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陆游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1、反复诵读诗歌,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感。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习目标英雄豪气铁血男儿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作者简介

陆游不仅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为南宋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之一。

其《示儿》被誉为“史上最狂绝笔”。

其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作者简介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裘马轻狂: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写作背景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作者介绍:宋钦宗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金兵烧杀抢掠,汴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

靖康之耻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内心。是深刻在南宋文人心上的一个无法磨灭的耻辱。靖康之耻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一生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

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恢复中原的志向,至死不忘复国大业。嘉定二年(1210年),85岁的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临安”:南宋都城(点名地点),今浙江杭州。“春雨”:点明时节。“初霁”:天气刚刚放晴。题目《临安春雨初霁》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解题诵读感知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hángzhāo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世味是指世态人情。世味薄背后隐藏的是黑暗腐朽的政治背景:当时的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满朝文武都是奸佞小人,苟且偷安,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

导致陆游三次被罢官的原因非常可笑:第一次,陆游开仓放粮,抚恤赈灾,以申报不及时,“擅权”的罪名被罢;第二次,陆游建议北伐,恢复中原,爱国报国,又以喜论恢复的罪名被罢;第三次,陆游提醒玩物丧志的皇帝严于律己,锄奸惩恶,以嘲咏风月的由头被罢。宦海沉浮在告诉陆游,正直的处世态度却行不通的,自己的愿望在这样的朝廷根本无法实现,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注定无所作为,跟这样的同僚共事,辅佐这样的皇帝怎会不感到“世味凉薄”?“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京华——京城的美称,繁华热闹临安——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俘虏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皇子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谁令”——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既是重新起用,应是老骥伏枥,为何有此语?讽喻——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又有什么意思呢!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情感——表达了作者不平之气、自问自悔的情感。首联提挈全诗,奠定了抑郁惆怅的感情基调。世味(做官)薄——直道穷(正直的处世态度行不通)比喻首联:提挈全诗,奠定抑郁惆怅的感情基调①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江南春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选取典型的江南意象,用清新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一幅临安春雨初晴时的春光图。绵绵春雨后的卖花声里,透露着明艳生动的春光,饶有情趣。“绘尽江南春的神魄”小楼深巷卖花声,七字春愁隔夜生。(清·舒位《书剑南诗集序》)“小楼”一联,从诗的意境看,有三个层次:身居小楼,一夜听雨,是一诗境;春雨如丝,绵绵不断,杏花开放,带露艳丽,另一诗境;深巷卖花,声声入耳,又一诗境。(殷光熹《宋诗名篇赏析》)“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此句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名家点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此处仅仅是刻画明媚的春光吗?虚实结合以乐衬哀国事家愁,一夜无眠——小楼:独自登楼,客居他乡,羁旅之愁春雨:绵绵春雨,如愁人思绪深巷:达官贵人多居深巷,忘却亡国之危。卖杏花: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

幽深狭窄的石板巷子,一栋一栋的精致小楼,被雨水洗过的城市弥漫着清新的味道,和杏花、春雨构成明媚的春光图景。而明媚的春光与自己落寞的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矮纸:短纸、小纸。斜行:倾斜的行列。晴窗:明亮的窗户。细乳:茶中的精品。一说指烹茶时水面浮起的乳白色泡沫。分茶:宋元时烹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译文:

铺开短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颈联运用什么手法?书法和分茶这两件事背后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①暗用了张芝的典故。张芝擅长草书,但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很少写。诗人身处京华,不去结交权贵,却在那作草分茶,打发时光,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②细节描写。闲作草,戏分茶这两个细节表面上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含蓄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有志难伸,闲极无聊只能蹉跎岁月的无奈。“闲极无聊,蹉跎岁月”国家多事之秋——自己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用典。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情感: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表明心志与自我解嘲。诗人洁身自好,不受京城坏风气的影响,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与开头呼应。回家本非诗人之愿,但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情感探讨“闲”的背后是陆游____________的情感。闲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抒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读放翁诗,须深思其炼字炼句猛力炉锤之妙,方得其真面目。若以浅易求之,不啻去而万里。——陈訐《剑南诗选题词》1.《临安春雨初霁》中“

”两句采用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感叹世态人情浇薄,同时诗人自问

为什么过

客居寂寞无聊的生活。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眼是“

”,历来评此诗的人都认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情景默写3.《临安春雨初霁》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