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_第1页
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_第2页
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_第3页
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_第4页
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05(广东广州专用)

考点细目表

题号题型对应知识点

1单选题字音

2单选题常见易错字

3单选题成语和熟语

4单选题病句辨析与修改

5综合题补充活动方案语言的表达语言的运用

6填空题名句名篇默写

7单选题文言文一词多义

8简答题句子翻译

9单选题文言词语辨析

10简答题内容理解

11简答题重点词语的理解用典

12单选题

对材料的理解

13单选题

补充论据

14单选题

针对材料内容谈看法的能力

简答题

15提建议能力

单选题

16内容理解与评析

简答题

17句子理解赏析

简答题

18写作方法及作用

简答题

19标题选用

20写作

命题作文

简答题

21人物形象评析

22简答题

人物形象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2分)2018•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屏息/屏风抽搔/养精蓄锐B.追溯/则方黄军/头拳目眩

C.占理/蹲朗行辈/字里勺间D.干迪/禁第I奔像/灰心率气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肘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

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bTng/pingxchu/xu;B.su/shud^yun/yun;C.jCi/jCi、hang

/hang;D.he/gu^sang/sango故选C。

2.(2分)(2022•湖北荆门•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词语尊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殉职殒石不求甚解纷至沓来

B.狼藉蒙胧摩肩接踵警报查起

C.俯瞰琐屑天涯海角坦荡如砥

D.踊跃缥缈人情事故大相径庭

【答案】C

【解析】A.殒石一一陨石;

B.警报叠起---警报迭起;

D.人情事故一一人情世故:

故选C

3.(2分)(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是否上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木相号摩,无法达成共识。

B.三月,学校开展“雷锋进校园”活动,他苜当省学报名参加了“学雷锋小分队〃。

C.在全市中学生书法比赛中,我校的几幅参赛作品都不怎么样,只有小明的这一幅隶书还拳理△草。

D.为尽快把我市建设成山清水秀新河池,广大市民纷纷出课献第,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答案】B

【解析】A.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形容“孩子与家长的意见不•致”合适。使用正确;

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与语境"报名参加I,学雷锋小分队,〃不符。使用不正确;

C.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与语境“我校的几幅参赛作品都不怎么样,只有小明的这一幅隶书还可

以"相符。使用正确;

D.出谋献策:意思是出主意、想对策来帮助解决问题。与语境“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相符。使用正

确;

故选Bo

4.(2分)(2022•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坚守和创新,是老字号品牌价值焕发生机的关键。

B.林间,空气格外清新凉爽.处处弥漫着雨露湿土的气息与花草树木的身影。

C.在文学创作中,以淡然的人生态度创造美、传播美、发现美、表现美,于寻常中见精神,这才是真

正的“大美大

D.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一个欣欣向荣、开放自信的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答案】D

【解析】A.缺少主语,删去“通过〃;

B.搭帕不当,“弥漫”不能和“身影”搭配;

C.语序不当,应该是“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传播美〃;

故选D,

5.(8分)(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5月22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万步炎同志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万步炎,湖南

华容人,中共党员,现为湖南科技大学教按、博士生导师。因为国家需要,他毫不犹獴地投身海洋勘探,

立誓“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他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咬紧

牙关持续攻坚,哪怕最危急的时刻也未曾放弃。他带领团队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海牛II号''在

海底下钻231米,刷新世界纪录。实现了拒绝仿制老路、开拓自主新路的跨越。

⑴(2分)【制定方案】红星中学拟开展以“致敬时代楷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善活动方案。

邀请楷模3聆听讲座玲今发表感言

(2)(3分)【邀请楷模】你将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当面邀请万教受于7月1日上午9:00在校报告厅做讲座,

请写出你邀请万教授时要说的话。

(3)(3分)【发表感言】参加完系列活动,你被万教授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打动,心潮澎湃,请编辑一段文字

发朋友圈来表达你的感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20〜30个字)

【答案】(1)进行座谈

⑵尊敬的万步炎教授:您好!我是红星中学的一名学生,深受您的事迹和精神所鼓舞。为了让更多的同学

能够了解和学习您的先进经验,我们特邀请您于7月1日上午9:00在校报告厅为我们做一场精彩的讲座。

希望您能够抽出时间,与我们共同分享您的故事和心得。期待您的光临!

⑶示例:万步炎教授,他是一道光芒,点亮我前行的方向,激励我永远向前。

【解析】(1)本题考查补充活动方案。

根据题干"红星中学拟开展以'致敬时代楷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可知,活动方案为:邀请万步炎教授作为楷

模,给学生做讲座,分享他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学生聆听讲座。在万步炎教授讲座结束后,举行座谈会,

计学牛与万教授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由此可知,可举行座谈会。

(2)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

根据题干可知,此题要求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当面邀请万教授于7月1口上午9:00在校报告厅做讲座。

注意,邀请时,首先要有称呼,问好,自报家门,然后一定要说清楚邀请的时间、地点、目的等,注意用

语要礼貌。示例如下:

尊敬的万步炎教授:您好!我是红星中学的一名学生。您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咬

紧牙关持续攻坚的事迹,LL我们钦佩不己。为了LL更多的同学能够了解和学习您的先进经验,我们特邀请

您于7月1日上午9:00在我校报告厅为我们做一场精彩的讲座。期待您届时光临!

(3)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发表感想要结合你所受到的人物精神的鼓舞,以及对你产生的激励作用进行发

表,注意语言的流畅通顺。也要注意字数限制。示例如下:

万步炎教授,您是夜空里的一盏明灯,您用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坚定执着,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蹈海酬壮志,潜心育新人。万步炎教授,您就像北极星,用三十多年持续攻坚的精神,指引着我们继续向

科技研究进发。

二、(1小题,8分)

6.(8分)(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名篇名句默写

(1),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3),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

(4)潭西南而望,,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5)《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用"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视死如归、舍身报国的坚定信念。

(6)《己亥杂诗》(其五)中的“,_______〃两句体现了龚自珍虽已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

命运的宝贵精神。

【答案】大漠孤烟直江春入旧年起舞弄清影斗折蛇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

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漠、入、清、折、汗、作”等字的正确书写。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三、(5小题,16分)(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兴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用。货恶其弃才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陋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多不信,已7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多华,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日:“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③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踪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

秦民木牛,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是。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①具:准备就绪。②布:颁布,公布。③嗣:继承。。踪: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

墨。

7.(2分)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人不独亲基亲回也不改其乐

B.货恶其弃于地也皆以美于徐公

•♦

C.恐民之不信己而多细柳军

D.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乃不知有汉

•♦

8.(4分)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明口,秦人皆趋令。

9.(2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

B.盗窃机蟆而不作作乱害人

C.令行于民即年满一年

D.秦民木谀大声说话

10.(4分)“大同”社会是儒家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推行新法后的秦国是否进入了“大同〃社会?请结合

甲、乙两文内容简述你的看法。

【答案】7.A

8.(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2)第二天,秦国人都遵行法令了。

9.D

1G.没有进入。甲文“大阿,社会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基本特征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睡〃等,而乙文中“太

子,君嗣也〃,表明秦国的天下不是大家共有的,管理者不是大家选举出来的:“太子犯法〃“刑其傅〃“藐其师”,

这也不是"讲信修睦

【解析】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代诃,他的;

B.介词,在/介词,比;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动词,至心

D.副词,于是/副词,竟然;

故选A。

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辨析。

D.句意:秦国的百姓都非常高兴。”说〃通"悦”,高兴的意思。"大说''即高兴、开心。

故选Do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行,实行;为,是;公,公共。

(2)明日,第二天;皆,都;趋,遵守。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学生需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然后言之有理即可。

由甲文"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知,儒家认为〃大同"社会的天下都是公共的。人们做事都为天卜.公共利益着

想,社会管理一定推举贤德和能干的人来主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定讲求信用,保持和陛友善。而秦国

在商鞅变法十年后,虽然发生的变化是“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

治。”即路上没有人将别人丢的东西据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

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但结合乙文“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甄其师公孙

贾"可知,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

以示惩戒。并没有做到“天下为公",也不是"讲信修睦〃,所以秦国没有进入“大同”社会,

【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举荐出来,讲求诚信,培

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

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

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C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c对手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

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

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乙】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

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

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然后终

5发布法令。

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将依法

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

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的百姓都非常高兴,秦国

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家家富裕,人人饱暖。

11.(4分)(2021•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按要求答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浪滚流。

年少万克签,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⑴(2分)上阕中"悠悠"一语双关,既指,又指o

⑵(2分)作者融典故入词,寄情委婉深沉。请对"天下英雄谁故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出赏析。

【答案】⑴时间之漫长久远,词人思绪之无穷

⑵词人借用曹操赞叹孙权的语言,表明希望南宋有像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

侪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解析】⑴本题考查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

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从运用典故角度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

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牛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

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i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

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四、(8小题,30分)

(一)(13分)(2021•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小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身为炎黄子孙,小黄同学对汉字文化兴趣浓厚,他收集了不少有关"黄〃字的材料。

材料一:

黄,地之色也。从田从英,花亦声。笑,古文光。凡黄之属皆从黄。(大意:黄,土地的颜色。字形采

用“田、英”来表义,“范”也是声旁。“灵”,这是古文写法的“光”字。所有与“黄”相关的字,都

归到“黄”这个部首类。

(整理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相关资料)

材料二:

辽宁牛梁河遗址近日出土了一位手握双龟的老人的遗骨,有专家称是嵬帝的遗骨,证据之一是式帝之

“黄”在甲骨文中即是乌龟的形状,而据说黄帝部落的图腾就是神龟。这真是无知者无畏。我们且来看一

看“黄”字的原始字形及其演变。黄,甲骨文字形①,这是一个象形字,至于像什么则众说纷纭。有人说

像一支射出去的着火的箭,由火光而联想为黄色之意。有人说箭射中了靶心,靶心为了醒目起见,用赤褐

色的泥浆涂抹,因而引申为黄色之意。

甲3骨文①5甲骨文②\金文③I金文④I金文⑤小箓⑥

郭沫若先生认为“黄”最原始意思是指玉佩。在他的《金文丛考•释黄》中,他这样分析:黄宇的初

文是一个象形字,从字形上看,黄字像上古先民们身上经常佩饰的玉佩,上面是用来缠系玉佩的佩衿,古

代称“复”,下面是二系垂,也就是穗子,中间的环状物,当系佩之体,也就是壁;而“璧”,古代又叫

“潢”,而“黄”就是“璜”字的初文。所以郭沫若认为“黄”是指玉佩。但是徐中舒先生则认为黄宇“像

人依环之形”,是一个人佩戴着圆环的形象,中间的圆环形就是佩环,并引《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

佩之声”来证明。徐中舒先生此说最有说服力。

黄,甲骨文字形②,称“黄”乃乌龟之形,大概就是从这个字形附会的,但这个字形仍然承甲骨文字

形①而来,只是形体略加变化而已。金文字形③,早期的金文字形继承了甲骨文的模样,但是晚期的金文

字形④和⑤,则区别很大,有学者认为此后的金文系统明显和保玉有关,不再像此前的字形争议之大。仔

细观察金文字形④,中间的玉和下面的穗子历历可见,上面是“止”,指人的脚,合起来就是佩玉行走,

“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果然如此!这个字形最能证实“黄”乃“人佩环之形”。小篆字形⑥,同于金文。

《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乜。”这是引申义,本义应当是人佩璜。“璜”这种玉多为黄色,所谓“黄

石为璜”,“黄”因此而引申为黄色。

(整理自许晖《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

材料三:

黄茨

霰文黄百叉先

字典把黄字编入草头内,不对,黄与草不相关。《说文解字》解黄字为从田,古文光声。篆文黄确实由

“田”字和士文“光”组合而成。但在金文和甲骨文,“田”和“光”就都不见了。有其主体显然是个大

字(大人),腹部有个矩形或圆形。许慎以“地之色也”释黄,其根据是田地火烧后土色就变黄。而在金文

和甲骨文,既不见“田”,又不见“火”,何来土色变黄?黄字本义究竟是啥,还得探索。前辈专家多认

为黄是璜的古字,象古代流行的王佩形。我却另有自己的一点推断,认为在甲骨文“黄”象大腹便便之形,

黄的本义是指身体壮伟肥大。广的繁体作质。大也,从黄得义。晚到春秋战国五行学说兴起之后,以

五方配五色,中央戊己配土,其包黄,黄才取得“地之色也”一义,而黄字的本义就慢慢消失了。

篆文黄虽然由“田”字和古文“光”组合而成,但是光不等于火,所以许慎田被烧后土色变黄之说可

能错了。古文“光”从火,火上是声符。“光”有大的意思。篆文黄从古文“光”,所以取得壮伟肥大之

义,亦不足怪。

(整理自流沙河《白色解字》

12.(3分)关于“黄〃字的本义,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假说,小黄对此进行了整理,下列整理记录与材料明显

不符的一项是()

A.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黄"字的本义是"地之色",指的是土地的黄颜色。

B.有人认为“黄〃的黄色之意由火光而来,因其甲骨文字形像一支射出去的着火的箭。

C.许晖赞同徐中舒的观点,认为“黄”字的本义其实是.上面有系带下面是穗子的玉佩。

D.流沙河认为“黄〃字甲骨文字形是大腹便便的人,“黄〃的本义是身体壮伟肥大。

13.(3分)下列补充资料能作为证据支持郭沫若先生的观点的一项是()

A.玉佩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厚爱,如“古之君子必佩玉〃(《礼记》)。

B."黄”在古代指三岁以下的幼儿,如“男女始生者为黄"(《日唐书》)。

C.《诗经》中“黄〃有时指黄赤色的马,如“有骄有皇,有骊有黄"。

D.青铜器铭文里提到赏赐玉佩,,均用“黄"字,如“锡女朱黄、玄衣"。

14.(3分)研究了上述资料,小黄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慎论及“黄”字的本义,言简意赅,学术研究价值高,受到后世研究者的重视.

B.称"黄"字乃乌龟方形是从甲骨文的字形附会的,坟应是工观臆测,可信度不高。

C.许晖的论述有破有立,分圻汉字字形的演变,又引用文献资料来印证,细致严谨。

D.流沙河同意许慎观点,又另辟蹊径,用和”光〃进行词义推断,有理有据。

15.(4分)汉字文化充满魅力,请结合小黄的资料及其研究,给对汉字文化有兴趣的同学提一些研究建议。

【答案】12.C

13.D

14.D

15.①广泛搜集研究资料,兼收并蓄。②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辨别分析。③寻找文献资料来支撑自己

的观点。④有敢于质疑的精神。

【脩析】1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

C.从材料二“但是徐中舒先生则认为黄字彳象人佩环之形'是一个人佩戴着圆环的形象,中间的圆环形就是佩

环,并引《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来证明。徐中舒先生此说最有说服力〃可知,许晖赞同徐中舒的

观点,认为"黄''字的本义是一个人佩戴着圆环的形象;

故选Co

13.本题考查补充论据。郭沫若先牛.的观点是:“黄〃是指玉佩。

A.玉佩受到文人雅士的厚爱,与“黄〃字的含义无关;

B."黄”在古代指三岁以下的幼儿,与玉佩无关;

C."黄”有时指黄赤色的马,与玉佩无关;

D.青铜器铭文里提到赏赐玉佩,均用"黄"字,与郭沫若先生的观点相符;

故选D。

14.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内容谈看法的能力。

D.从材料三“许慎以,地之色也,释黄,其根据是田地火烧后土色就变黄。而在金文和甲骨文,既不见‘田',又

不见‘火’,何来土色变黄?黄字本义究竟是啥,还得探索“可以看出,流沙河不同意许慎观点;

故选Do

15.本题考查提建议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小黄搜集的资料内容,然后给对汉字文化有兴趣的同学提一些

研究建议,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广泛搜集一些前人的研究资料,进行辨别分析,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

同时可以多参加一些古代文学的知识竞赛等,加深对汉字的了解。

(二)(17分)(2023•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龙豁口

刘洪文

①这天早晨,天刚蒙蒙亮,老赵头就带领五个人的“爬犁都”出发了。这次他们的任务特殊,不是送

货,也不是运皮张,而是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

②这几天,松花江上游的抗日游击队把小鬼子打惨了,也把他们打急了,所以小鬼子不断进山“讨伐.”,

进山的路巡查得非常严。这个时候,要把粮食送进去,谈何容易?可是,游击队已经断粮几天了,老赵头

心急如焚,最终还是决定冒险。

③“农犁帮”最怕遇见松花江的三九天。那时四北风呼啸,冷风如刀,彻骨的寒冷让人忌不住打战,

貉皮帽子羊皮大第都抵挡不住,没人敢在这寒冷的冰面上过多地停留。拉爬犁的牲口,鼻孔往外喷着白汽,

眼睫毛上全都挂满了霜花,汗水顺着毛往下淌,在肚皮下凝结成冰,哗啦哗啦地响。赶爬犁的小伙子们跟

着爬犁跑,跑得全身透汗。

④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瞅着就要进入游击区了,可老赵头却一点也不松懈。一双鹰一样的眼睛不停扫

视着苍茫的江面。

⑤突然,远处出现了一片黄褐色的身影,还伴随着隐隐约约的马达声。不好,是鬼子的巡逻队!老赵

头的神情变得紧张起来,心想,这可咋力、?自己安危事小,粮食进不了山事大。老赵头赶紧吆喝大家加快

速度。双方的距离还是越来越近了,爬犁再快也快不过鬼子的汽车和摩托车。老赵头心里明白,咬牙,说:

“干脆,走'龙话口'o"

⑥一听“龙豁口”三个字,大家头皮就发麻,精神更加紧张了。

⑦所谓“龙豁口”,就是爬犁正在这冰面上行进时,脚下三尺多厚的冰面骤然裂开,裹挟着呼啸声一

直向岸边延伸。人只能瞪眼看着冰面不断裂开,从一尺、两尺、三尺再到无法丈量。幽暗的湖水翻涌着从

裂口冒出,像是有一条恶龙会随时从湖底蹿出来。传说是湖中的独角龙耐不住严寒,一怒之下用独甭豁开

冰面,所以称之为“龙豁口”。

⑧“龙豁口”不是常有,但只要遇到一次,就足以让人终生难忘。“爬犁帮”的人谈“龙”色变,因

为不管什么车辆或者爬犁,若是掉进了“龙豁口”,那是九死一生的事。

⑨可是今天情况特殊,如果祓小鬼子撞到了,同样没有好下场,老赵头只好铤而走险。于是,老赵头

赶着爬犁向右侧疾驰,偏离了原来的路线,朝湖心奔去。小伙子们知道,湖心区冰薄,且有一处活水,最

易形成“龙豁口”。平时大家总是尽量避开,即使路近一些也从不敢贸然前往。

⑩老赵头今天是要豁出去了。抗联的战士们牵动着大家的心,为了把粮食运到战士们的手里,他们顾

不了那么多了。

⑪鬼子越来越近,老赵头拼命地打马飞驰。枣红马的槃毛飞扬着,像一道红色的闪电穿梭在白茫茫的

江雾和雪色之间。小鬼子叫喊着让老赵头停下来,可老赵头全当听不见。小鬼子开枪了,子弹贴着头皮呼

啸而过。忽听咔嚓一阵雷鸣炸响,江面的冰排豁然裂开,并且迅速向两边漾开。

⑫老赵头把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大声喊道:龙豁口'现身,大家小心了,跟住我!”

⑬伴随着喊声,老赵头的爬犁左躲右闪,飞一般窜向侧面的斜坡。其他人也不敢怠慢,一个跟着一个

从“龙豁口”边缘掠过。后面的小鬼子一个个躲闪不及,绝望地喊叫着,无从应对,眼睁睁地看着汽车和

摩托车如同乌龟一般慢慢地沉向江底……

顿冬1■把粮食送到战士们手里,人家这才像散了架似的,瘫坐在雪地里。

⑮第二天往回走时,他们远远地看向“龙豁口”,只见黑幽幽的江而上,漂着一片黄乎乎的尸体。有

的尸体已经冻在了“龙豁口”的冰凌上。

⑯老赵头沉默了好一会儿,说:“这不是你们的地方,你们根本就不该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3期,有删改)

16.(3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刻画老赵头细致而传神,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B.小说叙述张弛有度,送粮过程一波三折,颇有紧张感和戏剧性。

C.文中风雪的描写虽只有寥寥数笔,但都有力地升华了小说主题。

D."爬犁帮〃冒险为游击队送粮食,彰显了老百姓保家卫国的决心。

17.(6分)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1)枣红马的鬃毛飞扬着,像一道红色的闪电穿梭在白茫茫的江雾和雪色之间。(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

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不是你们的地方,你们根本就不该来!(请结合语境分析其含义与蕴含的情感)

18.(4分)小说中有多处伏笔与照应。请找出一对并简析其作用。

19.(4分)有人建议将小说的标题“龙豁口〃改为"老赵头",你认为可以吗?请做出选择并结合文本阐明理

由。

【答案】16.C

17.(1)把枣红马比作“一道红色的闪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马奔跑的速度之快,突出了老赵头策马疾驰的

勇武,表现了老赵头给游击队送粮的急切心情和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精神。

(2)老赵头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时,遇到鬼子的巡逻队,冒险走“龙豁

口'',胜利完成任务;敌人追赶他们,掉进“龙豁口”丧命。这句话表达了老赵头对敌人的痛恨之情和保家卫

国的决心。

18.示例:开头“这几天,松花江卜游的抗日游击队杷小鬼子打惨了,也杷他们打急了,所以小鬼子不断进

山付伐',进山的路巡查得非常严"与下文"突然,远处出现了一片黄褐色的身影,还伴随着隐隐约约的马达

声。不好,是鬼子的巡逻队"相照立,突出了为游击队送粮的危险,表现了老赵头等人爱护子弟兵、保家卫

国的决心。

19.示例:可以。本文记叙了老赵头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时,遇到鬼子

的巡逻队,冒险走“龙豁口”,最终胜利完成任务的故事。赞美r老赵头等人热爱子弟兵、不怕牺牲、机智勇

敢的宝贵品质。以“老赵头”突出了主要人物,简洁醒日。

【解析】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C.有误,结合第③段〃那时西北风呼啸,冷风如刀,彻骨的寒冷让人忍不住打战,貉皮帽子羊皮大整都抵挡

不住,没人敢在这寒冷的冰面上过多地停留”等内容可知,文中风雪的描写虽只有寥寥数笔,但都有力地渲

染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了人物的品质,“升华了小说主题"表述不当;

故选Co

17.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

①根据⑪段"鬼子越来越近,老赵头拼命地打马飞驰"和下文"小鬼子叫喊着让老赵头停下来,可老赵头全

当听不见"可知,“枣红马的鬃毛飞扬着,像一道红色的闪电穿梭在白茫茫的江雾和雪色之间”一句把枣红马

比作“一道红色的闪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马奔跑的速度之快,突出了老赵头策马疾

驰的勇武,表现了老赵头给游击队送粮的急切心情和无所畏惧、不怕牺牲革命主义情怀.

②根据⑬段“伴随着喊声,老赵头的爬犁左躲右闪,K一般窜向侧面的斜坡。其他人也不敢怠慢,一个跟

着一个从‘龙豁口'边缘掠过。后面的小鬼子一个个躲闪不及,绝望地喊叫着,无时心从应对,眼睁睁地看着

汽车和摩托车如同乌龟一般慢慢地沉向江底”、⑮段"第二天往回走时,他们远远地看向‘龙豁口',只见黑幽

幽的江面上,漂着一片黄乎乎的尸体。有的尸体已经冻在了‘龙豁口’的冰凌上”可知,"这不是你们的地方,

你们根本就不该来''一句表达了老赵头对敌人的痛恨之情和誓死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和信仰。

18.本题考查写作方法及作用。

本文多处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作方法,如②段“这几天,松花江上游的抗日游击队把小鬼子打惨了,也把他

们打急了,所以小鬼子不断进山'讨伐',进山的路巡查得非常严"与⑤段"突然,远处出现了一片黄褐色的身

影,还伴随着隐隐约约的马达声。不好,是鬼子的巡逻队”相照应,突出了为游击队送粮的危险,表现了老

赵头等人爱护子弟兵、保家卫国的决心。

再如⑧段“'爬犁帮'的人谈‘龙'色变,因为不管什么车辆或者爬犁,若是掉进了‘龙豁口',那是九死一生的事〃

与⑮段“第二天往I可走时,他们远远地看向,龙豁口二只见黑幽幽的江面上,漂着一片黄乎乎的尸体。有的

尸体己经冻在了仍豁口,的冰凌上"相照应,表现了“龙豁口〃的凶险,反衬出老粉头等人爱护子弟兵、保家卫

国的决心和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的宝贵品质。可据此作答。

19.本题考查标题选用。主观类试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示例:不可以。本文记叙了老赵头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时,遇到鬼子的

巡逻队,冒险走“龙豁口",最终胜利完成任务的故事。赞美了老赵头等人热爱子弟兵、不怕牺牲、机智勇敢

的宝贵•品质。“龙豁口”是突出人物形象的主要情景;另外,"龙箭口〃这个标题新颖生动,更能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

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

五、(1小题,50分)

20.(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题目:翻过那座山。

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戏剧除外),文内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例文:

翻过那座山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早上五点钟,天还没有泛起鱼肚白,而我们却早早起来开始跑步。

“最后一圈加速冲刺”,伴随着喇叭那一头体育老师的号令,本已跑了三国早已累得精疲力尽的我却不得

不继续奋力向前冲。

可是这对于我来说,三圈能坚持下来就不错了,哪来的力气去跑了第四图呢?于是我就慢吞吞的跑着,

身边一阵阵疾风地去,我心有不甘,又想到中考百日誓师大会上我们的誓言: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前边困难的大山不管有多高、多险,我定要翻越它,成为优等生,我定能翻越它,叩开重点高中的大门高

中生!想到这里,我的双腿似乎又有了力量,于是鼓足了劲,一股脑儿向前冲去。我也要做疾风,明明是

雄鹰,怎能如矮蚁匍匐在地,我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还有200米!不行了!不行了!太累了!走一会儿

吧。就走了一会儿,不行!不行!翻过去!翻过去!我要翻过那座山!我要成为黑马!强者!娇娇者!

“一步两步!"我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体力迅速下降,每一步都那么沉重,那么艰难,可是我不断告

诉自己,“前面就是我的目标!胜利的曙光近在眼前!马上就到达山顶,迅速往下冲吧!你就要翻过它了!”

沉重的呼吸声,急促的心跳声,沸腾的鲜血,他们都在不断地告诉我:“翻过去!翻过去!”我要翻

过那座山!我要成为闪电疾风!最后我拼尽全力冲刺过去,到达终点线,翻过了那座山。

只要心中有梦想。一座山算得了什么,哪怕是从重峦叠嶂,连绵起伏,我们也要翻过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