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5题。材料一:人民网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近期,我国首次基于航空冰雷达技术开展典型冰川储量调查,可以为河西走廊各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决策、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据介绍,航空冰雷达是一种搭载在飞机上对冰川进行透视观测的雷达,通过向冰川发射低频段电磁波,例如P波段或VHF波段,接收冰川表面和冰底基岩的散射回波,经过处理和反演得到冰川厚度及储量信息。此次调查是基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航空遥感系统”建设的新舟60遥感飞机和奖状遥感飞机,搭载航空冰雷达与三维激光雷达,在甘肃省老虎沟12号冰川、七一冰川、宁缠河3号冰川开展了冰川透视探测。本次调查自2024年9月至11月,共有效飞行13架次,采集原始数据5.6TB,取得了冰川表面数字高程模型(DEM)、冰川底部基岩数字高程模型(DEM)、冰川剖面图、冰川储量、冰川三维透视图及3个典型冰川储量等成果,并结合探地雷达(GPR)测量数据完成了冰川厚度准确度评价。验收专家组评价称,该项目首次实现了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复式山谷冰川冰厚测量,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摘自人民网赵竹青《我国首次采用航空冰雷达开展典型冰川储量调查》)材料二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暖,让人们一次次地在新闻中听到“冰川”这个曾经陌生的名词。人们也愈来愈关心这些冰川的命运。有些小伙伴还会好奇,这些远在山巅之上的冰川变化是如何被观测的呢?物质平衡是指单位时间内冰川上以固态降水形式为主的物质收入(积累)和以冰川消融为主的物质支出(消融)的代数和。这种方法是直接在冰川上布设测点,进行系统的定期观测,然后根据各测点的测量结果计算出整个冰川在全年或某一时段的物质平衡。物质平衡观测侧重的是冰川本身高程的变化,而不仅仅是面积的变化。由于冰川在不同位置的厚度差异较大,物质平衡观测在传统观测手段中是最为精确的一种方法。由于冰川上遍布危险的裂隙和陡坡,冬季还有雪崩的危险,物质平衡观测方式对于野外观测人员来说较为辛苦和危险。研究人员每年夏天在观测的同时,需要使用专门的仪器如蒸汽钻对插在冰川上的花杆重新进行扦插。在消融特别强烈的冰川下部区域,年纯冰消融深度可达10米多,如果错过夏天对花杆的维护,花杆可能会因为冰川消融而倾倒,这意味着一整年的数据就此缺失。因此,冰川的物质平衡观测需要每年不止一次地观测和维护,野外工作量极为艰巨且危险。部分观测站还需要有人员整个夏季都驻守,他们不但要忍受恶劣的天气条件和强烈的高原反应,还经常要面对来自野生动物的威胁。是的,冰川上也有野生动物。我们在中国科学院唐古拉冰冻圈与环境观测研究站工作的同事比较烦恼的是,在夏季,一到晚上就有棕熊跑到站上,闯进室内四处翻找一番后扬长而去。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环境保护卓有成效,棕熊的数量变多了。遗憾的是,这种方法无法应用到冰川表碛较为发育的冰川,因为冰川表面都是大石头,花杆插不进去,如珠峰的绒布冰川。同时,由于冰川不同海拔和坡向的积累、消融差异很大,物质平衡观测需要在冰川上合理布设较多的测点,所以此方法只适合于中小型冰川。由于上述原因,全球能够坚持长时间且持续开展物质平衡观测的冰川少之又少,在中国,有连续10年以上持续观测记录的冰川不超过10条。不少冰川物质平衡观测项目在持续几年后,往往因为后续资助中断等原因而被废弃。现今,在中国西部,仅有数个野外观测站的科研坚守者持续记录着冰川的变化,如天山的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祁连山的老虎沟12号冰川和唐古拉山的冬克玛底冰川等。这里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冰川作为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对温度的敏感性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出气候变化,故对于冰川的诊断需要持续且更加精确的观测。另一方面,现有的冰川观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残酷的结果,即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冰川正在逐渐消亡。这对于每一位目睹该过程的冰川观测者而言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2019年,地处北欧的冰岛为一条冰川举行了一场独特的葬礼,以纪念该国一条叫作"Ok"的冰川的消亡。本文谨将"Ok"冰川的墓志铭作为结尾:"在接下来的200年里,我们所有的冰川都将遵循同样的灭亡之路,这座纪念碑是为了承认我们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和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你知道我们做了什么。"(摘编自高坛光《“问诊”冰川——浅谈冰川的观测》)材料三:中国的植物多样性可以跻身世界前三,植物家底的调查和保护历来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植物资源中有一颗被忽视的明珠﹣﹣高山植物。我国的高山植物多样性及资源异常丰富,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地区。高山环境十分恶劣,土地贫瘠,植物生长周期非常漫长,种群规模非常小,分布范围狭窄,种群十分脆弱,对高山生态环境的破坏带来的影响大多是不可逆的,往往会导致物种灭绝。高山植物保护的分水岭在2021年,新出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纳入了大量高山植物。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低海拔植物分布区逐渐上移,这使得许多高山植物的生存空间被挤压。高山植物由于自身的特异性可适应极端环境,是许多高山贫瘠土地的“拓荒者”,而“攀爬”上来的植物直接“鸠占鹊巢”,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山植物首当其冲面临着生境被破坏的威胁。依靠监管和宣传的被动保护都不足以有效应对气候变暖的影响,迁地保护、种质资源保存和室内繁育等保护工作亟须积极推进。(摘编自张亚洲《高山植物的保护之路在何方?》)1.下列关于冰川“问诊”方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论是采用物质平衡观测,还是运用航空冰雷达技术探测,这些实践都体现了科研工作者的科学精神。B.物质平衡观测法,采用花杆测量,即在冰川表面安插花杆进行检测,这种方法局限于中小型冰川。C.航空冰雷达技术,填补了复杂山地冰川储量精确测量的技术空白,标志着国际冰川学研究进入新阶段。D.利用航空冰雷达技术观测冰川,需要向冰川发射低频段电磁波,并接收散射回波,才能得到相关信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冰川在不同海拔的积累和消融以及在不同位置的厚度差异较大,使得全球开展物质平衡观测的冰川很少。B.只有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才能有效保护受到冰川消融影响的高山植物,为植物多样性保护做出贡献。C.采用航空冰雷达开展典型冰川储量调查在我国首次实现,因而此项技术称得上是我国的新兴技术。D.如果没有恶劣的天气条件和强烈的高原反应带来的危险,物质平衡观测法不失为一种精确的测量方法。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在介绍物质平衡观测法的相关内容时,综合使用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等说明方法。B.材料一第四段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样,多次运用表达精确的数字,体现了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C.种质资源保存是高山植物保护的有效措施,跨界者钟扬在西藏挑战极限,用行动做出了最好的注解。D.材料二以冰川墓志铭结尾,发出保护冰川未来的呼吁,渗透着浓郁的人文关怀,直击人心,引发共鸣。4.材料三最后一段使用“拓荒者”“攀爬”“鸠占鹊巢”等词语,请简析其效果。(4分)5.2025年为国际冰川保护年,“中国冰川之父”施雅风常说:“冰川事业是一项豪迈的事业,是勇敢者的事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69题。文本一我的漫画丰子恺我作漫画断断续续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约略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是描写古诗句时代:第二是描写儿童相的时代:第三是描写社会相的时代:第四是描写自然相的时代。但又交互错综,不能判然划界。我从小喜读诗词。我所爱的,往往只是一篇中的一段,甚至一句,常把它译作小画,粘在座右,随时欣赏。作画意在笔先,只要意到,笔不妨不到,有时笔到了反而累赘。有人看了我的画,惊骇地叫道:“噫,这人只有一个嘴巴,没有眼睛鼻头!”“眼镜玻璃后面怎么不见眼睛?”对于他们,我实在无法解嘲,只得置之不理“无言独上西楼”“几人相忆在江楼”“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等便是那时的作品。我作漫画由被动的创作而进于自动的创作,最初是描写家里的儿童生活相。我向来憧憬于儿童生活,尤其是那时,我初尝世味,看见当时社会里的虚伪骄矜之状,觉得成人大都已失本性,只有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于是变成了儿童崇拜者,在漫画中处处赞扬儿童。这些画我今日看时,一腔热血还能沸腾起来。这就是“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弟弟新官人,妹妹新娘子”“爸爸回来了”等作品。最近我重展这些画册的时候,仿佛觉得年光倒流,返老还童,从前的憧憬,依然活跃在我的心中了。后来我的画笔又改方向,从正面描写成人社会的现状了。我住在红尘万丈的上海看见无数屋脊中浮出一只纸鸢来,恍悟春到人间,就作“都市之春”。看见楼窗里挂下一只篮来,就作“买粽子”。我住在杭州及故乡石门湾,看见市民的日常生活,就作“市井小景”“邻人之爱”;客居乡村,就作“话桑麻”“柳荫”。这些画中的情景,多少美观!这些人的生活,多少幸福!我明知道成人社会还有黑暗的一面,我的笔不忍描写,一时竟把它们抹杀了。后来我的笔终于描写了。①西谚曰:“漫画以笑语叱咤人间。”我就当面细看社会上的苦痛相、悲惨相、丑恶相、残酷相,而为它们写照。“都市奇观”“儿”“警报解除后”“轰炸”就是这类的作品。有时我看看这些作品,觉得触目惊心。我想,艺术毕竟是美的,人生毕竟是崇高的,自然毕竟是伟大的。我这些辛酸凄楚的作品,其实不是正常艺术,而是临时的权变。我的笔不妨从人生转向自然,寻求更深刻的画材。我忽然注意到破墙砖缝里钻出来的一根小草,作了一幅“生机”。有一天到友人家,看见案上供着一个炮弹壳,壳内插着红莲花,归来又作了一幅“炮弹作花瓶,世界永和平”。在汉口看见一枝截去了半段的大树正在抽芽,又作了一幅“大树被斩伐”。②我自己觉得真像沉郁的诗人。“沉郁者,意在笔先,神在言外。……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此言先得我心。(有删改)文本二美与同情丰子恺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但画家所见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是形式的方面,不是实用的方面。换言之,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画家与诗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形式姿态的方面而已。没有体得龙马的活力,不能画龙马;没有体得松柏的劲秀,不能画松柏。中国古来的画家都有这样的明训,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③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现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把这点心灵阻碍或消磨了。唯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即使外部饱受压迫,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这种人就是艺术家。西洋艺术论者有“感情移入”之说。所谓感情移入,就是说我们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其中,没入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经验到美的滋味。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为最多。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疲劳。小孩子真是人生的时代!④我们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列举大量漫画作品的名字,一方面是回顾自己创作历程的需要,另一方面体现出作者在绘画理论上对艺术的现实性的追求。B.文本一记述自己漫画创作的题材从“古诗句”“儿童相”“社会相”到“自然的转变,表明现在创作优于过去创作的价值评判。C.两个文本整体上使用白话口语,但也插入一些文言句式或诗意表达,如“先得我心”“子规的啼血”“桃花的笑东风”等,造成一种刻意雕琢、追求庄重的效果。D.文本二中,同样看树,博物家、园丁和木匠有一种态度,而画家采取另一种态度,前者更多考虑实用的目的,后者则注重对于形式本身的欣赏。7.对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引用西方谚语,意在指明漫画具有一种社会功能:通过讽刺笔法介入社会对现实社会予以批判和改造。B.句子②)中作者自比“沉郁的诗人”,指的是自己倾向于将忧愤深沉的情感融入看似寻常的一草一木,加以描摹传达。C.句子③中连用三个“认真地”,不仅强调了儿童的“同情心”比起成人更加“真切而自然”,也强调了成人应该珍惜和保护这种纯真。也体现出他们有意对抗外部的“压迫”。D.句子④中“时代”的双关,既指作为人生阶段的童年时代,又代表了对建立在“美的世界”基础上的理想社会的向往。8.为什么说“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请结合文本二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9.请结合文本一的记叙,简要分析“感情移入”在丰子恺漫画创作中的体现。(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节选自《过秦论·上篇》)文本二: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①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②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以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③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节选自《过秦论·中篇》)文本三: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感,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臣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霸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畔矣,故周王序得其道,而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节选自《过秦论·下篇》)【注】①元元:众百姓;善良的百姓。②离:古同“罹”,经历。③三王:指夏商周开国元首。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A秦之盛也B繁法C严刑D而天下震E及其衰也F百姓怨G而海内H畔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弱”,与《诗经·卫风·氓》中的“其黄而陨”中的“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B.“七庙”,指天子或诸侯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是王室国家的代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C.“本”,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抑本其成败之迹”中的“本”词义相同。D.“去”,相距、距离,与《苏武传》中“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的“去”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把秦与六国、秦与陈涉、陈涉与山东诸国进行对比,指出双方实力悬殊,为抒发“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了有力的铺垫。B.文本二指出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比较商、周兴亡的往事,来控制治理国家,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C.文本三指出秦设置公卿、大夫和士,专门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导致百姓怨恨,天下背叛。D.文本三贾谊认为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之士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的原因在于秦朝的风气多有禁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2)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14.三则材料都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1516题。书愤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5.《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3分)(

)A.《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B.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C.《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露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D.《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纵横。16.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探究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GB3①《扬州慢》中“,”两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想象中繁华的扬州街道情景与现实中荒芜景象构成鲜明对比,令人产生昔盛今衰的强烈感慨。=2\*GB3②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3\*GB3③古时行军打仗,常常通过敲击金属器具来传递信息,高适的《燕歌行并序》对此即有体现:出征路上,士兵们“”;深陷重围后,晚上所闻却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本题共5小题,20分)近日,一则“英国医疗机构将利用AI预测人类寿命”的新闻引发热议。尽管人们对于AI的“无所不能”已“A”,但突然出现的“死亡预测”功能,还是让不少人开始倾向于相信“AI的尽头是玄学”。这样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媒体报道的一些B

的“关键词”,误导了公众的认知。实际情况是:AI能够基于心电图测试等医学检测结果,发现患者诸如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心脏问题的早期征兆,识别出医生可能无法察觉的隐藏风险,并根据这些风险水平生成一个以年为单位的预估寿命数字。

AI之所以能够“预测”人类寿命,主要得益于(甲)。在实际应用中,AI会收集大量的医疗及个人健康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的生活习惯、遗传信息、疾病史、体检结果等,而这只是第一步。AI真正的强大之处在于其数据分析能力,它能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准确的分析。其实,这只是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冰山一角。①纵观整个医疗领域,②AI已经应用于广泛的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药物研发等各个环节。③在疾病诊断方面,AI表现出色,④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