征租,信宿里尽收而去。
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山嚣竟凌害④、偷盗讼辱、
干戈扰攘之事,离别羁旅之苦,父老子弟传世数十,耳未尝闻。其山川风物、人民土俗,
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也。
苏轼《和桃源诗序》
R注』①奥阻:腹地险要。②淳淳闷闷:淳朴笃诚不开化。③信宿:两三日。④嚣竞凌
害:嚣竞,为求功名利禄而喧闹奔走;凌害,欺凌伤害。
54.用“尸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是亦燕赵间•桃花源也
5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才通人()②等如外人()
③西山回之()④价盗讼谀()
5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县吏一来征租,信宿尽收而去。
57.有人说【甲】文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简要分
析。
58.【甲】【乙】两文展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何共同点?请简要概括。
(22-23八年级下•江苏扬州期中)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济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卖竹之属v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盘,并怡烬自乐。见渔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威来问讯。自云先世避
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向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叁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因汽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3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困中皆仙方灵药及
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折②木片逐流
第16页共62页
To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日: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
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
【注】①困(qii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59.解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I)家行数十步()(2)不足为外人道也()
(3)学采药至衡()(4)深入忘反()
60.用“广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划两处停顿。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6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爰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62.【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甲乙两文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2-23八年级下•江苏苏州期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官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风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内】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后登进士第,为监察卸史。顺宗即位,王叔文、
韦执谊用事力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吏部外郎。叔
文夺其才,欲大用之。会居住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眨。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
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④,步履蛮瘴⑤,崎岖埋厄⑥,蕊啊蚤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
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元和十年,例移柳州太守。柳州土俗,以男女质
⑧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映之,归其父母。元和十
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中:帝王住处。④罹窜逐:遭遇
放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疣之苦。⑥埋厄:道路限难。⑦蕴:积聚。⑧质:抵押。
63.下列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苏先盖河东人共已没者
B.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侧
C.以其境过清以男女质钱
D.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
64.请用“尸给【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6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中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叔文奇其才,欲大用之。
66.【甲】诗说柳宗元在柳州时因“宦情羁思共凄凄“,但从【丙】文来看,他也是励精
图治的。
如面对柳州土俗,他以“”(用原文中短语)来除弊制、爱子民的。
67.【乙】文画线句写景很有特点,请作一赏析。
68.读【甲】诗,有人说“榜叶满庭莺乱啼''中“乱”字有情味,请阐述你的理解。
69.结合语段【丙】的内容,分条概括【乙】文中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22-23八年级下,江苏泰州期中)阅读以下两个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第18页共62页
【甲】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日:
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二,爱是溪,入二三里,得
其尤绝者家②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其能定,土之居者犹断断效然,不可以
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
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倭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
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④,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
多玳石,大舟不可人也;幽遂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
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断断(ymyin):形容
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
笔
7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新下列加点词在文口的意思。
①心乐之()
②不可久盾()
③名之以其能()
④不可以不卑也()
(2)与例句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谓之染溪
A.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石青穆之(《核舟记》)
D.闻石,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71.用“广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72.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73.【甲】【乙】两文都作于柳宗元被贬谪之后,表达的情感相近但方式方法不同,请
结合各自的内容分析。
(22-23八年级下•江苏无锡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芯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
为帽,为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乙】
余拟卷年暂止游晟,而叔祖念莪翁①,高年冒著,坐促于家,遂以七月十七日启行……
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循溪觅胫,得石崖于北渚。崖临回澜咒澄潭漱
其址咒隙辍笑树,石包青磐,森森有笑蒙出水态V僧姑槛依之,颇觉幽胜V余踞坐石
上,有刘对于者,一见如故,因为余言:“江山北二十里有左沆,岩石奇诡,探幽之屐,
不可不一过。”余秋然返富,已下午,不成行。八月初一日冒雨行三十里。一路望江郎
④片石,咫尺不可见。先拟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
1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念莪翁:与下文“刘对予”同是人名。②回澜:荡漾的水波。③址:山脚。④江
郎:山名。
74.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水书清冽一
②潭中鱼可白许头一
③余拟洋年暂止游屐一
④循溪觅胜—
第20页共62页
75.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僧结槛依当
A.能以径寸之木B.何陋之有C.乃记之而去D.有良田、美池、
桑竹?属
7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拟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
77.【甲】【乙】两文同样描写了石岩、潭水,其特征有什么异同?请简要概括。
(22-23八年级下•江苏无锡期中)[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也、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鸟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悬,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匕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蔓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C”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大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好禾苗油
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情不事生
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崎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并且浣④
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整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恭之,以为此一
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戴名世《己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②甫:刚。③洵(xun):确实。④浣:洗。
7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丹答之
(2)便攀还家
(3)感来问讯
<4)处处率之
(5)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6)余飒而慕之
79.选出与“盖江北之俗”中“之”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张国银-企业诚信助力企业发展
- 《招聘策略与流程》课件
- 技能培训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 2025年买卖合同模板全文:面料交易协议标准版
- 2025合作合同,合作合同范本格式
- 网络编辑师考试常见知识误区试题及答案
- 务工合同范本
- 2024年09月河北张家口市蔚县事业单位招聘第三批60人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 消防系统维护管理
- 《战略成本控制探讨》课件
- 典型实测示功图分析
- 天津市和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国家开放大学《畜禽生产概论》形考作业1-4+实习报告1-2参考答案
- 2024年离婚不离家互不干涉的婚姻协议书范文
- 对我国地方档案立法原则的探讨
- 新209道100以内四个数字的加减法混合题目
-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词汇】近五年高考英语超纲词+音标+词义
- JGJ64-2017饮食建筑设计标准(首发)
- 《成人四肢血压测量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