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音乐《清晨》教学设计
第一篇:四年级上册音乐《清晨》教学设计
《清晨》教学设计
利通一小杨燕妮
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清晨》,能用轻松、愉悦的情绪,轻巧、自
然圆润、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二声部歌曲。
2.能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并通过聆听、演唱、表演
等多种音乐活动的参与更进一步激起心中对生活的热爱。
3.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
享受到乐趣。教学设想:
1.感受|晨境:通过听赏清晨,让学生感受清晨的气氛,然后初步
熟悉清晨歌曲旋律;再通过听和说让学生对知更鸟和歌曲背景有初步
了解,并且初步掌握歌曲第一声部旋律和歌词。
2.体验晨歌:通过聆听歌曲和观赏画面,使学生了解旋律上的情
绪变化以及歌词上的感情变化;再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二声部,让学生
在合作中体验到二声部旋律的特点,从而把握歌曲的内涵并能完整地
演唱歌曲。
3:通过将音乐知识的学习融入歌曲《清晨》的学习环节中,让学
生在实践中感受,表现重唱与合唱这两种演唱形式,是学生真正的区
分两者的不同。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2:区别声乐的两
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准备课前(问好发声练习)
二:导入。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让我们聆听
一首歌曲《清晨》。让我们尽情的享受这早晨美好时光。(播放课件歌
曲)目的:听赏早晨的音乐,带领学生进入清晨的情景之中。让学生感
受清晨的氛围,并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三:学习新歌
(-):初听歌曲《清晨》后,师对歌曲简介:这首歌曲是英国
民歌,描述的是知更鸟用歌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介绍知更鸟(是所
有鸟类中,英国人最熟悉,最喜爰的一种小鸟,是英国的国鸟,它因
多彩的羽毛的婉转的歌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歌曲为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第二乐段是后四句构成,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
请同学们说说。(出示课件声乐演唱形式)。
(三):学习第一声部。师:新的一天开始了,小鸟们都唱的如
此动听,你们想唱吗?(出示第一声部旋律)
1:逐句用啦模唱旋律。师:请同学们注意声音自然圆润,有弹性。
杜绝喊唱。
2:随琴用LU哼唱旋律。3:逐句填词演唱歌词。
4:结合歌词分析两段的情感不同。师:介绍知更鸟迁徙的2
原因。(知更鸟是候鸟的一种,由于深秋时分,天气转凉,知更
鸟已经不适应这里的环境,天气越来越冷,而目吃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所以知更鸟只好飞向温暖的南方过冬,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它们
又会从新飞回来)。因此春天的知更鸟是多么的欢快,深秋的知更鸟
是那么的忧伤。
5:然后学生对比两段的旋律特点,(第一乐段轻快明朗,而第二
乐段则是节奏拉开,显得是有些伤感)。
6:有感情的演唱第一声部。(请同学们注意第一乐段欢快,第二
乐段伤感)
(四):师生合作学习二声部。
1:学生演唱一声部,师演唱二声部。(看你们唱的那么投入,让
我也加入进来吧)
2:请同学说说我们唱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总谱)即:
|7654|学生答:两部分的旋律基木上一样,只有一处不同。(板书)
和|764|
3:师生互换声部演唱。4:分声部演唱歌曲。
(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正确把握歌曲内涵,完整演唱歌曲。
师:谁能告诉我知更鸟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早春清晨的知豆鸟是春天的使者,在田间自由的飞翔,快乐地歌
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深秋时节,知更鸟已经不适应这里的
生活,不得不飞离家乡,去遥远的南方过冬。歌曲的前后分别表达了
知更鸟在早春清晨的欢快和深秋黄昏的伤感之情。
(六):针对声部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训练。以便达到更好的声
部效果。并请同学总结。要想唱好合唱声部配合,只靠好的声音和技
巧是不够的,必须大家齐心协力,注意声部均衡,声部统一。不能相
互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合唱的最佳效果。四:拓展(出示课件)
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与书中课后拓展一样)学生采用同桌讨
论的方式完成设计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五:结束。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音乐《采菱》教学设计
《采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学唱《采菱》,体验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感受音
乐美的意境。
2.能够运用圆润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演唱歌曲。
3.通过感受、体验、启发引导、自主创新,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学重难点
L感受、体验歌曲的意境,用歌声表达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特点。
2.对节奏准确的掌握,为歌曲配上节奏伴奏。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简单的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菱角实物图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感知意境
播放《采茶舞曲》的歌曲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江南水乡采茶的
劳动场景以及江南水乡细腻的音乐风格特点。(谈话法引出木课内容)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江南水乡姑娘采茶的劳动场面,
那么在这个美丽的水乡,还有什么欢快的劳动场景呢?
(二)感受歌曲,体验意境(1)初听歌曲
(让学生结合书上的插图欣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内容。)
听后讨论得出:这是水乡的孩子们划着木盆采菱的情景。这里有
美丽的南湖,香喷喷的清泉,甜又爽的水菱,是水乡孩子美丽的家乡。
师:谁吃过菱角?知道菱角长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并
出示菱角的实物图。(2)复听歌曲,模唱曲调
要求:找出曲调中"domisod。"各音的位置,并在曲调第1—
-4小节上标上字母,试着唱一唱这一乐句。
师分析这乐句,讲解十六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是江南水乡音乐
的风格特点,要唱得细腻,柔美,婉转,同时把水乡孩子爱水乡的感
情用歌声表达出来。(师范唱这句——让生试着唱一唱)(3).再次
聆听歌曲
让学生看歌曲曲谱,找出歌曲中〃划木盆〃的乐句,并唱一唱。
〃啊~划呀划,啊~划呀划!〃
(师范唱并指导,标出重音,唱时加入划船的舞蹈动作)
(三)学唱歌曲,表现意境(1)歌词学习
通过师生互动学习歌词,教师按曲谱节奏特点拍打节奏,学生跟
着念歌词。(2)歌曲学唱
a.跟着录音小声唱。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家分享,学习同
学们喜欢的句子。
b.随琴分句唱。节奏可放慢,对于出现的问题逐个解决。帮助学
生扫清音准、节奏的障碍,使整首歌曲更加完整。(主要抓住〃山中
的清泉香喷喷,湖里的水菱甜又爽〃这句。先让学生读,把〃香〃和
〃甜〃的味道读出来,再用歌声表现,语气中加强〃香、甜〃的美感
体验和表现)
c.师讲解乐理知识,讲解拍子、连音线、圆滑线与反复跳跃记号。
d.随着音乐伴奏,用和谐的声音,细腻的情感完整演唱歌曲。在
唱〃划呀划〃这句时,加进之前教的〃划船〃舞蹈动作,丰富歌唱活
动,增加歌唱趣味。
(四)巩固歌曲,创造表演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为歌曲《采菱》伴奏。
I.教师出示两种节奏型,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为歌曲伴奏⑴{0X
OX|OXXX|(2){0XOX|OXX|{XXIX-|{XXIXX|a.(写节奏——读节
奏——出示乐器试着打节奏一任选一种节奏为歌曲伴奏)
b.在练习后,出示〃铃鼓、三角铁〃,让学生自我探索,在哪个
地方加入更合适。2.将乐器〃铃鼓、三角铁〃发给个别同学,选一种
节奏为歌曲伴奏,其余同学唱歌,并配上〃划船〃的舞蹈动作,全班
同学相互配合一同演绎歌曲。八,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欣赏了江南水乡风格的歌曲,看了采茶姑娘采
茶的劳动场景,体验了水乡孩子采菱的快乐,同时也欣赏到了江南的
美丽景色。那么,同学们知道江南还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色和劳动
场面吗?请你们回去仔细寻找一下,下节课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
播放《采茶舞曲》音乐,让学生再次感受江南水乡音乐的美,意
犹未尽,结束本课!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
歌唱祖国四年级音乐
教材简析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
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1949年9月27日,被定为国歌。歌
曲引子部分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
召唤人们奋起战斗,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势。歌曲《歌唱祖
国》,创作于1950年9月。它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
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奋进的步伐。歌曲
《采一束鲜花》旋律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妈妈的
热爰之情。歌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两个乐句组成,旋律采用了
级进与跳进交织的方式进行,并运用了切分节奏,进行乐句的重复。
第二部分,较多地运用了附点、切分、八分休止符及大跳音程,充分
抒发了儿女对〃妈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学情分析本届学生中,有一部分能够独立表演歌曲,而且具有较
高的表演水平。但对集体演唱歌曲的能力欠缺,所以本学期把唱好二
部合唱作为重点。另外,加强音乐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本学
期的重中之重。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国歌》,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初步了解
我国作曲家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能用准确的节奏和激昂
的情绪演唱《国歌》。
2.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采一束鲜花》,表达对祖国妈妈
的热爱和赞美之情。3.欣赏歌曲《歌唱祖国》,感受歌曲两个不同部
分的不同情绪,体会歌曲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4.掌握旋律的进行一上行的音乐知识,能用指定的音和节奏编创
上行旋律并演唱。5.能准确听辨和演唱附点四分音符,并能用简单的
语言描述其特点。教学重点:
1.感受进行曲的风格及不同的情绪。
2.能用准确的节奏和激昂的情绪演唱《国歌》。
3.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采一束鲜花》,表达对祖国妈妈
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难点:能准确听辨和演唱附点四分音符,并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聆听
模仿、实践创编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新学期寄语。
二、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聆听铜管乐《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设问:(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2.介
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
女》主题歌。(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歌》。
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问:在什么场合
演唱或演奏《国歌》。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问:当国歌响起时
你想到什么?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三、演唱《国歌》1.聆听歌曲录音并跟唱。
2.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曲调。注意后半拍起唱及附点音符和三连音
的节奏。3.重点分析:
(1)歌曲中哪几个小节的音调像军号声?这句旋律用了哪几个音?
(135)(2)带有重音记号的乐句所表现的力度及情感。
(3)〃起来!起来!起来!〃这一句中的三个〃起来"有什么不
一样?讲解音乐知识:旋律的进行一上行。旋律由低到高的连续进行
叫做〃上行’。4.师生讨论〃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⑶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5.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
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6.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
进。探索:通过听唱《国歌》,她在节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板书设计:5|1.1|3,3|5-|
起来!起来!起来!
第2课时
一、背唱《国歌》。
二、聆听《歌唱祖国》
1.欣赏合唱《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设问:Q)听到过这首歌吗?
什么时间听到的?⑵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2.聆听童
声独唱《歌唱祖国》设问:Q)独唱和合唱有什么不同的感受?(2)这首
歌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的什么内容?(3)跟着音乐哼唱。3.师生
议论。
4.完成课木上〃唱一唱,填一填唱名〃。
三、音乐知识:〃上行〃。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上行〃(2)举一反三一〃(3)完成教材上的作业:
用〃sIsidrmfs〃等唱名,以上行的手法,按照以下节奏,即兴编
自己的歌。x.x|xx|xxxx|x-|(4)展示、评价。
四、学唱歌曲《采一束鲜花》
1.初听歌曲,说说歌曲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感受是什么?
请学生讨论后回答(两部分,第一部分抒情具有动感,第二部分充满
激情)2.复听歌曲,继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学唱第一部分曲调。(1)教师范奏曲调,请学生小声跟唱。
(2)跟着老师的弹奏视唱曲调。(3)完整地演唱第一部分曲调。
四、小结:我们的祖国是美丽富饶的、强大的,我们《歌唱祖
国》,《采一束鲜花》献给我们的祖国-妈妈。预习:课下视唱歌日的
第二部分曲调,感受带有附点的节奏变化。板书设计:上行/
sIsidrmfs
X.X|XX|XXXX|x-|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采一束鲜花》的第一部分曲调。
二、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1.讲解附点四分音符(1)准确拍打节奏〃XX、xxx〃。(2)
把以上节奏加上连线,再次拍击,说出它们的不同。(3)找出歌日中
的附点节奏,拍一拍,唱一唱。(4)跟着老师的弹奏模唱。(5)完
成教材上〃听、唱下面两句旋律,比较它们的不同〃。2.教师完整地
弹奏第二部分曲调,请学生跟唱,注意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3.跟琴
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的曲调。4.填唱歌词。
5.复听歌曲录音,注意两部分演唱的不同。
6.跟着老师的琴,用中速、抒情连贯的声音演唱第一部分;用稍
快、激动的声音演唱第二部分。
7.表演歌曲。
三、小结:带着对祖国妈妈的热爱,用我们优美的声音歌唱祖国,
歌唱妈妈。知识拓展:课下用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创编旋律唱一唱。
板书设计:XX、XXXX.X
第2课家乡美
教材简析歌曲《故乡是北京》是一首〃戏歌〃。歌曲既描述了北
京古城的传统景物,也展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
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倾吐
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怀恋的情绪。歌曲分为三个部分。歌曲
《我爰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表达了人民战士对乡土的热爰,更寄
寓了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和崇敬。在优美深情的歌声中,展现了革命战
士继承革命传统,为人民守卫国土的精神风貌。小提琴曲《牧歌》是
沙汉昆于1953年根据内蒙古昭乌达盟民歌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具有典型的蒙古族长调的特征。音乐舒展优美,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体现了南北朝民间歆谣《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的意境。小提琴田园牧歌风格的演奏,表达了牧民的幸福和希
望。歌曲《杨柳青》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它以
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
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由欢
快活泼、热情风趣。歌曲《大雁湖》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
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曲中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了
人们热爰家乡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
曲调中〃(第4-6课时)第二课家乡美3课时(四年级)切分节奏运
用,使音乐富有动感。学情分析能够区别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音乐以
及它们的演唱形式"旦在歌曲演唱中切分音节奏的掌握,有一定的难
度。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和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我国各地极富
特色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和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2.聆听小提琴独奏曲《牧歌》,了解蒙古族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
特点,感受小提琴的音色美与丰富的表现力。
3.聆听《故乡是北京》,感受戏歌中的京腔京韵,了解戏歌的基
本知识。
4.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杨柳青》并尝试用江苏方言
演唱歌曲,感受这首江苏民歌的风格。
教学重点:准确感受歌曲的情绪,辨别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演唱
形式;能够用自己的歌声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切分音在实践活动中的掌握运用。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件
教学方法:模唱与跟唱、点谱视唱。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一课歌曲。
二、唱一唱:2/46050|60|6050|60|5.6|5.3|5060|10|提示学
生:要唱得短促而有弹性。
三、表演《杨柳青》
1.初听《杨柳青》歌曲录音,设问:(1)这首歌给你什么感受?
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知道是哪里的民歌吗?(2)这首歌演唱的语言
有什么特别的?你听得懂吗?2.交流后教师简介民歌:《杨柳青》
是江苏扬州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
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爰。3.多次复听歌曲录音,请
学生用〃lu〃反复哼唱歌曲,熟悉曲调。
4.学唱曲调:(1)分句学唱,注意乐句的完整性。(2)设问:曲调
由哪几个音构成?Q2356)(3)单独学唱第二乐句、第三乐句,唱准
附点八分音符。(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1110”?在出现这个由调
时,请按节奏轻轻拍手。(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5.学唱歌词:(1)
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2)填入歌词演唱
歌曲,注意情绪与速度。(3)播放方言演唱歌曲录音,请学生模唱,用
方言演唱。6.表演歌曲:⑴在10"处,两人可对拍手三下。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曲。拓展:
自制打击乐器,编创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板书设计:1234
561110
第2课时
一、复习演唱《杨柳青》L跟着伴奏演唱歌曲。
2.边演唱歌曲,边用自制乐器伴奏。
二、欣赏《牧歌》
1.教师范唱民歌《民歌》,并出示多媒体课件■内蒙古草原的景色。
2.跟着老师的弹奏,哼唱歌曲。说说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3.看着教材上的谱子,随着老师的琴声用〃喝〃音哼唱乐曲主题
曲调,边哼唱边感受上下两个乐句在音区上的高低不同,并能用动作
或图形普表示音乐的这一特点。
4.初听小提琴曲《牧歌》,设问:(1)乐曲主题旋律共出现了几
次?(2)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的音色给你什么感受?
5.讨论交流:出现了三次。师简单介绍小提琴基本知识。
6.复听乐曲,哪次高?哪次低?每一次主题描述的是怎样的情景
或场景?7.再次复听哼唱,并熟悉理解曲调。8.根据主题曲调,创编
歌词唱一唱。
三、表演《大雁湖》
1.导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
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不
同。
2.欣赏《大雁湖》范唱。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
吗?
(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个别句子练唱。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
一句)。5.再次跟随录音演唱歌曲。6.跟琴演唱歌曲。
7.学唱曲调:(1)教师范唱,强调切分音。(2)教师范奏,用
点谱法请学生小声跟唱。(3)跟琴视唱歌曲曲调。(4)填唱歌词。
(5)分小组表演唱歌曲。
四、小结:我国的音乐丰富多彩,风格各异,了解学习多民族的
音乐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创编延伸:为自己熟悉的歌曲,创
编新歌词,唱一唱,从中寻找创作的乐趣。板书设计:南方-平稳
北方-大跳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杨柳青》和《大雁湖》。
二、交流自己的创编。
三、欣赏《故乡是北京》
1.欣赏歌曲《故乡是北京》,设问:(1)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
受?(2)它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2.简介戏歌:戏歌是把戏曲唱腔和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歌词是反映当代人的生活内容的,而曲调是采用了一些中国戏曲唱腔
的旋律。它既有中国的戏曲元素又有现代歌曲元素,具有浓郁的民族
风格和文化特色,听起来别有风味。
3.再听一遍:设问:(1)这首歌曲汲取了中国哪个戏曲唱腔的
元素?(京剧)(2)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
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3)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赞美)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
乡的情。)
4.复听歌曲:随着范唱哼唱,学一学歌中的京腔京韵。
5.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请在课后,学
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
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四、编创活动⑴简单复习两拍子和三拍子的含义。(2)完成教
材上〃填一填唱名,唱一唱〃。并说说像哪首歌的旋律。(3)各组讨
论自编,并说一说改编后的感受。(4)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还可填
入歌词唱一唱。做一做:搜集赞美家乡的歌曲,听一听,唱一唱。歌
曲的演唱形式。板书设计:戏歌、京剧
第3课快乐的校园
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钢琴曲《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
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
练的球技。管弦乐《陀螺》是法国作曲家比才根据自己创作的四首连
弹钢琴曲《儿童游戏》,改编的管弦乐组曲里的第三首,表现了孩子
们在玩陀螺游戏的情景。管弦乐《打字机》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
德森在打字时,受打字机发出的声响而创作的乐曲。乐曲为三段体结
构,速度甚快。使人感受到工作着的人们紧张忙碌的心情以及娴熟自
如地操作打字机时得意神态。歌曲《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大
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
曲通过对孩子们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
后,自由欢乐的心情。歌曲《大家来唱》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
全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简洁的语言"你也唱,我也唱,大家来
唱!〃生动地描绘了快乐的孩子们围城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
舞的欢乐情景。学情分析掌握二拍子的音乐知识,并尝试用指挥动作,
感受二拍子的音乐特点。能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表达课间快乐的校
园生活。用优美和谐的声音唱好《大家来唱》。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一组反映校园课间、课余生活的音乐作品,感
受音乐表现的课间、课余生活的放松、快乐和有趣。培养学生热爱生
活、热爰学习的良好情趣和品质。2.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哦,十
分钟》,并能用有力度对比的声音,表现歌曲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
表达快乐的心情。
3.在实践中初步掌握2/4拍子的音乐知识,能感受歌曲或乐曲的二
拍子音乐特点。4.聆听《乒乓变奏曲》,初步感受和了解变奏曲的结
构,感受节奏、音符的变化所表现的不同音乐情景。尝试用变化节奏
的方法编创变奏曲。
5.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家来唱》,用优美和谐的歌声表现孩
子们歌唱时的快乐心情。通过打击乐为歌曲伴奏等方式,体验歌由三
拍子的韵律。
6.聆听管弦乐《陀螺》、《打字机》,在聆听和律动表演的音乐
活动中加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并能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
大跳音程旋律进行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音乐形象和结构,进一步
体会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用快乐、活泼、优美、和谐是声音演唱歌曲,并通过
音乐实践感受变奏曲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音乐节奏,在实践中掌握二拍子的音乐知识,
并用图形进行创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学唱、综合
实践。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二课歌曲。
二、学唱《哦,十分钟》
1.导入:课间十分钟,你们都玩什么?
2.聆听范唱。设问: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请说说你听后
的心情或感受。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与情绪。4.再听范唱,
继续感受歌曲的情绪。
5.学唱歌曲曲谱(1)学唱第一部分旋律①师出示:5534|50],
请学生视唱,并在歆曲中找一找这一旋律出现了几次。②师生接唱第
一乐句旋律。③请学生跟琴自己视唱第二乐句旋律。④跟琴完整地演
唱第一部分曲调,注意唱出二拍子的强弱特点。(2)讲解二拍子拍号
及指挥图式。(3)学唱第二部分旋律①教师范唱曲调,请学生说说
这一部分在节奏上与刚才的旋律有什么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②跟
着老师的弹奏,请学生借助科尔文手势自学。③请学生用〃仙〃和
〃匕〃,分别模唱歌曲的第一、二部分的旋律。
6.学唱歌词⑴引导学牛有感情地朗读歌词。⑵指导学牛填1■歌词
完整地演唱歌曲。⑶讨论歌曲感情:你的学习生活实怎样的?课间十
分钟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从哪里感受到同学对十分钟的喜爰?
7.跟着老师的前奏完整地把歌唱一唱。注意前后两部分在节奏上
的变化。8.分组练习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9.歌曲处理:试着用有力度对比的声音,跟伴奏欢快地歌唱。还
可用强弱变化的不同拍击方式为歌曲伴奏。
三、小结:课间十分钟是宝贵的,希望你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过
的快乐、幸福。做一做:课下根据歌曲的旋律,改编部分歌词唱一唱。
板书设计:5534|50|
2/4eo
第2课时
一、复习演唱《哦,十分钟》。
二、随歌曲录音,练习二拍子的指挥匿式。
三、聆听《乒乓变奏曲》
1.设问导入:①你们课间都喜欢些什么样的运动?②能不能把这
个运动的节奏念出来?
2.初听乐曲,说说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3.复听乐曲主题部分,请你跟着音乐节奏,模仿打乒乓球的动作
进行律动。
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模唱主题旋律,跟着录音再次模唱旋律,熟
悉主题旋律,感受旋律进行特点。
5.聆听全曲。①随音乐画出旋律进行,并说说他们的特点。②
再听乐曲设问: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你能说出这一主题
(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6.师生讨论。
7.分段聆听,说说音乐史怎样变化的,每次变化所联想到的情景。
8.复听全曲,用图形或色块把变化表示出来。
四、编创与活动
1.请你选择一种节奏型,为下面的乐句做变化节奏的练习,然后
唱一唱。(1)2/4xxx(2)2/4xxxx(3)3/4x-x(4)
3/4xxxx2/412|31|12|31|34|5-|34|5-H2.小组讨论探究学
习。
3.展示、评价。拓展:还可以选择自己熟悉并喜欢的歌乐曲曲调
进行创编。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哦,十分钟》。
二、表演《大家来唱》
1.聆听导入:唱歌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让我们一起尽情地歌唱
吧。请听歌曲《大家来唱》,听听是几拍子的歌曲,它有几个声部?
2.聆听范唱,教师随音乐划三拍子的图示。
3.这首歌就是3/4拍。说说三拍子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随音
乐模仿老师的动作一起跟音乐做三拍子律动。
4.学曲调。(1)先学唱第一声部。请学生跟着老师的弹奏轻声视
唱,并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2)学唱第二声部曲调。引导学生找出
第三句旋律进行的特点。
5.二声部合成。(1)先唱好二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2)一句一句
合成,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3)相互之间聆听对方的声部演唱,注意声音的和谐,并及时表
扬。6.填上歌词。
7.歌曲处理:(1)为歌曲配上打击乐伴奏,要表现出三拍子的律
动感。(2)按照歌曲中提示的力度记号唱出音乐的强弱对比。(3)
加入适当的律动演唱歌曲。
8.歌曲相关知识补充:这首歌曲表达了孩子们歌唱时的快乐心情,
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民歌吗?(意大利-威尼斯)
三、音乐知识:附点二分音符
1.师板书歌曲《大家来唱》中第二小节的三个四分音符。设问:
这一小节是几拍?然后用连线把三个四分音符连起来,导出附点二分
音符x-.。2.探讨附点的含义:附点就表示增加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
3.找出歌曲中的附点二分音符,打着拍子唱一唱这些音,感受它
的韵律。
四、编创活动
1.选择教材上的四种节奏型的其中一种,做变化节奏练习。2.模仿
歌曲前三小节旋律的进行,将空白小节填唱完整。
五、小结:我们大家来唱吧,唱出你的快乐生活,感受合唱的魅
力。探索:你能模仿歌曲中的旋律进行,编创简单的曲调,唱一唱。
板书设计:XXX—x-x—X-第4课时
一、复习演唱本课歌曲。
二、聆听《陀噱》
1.导入:谁玩过陀螺,或见到过陀螺?说说怎样玩法?陀螺是一种
玩具,请看教材中的插图。简介创作背景。2.初听全曲。设问:你听
到陀螺转动的声音了吗?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孩子们的抽打玩
耍中飞快转动的情景吗?
3.再次完整地复听,请学生模仿动作,跟着再次做律动。主题做
抽打陀螺的动作,间奏转动身体模仿陀螺转动的声音出现时,原地转
动身体模仿陀螺。
4.随音乐唱主题曲调,并说说乐曲的节奏、旋律音程有什么特点,
感受其欢快、热烈的气氛。
5.复听全曲。随音乐做律动。
三、聆听《打字机》
1.图片导入,并简介它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初听乐曲。设问:(1)在乐曲的伴奏声部中,你听到什么
音响声?(打字机击键声、铃声、倒机声)(2)音乐的整体的情绪是怎
样的?
3.再听音乐感知音乐结构和特点。(1)乐曲分几部分组成?教材
中的主题旋律是第几段的曲调?(2)讨论:从音乐的节奏、旋律的
起伏、力度的对比等方面探讨,总结出音乐的结构特点。(ABA三部分
组成)4.复听乐曲,随音乐模仿打字动作。5.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
6.复听乐曲。要求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找出铃声〃叮〃
出现的规律,并用拍手或其他音响与音乐中的〃叮〃同步打出,要准
确而整齐。
四、小结: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你会发现
音乐随时陪伴着我们。板书设计:2/254354324|3213234|5435
4324|3012
第4课甜梦
教材简析弦乐四重奏《小夜曲》是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
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乐曲分为两个部分。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
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具有典雅质朴的情调,深受人们喜爰。此由也
背改编成管弦乐去、小提琴曲、钢琴曲和吉他曲。大提琴曲《梦幻
曲》,是德国作曲家舒曼创作的一部名为《童年情景》的钢琴套由。
套曲共有13首曲子,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儿童纯真的心灵。此曲是套
曲的第七首,为单主题的三段体结构。这段音乐的旋律温馨甜美,和
声纯朴厚实,听来令人神往。歌曲《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
童歌曲,它描绘了儿童梦中神奇的景象,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
对自然景色的认知和理解。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速度较慢,
节奏平稳,无太多的变化,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歌曲《月亮月
光光》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节奏基本相同。音调抑扬起伏,优美流畅,勾
勒出一幅月夜美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学情分析本课除了让学
生感受抒情优美的音乐外,重点是对旋律进行的特点作进一步的了解
和学习,并初步接触〃调式〃,能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教学目标1.
在音乐中体验月夜带给人们梦幻般的美好意境,激发音乐想象力,并
学会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情景。
2.结合乐曲欣赏,感受音乐旋律进行的特征;能够听辨出乐曲的
主奏乐器,并感受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3.能用轻柔、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二部合唱
的独特魅力,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4.在学唱歌曲中掌握旋律下行、连线的音乐知识,并运用于音乐
实践活动。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情绪,并体验宁静、安详的气氛。教
学难点:音乐知识-旋律进行特点及调式的学习运用。教学准备:多媒
体课件。教学方法:感受与实践。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三课歌曲。
二、聆听《梦幻曲》
1.介绍:《梦幻曲》是《童年情景》之七,是德国作曲家舒曼创
作的一部钢琴套曲,共13首曲子。作曲家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儿童纯
真的心灵,通过对童年生活的甜蜜回忆,把人们引入天真无邪的儿童
世界。2.初听《梦幻曲》,感受乐曲的意境。
3.复听,设问:(1)你知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2)
它的音色和小提琴有什么不同?(3)给你什么感觉?介绍大提琴。
4.复听《梦幻曲》主题旋律。(1)刚才听到的音乐都是由一个主
题发展变化而成全曲。聆听主题音乐(出示主题旋律谱)。你感受到了什
么气氛?给你的感觉是什么?(2)跟着这段音乐哼唱一下,并用手势或
身体动作表现旋律的起伏。(3)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5.复听全曲。说说这首乐曲又让你想到了什么情境?带给你怎样
的心情?
三、演唱歌曲《愉快的梦》
1.发声练习:跟着老师的琴唱一唱,并用手划出旋律线,感受从
上到下的意境。2.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
做的《愉快的梦》——聆听范唱。3.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了一个什
么梦?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4.师生谈话议
论歌曲内容。5.简单解释拍号。
6.边看谱,边打拍子。教师范唱前4小节曲调,学生可轻轻跟老师
唱。7.按刚才的方法,自学下面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8.教师示范
第三乐句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9.学生唱第三乐句。
10.请整理全曲,自学唱会歌的曲调。1L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
一下。
12.讲解连线和延音线,并让学生观察下面的音有什么特点。
(连线是一字多音,所以要唱的连贯;而延音线的下面是相同的音符,
表示吧这两个音的时值连起来唱)13.找出歌曲中不同的连线,唱一唱。
14.一起填唱歌词。并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15.师生讨论。
16.跟着老师伴奏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17.跟歌曲伴奏有感
情地,用柔和的声音背唱歌曲。
四、小结:愉快的梦,宁静的夜,多么祥和、安静的月夜啊,让
我们轻轻歌唱吧。知识延伸:在学过的歌曲中找出连线和延音线,唱
一唱。板书设计:梦幻-宁静-月夜
连线延音线
第2课时
一、演唱歌曲《愉快的梦》。
二、交流关于连线与延音线知识。
三、学唱歌曲《月亮月光光》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2.
复听,让学生熟悉歌曲。3.教师弹奏歌曲旋律,请学生视唱。4.请学生
跟琴再次视唱,注意弱起小节。
5.请学生说说歌曲共有几句,再按照歌曲中的换气记号唱一唱,
并注意连线地方的时值要唱准确。
6.填唱歌词,师对方言作解释,然后请生说出:歌曲讲述了什么
内容?
7.跟音乐演唱歌曲。设问:(1)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2)
这首歌是用什么速度演唱的?这样的速度对表现歌曲起到了什么作用?
(3)这首歌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旋律起伏大吗?这样的旋律进
行表现了怎样的意境?8.分声部学唱歌曲。9.二声部合唱练习。
10.跟伴奏演唱歌曲,讨论:怎样唱才能表现出歌曲的意境?1L
歌曲处理。
四、编创活动-旋律进行
1.师引导学生,说出旋律的上行。2.师分别弹奏教材上(1)、
(2)旋律。3.生模唱,并用手划出旋律线。
4.总结:音乐旋律连续向下进行的,我们称之为〃下行’。5.找出
歌曲中的上行和下行,并边唱边用手势划一划。6.感受下行旋律,给
你带来什么感觉,表现了歌曲怎样的情绪。
五、小结:下行的旋律,给人带来深沉而有神秘的感觉。拓展:
旋律除了上行和下行外,看看还有怎样的走向。板书设计:z\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月亮月光光》。
二、聆听《小夜曲》
L解题: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曲,是一种黄
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
2.欣赏《小夜曲》。介绍作品: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
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
3.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要求:大家看着书本上的图形谱,
第一个音是Mi。设问:你能听出是几个声部?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
奏的?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征?(答案:主旋律由一小提琴
演奏,衬托的乐器用拨弦伴奏,由四件乐器合奏。)
4.再听一次全曲。结合课本上的插图,简单介绍弦乐四重奏的形
式。(两把小提琴,一把中音提琴,一把大提琴)
5.了解乐曲演奏形式及主奏乐器。设问:(1)你能听出几种不同
的声音?(2)乐曲开始部分的主题是有哪件乐器演奏的?(3)你知
道伴奏的乐器是用怎样的方法演奏的吗?
三、编创活动
1.教师弹奏前面部分旋律,生轻声视唱旋律。
2.选择合适的音填在括号里,唱一唱,感受旋律进行的自然性。
3.完整地演唱旋律。
四、小结:月夜的美,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
第5课《荡秋千》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荡秋千》,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
演唱歌曲,表现这充满朝气,欢乐的童心世界。
2、通过节奏拍击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3、在学唱过程中了解信佬族歌曲欢快的情绪,并通过各种方式表
现出来。教学重点与难点:
1、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附点四分符点节奏要唱好;两处的大跳要
唱准;八分休止符要断开。
2、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
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处理。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爰我中华》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
中开始本堂课的学习。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一首《爱我中华》唱的
是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就有55个。我知道大家课外
知识都很丰富,那么,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
二、走近信佬族
1.老师最近也去了解了一个非常神秘的民族,它是出示伤佬,并
标注拼音
2.你知道信佬族吗?但佬主要居住在去南贵州广西等地,现有四
十三万人。你想不想跟着老师的步伐再去深入了解下伤佬族呢?
三、节奏练习我们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伤佬族。全体起立,跟老
师一起轻轻地走。XXXXX|x.xXXX-请听第三条有什么特点:迅
速停止,在音乐中,迅速停止用什么符号一休止符第一条节奏:附
点四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第三条节奏:迅速停止;
四、歌曲学习:
1.我们走啊走,走啊走,来到了伤佬族的村庄,一进;伤佬族小
朋友非常热情邀请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播放歌曲《荡秋千》;
学生随音乐晃动手臂,老师请个别同学上台荡秋千;
2.我们知道好的歌曲都是由美妙的旋律构成的,现在;这里有四
条旋律,现在老师来唱一唱,请你听一听,我;
3.跟唱四个曲调第一条节奏:附点四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第三
条节奏:迅速停止
四、歌曲学习:
1.我们走啊走,走啊走,来到了信佬族的村庄,一进村子,就发
现有很多小朋友在——出示图片荡秋千,他们呀荡得非常的高兴,-
边荡还一边唱歌。伤佬族小朋友非常热情邀请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队
伍中,现在请我们的小朋友一起来荡一荡秋千。我请表现最好的同学
上台来表演一下。播放歌曲《荡秋千》学生随音乐晃动手臂,老师请
个别同学上台荡秋千。
2.我们知道好的歌曲都是由美妙的旋律构成的,现在我就来考考
大家的耳朵灵不灵。这里有四条旋律,现在老师来唱一唱,请你听一
听,我唱的是哪一条,用手指迅速地表示。3.跟唱四个曲调,注意:
附点四分音符,休止符、低音连起来唱歌谱,并跟琴唱一唱。4.刚才
我们唱的旋律就是伤佬族儿歌,荡秋千的曲调。既然来到了信佬族,
怎能不学学伤佬族的儿歌呢?这首荡秋千是四二拍的歌曲,二拍子的
强弱规律,强弱,我们一起边听歌曲边挥拍,并找一找,哪两句的歌
谱是一样的。第二句和第五句第三句和第六句唱谱
5.现在老师给这首歌曲加一点点变化,请你仔细听,在哪里有了
变化,当听到这个变化的时候,迅速地用手表示加哟哟在后面是二分
音符的地方加了哟哟,这两个哟哟,唱的要有弹性。师生合作:生加
哟哟
6.在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秋千的声音?唱一唱第二句,如
果这样唱(不加休止符)哪些地方表现了秋千从高荡到低?7.跟琴唱
全曲,重难点指导
8.跟音乐唱全曲,手臂荡起来
五、信佬族舞蹈学习跟歌曲一起来三个动作
六、表演歌曲L加哟哟2.铃鼓3.舞蹈4.荡秋千
第2课时《童心是小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愉快、充满朝气的情绪。
2、表演《童心是小鸟》,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
行创作表演。教学重点与难点:三四拍节奏、附点节奏、休止符教学
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诗,
听老师读一读,生听赏。我把小树苗栽到春天的故事里;我把小蜻蜓
送回夏天的目光里;我把小鸽子放飞在秋天的歌声里;我把小雪人堆
在冬天的童话里;童心是小鸟,羽毛很美丽;飞来飞去在四季的怀抱
里;飞来飞夫在四季的怀抱里。师:你们也想读一读吗?师:同学们
的声音真好听,我想,如果让这些优美的文字化成一个个快乐的音符,
再用动听的声音唱出来,那一定更美。(听录音范唱)(一遍)
二、参与学习,感受体验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师: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
生:欢快,活跃。师:大家从歌词中发现,在四季里,〃我〃都和谁
成了好伙伴呢?小树苗,小靖蜓,小鸽子,小雪人。
2、师:大家看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生:三拍子师:老
师可以这样表示三拍子和它的强弱规律,想一想,你还可以用什么方
法?
3、教师跟伴奏范唱师:现在你们就是挺拔的树苗,可爰的蜻蜓,
活泼的鸽子,善良的雪人,随着音乐用动作来表现你们的形象,好吗?
(师范唱,学生做动作)
4、通过聆听,谁能找出歌曲中节奏相同的乐句或旋律相似的乐句?
一开始四个乐句是很对称的排比句,节奏基本相同,里面的附点音符
和休止符使得旋律欢快,跳荡,表现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
幸福快乐的心情。歌曲中有没有情绪的变化?第二段的旋律优美舒展,
更进一步抒发了孩子们喜悦欢乐的心情。跟琴演唱,解决难点。
5、歌曲学唱,表现歌曲。(1)同学们跟音乐用自己的声音来表
现歌曲。师:同学们演唱时觉得哪句比较难?提出来,让大家来共同
解决。(师提出不足,示范)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唱一唱这首歌
曲。(2)师:童年快乐吗?你感觉唱到哪儿最能体现这种快乐?那么
唱到这部分,力度应怎么变化(强一些??声音应该怎样表现?充满朝
气??用你们的歌声让我们分享这份快乐吧。童年有了小伙伴,所以有
了很多快乐,怎样用声音表现你的伙伴?声音是愉快的??用好听的歌
声告诉你的伙伴你是这样喜欢他。(3)师:让我们一起来享受快乐、
享受童年。师生分成四组,分角色演唱。(4)多种方式演唱歌曲,如:
领唱与齐唱,接唱等(5)瞧,老师把小伙伴们都请来了。(歌曲动画,
学生跟唱)
三、教学延伸,创作表现
L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音乐家把歌名定为《童心是小
鸟》呢?生讨论回答:把童心比做小鸟,表达了少年儿童美好幸福的
童年时代,就像小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一样,快乐、美好、无拘无束。
(听《童年的回忆》,看童年的画面。)师:同学们优美的歌声让老
师仿佛回到了美好的童年,小鸟在空中自由的飞翔,同学们的歌声在
上空快乐的回荡,在小鸟一样快乐的年龄,大家都有过哪些快乐的事
情?老师带你们一起来回忆。
2、说一说,编一编(说童年趣事,创编歌词)师:谁来说说自己
的童年趣事?生说:??师:同学们能不能以童心是小鸟为题,把自己
的童年也写成一首诗唱出来呢?四小组每组想一句,商量商量(生开
始创作)课件出示:我把小(??)放飞在春天的天空里我把小(??)
送回夏天的池塘里我把小(??)埋在秋天的泥土里我把小(??)请到
冬天的阳光里师:同学们表演的非常精彩!通过我们演唱《童心是小
鸟》这首歌曲,希望大家更加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表现大自然,
更希望你们如小鸟般自由地放飞自己的童心。第6课
教材简析歌曲《划龙船》这首民歌非常生动地表现了赛龙船的热
闹场面。歌曲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旋律刚劲有力,音乐节奏和
划船动作的节奏紧相吻合,并以男声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具有粗犷
豪迈的性格特征,因此从民歌体裁来说,它带有号子的属性。管弦乐
组曲《水上音乐》是亨德尔为英王乔治一世即位而举行的庆典所写。
它是组曲中的第六首《坚定的快板》。乐曲采用三段体(ABA),快板,
3/2拍。主题A带有鲜明的号角性特点,辉煌而灿烂,表现了宏伟壮
观的庆典场面。歌曲《小螺号》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
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爰生活、
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
《让我们荡起双桨》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
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
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
富有诗情画意,它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
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学情分析通过学习,能够体会音
乐与自然的关系;能够准确辨别演唱形式;但两声部合唱及曲调填空
创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
1.聆听《水上音乐》、《划龙船》,演唱《小螺号》、《让我们
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表现,体验
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学唱歌曲《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在演唱歌曲中体
会装饰音以及波浪形旋律进行给歌曲带来的表现作用,表达我们快乐
的心情。
3.聆听安徽民歌《划龙船》,从演唱形式、节奏等音乐要素中感
受歌曲表现的情景,能编创合适的节奏表演其他的劳动场面。
4.学习并掌握旋律的进行方式一波浪形进行知识,并能在音乐实
践中听辨和表现。5.聆听管弦乐《水上音乐》,能从旋律进行、乐器
音色等音乐要素上感受音乐富丽豪华、宏伟壮观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螺号》。教
学难点:歌曲演唱中二声部的和谐及装饰音的运用。教学准备:多媒
体课件教学方法:聆听模唱与实践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第五课内容。
二、表演《小噱号》
1.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
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
奏小螺号的情景。
2.欣赏范唱。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
是怎样表达的?3.学唱歌曲:
(1)曲调学习第一部分:分四句学唱,注意上滑音记号。a.教师范
唱歌曲曲调。b.请学生分句模唱。c.讲解上滑音唱法。d.加上上滑音记
号,视唱歌曲曲调。e.跟琴演唱这四句歌曲曲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