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㈠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1.巴贝奇被国际计算机界公认为“计算机之父”。
2.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艾兰•图灵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个:一是建立了图灵机的理论模型,奠定了可计算理
论的基础;二是提出了定义机器智能的图灵测试,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
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他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并以此概念为基础确定了计算
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也因此被称为冯•诺依曼。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投入使用的ENIAC,即数字积分计算机。
3.计算机的分代
⑴第一代计算机(19467957)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主要用于军事领域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科学计
算,
⑵第二代计算机(19587964)晶体管计算机时代。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
⑶第三代计算机(1964T970)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⑷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⑸未来新型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的“四化”: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4.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
嵌入式、网格计算、中间件技术
㈡计算机的特点和分类
1.计算机的特点:⑴运算速度快;⑵运算精度高;⑶具有记忆能力;⑷具有逻辑判断能力;⑸运行过程
自幼化;⑹可靠性高;⑺通用性好。
2.分类:
⑴一般的,常将电子计算机分为数字计算机(DigitaiComputer)和模拟计算机(Analogue
Computer)两大类。①数字计算机,是通过电信号的有无来表示数,并利用算术和逻辑运算法则进行计
算的。它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灵活性大和便于存储等优点,因此适合于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实
时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应用。我们通常所用的计算机,一般都是指的数字计算机。
②模拟计算机,是通过电压的大小来表示数,即通过电的物理变化过程来进行数值计算的.其优点是速
度快,适合于解高阶的微分方程。在模拟计算和控制系统中应用较多,但通用性不强,信息不易存储,
且计算机的精度受到了设备的限制。因此,不如数字计算机的应用普遍。
⑵按照计算机的用途可将其划分为专用计算机(SpecialPurposeComputer)和通用计算机(General
PurposeComputer)。
在通用计算机中,人们又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
将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等几类。(考点:计算机根据运算速度、存储
能力、功能强弱、配套设备等因素可划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计算机技术和应用进一步普及。微
型计算机按字长划分,可分为:8位机、16位机、32位机、64位机,而微型计算机按体积大小划分,
又可分为: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
㈢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2.信息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工程;5.人工智能;6.计算机网络;7.电子商务
㈣信息技术概述
1.信息及数据
⑴数据:指的是人们用于表达、描述、记录客观世界事物及现象属性的某种物理符号。
注:数据不仅包括数字、文字、字母和各种特殊符号等文字数据,还包括图形、图像、动画、影像、
声音等各种多媒体数据。但使用最多、最基本的仍然是文字数据。
⑵信息:是客观世界事物及现象属性的反映,是经过加工处理,并对人类的客观行为产生影响的具有知
识性的有用数据。
⑶信息处理:为了产生信息而对原始数据进行的加工处理。信息处理通常包括数据的采集、接收、转
换、传递、存储、整理、分类、排序、索引、统计、计算、检索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
2.信息技术
⑴人类经历的信息革命: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第二次是文字的使用;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第四
次是广播、电话、电视的应用。第五次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道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⑵现代信息技术包括:
①信息感测技术,即获取信息的技术;
②信息传输技术,就是通信技术;③信息控制技术;④信息存储技术;⑤信息处理技术。
3.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2)多媒体化;⑶网络化;⑷智能化。
二.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及存储
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数值运算、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
㈠进位计数制
1.数制的概念
数制又称为计数制,是指用一经固定的数字或者文字符号(称为数码),和一套统一的规则来表示数
值大小的方法。数制可以分为非进位数制和进位计数制两类。
⑴非进位计数制;表示数值大小的数码及它在数中的位置无关的计数体制称为非进位计数制。罗马数
字
⑵进位计数制:表示数值大小的数码及它在数中的位置有关,采用进位原则的计数体制称为进位计数
制C
2.进位计数制
构成进位计数制的三个要素,它们是:
⑴基数:进位计数制使用固定的R个数码,R称为该计数制的基数,并逢R进一。R等于几,即为几进
制,逢儿进一。
⑵数位:指的是数码在一个数中所处的位置。数位以小数点为基准进行确定。
⑶位权:位权的大小等于以基数为底、数位序号为指数的整数次幕的情。
3常用进位计数制间的相互转换
任何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某种进位计数值的按权展开表达式。
1.二一一十进制数间的相互转换
⑴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时,需要对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进行,然后将各自得到的结果组
合,以获得最后结果。步骤如下:
①整数的转换:采用除2取余法,得到的余数,其高低位顺序由后(下)向前(上)取;
②小数的转换:采用乘2取余法,得到的余数,其高低位顺序由后(下)向前(上)取;
③将转换获得的整数和小数部分狙合起来,即得转换为二进制教。
⑵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只需采用按权展开乘暴求和的方法即可。
2.二一一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间的相互转换
⑴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
1位八进制数可以用3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六进制数可以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
①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
方法是:以小数点为界,整数部分向左,小数部分向右,每三位一组,用相应的八进制数表示,到左端
最高位或右端最低位不足三位时,用0补足。
②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
方法是:以小数点为界,整数部分向左,小数部分向右,每四位一组,用相应的八进制数表示,到左端
最高位或右端最低位不足四位时,用0补足。
⑵人进制数、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将人进制数、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方法是将上述转换方法的逆操作。只要将每位八进制数或十
六进制数分别用相应的三位或四位二进制数表示即可。
3.十进制及其他进制间的相互转换
⑴十进制转换成八进制
方法及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方法相似,整数、小数分别转换。整数部分采用除8取余法,小数部分采用乘
8取整法,最后将转换结果组合起来。
⑵人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将人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同样只需采用按权展开乘寤求和的方法即可。
⑶十进制及任意进制间的转换
方法:
①十进制数转换成任意进制数
将卜进制数的整数、小数分别转换。整数部分采用除基数取余法,小数部分采用乘基数取整法,最后
将转换结果组合起来即可。
②任意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写出以该进制数的基数为底的按权展开式,乘舞求和算出该多项式的结果即可。
4.计算机技术中使用的数制
⑴常用的进位计数制
表1.1计算机中几种常用进位计数书的特点
迸位制十进制二进割八进制十六进制
基数R-10R»2R-8R»16
0,123,456,7.89
数国0.1,2,3,4,5,6,7,8,90,10,1,234,5,67
A.B.CD.EF
位权10*T81I6j
规则逢十进一逢二进一逢八进一逢十六进一
缩写字母D(Decimal)B(Binary)0(Octal)H(Hexadecimal)
⑵计算机及二进制
二进制的优点(为什么计算机中央用二进制数表示各种信息数据):
①表示方便
二进制数只有0和1两个数码,在计算机中非常容易用电子元器件、电子线路、磁芯等物理部件的两
种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如晶体管的导通及截止,开关的接道及断开等。
②运算简单
③逻辑运算:既便于使用逻辑代数的方法去设计和简化计算机的各种逻辑电路,也可以在计算机中根据
二值逻辑运算。
④可靠性高:二进制数只有0和1两个基本数码,在存储、传输和处理时不容易出错,可靠性高。
⑤转换方便:计算机使用二进制,人们习惯于使用卜进制。而二进制及十进制间的转换很方便,因此使
人及计算机间的信息交流既简便又容易。
㈢二进制数的运算
1.算术运算
⑴加法运算
0+0=00+1=10+1=11+1=10
⑵减法运算
0-0=00-1=11-0=11-1=0
⑶乘法运算
0*0=00*1=01*0=01*1=1
⑷除法运算
0/0=00/1=01*0(无意义)1/1=1
2.二进制的逻辑运算
⑴逻辑及运算
又称迂艳奂法,偌用“•”或“X"或"And”表示.
逻辑与运竟吁表示的逻辑运算关系是:只有当所有的条件都成立(为真)时,结果才成
立(为百):若有一个条件不成立《为假),结果就不成立(为假).
逻辑与运算:的运算规订.如下:
0•()=00,1=0I•0=0I•1=1⑵逻辑或运算
又称逻辑加法.常用“一”或"Or•'表示.
逻组或运算所表示的逻辑运算关系是:在所有的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成立(为宜).
结果就成立(为真):只有当所有条件不成立(为假)时,结果才不成立(为假)。
逐辑或运算的运算规购如下;
0-0=007=11-0=11+|=|⑶逻辑非运算
又称遗辕否定或逻辑反.自用在逻辑值或逻辑变量上打一横,或者用“、。1”来表示.
例如A的运辑非写作A.逻辑外运算所表示为逻辑运第关系是,条件为天时,结果为写,
条件为假时,结果为真.
逻辑非运算的运算规知如下:
6=11=0
由以上运算现时可知.逻坦非运算的意义是:当参与运算的逻辑变量驾为0时.遗延非
运算的结果为I,而逻辑变量货为I时,结果为0.
㈣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真值及机器数
机器数:将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数的最高位作为符号位,用“0”表示正号,“1”表示负号,用其余位
表示数值的大小。
在计算机内部将正、负号数字化后得到的数称为机器数,而在i-算机外部用正、负号表示的实际数值,
称为该机器数所表示的真值。
2.定点数及浮点数
在计算机中小数点并不占用二进制位。
根据对小数点位置的规定,机器数有整数、定点小数和浮点小数之分,整数和定点小数都是定点数。
⑴定点数
在机器数中,小数点的位置固定不变的数称为定点数。
①若将小数点的位置固定在机器数最低位之后,此时的机器数表示的就是一个纯整数。
对于n位带符号的二进制整数,可表示数值的位数为联1位,其取值范围是:।NI<20--1
②若将小数点的位置固定在符号位之后,数值最高位之前,此时的机器数表示的就是一个纯小数,又称
定点小数。对于n位带符号的二进制定点小数,可表示数值的位数为nT位,其取值范围是:
INI
(2)浮点数
小数点的位置在数中是可以变动的,这种数值表示法称为浮点表示法。浮点表示法将任意一个二进制数
表示成阶码和尾数两部分。
例如:二进制数110.011可以写成下列各种不同的形式:
0.110011X2111.10011X2101L0011X21
1100.1IX2-111001.IX2-10110011X2-11
注意:在上述各式中,2的指数也是二进制数。
因此,二进制数N的浮点表示法的一般形式为:
N=±MX2=E
其中:E是N的阶码(又称指数),E前的正负号称为阶符;
M是N的尾数,为数值的有效数字部分,M前的正负号称为数符;2是二进制数的基数。
浮点数在计算机中的一般表示形式如下:
阶符E数符M
阶码部分小数点尾数部分
注:小数点的位置隐含在数符及尾数之间,即尾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数。数符占i位,用于确定该浮点
数的正负。阶码总为整数,用于确定小数点浮动的位数。阶符也占一位,用于确定小数点浮动的方向。
若阶符为正,小数点向左浮动:若阶符为负,小数点向右浮动。
3.原码、反码和补码
⑴原码
原玛是机器数的一种简单表示法。用n位二进制数的最高位作为符号位,符号位的“0”表示正号,
“1”表示负号,其余位表示二进制数的数值。
n位原码能够表示的数值范围是:-(2nH-l)~<2n-,-l)
⑵反码
机器数的反码表示可以很容易地从原码得到。当机器数为正时,其反码及原码相同;当机器数为负时,
符号位保持不变(仍为“1”),其余数值位全部按位取反,得到的就是反码。
反玛通常作为求补码的中间过程。
⑶补码
机器数的补码表示也同样可以通过原码得到。当机器数为正数时,其补码及原码相同;当机器数为负数
时,符号位保持不变(仍为"1”),其余数值位全部按位取反后再加1,得到的就是补码。简单地
说,负数的补码就等于该数的反码加1.
㈤非数俏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编玛,指的是使用某种符号的组合,表示特定对象信息的过程。例如邮电部门使用的电报明码、邮政编
码,以及车辆牌号,路牌号码。
二——十进制数字编码(BCD)
所谓二一一十进制编码指的是将每一位十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教来表示。例如,最常用的是8421码。
8421BCI)码的编码方式最简单,每一位十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数表示,自左向右每一位二进制数对应的
位权分别是8、4、2、1,故称之为8421码。
2.ASCII字符编码
ASCII的全称是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ASCII码现在已经成为西文字符编码的国际通用标准。
标准ASCII码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因为27=128,所以可以表示128个不同的字符。
在计算机中,因为每个ASCII码字符占用一个字节,故称之为单字节字符。标准ASCII码字符只使
用低7位,最高位为0.有时最高也可以用来存放奇偶校验的值,因此该位也可以称为校验位。
3.中文字符编码
汉字的编码主要分为四类:汉字交换码、汉字机内码、汉字输入码和汉字字形码。
⑴汉字交换码:简称国标码(GB)。它是由国家制定的用于汉字信息交换的标准汉字编码。每个汉字字
符采用两个字节表示,故称之为双字节字符。
⑵汉字机内码
汉字机内码就是汉字字符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处理时表示代码。汉字机内码将各字节的最高位设置为
lo
⑶汉字输入码
输入码常称为外码。
根据汉字输入编码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数字码、拼音码、字形码和音形码。
⑷汉字字型码:是用于表示汉字字体形态的字模数据代码,用于汉字符的显示和打印。通常用字形点阵
或者矢量函数表示。
汉字的输入,计算机内部的处理,再到汉字的输出,需要多种汉字编码的支持和相互转换才能完
成C如下图所示
输入一汉字摩-输出-
…字”L输入吗机内码字形码汉字信恩
因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
1.名词术语
(1)位(bil):是二进制数字的缩写。位是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最小的数据单位,也就是二进制数的最小
单位:有0和1两个值得一位二进制数。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常用(bps,每秒多少位)来衡显数据传输
速率的快慢。
⑵位模式:指的是由若干位组成的一个序列。位模式的长度取决于要表示的数据的数量。
(3)字节(Byte):通常将长度为8的位模式称之为字节。即lB=lb。
iKB=2,oB=IO24B
1MB-213KB-I024KB一片七一IO242B-1,048,576B
1GB=2,0MB=1024MB=23OB=10245B=1,073,741,8248
ITB=2,0GB=IO24GB=2*IB=IO24*B=1.0995116XI2B
1PB=2,O1B=IO24TB=25oB=1024sB
IEB=22PB=1024PB=26OB=10246B
⑷字及字长
字长取决于CPU中寄存器存储单元的长度,即CPU一次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微处理器的
字长已从早期的4位、8位,发展到了16位、32位,目前已达到64位。
⑸内存地址
指的是内存储器中用于区分、识别各个存储单元的标示符。内存地址使用无符号的二进制整数表示。
地址空向指的是内存储器中可标识的独立地址
单元的总数s例如,一个64K字节.字长为I字节的
内存储器的地址空旬需要使用16位(2疏)的位模式
来表示,用无符号二进制整数表示的起止地址为:
000000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其对应的
十进制地址为:OY5535:透常采用十六进制表示为:
OOOOH-FFFFH.
2.数据存储
数据在内存储器中是以字节为单位存储的。
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㈠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
设计思想主要有三点:⑴采用二进制数制;⑵程序和数据都存放在存储器中,将程序指令作为数据进行
处理;⑶为实现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硬件应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
备五个部分组成。
夕央处理器(CPU)—拦邙器
.£
.二
内存储叁----------RAM.ROM.Cache
系C
—输入设着—键盘、鼠标、石描仪、光笔、骸携号.条码读入器
统
V外部———输出设备----------显示打印机、粉图仅
真设备一外存储叁----------磁会、羞带、光盘、闪存性
机1—其他外设----------网卡、调制解调・、声卡、摄像头等
京
经-掾作S统-------Windows,Unix.Linux.OS2.DOS
系统语言公理烝统C、Pascal,Fortran,VisualBasic
把
•;软件数据堂管理系统—Oracle.SQLSener.DB2.VisualFaiPro
1
系—服务区手娘I?以手、纠忸理中等
统
支用
1-软件——办公软生包、管理信息系统、Q体播放基.浏览器、图像处理软件
图1.9计算机系统妁组成
㈡计算机硬件系统
根据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设计思想,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主要由五部分构成。
1.控制器(UC),是计算机系统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用于挖制、指挥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分协调工
作C其基本功能是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对指令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该指令的功能向有关部件发出控制命
令,以完成该指令所规定的任务。
控制器主要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操作控制电路和时序控制电路等组成,它们
的主要功能是:
⑴程序计数器(PC):用来对程序中的指令进行计数,使控制器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读取指令;
⑵指令寄存器(IR):保存从内存中读取出来的指令;
⑶指令译码器(IE):用于识别、分析指令的功能,确定指令的操作要求:
⑷操作控制电路:根据指令译码,产生各种控制操作命令;
⑸时序控制电路:生成脉冲时序信号,以协调、控制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
2.运算器(ALU):又称算术逻辑单元,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主要由算术逻辑运算器、累加
器、寄存器等组成。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中央处理器CPU。
3.存储器:是具有记忆能力的电子装置或机电设备。存储器通常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人类。
⑴内存储器:乂称主存储器,主要功能是存放CPU要执行的程序、要处理的原始数据、处理后的中间结
果却最终结果。内存储器的特点是工作速度快、容量较小、价格较高。根据信息保存和工作特点的不
同,内存储器又分为三类: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CPU和内存储器构成计算机的
主机。
⑵外存储器:又称为辅助存储器,是内存储器的补充和后援,主要用于存放计算机当前不处理的程序和
大量的数据。常用的外存储器主要有软/硬盘、光盘、磁带、闪存盘等。外存储器的特点是容量很大,
信息可长期保存,但数据的读/写速度较慢。
4.输入设备:是向计算机(内存)输入程序、数据等各种信息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
等c
5.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从内存中输出,并以用户能够接受的形式表示出来的设备,如显示
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等统称为计算机外部设备。
㈢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指的是操作、运行、管理、维护计算机所需的各种应用程序及其相关的数据和技术文档资
料,计算机软件系统通常将软件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指的是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使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率工作的一组程
序及文档资料。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各种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性程序等。
⑴操作系统:是管理、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软、硬件资源,提供用户及计算机交流信息的界面,方.便
用户操作、使用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和功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和效能的一组庞大的管
理控制程序。
操作系统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的管理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
⑵语言处理系统(程序设计语言)
计算机语言通常分为三大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其中,汇编语言程序的执行过程如图所示:
输汇编语言汇编程序机器语言I执行巨
入源程序进行汇编目标程序\\标程序
高级语言:是面向解题过程或者面
向对象的语言。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易读、易记、易维护,且通用性强,便于推广和交流,从而大大
提高了程序设计效率。
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需要用翻译程序将其翻译成机器指令程序(目标程序)才能执行。根据翻译的方
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执行过程分别如下:
图1.12编译方式程序的执行过程
输入—斗斑线语言源程序——气解入程序进行解择——r执行程(
ra1.13解弹方式程序的执行过程(3)数据库管理系统
⑷服务程序:用于调试、检测、诊断、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的程序,如连接程序Link,编译程序
Editor等。
2.应用软件
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就是是顺序执行存放在内存储器中的•系列指令。
】•指令、指令系统及程序
指令是•组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数据代码,是让计算机完成某个操作的命令。一条指令通常
由两个部分组成,前面部分称为操作码,后面部分是操作数。一台计算机的所有指令的集合,称为该计
算机的指令系统。
指令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的指令:(D数据传送指令;⑵数据处理指令;⑶程序控制指令;⑷输入/输出
指令;⑸其他指令。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实际上就是执行指令的过程。计算机在执行指令的过程中,有两种数据在计算机系统
的各部件之间流动,它们是数据流和控制流。
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
⑴读取指令;(2)分析指令;⑶执行指令;⑷更新计数器。
四.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㈠主机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主板
2.控制芯片:决定了主板的结构和性能。芯片组一般由两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分别称北桥芯片和
南桥芯片。北桥芯片在主板中其中主导作用,所以被称为主桥。北桥芯片决定了主板的速度、性能、档
次利质量。
3.CPU用于衡量CPU性能好坏的技术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DCPU字长;
⑵总线宽度;包括数据总线宽度和地址总线宽度,其中,数据总线控制整个系统数据流量的大小。地址
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的大小,也就是决定了CPU能够使用的最大内存容量。
⑶工作频率及速度
①主频、倍频和外频
主频指的是CPU内部时钟频率,也就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通常主频越高,CPU的工作速度也就越
快C外频指的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而倍频则是指外频及主频相差的倍数,两者的关系是:主频二外
频*倍频。
②总线速度:分为内存总线速度和扩展总线速度。
⑷工作电压⑸数学协处理器⑹超标量
4.内存储器根据其功能特征可以分为三类: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
CPU♦HCache,--------qRAM
图1.20Cache与CPU和RAM的关系
5.系统总线
系统总线可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1)地址总线(AB):用于传输内存储单元的地址或I/O接口的地址信息。地址总线的数量决定了计算机
内存空间的大小。例如32位地址总线的寻址空间为:。到2网-1,支持的最大内存储器的容量为4GB。
⑵数据总线(DB):用于在CPU及内存或者I/O接口之间进行数据的传递。它的数量取决于CPU的字
长,
⑶控制总线CB用于传送各种控制信号、时序信号和状态信息等,数量取决于C0U的字长。
⑷常见微型计算机系统总线
①PC总线;②ISA总线;③MCA总线;④EISA总线;⑤PCI总线⑥AGP总线
㈡常用外部设备及其接口
根据外部设备及主机交流信息的方向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三大类。
1.输入设备,主要有:⑴键盘;⑵鼠标,工作原理有机械式和光电式;⑶扫描仪;⑷手写板:⑸条形码
阅读器;⑹光笔;⑺触摸屏。
2.输出设备
⑴显示器(CPT):①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性能指标有:a分辨率,分辨率越高,像素越密,图像越清
晰;b点距:点距越小,像素越客,图像越清晰;c行频扫描;d帧频刷新频率,帧频指的是屏幕变换
的快慢;e屏幕尺寸;②液晶显示器(LCD)
⑵打印机打印机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类。常见的打印机主要有:a针式打印机(击
打式)b喷墨打印机(非击打式)c激光打印机(非击打式的高精度打印机)
⑶绘图仪
3.常用外部总线接口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外部总线接口主要有:⑴通用串行总线USB;⑵IEEE1394高速串行接口
4.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接口
I/O接口又称为设备控制器或适配器。常用的适配卡有:
⑴显示适配器
⑵多功能卡:将五种不同功能的适配器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它们包括软盘驱动器接口、硬盘驱动器接
口、串行通信接口、并行通信接口和游戏操作杆接口。
①并行接口②串行接口③硬盘接口;上要有IDE、SCSI光纤和SATA几种。
⑶声音卡
⑷调制解调器
⑸网络适配器
㈢外存储器
常用的外存储器主要有软磁盘、硬磁盘、磁带、光盘和闪存盘等。
⑴磁盘存储器:是微型计算机中使用最广泛的外存储器,分为:
①软磁盘存储器:由软磁盘和驱动器两部分构成。
软盘的存储容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软弱容曷=磁盘面数*磁道数*扇区数*扇区字节数
磁盘存储器的特点:容量小、速度慢,但因磁盘和驱动器可以分开,易携带。磁盘上有写保护开关。
②便磁盘存储器
硬盘容量二磁头数*柱面数*扇区数*扇区字节数;
簇是磁盘上存储文件的基本单位,1簇=2"扇区。
⑵磁带存储器:是一种顺序存取设备,即磁带上的文件依次存放,磁带存储器由磁带和磁带机两部分组
成,
⑶光盘存储器
①CD-ROM(只读型光盘)②CD-R(一次性写入光盘)③CD-RW(可擦写光盘)④DVDDVD-RAM是一种可重
复读写的DVD盘片,其工作原理基于相位变化技术。
⑷Flash存储器(U盘)
第二章计算机操作系统
一.操作系统概述
㈠概念: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并向用户提
供各种服务,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系统程序的集合。
(二)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操作系统应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重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
理、文件管理。
1.处理机管理
⑴进程的特征(4个):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
⑵进程的状态和调度运行中的进程可能有以下3种基本状态:①就绪状态:当进程已经分配到除CPU
以外的所有必要资源后,只要获得CPU,便可投入运行,进程这时的状态就称为就绪状态。②执行状
态;③阻塞状态:正在执行的进程由于发生某事件而暂时无法执行下去,便放弃CPU而处于暂停状态,
把这种暂停状态称为阻塞状态,又称为等待状态。
进程3种基本状态及其转换如图2.3所示。
图2.3进程的3种状态及其转换
⑶线程
线程是CPU分配的基本单位,进程是资源分配的单位,进程内的线程共享进程资源。
2.存储器管理具有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和内存扩充等功能。
3.设备管理主要功能有缓冲区管理、设备分配、设备驱动。
4.文件管理文件管理应具有以二功能:⑴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⑵目录管理;③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
护;
5.用户接口
⑴命令接口和图形用户界面;⑵程序接口
㈢操作系统的分类
1.按及用户对话的界面分类,可分为命令行界面操作系统(MSDOS)和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
(Vindows);
2.按能够支持的用户数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
3.按是否能够运行多个任务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单任务操作系统和多任务操作系统;
4.据操作系统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式的不同,传统的操作系统有三种类型,即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
和实时系统。
其中,典型的分时系统有UNIX和Linux等。分时系统的特征有: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实时系统又分成两类:实时控制系统和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新型操作系统,如嵌入式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㈣典型操作系统简介
l.MSDOS:16位字长,单用户、单任务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2.Windows系列:单用户、多任务的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
3.Unix:是通用的、交互式、多用户、多任务的主流操作系统之一。
4.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及Unix完全兼容的类Unic操作系统。影响较大的有Xteam
LinuxxBluePointx红旗Linux。
5.MacOS是苹果公司的PowerMacintosh机及Macintosh一族计算机上使用的操作系统。
6.OS/2
7.NowellNetWare是一个基于文件服务和目录服务的网络操作系统,主要用于构件局域网。
r.WindowsXP的操作系统
㈠bndowsXP的安装、启动及退出
1.WindowsXP的安装安装方式有三种:升级安装、多系统共存安装和全新安装。
2.WindowsXP启动有3种方式
⑴冷启动:也称加电启动,用户只需打开计算机电源开关即可。
⑵重新启动
⑶复位启动:用户只需按一下主机箱面板上的Reset按钮即可。
3.退出WindowsXP
4.重新启动WindowsXP
5.进入休眠状态
6.注销用户注:WindowsXP能同时保留多个用户的登录信息。当前用户退出时只要选择“切换用
户”,其正在运行的程序不会被结束。
㈡叮ndowsXP的桌面桌面上常用的系统工具:我的电脑、我的文档、回收站、网上邻居。
其中:回收站,如果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同时按下“shiit”键,则直接删除,不保存到回收站中。删
除软盘或可移动磁盘上的内容时,也是直接删除,不保存到回收站中。
在回收站的“回收站属性”对话框中,可以更改回收站的容量。
㈢鼠标及键盘的基本操作
表2.1WindowsXP标准展标指针的外观
正常选择玲选定文本I沿对角线调整1
帮助选择手写、沿对角线调整2
忙区不可用0移动中
后台运行垂直调隹I侯选1
精确定位+水平调整链接选择a
I.鼠标操作
鼠标的基本操作包括:指向、单击、双击、右健单击和拖放等。
2.键盘操作
在WindowsXP中凡是使用鼠标实现的操作,一般采用键盘也能实现。
⑴Ctrl-Esc:打开“开始”菜单.
(2)Ctrl-Alt+Deh打开Windows"任务管理器”叟口,以笆理正在运行的任务.
(3)Alt-<space>s打开当前窈口左上角的控制菜单.
(4)Alt-Tab:窗口之间切换.按住Alt^,再.重曳按Tab键,汽到找到要切柒的应月程
序为止.
(5)Alt-F4:关闭窗口.
(6)Enter:确认。
(7)Esc:取消.
(幻CMY«Mce>,基种中文输入法和孤文输入法间的切爽.
⑼Cirl-Shift,各种输入法之间的切换.
㈣窗口
1.Windows的窗口一般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状态栏等组成。
2.窗口的基本操作
⑴移动窗口;⑵改变窗口的大小;⑶排列窗口;⑷应用程序窗口之间的切换。
㈤菜单
1.分类:⑴“开始”菜单;⑵窗口菜单:⑶控制菜单;⑷快捷菜单。
(1)灰色字体的命令项.表示该命令顼在当前状态下不能使用。
(2)命令顼前带」表示该命令顼在当前状态下已起作用.
(3)命令项前帝・°表示在若干个单选命令项中已经选用该命令项。
(4)命令项后带….表示选择该命令项后将出现一个对话框.
2.菜单命令项的特殊标志:》)命令项后带►s表示该命令项右弋有一个级联菜单.
的对话框
(弋中文输入法
使用键盘的时候,用Ctrl+space键在英文和某种中文输入法之间切换;用Ctrl+shift键在英文和己安
装的各种中文输入法之间循环切换。
W剪贴板
三.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㈠基本概念
L文件、文件类型和文件属性
⑴文件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命名规则如下:
①支持长文件名,但总长度不能超过255个ASCII码字符。
②可以使用英文字母、数字、汉字和一些特殊符号。
③文件名中可以包含空格和多个点号,但不能出现以下字符:V:*?<>1
④不区分英文字母的大小写
⑤若有多个点号,以最后一个点号的字符作为扩展名,扩展名通常不超过三个字符,也可以由更多的字
符组成。
注:当查找文件或文件夹时,可以使用通配符“*”和“?”,“*”代表任意多个任意字符,“?”代
表一个任意字符。
⑵文件类型
表23文件类型及对应的扩展名
.CXC
可执行程序文件系统文件.sys纯文本文件.txt
J12.com
东统配置文件.iniWeb页文件.htm或html声音文件.wav
Word文档文件Joe位图文件.bmpExcel电子表格文件Jtls
受态钱接席文件.dll帮助文件.hipVFP数据表文件.dbf
2.树型目录结构和文件夹
文件目录路径有两种,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
⑴绝对路径。从根目录开始,依次经若干个文件夹到该文件之前的名称。⑵相对路径。从当前目录开
始,依次经若干个文件夹到该文件之前的名称。
㈡资源管理器
㈢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1.要选定所有文件或文件夹,选择“编辑”I“全部都是”命令。
2.用鼠标拖放复制文件或文件夹
若目标文件夹和源文件夹在不同的磁盘,直接拖动即可;若在同一个磁盘,拖动的同时按住“Ctrl”
犍,
四.程序管理
五.磁盘管理
㈠磁盘分区
㈡文件系统
㈢磁盘格式化
㈣磁盘清理
㈤磁盘碎片整理
六.系统管理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一.Word窗口的组成
我扔掉窗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标尺、编辑区、滚动条、状态栏等。
二.Word的基本操作
㈠创建新文档
㈡输入文档内容
“插入光标”,是用户下一个键入字符的位置,即“插入点”的位置。
Word有“即点即输”的功能(如无法使用该功能,选择“工具”|“选项”命令,在“编辑”选项卡中
选中“启用即点即输”复选框)。
1.输入中文
2.输入特殊符号
3.插入日期和时间
⑴用“插入”I”日期和时间”命令;
⑵按Alt+Shift+D键,插入日期;
(3)按Alt+Shift+T键,插入日期。
4.更改输入方式:当Word文档处于改写模式下,输入的字符将会覆盖插入点之后的文本。
插入模式和改写模式间进行切换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双击状态栏上的“改写”按钮或者按键盘上的
Insert键。
5.换行
在柘rd中,当输入的字符到达一行的右边界时,文本会自动换行,称为“软回车”;如果输入时按
Enier键,则产生一个段落标记“8”,称为“硬回车”。段落标记是一个段落结束的标志,Word中文
本的缩进、对齐方式、分栏、项目符号等设置都以段落为基本单位。
6.插入文档“插入”|“文件”。
7.显示/隐藏非打印字符
要显示/隐藏非打印字符,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显示/隐藏编辑标记”按钮。也可选择“工具”
“选项”命令,打开“选项”对话框,在“视图”选项卡的“格式标记”区域选定相应复选框。
㈢打开已有文档
㈣保存及关闭文档
1.如果当前有多个打开的文档,按住shift键的同时单击“文件”菜单项,这时下拉菜单中的“保存”
命令变成“全部保存”,单击该命令,可同时保存全部打开的文档。
2.关闭文档时将文档从内存中清楚,并关闭该文档的窗口。
㈤多文档间的切换Ctrl+F6或者Alt+Esc或Alt+Tabo
因显示文档
1.普通视图
普通视图在重新分页、屏幕刷新等方面速度最快,适合文本输入和编辑工作。普通视图不能显示页眉、
页脚、页号、页边距以及多栏版式。
2.页面视图:具有“所见即所得”的效果。
3.Ueb版式视图:用来创建、编辑网页。
4.大纲视图:大纲视图中可以折叠文档、只杳看标撅或者展开文档,这样可以更好地杳看整个文档的内
容C
5.阅读版式视图:不显示文档的页眉页脚和多余的工具栏,扩大显示区域,将相邻两页显示在同一个版
面上,方便用户进行审阅和编辑。
6.打印预览视图
7.全屏显示方式
三.文档的编辑及格式设置
㈠文档的编辑
1.选定文本
常用的鼠标选定文本方法:
⑴选定一个单词:双击该单词
⑵选定一个句子:按住Ctrl键单击该句的任意位置
⑶选定一行:在该行左侧选定区直击鼠标键
⑷选定一段:在该段落左侧选定区双击鼠标键
⑸选定整个文档:在左侧选定区任意位置三击鼠标左键;或选择“编辑”I“全选”命令
⑹选定一个矩形区域:按住Alt键的同时拖动鼠标
⑺选定任意长度的连续文本:单击需选定的文本起点,按住Shifl键单击需选定的文本终点;或按住鼠
标左键,从起点拖到终点。
⑻选定不连续的文本:Ctrl
2.移动和复制文本
除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使用拖动的方法无需通过剪贴板,操作更加快捷方便:用鼠标左键将选定的文
本直接拖到目标位置,拖动时同时按住Shift键,实现文本的移动,按住Ctrl键实现文本的复制。
㈡字符格式设置
1.利用“格式”工具栏设置
2.利用“字体”对话框设置
“字符间距”选项卡:可设置相邻字符的间距、字符缩放比例[水平方向缩小或放大)和字符位置等:
注:在Word中,字体大小有“号”和“磅”两种度量单位。以“号”为单位时,数字越小,字体越
大;而以“磅”为单位时,磅值越小字体越小。
㈢段落格式设置
1.设置段落对齐方式:有左对齐、右对齐、分散对齐、居中、两端对齐。
2.设置段落缩进
段落缩进包括四种缩进方式:左缩进、右缩进、悬挂缩进和首行缩进。
3.设置行间距和段间距
段间距指两个相邻段落之间的距离,由前一个段落的段后距离和后一个段落的段前距离组成。
4.设置制表位
㈣页面格式设置
1.设置分页及分节
⑴文档分页
在文档中插入分页符的方法是:将插入点置于选定位置,选择“插入”I“分隔符”对话框,选择“分
隔符类型”区域中的“分页符”,单击“确定”按钮。
⑵文档分节
打开“分隔符”对话框,有四种可供选择:下一页、连续、偶数页、奇数页
㈤特殊格式设置
1.首字下沉
2.分栏
3.边框和底纹
4.脚注和尾注脚注包括两个部分:脚注标记和脚注内容。“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5.目录
(2格式重用
1.格式刷方法是:
⑴将插入点置于要复制格式的段落中,或直接选定该段落。
⑵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格式刷”按钮,鼠标指针变为刷子形状。
⑶按住左键并拖动鼠标刷选目标段落,即可将复制的段落格式应用到目标段落中。
2.样式
样式包括字符样式和段落样式两种。
除设置样式外,还可对样式本身进行新建、修改和删除操作。
四.表格操作
五.对象操作
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公式
六、其他应用
在文档编辑过程中,为了避免因时间过长忘记保存而丢失所作的修改,可将文档的保存方式设置为“自
动保存”,系统按照设置的时间间隔对文件进行自动保存,设置步骤如下:
1.选择“工具”|“选项”命令,显示“选项”对话框,单击“保存”选项卡。
2.选中“自动保存时间间隔”更选框,设置所需的时间间隔数据。最大值为120分钟。
3.单击“确定”按钮。
七.打印输出
1.若要双面打印文档,“打卬”下拉列表中选择“奇数页”,当打卬完毕,将打印纸翻转后,再在“打
印下拉列表中选择“偶数页””。
2.“缩放”区域的“每页的版数”下拉列表,用以指定一页打印纸打印的文档页数。如:要将4页文档
内容打印在一张纸上,选择“4”版。
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一.excel窗口的组成
1.工作簿。工作簿是excel用于纽织数据、绘制表格的文件。Excel启动时显示一个空白的工作簿,默
认文件名为Bookl,扩展名为.xls。
2.工作表。一个新的工作簿中默认包含3个空白的工作表:Sheet!,Sheet2,Shcet3°
3.单元格。
4.名称框。显示活动单元格的地址或区域的名称。
5.编辑栏。显示或编辑活动单元格中的数据、公式等内容。
6.工作表标签。显示工作表的名称。
二.Excel的基本操作
㈠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一个工作簿文件可以包含多个工作表,默认为3个,最多可包含255个工作表。在工作簿中可以对工作
表进行插入、删除、重命名、移动、复制等各种基本操作。
L选定工作表。单击该工作表标签。
2.插入工作表。选定工作表,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命令,可以再选
定的工作表前插入一个空白工作表。
3.删除工作表。选定工作表,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在其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
4.重命名工作表。双击工作表标笠,或在工作表标签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命令,工作表明被反白
显示,输入新的名称,按回车键确定。
5.移动或复制工作表:有以下两种方法。
⑴选定某个工作表的标签,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鼠标上方会出现一个黑色三角符号,拖动到指定位
置松开左键,可以将选定工作表移动到新的位置。如果在拖动鼠标的同时按住Ctrl键,则将工作表复
制到到指定位置。
⑵选定要移动或复制的工作表标签,在其快捷菜单中选择“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命令,会弹出一个对话
框,在“下列选定工作表之前”列表中选择目标位置,如果是复制操作,选定“建立副本”复选框,否
则进行移动操作。
㈡单元格的基本操作
1.选定单元格
2.删除单元格
三、工作表的编辑及格式化
㈠数据的输入及编辑
1.单元格数据的输入
工作表中的单元格是数据存放的地方,向单元格中输入数据可以使用下面3种方法之•:
⑴单击单元格,输入的新数据替换原有数据。
⑵双击单元格,插入光标出现在些元格中,输入的新数据插入到光标处。
⑶选定单元格,单击编辑框,插入光标出现在编辑框中,输入数据,单击编辑框左边的输入按钮“J”
确认,或者取消按钮“X”取消。
2.单元格数据的类型
⑴字符型数据
字符型数据时说明性数据,包括英文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特殊字符以及汉字字符等。字符型数据在
单元格中默认左对齐。
字符型数据可以是文本型的数字。在默认状态卜,输入数字时系统会自动识别成数值型数据。若要
将输入的数字作为字符数据,应在数据最左端加西文单引号,以及数值型数据区别。
⑵数值型数据
数值型数据在单元格中默认右对齐。
⑶口期/时间型数据
注意:时间和AM/PM之间必须输入空格。
⑷逻辑型数据
逻辑型数据的逻辑真值用TRUE表示,逻辑假值用FALSE表示。逻辑型数据在单元格中默认居中对齐。
如果要将输入的true、false作为字符型数据,应在数据最左端加西文单引号,以及逻辑型数据的区
别c
3.自动填充数据
⑴填充相同数据
⑵填充序列
可以使用“序列”对话框来填充等差序列。一一选择“编辑”I“填充"I“序列”命令,打开序列
对话框,然后对其编辑。
也可以使用“序列”对话框来填充等比序列。
注:拖动只能沿活动单元格的横向或者纵向进行。横向拖动在活动单元格的同行中填充,纵向拖动在活
动单元格的同列中填充。
⑶自定义填充序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置
4.数据有效性设定
数据输入前可以进行输入的有效性设定,以阻止非法数据的输入。选定要设定有效的单元格,选择“数
据”“有效性”命令,即可设置。
4.删除数据
选定所有要删除数据的单元格,宜接用Delete键删除其内容,或者在选定单元格后,选择"”|”命
令,也可删除其内容。
注意:这里的删除,只是删除单元格中的数据,并没有删除单元格。
5.复制、粘贴数据
默认情况下,excel粘贴时单元格中所以内容都粘贴到目标单元格中,excel还提供了选择性的贴,用
户可以有选择的只粘贴数据、格式,或者仅粘贴公式等等。
㈡工作表的格式化
1.设置行高和列宽
⑴使用鼠标调整列宽和行高
⑵使用菜单命令调整列宽和行高:选定工作表中的一列多多列,选择“格式"I“列”I“列宽”命令,
输入所需的宽度俏。
2.设置对齐方式
单元格中各类数据都有自己的默认对齐方式。若要自定义对齐方式,可以选定单元格,在其快捷菜单中
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命令,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对齐”选项卡中进行设置。
3.设置字体
可以利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由“字体”选项卡来设置字体。
4.设置边框和底纹
5.设置条件格式
“格式”I“条件格式”
6.自动套用格式
“格式”I“自动套用格式”
四.公式和函数
㈠公式
1.运算符
表4.1Excel中的运算符
类型运算符含义
算术运算符+、-、*./、3%加、城、乘、除、乘方、百分号运算
文本运算符&字符串连接
比较运算符=、>=、v=、O、V、>等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不等、小于、大于⑴比较运算符:用于比较两个数据的
大小,结果为逻辑值。进行比较的两个数据类型必须一致。比较运算规则如下:
①数值型数据按数值大小比较。
②字符型数据按照字符的ASCII码值进行比较,中文字符按照拼音进行比较.
③逻辑值数据FASLE小于TRUEo
④日期型、日期时间型数据时间早的数据小于时间晚的数据。
⑵各类运算符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一次为:算术运算符、文本运箕符、比较运算符。其中,算术运算符的
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百分号和乘方、乘除、加减。
2.单元格的引用
公式中通常都有对于其他单元格的引用,通常使单元格的列标和行号来引用单元格。引用分为3种:绝
对引用、相对引用和混合引用。
3.区域的引用
4.公式的输入
Execl中任何公式的输入都是以开始的。
㈡函数
1.函数的使用
函数调用时公式的一部分,调用格式如下:函数名(参数列表)
参数列表由若干个参数组成,各参数之间用“,”进行分隔,参数可以为常量、函数、表达式、单元格
引用、区域引用等。
函数作为公式的一部分可以直接输入,也可以进行粘贴。也可以“插入函数”。
2.公式的复制和移动
可以使用“复制”、“剪切”、“粘贴”命令将公式应用到其它单元格中去。如果公式中有充•单元格或
者区域的引用,不同的引用方式会3致不同的复制或者移动结果。
⑴如果公式中使用的事单元格相对引用,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仓库工作总结中的经验教训计划
-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应试技巧试题及答案
- 仓储行业发展趋势计划
- 中学教学资源整合方案计划
- 工业安全防护措施的优化路径计划
- 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计划
- 建立知识分享的工作氛围计划
- 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自我评估标准试题及答案
- T∕CACM 1333.4-2019 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 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 第4部分:小儿腹泻
- 充电桩采购安装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动火作业安全检查表
- 电动牙刷替换头市场调研报告
- 化学合成反应中的选择性控制
-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 嘉峪关的壮丽长城之旅
-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图表类(附参考答案)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碱金属元素教案及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