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韩愈行难文言文译文
1.韩愈《行箴》的注释
五箴【唐】韩愈【原文】序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
无勇也。
余生三十有八年,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摇者日益脱,聪明不及
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其不至于君子而卒为小人也昭昭矣!作五
箴以讼其恶云。游箴会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余今之时,
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
呜呼余乎,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言箴不知言之
人,乌可与言?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传。幕中之辩,人反以汝为
叛;台中之评,人反以汝为倾;汝不惩邪,而口奴啜以害其生邪!行箴
行与义乖,言与法违,后虽无害,汝可以悔;行也无邪,言也无颇,
死而不死,汝悔而何?宜悔而休,汝恶曷癖?宜休而悔,汝善安在?
悔不可追,悔不可为;思而斯得,汝则弗思。
好恶箴无善而好,不观其道;无悖而恶,不详其故。前之所好,
今见其尤;从也为比,舍也为仇。
前之所恶,今见其臧;从也为愧,舍也为狂。维仇维比,维狂维
愧,于身不祥,于德不义。
不义不祥,维恶之大,几如是为,而不颠沛?齿之尚少,庸有不
思,今其老矣,不慎胡为!知名箴内不足者,急于人知;需焉有余,
厥闻四驰。今日告汝,知名之法:勿病无闻,病其晔晔。
昔者子路,惟恐有闻,赫然千载,德誉愈尊。矜汝文章,负汝言
语,乘人不能,掩以自取。
汝非其父,汝非其师,不请而教,谁云不欺?欺以贾憎,掩以媒
怨,汝曾不寤,以及于难。小人在辱,亦克知悔,及其既宁,终莫能
戒,既出汝心,又铭汝前,汝如不顾,祸亦宜然?【题解】箴铭是古
代文体之一,它用简明、整齐而且协韵的语句,说明历史的经验或者
人生的哲理,寓有深刻的教训。
《五箴》是韩愈在贞元二十一年(805)谪居阳山时所写的表露自
己真情实感的自戒之作。通篇以自我批评为基调,但这种批评有出自
真心的一面,也有告诫自己警醒的一面,更有不屈的精神蕴含其中。
韩愈所写的这篇《五箴》不能视为严肃的说教,而是抒发他对黑
暗现实的牢骚和不满,表达他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排挤打击的坎坷
身世的深沉感叹,《序言》是写自己不到四旬就因命运多舛而过早衰
老的感叹。《游箴》表面谴责自己饱食终目,无所作为,实是抒发内
心无限愤懑。
《言箴》讽刺当朝权贵昏庸腐朽,不辨是非,不值得跟他们说话。
《行箴》虽然并列当悔与不当悔两层意义,主要是对自己生平事迹的
反省,结论则是只要所作所为合乎道义,即使处于困境也不悔恨。
《好恶箴》论证交际之道,所好所恶,以道为准,必须慎重。
《知名箴》通过自持有才,锋芒毕露,必然招致危险的社会经验,含
蓄地倾吐了作者对于公侯显贵妒贤害能的不平之声。
〃箴〃虽有五,但基本内容却包含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作者对
于自己〃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的散漫,虚度年华表示了深刻的反
省,并警告自己如不改正将被正人君子所抛弃而沦入小人的行列之中。
以道德的继承者自居的韩愈,对此时此刻散漫无为的痛悔,应该说是
发自内心的。
二是作者在文中反复地自警自戒要谨慎,并且回顾了两度自任幕
僚以及任四门博士期间广收门徒和在御史台遭贬的际遇,初看起来,
似乎是自己言多必失的结果。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清晰地呈现在读者
眼前的却是当朝权贵和群小的专横、昏庸、嫉贤害能的结果。
正是这一切,招致了作者接踵而至的灾难。韩愈认为,唯一的出
路是,不值得与他们说话,唯有自己今后谨慎处置就是了。
三是韩愈表明了自己所作所为的后果,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提醒自
己〃痛改前非",否则〃汝如不顾,祸亦宜然",更大的灾难将降临。
但是韩愈并没有屈服,毅然决然地表白:只要平生所作所为合乎道义,
即使身陷囹圄也不后悔,"行也无邪,言也无颇,死而不死,汝悔而
何?”表示了韩愈对世俗针硬的愤激之情和刚正不屈的精神境界。
【注释】1、《五箴五首》并序,方氏《举正》:”《吕谱》于永
贞元年,时掾江陵。"魏廖本均无题注。
但对〃余生三十有八年〃考辩较详。魏本引韩醇曰:〃公生大历
戊申,四十有八,则元和十年也。
一本作三十有八。〃又引洪兴祖日:"四十有八当作三十有八。
按贞元十八年《与崔群书》云:‘左车第五牙去,两鬓半白,头
发五分亦白。’又《祭老成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
苍,而齿牙动摇。
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此云
'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摇者日益脱。
’从此观之,公年未四十,屡有此叹。如作四十八,为误矣。〃
2、讼:责备。《论语》:〃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也。
〃3、蚤:通"早",表时间。4、乌:副词,义为哪里,怎么,
与〃安、焉、何〃同义。
5、幕中之辩:洪兴祖《韩子年谱》云:〃贞元十二年丙子秋,为
汴州观察推官。十五年己卯秋,为徐州节度推官。
公《行状》云’武宁张建封奏为节度推官,得试太常寺协律郎。’
九月一日上建封书,论晨入夜归事,其后有谏击球书及诗。
《旧史》云’发言真率,无所畏忌,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公
岂拙于世务者,特不能取容于俗耳。十六年庚辰夏五月《题下邳李生
壁》云’余黜于徐州,将西居于洛阳’,按公黜于徐,盖髅言无所忌,
虽建封之知己,亦不能容也。"
叛:违背。6、台。
2.韩愈五原原文及译文
【原道•韩愈】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口],由是而之焉之谓
道[2],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
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3],孑孑为义[4],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
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
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周道衰,
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5],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⑹;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入于彼,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刀。噫!后之人其欲
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日:「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
其诞而自小也[8],亦日「吾师亦尝师之」云尔[9]。
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
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
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10],今之为民者六[11]。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
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12]。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古之时,
人之害多矣。
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
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口引。为之工以赡其器用,
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天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爰,
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14],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
之刑以锄其强梗[15]。
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16]。相夺也,为之城
郭甲兵以守之。
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
止。
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口刀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
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
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
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
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
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今其法日口8],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19],禁而相生相养之道,
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20]。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
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21]。
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
孔子也。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
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
H[22]:「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日:「曷不为葛
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23]: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
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J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
天下国家,灭其天常[24],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
而不事其事。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25],进于中国则中国
之[26]。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2刀。
J《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28]」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
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29]?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
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
秋》;其法,礼、乐、行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
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
食,粟米、果蔬、鱼肉。
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
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
不当。
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效焉而天神假[30],庙焉而人鬼
享[31]。
日:「斯道也,何道也?」日:「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
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
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32],轲之
死,不得其传焉。
荀与扬也[33],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
君,故其事行。
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日,不
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34]。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35],其亦庶乎其可也[36]。
【原毁・韩愈】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1],其待人也轻以约[2]。
重以周,故不怠[3];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
为人也,仁义人也[4];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
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⑸!J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
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⑹;求其所以为周
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J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3.求韩愈《原毁》原文及其译文
原毁韩愈【题解】本文论述和探究毁谤产生的原因。
作者认为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是道德败坏的一种表现,其
根源在于〃怠"和〃忌",即怠于自我修养且又妒忌别人;不怠不忌,
毁谤便无从产生。文章先从正面开导,说明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自己和对待别人才符合君子之德、君子之风,然后将不合这个准则的
行为拿来对照,最后指出其根源及危害性。
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
同一个人"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比较,还有"应者〃与〃不
应者”的比较,等等。全篇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语
言生动而形象,刻划当时士风,可谓入木三分。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1〕,其待人也轻以约〔2〕。重以
周,故不怠〔3〕;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4〕;求其所以为舜者,
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5)!〃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
也,多才与艺人也〔6〕;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
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
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
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
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日:〃能有是,是亦足
矣。"日:"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
也廉〔7〕。详,故人胜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
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
乎〔8〕!其于人也,日:“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
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
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
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常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日:"某
良士,某良士。〃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
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
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9〕,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
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
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10)!——选自《四部丛
刊》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译文]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
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
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听说古代的圣人舜,他的做人,是个仁义的人。探究舜所以成为
圣人的道理,就责备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
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舜的行为,去做那符合
舜的。
听说古代的圣人周公,他的做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探究他所
以成为圣人的道理,就责备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
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周公的,去做那
符合周公的。
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及得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代
没有能及得上他的;这些人却说:"及不上舜,及不上周公,是我的
缺点。〃这不就是要求自身严格而且全面吗?他对待别人,说道:
〃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
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论他的今天的表现,而
不计较他的过去,小心谨慎地只恐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表扬。
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学得的,他对待别人,却说:
"能有这样,这就够了。〃
又说:〃能擅长这个,这就够了。"岂不是要求别人宽容又简少
吗?现在的君子可不同,他责备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简少。
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简少,所以自己进步就少。自己没
有什么优点,说:"我有这优点,这够就了。”
自己没有什么才能,说:"我有这本领,这就够了。〃对外欺骗
别人,对己欺骗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止步不前,岂不是要求自身
太少了吗?他们要求别人,说:〃他虽然能做这个,但他的人品不值
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个,但他的才用不值得称道。"
举出他一方面的欠缺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只追究他的既往,
不考虑他的今天,心中惶惶不安只怕别人有好的名声。岂不是责求别
人太周全了吗?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身,却用圣人的标准希
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尽管如此,这样做是有他的根
源的,就是所谓怠惰和忌妒啊。
怠惰的人不能自我修养,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身。我不止一次
地试验过,曾经对大家。
4.韩愈焚膏继暑文言文意思
词目:焚膏继暑
发音:fengaojigui
释义: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暑:日光。点上油
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唇,恒兀兀以穷年。〃
示例:相传文人目多青,归咎读书,~,以致损明。(清•张潮
《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夜以继曰、通宵达旦
反义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使用频率:常用
tp=0_H
进学解〔唐〕•韩愈
【原文】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
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拔去凶
邪,登崇唆良〔3〕。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爬罗
剔抉,刮垢磨光〔5〕。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
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6〕。〃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
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7〕。纪事者必
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8〕。贪多务得,细天不捐。焚膏油以继暑,
恒兀兀以穷年[9)。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
(10)。补苴罅漏,张皇幽眇(11)。寻坠绪之茫茫(12),独旁搜
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醴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13〕。上规姚、姒,浑
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鳌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
《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
云,相如,同工异曲(14)。先生之于文,可谓阂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
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15)e跋前跟后,动辄得咎
〔16〕0暂为御史,遂窜南夷(17)。三年博士,冗不见治(18)。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19)o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
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20〕?"
先生日:〃吁,子来前(21)!夫大木为柒,细木为桶,桶护、
侏儒,棍、居、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22〕。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渡、马勃,败鼓之皮"具收并蓄,待用
无遗者,医师之良也〔23〕。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纤馀为妍,卓荤
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24〕。昔者孟轲好辩,
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25〕。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
于楚,废死兰陵〔26〕。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
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27)?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
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28〕。犹且
月费俸钱,岁靡縻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29)。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30〕。然而圣主不加诛,宰
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
5.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文言文的译文及答案
作品注释(1)子厚:柳宗元的字。
作墓志铭例当称死者官衔,因韩愈和柳宗元是笃交,故称字。讳:
名。
生者称名,死者称讳。(2)七世:史书记柳宗元七世祖柳庆在
北魏时任侍中,入北周封为平齐公。
子柳旦,任北周中书侍郎,封济阴公。韩愈所记有误。
侍中:门下省的长官,掌管传达皇帝的命令。北魏时侍中位同宰
相。
拓跋魏:北魏国君姓拓跋(后改姓元),故称。(3)曾伯祖爽
(shi):字子燕,柳旦之孙,柳宗元高祖子夏之兄。
当为高伯祖,此作曾伯祖误。柳爽在贞观年间(627—649)为中
书舍人,因外甥女王氏为皇太子(唐高宗)妃,擢升为兵部侍郎。
王氏当了皇后后,又升为中书侍郎。652年(永徽三年)代褚遂
良为中书令,位相当于宰相。
后来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韩谖和褚遂良力争,武则
天一党人诬说柳要和韩、褚等谋反,被杀。(4)褚(zh。)遂良:字
登善,曾做过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右仆射等官。
唐太宗临终时命他与长孙无忌一同辅助高宗。后因劝阻高宗改立
武后,遭贬忧病而死。
韩谖(yuan):字伯玉,官至侍中,为救褚遂良,也被贬黜。
(5)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6)太常博士:太常寺学宗庙礼仪的属官。柳镇在唐肃宗时授左
卫率府兵曹参军,辅佐郭子仪守朔方。
后调长安主薄,母亲去世后守丧,后来命为太常博士。柳镇以有
尊老孤弱在吴,再三辞谢,愿担任宣称(今属安徽)县令。
这里说"以事母弃太常博士〃,可能是作者的失误。(7)权贵:
这里指窦参。
柳镇曾迁殿中侍御史,因不肯与御史中丞卢悟,宰相窦参一同诬
陷侍御史穆赞,后又为穆赞平反冤狱,得罪窦参,被窦参以他事陷害
贬官。(8)权贵人死:其后窦参因罪被贬,第二年被唐德宗赐死。
(9)侍御史:御史台的属官,职掌纠察百僚,审讯案件。(10)
号为刚直:郭子仪曾表柳镇为晋州录事参军,晋州太守骄悍好杀戮,
官吏不敢与他相争,而柳镇独能抗之以理,所以这样说。
(11)所与游皆当世名人:柳宗元有《先君石表阴先友记》,记
载他父亲相与交游者计六十七人,书于墓碑之阴。并说:"先君之所
与友,凡天下善士举集焉。〃
(12)逮(d台i)其父时:在他父亲在世的时候。柳宗元童年时代,
其父柳镇去江南,他和母亲留在长安。
至十二、三岁时,柳镇在湖北、江西等地做官,他随父同去。柳
镇卒于793年(贞元九年),柳宗元年二十一岁。
逮,及,至上(13)已自成人:柳宗元十三岁即作《为崔中丞贺
平李怀光表》,刘禹锡作集序说:〃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
初。〃
(14)取进士第:793年(贞元九年)柳宗元进士及第,年二十
-o(15)崭然:高峻突出貌。
见(姬n):同〃现〃。(16)有子:意谓有光耀楣门之子。
(17)博学宏词:柳宗元于796年(贞元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
年二十四。唐制,进士及第者可应博学宏词考选,取中后即授予官职。
集贤殿:集贤殿书院,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正字:集贤殿置
学士、正字等官,正字掌管编校典籍、刊正文字的工作。
柳宗元二十六岁授集贤殿正字。(18)廉悍:方正、廉洁和坚毅
有骨气。
(19)证据今古:引据今古事例作证。(20)出入:融会贯通,
深入浅出。
(21)g^(chub)厉风发:议论纵横,言辞奋发,见识高远。
障,远。
厉,高。(22)率:每每。
屈:使之屈服。(23)令出我门下:意谓都想叫他做自己的门生
以沾光彩。
(24)交口:异口同声。(25)蓝田:今属陕西。
尉:县府管理治安,缉捕盗贼的官吏。监察御史:御史台的属官,
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整肃朝仪诸事。
(26)礼部员外郎:官名,掌管辨别和拟定礼制之事及学校贡举
之法。柳宗元得做此官是王叔文、韦执谊等所荐引。
(27)用事者:掌权者,指王叔文。唐顺宗做太子时,王叔文任
太子属官,顺宗登位后,王叔文任户部侍郎,深得顺宗信任。
于是引用新进,施行改革。旧派世族和藩镇宦官拥立其子李纯为
宪宗,将王叔文贬黜,后来又将其杀戮。
和柳宗元同时贬作司马的共八人,号"八司马"。(28)例出:
按规定遣出。
805年(永贞元年),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
(29)例贬:依照"条例〃贬官。
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本是州刺史属下掌管军事的副职,
唐时已成为有职无权的冗员。
(30)居闲:指公事清闲。(31)记览:记诵阅览。
此喻刻苦为学。(32)泛滥:文笔汪洋恣肆。
停蓄:文笔雄厚凝炼。(33)无涯浅(si):无边际。
涯、淮,均是水边。(34)肆:放情。
(35)偕出:815年(元和十年),柳宗元等“八司马"同时被
召回长安,但又同被迁往更远的地方。(36)柳州:唐置,属岭南道,
即今广西柳州市。
(37)是岂不足为政邪:意谓柳州地虽僻远,也可以做出政绩。
是,指柳州。
(38)因:顺着,按照。土俗:当地的风俗。
(39)教禁:教途和禁令。(40)顺赖:顺从信赖。
(41)质:典当,抵押。(42)不时赎:不按时赎取。
(43)子:子金,即利息。本:本金。
相侔(m6u):相等。(44)没:没收。
(45)与设方计:替债务人想方设法。(46)悉:全部。
(47)书:写,记下。佣:当雇工。
此指雇工劳动所值,即工资。(48)足相当:意谓佣工所值足以
抵消借款本息。
质:人质。(49)观察使:又称观察处置使,是中央派往地方掌
管监察的官。
下其法:推行赎回。
6.韩愈古文翻译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
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
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
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
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
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仅十人。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
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
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
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
译文:
韩愈的性格随和豁达,为人处世,不会因为人的地位而改变自己
的态度。年轻的时候,和洛阳的孟郊、东郡的张籍关系不错。当时,
这两个人并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什么地位。韩愈经常在王侯将相中
间为他们活动,张籍后来终于走上仕途。后来他们虽然在朝中的地位
越来越高,每当结束了公务的时候,他们一起谈论诗歌、文章,就像
平常一样。但对待当归有势力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仆役。而且,他
们激励后辈子弟,努力上进。投到门的门生,有十六七个,有的虽然
脸饭都吃不起,但韩愈并不介意。他们在一起都为了弘扬一些有道德、
奖正义的事。常常认为从魏晋以来,写文章的人都拘泥于固定的文章
体式,内容空洞,缺乏实际的东西。当时(魏晋)的风格,在当时不
存在。所以含义提倡:写文章就是直抒胸臆。自己创立一种文章,自
成一家。后辈都纷纷以刺为榜样,学习韩愈的风格,掀起一阵风潮。
没有能比得过当时的那种气氛,所以人们都称那种风格的问题叫〃韩
文"。
7.韩愈五原原文及译文
【原道・韩愈】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1],由是而之焉之谓
道[2],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
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3],孑孑为义[4],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
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
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周道衰,
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5],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⑹;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入于彼,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刀。噫!后之人其欲
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J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
其诞而自小也[8],亦日「吾师亦尝师之」云尔[9]。
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
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
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口0],今之为民者六口1]。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
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12]。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古之时,
人之害多矣。
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
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13]。为之工以赡其器用,
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天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
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14],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
之刑以锄其强梗口5。
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16]。相夺也,为之城
郭甲兵以守之。
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
止。
剖斗折衡,而民不争。」[1刀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
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
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
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
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
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今其法日[18],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19],禁而相生相养之道,
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20]。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
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21]。
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
孔子也。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
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
曰[22]:「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
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23]: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
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J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
天下国家,灭其天常[24],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
而不事其事。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25],进于中国则中国
之[26]。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2刀。
J《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28]」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
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29]?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
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
秋》;其法,礼、乐、行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
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
食,粟米、果蔬、鱼肉。
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
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
不当。
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效焉而天神假[30],庙焉而人鬼
享[31]。
日:「斯道也,何道也?」日:「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
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
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32],轲之
死,不得其传焉。
荀与扬也[33],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
君,故其事行。
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日,不
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34]。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35],其亦庶乎其可也[36]。
【原毁•韩愈】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1],其待人也轻以约[2]。
重以周,故不怠网;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
为人也,仁义人也⑷;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
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5]!J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
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⑹;求其所以为周
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J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8.韩愈师说原文及翻译
师说
【作者】韩愈【朝代】唐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
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
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
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
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
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
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
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
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
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
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
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5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 西藏拉萨市那曲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5月第一次阶段达标检测试题英语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花园城小学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延边市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摸底数学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南昌市心远中学2025年初三3月统一练习(一)英语试题含答案
- 重庆二手房交易合同示范文本
-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2025届初三下学期模拟卷(四)物理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周考英语试题(重点)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第一单元第二课《美术家族成员多》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美术上册
- 碎石外包合同协议
- 2025年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1001-1536题)
- 2025科技辅导员培训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 本科一批次投档情况 (理工)
- 智研咨询发布:2025年纸浆模塑餐饮具行业市场规模及主要企业市占率分析报告
- 2025年CCAA《管理体系认证基础》考前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重点题)
- 中西融合餐厅的经营管理与团队建设
- 2025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垂直管理系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B32-T 4281-2022 江苏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配备标准
- 自卸车整车装配检验规范-ok
- 吸入装置正确使用方法调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