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上升暑假数学连接教材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连接
・第一讲如何学好中学数学•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中学,都有十足的信念、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中学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
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中学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洁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
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乂是磕磕碰横、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
习的“困难期”,数学成果出现严峻的滑坡现象。慢慢地他们认为数学神奇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
学的信念,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爱好。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中学数学教
学上的连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缘由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仔细吸取前人的阅历教训,搞好
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中学数学及初中数学特点的变更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好像很“玄”。的
确,初、中学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分。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
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中学数学思维方法及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M了
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特别敏捷的平面几何问题,也
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
中学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更,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实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实力的发展是渐进
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实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果下降。高一新生确定要能从
阅历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终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学问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中学数学在学问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例如:高一《代数》第一章就有基本概
念52个,数学符号28个;《立体儿何》第一章有基本概念37个,基本公理、定理和推论21个;两者合在一起仅基本
概念就达89个之多,并集中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形成了概念密集的学习阶段。加之中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只有七十
多课时,协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削减了。使得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及学的
难度。这样,不行避开地造成学生不适应中学数学学习,而影响成果的提高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
工作,记牢大量的学问。其次,要理解驾驭好新旧学问的内在联系,使新学问顺当地同化于原有学问结构之中。第
三,因学问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学问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学问结构
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学问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
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儿类问题同构于同一学问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学问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靠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靠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老师将各种
题型都一一排列,学生依靠于老师为其供应套用的“模子”;其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
入中学后,老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实力也跟不上了。很多同学进入中学后,还
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靠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驾驭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支配,坐等上课,课前
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中学来。他们认为自己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
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中学,有的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中学也不过如
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志向的高校的。
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芍多少同学就是因为高一、二不努力学习,接近高考了,发觉自己缺漏了很多
学问再弥补懊悔晚矣。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学问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
同学上课没能用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刚好巩固、总结、
找寻学问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仿照,死记硬背。还有
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何学,常轻视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及训练,常常是知道
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仔细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爱好,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鸯远,重“量”轻“质”,
陷入题每。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克”。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中学数学及初中数学相比,学问的深度、广度,实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需
驾驭基础学问及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中学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实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
的求法、实根分布及参变量的探讨、,三角公式的变形及敏捷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
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实行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定会跟不上中学学习的要
求。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中学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需“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
习,才能提高学习成果。
1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反复运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支
配、课前自学、用心上课、刚好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支配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支配合理,不慌不忙,稳扎松打,它是推动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但支配确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准备,又有短期支配,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育自学实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爱好,
驾驭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驾驭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
能用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登记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刚好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学问体系的理
解及记忆,将所学的新学问及有关旧学问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
对所学的新学问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索,敏捷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学问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
驾驭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意志毅力H勺考验,通过运用使对所学学问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学问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
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确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要反复思索。实
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常常把易错的学问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
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学问,使所学到的学问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通过主动思索,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驾驭学问和发展相识实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
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学问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学问
融会贯穿的目的。常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学问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及报刊,参与学科竞赛及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沟通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
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接着,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学问,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学问,而且能够满意和发
展爱好爱好,培育独立学习和工作的实力,激发求知欲及学习热忱。
2按部就班,防止急躁。由「同学们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简洁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整个吞
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果便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同学们要知道,
学习是一个长期地巩固旧知、发觉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中学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
很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果,其中一个重要缘由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
化或半自动化的娴熟程度。
3留意探讨学科特点,找寻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育运算实力、逻辑思维实力、空间想象实力以及运用
所学学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竹入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实力要求
较高。学习数学确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学问既要能钻进去,
又要能挑出来,结合自身特点,找寻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提倡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
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其次部分,现有初中学数学学问存在以下“脱节”
1.立方和及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中学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
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中学教材很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中学函数、不等式常用的
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中学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推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探讨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
等是中学数学必需驾驭的基本题型及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及二次方程的联系,根及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
题目仅限于简洁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中学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及二次方程相互转
化被视为重要内容,中学教材却未支配特地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洁介绍,-而在中学部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
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需驾驭。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探讨,而中学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
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
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中学都要涉及。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中学学问的讲授。
第三部分初中数学及中学数学连接紧密的学问点
1确定值:
⑴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及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确定值。
⑵正数的确定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确定值是他的相反数,。的确定值是0,即
⑶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确定值大的反而小
⑷两个确定值不等式:|x|<a(a>0)<=>-a<x<a;\x\>a(a>0)ox<-。或x>a
2乘法公式:
⑴平方差公式:a2-b2+
⑵立方差公式:/一瓜=(a-b\cr-ab+b2)
⑶立方和公式:ay+从=(a+b){a2-ab+b2)
⑷完全平方公式:(a土4="±2而+〃,
(a+〃+c)2=a2+b2+c2+lab+lac+2bc
⑸完全立方公式:(。±h尸=/土3a2b+3ab2±b,
3分解因式:
⑴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更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⑵方法:①提公因式法,②运用公式法,③分组分解法,④十字相乘法。
4一元一次方程;
⑴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
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⑶关于方程奴解的探讨
①当。工0时,方程有唯一解;
②当。=0,〃工0时,方程无解
③当。=0,b=W,方程有多数解;此时任一实数都是方程的解。
5二元一次方程组:
(1)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2)适合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
6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1)不等式:
①用符不等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奂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2)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全部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3)一元一次不等式:
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4)一元一次不等
式组:
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
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7一元二次方程:ax1+bx+c=O(tz0)
①方程有两个实数根O△=从一4。。2()
②方程有两根同号O
③方程有两根异号。
④韦达定理及应用:
x;=(%+4)2-2玉为,房-闵二J(F+冗2)2—4'々二TT=""
同同
2
1+w=6+w)(x;-X]X2+考)=(%+再)[a+x2)-3M七]
8函数(D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
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2)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y,X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履+〃(b为
常数,々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丁是]的一次函数。②当Z?=0时,称),是x的正比例函数。(3)一次函数的图
象及性质
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及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及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
全部这些点如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与k<0,bV(),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左>0,b<0
时,则经1、3、4象限;当&>0,在>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女>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的值随工值的增大而削减。
(4)二次函数:
■»■2
①一般式:y=ax2+bx^c=a(x+—)2+对称轴是
2a4a
顶点是;
②顶点式:y=a(x+tn)2+k(^^0),对称轴是X=T〃,顶点是(一根,々);
③交点式:y=a(x-x^x-x2)其中(40),(占,°)是抛物线及x轴的交点
(5)二次函数的性质
①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②。>0时,在对称轴()左侧,y直随x值的增大而削减;在对称轴()右侧;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
时,y取得最小值
③。<0时,在对称轴()左侧,直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削减。当
时,y取得最大值
9图形的对称
(1)轴对称图形:①假如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相互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
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②轴对称图形上关于对称轴对称的两点确定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中心对称图形:①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度,假如旋转前后的图形相互重合,那么这个图形
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他的对称中心。②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10平面直角坐标系
(1)在平面内,两条相互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做工轴或横轴,铅直的数
轴叫做y轴或纵轴,”轴及y轴统称坐标轴,他们的公共原点。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对称点:设AT*?,%)是直角坐标系内的两点,
①若M和M'关于y轴对称,则有。
②若M和M'关于x轴对称,则有。
③若M和M'关于原点对称,则有。
④若加和关于直线y=x对称,则有。
⑤若〃和M'关于直线x=a对称,则有或。
11统计及概率:(1)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xl0'v的形式,其中A大于等于1小于1(),N是
正整数,(2)扇形统计图:①用圆表示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
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②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
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及36()度的比。(3)各类统计图的优劣:①条形统计图:能清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详细数目;
②折线统计图:能清晰反映事物的变更状况;③扇形统计图:能清新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⑸平均如对于'个数“我们把**乜十…+%)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
(6)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
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7)中位数及众数:①4个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
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大的那个数据叫做这个组数据的众数。
③优劣比较:平均数:全部数据参与运算,能充分利用数据所供应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用,但简洁受极端
值影响;中位数:计算简洁,受极端值影响少,但不能充分利用全部数据的信息;众数:各个数据假如重复次数大
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殊的意义,(8)调查:①为了确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
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②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
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③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中的一小部分
个体,因此他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约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精确.
为了获得较为精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主要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9)频数及频率:①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
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及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②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
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10)数据的波动:①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及最小数据的差。②方差是各个
数据及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③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④一般来说,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
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11)事务的可能性:①有些事情我们能确定他确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定事务;有些事情我们能确定他确定
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行能事务;必定事务和不行能事务都是确定的。②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确定他会不会发
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务。③一股来说,不确定事务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12)概率:①人们通常用1
(或100%)来表示必定事务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行能事务发生的可能性,②嬉戏对双方公允是指双方获胜
的可能性相同。③必定事务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定事务)=1;不行能事务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
行能事务)=0;假如A为不确定事务,那么0<P(A)<l
第四部分分章节突破
1.1数及式的运算
1.1.1.确定值
确定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确定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确定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确定值仍是零.即
确定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确定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确定值的几何意义:,-母表示在数轴匕数。和数〃之间的距离.
例1解不等式:|.r-l|+|x-3|>4.
解法一:由x-1=0,得x=l;曰x-3=0,得x=3;
①若x<l,不等式可变为-。-1)-(工-3)>4,
即一2x+4>4,解得xVO,
又x<l,
②若1«x<2,不等式可变为(x-l)-(x-3)>4,
即1>4,
工不存在满意条件的犬;
③若不等式可变为(工一1)+(工一3)>4,
即21一4>4,解得x>4.
又后3,/.x>4.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
x<0,或x>4.h——3|
解法二:如图1.1—1,表示x轴上坐标为x的点P到坐(~~—:n
标为1的点A之间的距离|以I,即|以|=|1一1|;氐一3|表示x轴一।_।_।--------1~।-----------
上点尸到坐标为2的点3之间的距离|P阴,即|P3|=|x—3|.34”
所以,不等式|x-l|+|x-3|>4的几何意义即为.一1|
|B4|+|P3|>4.图1.1—1
由[4阴=2,可知
点P在点。(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在点Q(坐标为4)的右侧.
x<0,或尢>4.
练习
1.填空:
(1)若W=5,则;若凶=卜4],则x=.
(2)假如同+封=5,且〃=一1,则〃=;若|l-d=2,则。=.
2.选招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同=例,则a=〃(B)若同〉例,则(C)若4c〃,则同<网(D)若同=|小则a=±〃
3.化简:|x—5|—|2x—13|(x>5).
1.1.2.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十份(〃—〃)=/—/;
(2)完全平方公式(a±h)2=a2±2ab+b2.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a+b)(a2-ab+b2)=a3+//;
(2)立方差公式(a-b)(a2+ab+b2)=a3-lx;
(3)三数和平方公式(a+b+c)2=tz2+Z72+c2+2(ab-bc+ac);
(4)两数和立方公式(a+b)3="+3612b+3加+b';
(5)两数差立方公式(a-by=a3-3a2b+3ab2-b\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爱好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1计算:(x+l)(x-l)(x2-X4-1)(X2+X+1).
解法一:原式二(V-l)[(f+1>一/
=(x2-l)(x4+x2+l)
=x6-1.
解法二:)M(X+1)(x2-X+1)(X-1)(x2+X+1)
=(x3+l)(x3-l)
=x6-l.
例2己知a+Z?+c=4,ab-vbc+ac=4,求/+从+c?的值.
解:a2+b2+c2=(tz+/?+c)2-2(ab+be+ac)=8.
练习
1.填空:
(1)-a2——b2=(-/?+-«)():
9423
(2)(4771+)2=16"/十4/〃十();
(3)(a+2b-c)2=a2+^b2+C2+(
2.选择题:
(1)若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攵等于()
(A)m2(B)—m~(C)-nr(D)
43
(2)不论a,〃为何实数,。2+/一2。-4/2+8的值)
(A)总是正数(B)总是负数(C)可以是零(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1.1.3.二次根式
一般地,形如632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
为无理式.例如3aJ/+b+2b,从等是无理式,而,x2+y/2xy+y2,等是有理式.
1.分母(子)病理化
把分尾(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须要引入有理化
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假如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
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血及及,3&及6+瓜及6-瓜,26-3近及26+3夜,等
等.——般地,。五及4,a\fx-^byfyRa\[x-by[y,ajx+/?及一。互为有理化因式.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
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
在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
8&=B(。之0力之0);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
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及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及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意义
\[a^=\a\=
例1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sfvib;(2)7^(67>0);(3))4X6),“<0).
解:(1)71^=2回;
(2)\la2h=\a\\[b=a4b(ci>0);
(3)\J4x6y=2|x3|77=~2xyyly(x<0).
例2计算:y/34-(3—5/3).
解法一:G+(3-G)=解法二:6+(3-6)=
例3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尼一VFT和VFT-ViU;(2)和2立一指.
屈-VFT(Vi2-Vn)(Vi2+VH)1
解:(1)VV12-VH=
1Vi2+Vn—厄+后,
VH-VIO(而-屈)(而+何)1
VH-V1Ovn+vio-vn+vio?
又巫+布>布7布,
AVn-Vn<VFT-Vio.
2叵-瓜(2a-6)(2夜+几)2
(2)2V2-V6=
12V2+V6-272+5/6?
又4>2^2,
.*.*\/64-4>^/64"2^2,
・•・<2叵一瓜.
例4化简:(百十近产.(百-夜严5.
解;(石十④-004.(百严5
=(右+0)2txM•(6-夜产匕(百-拉)
=[(6+扬.(6_扬广(e_回
=l2004.(>/3-V2)
=x/3—y/2.
例5化简:(1)的_4石;(2).
解:(1)原式=,5+4逐+4(2)原式=,
V0<A<1,
=7(^)2+2x2x>/54-22
♦•,
=7(2-75)2所以,原式=!-北
X
=2-V5=V5-2.
例6已知片省一省,产省+,求3/_5冲+3)3的值.
G+四V3-VJ2
解:・.・x+y=^Z^+^Z^=(G—及)2+(G+C)2=IO,
<3+<2\/3—5/2
孙:ET耳二方,
・・・3--5^+3/=3(%+y)2-11A7=3X102-11=289.
练习
1.填空:
(1)
(2)若J(5—x)(x—3尸="-3),则x的取值范围是
(3)4724-6754+3796-27150=
方milJx+1-\lx-\Jx+1+Jx—l
(4)右,则]~7^=+1-7^==
\JX+1+\JX-]\JX+]-\/X-\
2.选挂题:
等式成立的条件是()
(A)上工2(B)x>()(C)x>2(D)0<x<2
3.若,求a+Z?的值.
4.比较大小:2一小_____小一也(填或"V”).
1.1.4.分式
1.分式的意义
AAA
形如一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8工(),则称一为分式.当M#0时,分式一具有下列性质;
BBB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
2.繁分式
像,这痒,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繁分式.
例1若,求常数A3的值.
々刀,,ABA{x+2)+Bx(A+B)x+2.A5x+4
M:•一+----=------------=-------------=-------
xx+2x(x+2)龙(戈+2)x(x+2)
解得A=2,8=3.
例2(1)试证:(其中〃是正整数);
11
(2)计算:
1x22x39x10
(3)证明:对随意大于1的正整数〃,有」一+」一++—5—<-.
2x33x4/2(/?+1)2
..11_(n+\)-n_1
(1)证明:•--
nn+\+n(n+1)
・•・(其中〃是正整数)成立.
(2)解:由(I)可知
111
1^22^39x10
9
To
(3)证明:---------1-----------F•••+
2x33x4------/?(/?+1)
=(!_:)+(H+(
---
2334n/?+!
=9
又论2,且〃是正整数,
・・・春确定为正数,
11
----+----
2x33x4〃(〃+1)2
例3设,且6>1,2/—5〃c+2屋=0,求e的值.
解:在2c2-5ac十2/=0两边同除以后,得
2/—5e+2=(),
:.(2e—l)(e—2)=0,
.*.e=2VI,舍去;或e=2.
;・e=2.
练习
I.填空题:
对随意的正整数〃,一0;
2.选拦题:
若,则二=)
y
546
(A)1(B)-(C)-(D)
455
3.正数满意f-y2=2xy,求的值.
4.计算--4----------+---------+...+---------------.
1x22x33x499x100
习题1.1
A组
1.解不等式:
(1)|x-1|>3:(2)|%+3|+|^—2|<7;
(3)|x-1|+|x+1|>6.
2.已知x+y=l,求/++3孙的值.
3.填空:
(1)(2+同8Q一扬凶=.
(2)若+«l+af=2,则。的取值范围是
11111
_____I________I________I________I_______=
1+V2V2+V3G+44+石75+X/6
B组
1.填空:
⑴,,则:
(2)若犬?+母-2y2=0,则;
2.已知:,求的值.
C组
1.选招题:
(1)若^-a-b-2\[ab=,则)
(A)a<b(B)a>b(C)a<b<0(D)b<a<0
(2)L算等于()
(A)4-ci(B)\[a(C)-4-a(D)-\[a
2.解方程2(£f―)—3(xH—)~1=0.
x-
3.计算:——+——+——+------
1x32x43x59x11
111
4.试记:对随意的正整数小有----------1-----------F•••-+心•
1x2x32x3x4〃(〃+1)(〃+2)
1.1.1.确定值
1.(1)±5;±4(2)±4;—1或32.D3.3x~18
1.1.2.乘法公式
1.(1)⑵另(3)4ab-2ac-4bc
2.(1)D(2)A
1.1.3.二次根式
(1)百-2(2)3<x<5(3)-876(4)石.
2.C3.14.>
1.1.4.分式
1r-99
1.72.B3.x/2-14.——
2100
习题1.i
A组
1.(1)x<—2或x>4(2)-4<x<3⑶xV—3,或x>3
2.13.(1)2-V3(2)-\<a<\(3)>76-l
B组
351
1.(I)-(2)或一三2.4.
725
C组
1.(1)C(2)C2.3.—
55
,短一11111
4.提不:-----------=-[r-------------------]
〃(〃+1)(〃+2)2〃(〃+1)(〃+1)(〃+2)
1.2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
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
例1分解因式:
(1)X2—3x+2;(2)f+4x—12;
(3)x1-(a+b)xy+aby2;(4)xyj-l+x-y.
解:(1)如图1.2-1,将二次项x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解成一1及一2
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一3九,就是3x+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
x2-3x+2=(x-1)(x—2).
说明F令财分解及本例类似的三次三项式NT以广能将图中的两个工用1来表示(如
图L2—J_2,-216x—by
:2)由图曲」.2有得图],2_2图।2-3图1.2-4
x2+4x—12=(x—2)(x+6).
(3)由图1.2-4,得
x2一(a+b)xy+aby1=(x--by)
(4)xy-\+x-y=xy+(x—y)—1
图1.2-5
=(x—1)(yf+l)(如图1.2—5所示).
2.提取公因式法及分组分解法
例2分解因式:
(1)%3+94-3x2+3x;(2)2x2+xy-y2-4x+5j-6.
解:(1)x3+9+3JV2+3J:=(X3+3X2)+(3X+9)=X2(X4-3)+3(X+3)
=(X+3)(X2+3).
或
+9+3厂+3x=(x,+3厂+3x+1)+8=(x+1),+8=(x+if+2,
=[(x+1)+2][(x+1)2-(A:+1)X2+22]
—(x+3)*"+3).
(2)2x2+xy-y2-4x+5y-6=2x2+(y-4)x-y2+5y-6
=lx1+(y-4)x-(y-2)(y-3)=(2x-y+2)(x+y-3).
或
2x2y1-4X+5JJ-6=(2X2+xy-y2)-(4x—5y)—6
=(2x-j)(x+3f)-(4x-5y)-6
=(lx-y+2)(x+y-3).
3.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加什以〃#))的因式分解.
若关于x的方程ax2+bx+c=()(。/0)的两个实数根是王、x,,则二次三项式ax2+bx+c(a^0)就可分
解为心-XJ(X72)・
例3把下列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
(1)x~+2.x—1;(2)x2+4xy-4y2.
解:(1)令r+2x7=0,则解得%=—1+,x,=—1—5/2,
x~+2x—1=x—(―1+>/2)x—(—1—>/2)J
=(x4-1—,2)(x+1+5/2).
(2)令f+4包一4y2=0,则解得玉=(—2+2及)y,%=(—2—2夜)y,
x2+4xy-4y2=[x+2(1-42)y][x+2(1+V2)y].
练习
1.选搭题:
多项式21-xy-15y2的一个因式为()
(A)2x-5y(B)x-3y(C)x+3y(D)x-5y
2.分解因式:
(1)A~+6.V+8;(2)8/F
(3)J2-Zv-1;(4)4(x-y+1)+y(y-2x).
习题1.2
1.分解因式:
(1)/+i;(2)4X4-13X2+9;
(3)b2+c2+2ab+2ac+2bc;(4)3x2+5xy-2y2+x+9y-4.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
(1)9—5x+3;(2)x2-2ypix—3;
(3)3X1+^xy-y2(4)(x2—2x)~—7(x~—2.x)+12.
3.A4RC三边a,h,c满意/+层=4〃+〃。+。。,试判定的形态.
4.分解因式:f+x-(“2一〃).
1.2分解因式
1.B
2.(1)a+2)a+4)(2)(2"Z?)(4/+2他+/)
(3)(x-l-x/2)(x-1+V2)(4)(2-),)(2八一),十2).
习题1.2
1.(1)+-4+1)(2)(2X4-3)(2X-3)(X+1)(X-1)
(3)(b+c)(b+c+2a)(4)(3y-y+4)(x+2>,-1)
5-
2.(1)(2)—y/2,—5/5—V2+>/5j;
(3)31x+(4)(x-3)(x+l)(x-l-^)(x-l+
3.等边三角形
4.(R-4+1)(X+Q)
2.1一元二次方程
2.1.1根的判别式
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d+历+c=0(〃#)),用配方法可以将其变形为
①
因为好0,所以,4«2>0.于是
(1)当"-4,小>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2=;
(2)当序时,方程①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
b
X\=X2=——;
2a
(3)当。2—4acV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负数,而方程①的左边确定大于或等于零,因此,原方程没有实数根.
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c=0(对0)的根的状况可以由52—4W来判定,我们把〃2-茄©叫做一元二次
方程加+质+c=0(存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综上所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oy2+加:+c=0(a邦),有
(1)当A>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2=;
(2)当A=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x\=X2=——;
2a
(3)当AV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例1判定F列关于x的方程的根的状况(其中。为常数),假如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
(1)/一3工+3=0;(2)x2—如一1=0;
(3)1一次+3—1)=0;(4)f-2x+a=0.
解:⑴•••△=32—4x1x3=-3<0,,••方程没有实数根.
(2)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A=〃2—4x1x(—1)=/+4>0,所以方程确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
(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
A=a2—4xIx(«—1)=,-44+4=3—2)2,
所以,
①当。=2时,A=0,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X2=1;
②当在2时,△>(),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1,X2=Cl-1•
(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
A=22—4x1x«=4—4«=4(1—a),
所以
①当△>(),即4(1一〃)>0,即aVl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玉=1+J1—a>/=1—x/1—tz;
②当△=(),即”=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X2=\;
③当AV。,即a>1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说明:在第3,4小题中,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随着。的取值的变更而变更,于矩,在解题过程中,须要对。
的取值状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护坡施工劳务施工过程合同模板
- 2025年度金属材料出口合同范本详列物理性能与中英文附件
- 2025年房地产土地开发合同范本
- 2025版军人离婚协议书范本:军人配偶再婚子女抚养权争议
- 2025版水利工程工地围挡及防汛抗洪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赛事策划与运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矿产资源政策咨询服务协议
- 2025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电力系统优化设计与应用试题
- 二零二五版建筑砌体材料采购与施工协议
- 2025年珠宝首饰设计师职业技能鉴定试卷答案与点评
-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行业报告
- 神经内科常用特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医院智慧后勤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 胸痛中心培训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快速甄别
- 黔东北土家族高腔山歌的特点
-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GB/T 4728.8-2022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8部分:测量仪表、灯和信号器件
- 等边三角形说课(ppt)
- 2023年普洱市辅警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设备点检管理标准
- 开标相关情况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