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7页(共47页)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24秋•巴彦县校级期末)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b都属于易溶性物质 B.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降温至0℃,析出晶体的质量a比b多 C.在t℃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2.(2024秋•文登区期末)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同 B.T4℃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和乙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甲溶液的质量大于乙溶液的质量 C.T2℃时,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T3℃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相同质量的固体3.(2024秋•郸城县期末)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将10g甲加入100g水中可得到饱和溶液 D.将等质量的甲和乙的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4.(2024秋•平邑县期末)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如图2是选用图1中某种固体进行实验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2试管中固体对应图1中的丙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3℃时,将40g甲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44% D.将甲、乙、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所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乙>甲>丙5.(2025•李沧区模拟)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表示的溶液有硝酸钾固体析出 B.b点表示的溶液能够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 C.c点表示的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a、b、c三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a>b>c6.(2024秋•泽州县期末)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肥料。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及一定质量硝酸钾溶液从①降温到④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60℃时该溶液质量为206克 B.②→③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C.④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1.6% D.①②③④硝酸钾溶液均饱和7.(2024秋•栖霞市期末)如图为KCl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Na2CO3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9% B.将Na2CO3的饱和溶液由T3℃降温至T1℃的过程中,一直有固体不断析出 C.T4℃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Cl和Na2CO3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大于后者 D.KCl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可采取控制温度T3℃以上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8.(2024秋•霸州市期末)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t3℃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t1℃时丙的饱和溶液加热至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9.(2025•辽宁模拟)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20gKNO3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B.T2℃时等质量的KCl和KNO3溶液中水的质量相等 C.若将等质量的KCl和KNO3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a点时的KNO3溶液转化成b点时的KNO3溶液,其方法可以是加入一定量的KNO310.(2025•包河区校级开学)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温度/℃0306090溶解度/g甲13.345.8110202乙35.536.037.138.1丙0.180.160.120.08A.固体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3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30℃~60℃之间 D.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0℃,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11.(2025•长宁区一模)4%硼酸洗液在生活中有广泛用途,进行如下实验配制4%硼酸溶液(如表为硼酸的溶解度)。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温度(℃)硼酸的溶解度(g/100g水)I10℃时,取4.0g硼酸,加入46mL水硼酸部分溶解103.65Ⅱ升温至40℃硼酸完全溶解204.87Ⅲ继续加入50mL水配置完成408.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硼酸的溶解度为3.65g/100g水 B.可通过充分搅拌使步骤Ⅰ中的硼酸完全溶解 C.步骤Ⅱ中所得溶液的浓度为8% D.所得溶液在20℃时会析出固体,浓度减小二.填空题(共6小题)12.(2024秋•榆阳区期末)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10℃时,乙的溶解度(填“>”、“<”或“=”)甲的溶解度。(2)20℃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3)3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质量:甲(填“>”、“<”或“=”)乙。(4)取乙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烧杯中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13.(2025•越秀区校级开学)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温度/℃010203040溶解度/g氯化钠3535.53636.537碳酸钠6101636.550(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3)40℃时,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的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4)生活在盐湖(主要成分是NaCl和Na2CO3)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请你解释“冬天捞碱”的原因。14.(2024秋•碑林区校级期末)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g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NaCl35.735.83636.336.637.037.3(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如图1实验所示,烧杯B和D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3)将图1实验B、D烧杯中的混合物全部倒入烧杯C中,充分搅拌后降温至10℃,C烧杯底部固体质量为g。(4)结合上面溶解度表中的信息,分析在同等条件图2中X的值为。15.(2024秋•渭南期末)如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KNO313.331.663.9110.0169.0246.0NaCl35.736.036.637.338.439.8(1)若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2)6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60℃,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填“>”、“=”或“<”)KNO3溶液。(3)80℃时,进行如图实验:①x的数值为。②固体D中的成分是(填化学式)。16.(2025•蓟州区校级开学)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是.(2)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3)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分别在100g水中溶解甲、乙两种物质达到饱和时,需溶质质量少的是物质.(4)在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或“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17.(2024秋•沧州期末)煤化工废水中含有硝酸钠、硫酸钠、氯化钠,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时,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2)t1℃时,等质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硫酸钠溶液(选填“<”“>”或“=”)氯化钠溶液。(3)t1℃时,将60g硝酸钠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4)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冷却热的硝酸钠溶液,一定有晶体析出B.降温可能使饱和的硫酸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硝酸钠,可采用降温结晶法三.实验题(共1小题)18.(2024秋•宝山区期末)盐碱湖地区有“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生产经验,其中“碱”指碳酸钠,“盐”指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温度(℃)0102030406080溶解度(g/100g水)氯化钠35.735.835.936.136.437.138.0碳酸钠7.012.521.539.749.046.043.9(1)0℃时,碳酸钠固体的溶解度是g/100g水。(2)20℃时,将18g氯化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3)解释“冬天捞碱”现象的原因。(4)某40.0g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进一步提纯碳酸钠。进行如下实验:①步骤3中操作X的名称是。②步骤1加入100g80℃的水目的是。③冷却至0℃,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为。④步骤2的操作是,目的是。四.解答题(共2小题)19.(2024秋•子洲县期末)如表是KNO3和Na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KNO313.331.663.9110169NaNO373.88.0104.0124.145.0(1)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NO3的质量为g。(2)60℃时,对100gKNO3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操作:①C属于(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②D、E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填“相等”或“不相等”),A、B、C、E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3)某空心金属球在温度为60℃的饱和NaNO3溶液中刚好悬浮,如图所示。若将该溶液从60℃降至20℃,则该小球将(填“上浮”或“下沉”)。20.(2024秋•白水县期末)如表是KCl、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KCl27.634.040.045.551.1KNO313.331.663.9110169(1)40℃时,将20gKCl体溶于75g水中得到KCl溶液,现欲改成配制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需再加入gKCl固体。(2)将mg的K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缓缓升温、充分溶解,不同温度下烧杯中溶液质量如图1所示。①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②b点对应的溶液质量为g。(3)如图2所示,试管内是底部有少量KNO3固体的KNO3溶液。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aOH固体后,试管内KNO3溶液的质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DBDCBDBDBC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24秋•巴彦县校级期末)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b都属于易溶性物质 B.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降温至0℃,析出晶体的质量a比b多 C.在t℃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B【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解答】解:A、从20℃向上作垂线与两种曲线的交点,再向纵坐标作垂线,a和b的溶解度都大于10g,所以都属于易溶物质,故A正确;B、没指明饱和溶液质量的多少不能判断析出晶体质量的多少,如果饱和溶液质量相等,析出的a比b多,故B错误;C、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在t℃时,a、b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在t℃时,aD、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024秋•文登区期末)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同 B.T4℃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和乙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甲溶液的质量大于乙溶液的质量 C.T2℃时,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T3℃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相同质量的固体【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D【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则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同,T1℃时,甲和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不能判断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多少,故A不符合题意;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4℃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则等质量的甲和乙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乙溶解需要水的质量大于甲,则所得甲溶液的质量小于乙溶液的质量,故B不符合题意误;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乙的溶解度为49g,即100g的水最多能溶解49g乙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此时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9g100g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T3℃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则T3℃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相同质量的固体,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2024秋•郸城县期末)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将10g甲加入100g水中可得到饱和溶液 D.将等质量的甲和乙的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B【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解答】解: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有温度的限制,故A错;B、t1℃时,甲、乙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该温度下,二者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C、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甲物质,则t1℃时,将10g甲加入100g水中可得到不饱和溶液,故C错;D、将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本题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析出晶体多少,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2024秋•平邑县期末)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如图2是选用图1中某种固体进行实验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2试管中固体对应图1中的丙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3℃时,将40g甲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44% D.将甲、乙、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所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乙>甲>丙【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D【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解答】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试管内的原来剩余的固体完全溶解,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2试管中固体对应的不可能是图1中的丙,故A错误;B、选项说法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则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C、t3℃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g80g×100%≠D、将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乙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的溶解度增大,没有晶体析出,所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乙>甲>丙,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2025•李沧区模拟)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表示的溶液有硝酸钾固体析出 B.b点表示的溶液能够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 C.c点表示的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a、b、c三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a>b>c【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C【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解答】解:A、在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表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点表示的溶液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析出,故A错;B、b点表示的溶液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且有固体不溶物,不能够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故B错;C、c点表示的溶液是刚好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水,会析出晶体,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D、a、b、c三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c>b>a,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2024秋•泽州县期末)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肥料。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及一定质量硝酸钾溶液从①降温到④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60℃时该溶液质量为206克 B.②→③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C.④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1.6% D.①②③④硝酸钾溶液均饱和【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B【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60℃该溶液恰好饱和,该温度时,溶解度是106g,但不能判断该温度时,该溶液的总质量,故A错;B、②→③硝酸钾的温度降低,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故B正确;C、④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1.6g131.6g×100%≈D、①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2024秋•栖霞市期末)如图为KCl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Na2CO3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9% B.将Na2CO3的饱和溶液由T3℃降温至T1℃的过程中,一直有固体不断析出 C.T4℃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Cl和Na2CO3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大于后者 D.KCl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可采取控制温度T3℃以上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D【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解答】解:A、T2℃时,碳酸钠溶解度是49g,Na2CO3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49g100g+49g×B、将Na2CO3的饱和溶液由T3℃降温至T2℃的过程中,不析出固体,故B错误;C、T4℃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分别将等质量的KCl和Na2CO3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故C错误;D、KCl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可采取控制温度T3℃以上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是因为T3℃以上时,氯化钾和碳酸钠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并且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2024秋•霸州市期末)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t3℃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t1℃时丙的饱和溶液加热至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B【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乙和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B错误;C、将t1℃时丙的饱和溶液加热至t3℃,溶解度是25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5g125g=20%,所以虽然溶解度减小了,但是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D、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小,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3℃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2025•辽宁模拟)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20gKNO3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B.T2℃时等质量的KCl和KNO3溶液中水的质量相等 C.若将等质量的KCl和KNO3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a点时的KNO3溶液转化成b点时的KNO3溶液,其方法可以是加入一定量的KNO3【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D【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25g,在此温度下将20gKNO3加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2.5g,因此得到溶液质量为50g+12.5g=62.5g,故A错;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氯化钾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相等,因此在该温度下等质量的KCl饱和溶液和KNO3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相等,故B错;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则T1℃时KCl和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氯化钾>硝酸钾,若将等质量的KCl和KNO3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由于氯化钾、硝酸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氯化钾、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则氯化钾、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此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仍为氯化钾>硝酸钾,故C错;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点表示T2℃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b点表示T2℃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则将a点时的KNO3溶液转化成b点时的KNO3溶液,其方法可以是加入一定量的KNO3,故D正确。故选:D。【点评】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10.(2025•包河区校级开学)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温度/℃0306090溶解度/g甲13.345.8110202乙35.536.037.138.1丙0.180.160.120.08A.固体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3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30℃~60℃之间 D.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0℃,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考点】固体溶解度表格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B【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可知,固体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B、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由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C、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3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则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0℃~30℃之间,故C错误;D、6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小,6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乙中所含溶剂的质量多:降温到0℃,均有晶体析出,均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于乙中所含溶剂的质量多,且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则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表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2025•长宁区一模)4%硼酸洗液在生活中有广泛用途,进行如下实验配制4%硼酸溶液(如表为硼酸的溶解度)。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温度(℃)硼酸的溶解度(g/100g水)I10℃时,取4.0g硼酸,加入46mL水硼酸部分溶解103.65Ⅱ升温至40℃硼酸完全溶解204.87Ⅲ继续加入50mL水配置完成408.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硼酸的溶解度为3.65g/100g水 B.可通过充分搅拌使步骤Ⅰ中的硼酸完全溶解 C.步骤Ⅱ中所得溶液的浓度为8% D.所得溶液在20℃时会析出固体,浓度减小【考点】固体溶解度表格及其作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C【分析】A、根据溶解度应指明温度来分析解答;B、根据搅拌不能增大硼酸的溶解度来分析解答;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D、根据20℃时,硼酸的溶解度为4.87g/100g水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10℃时,硼酸的溶解度为3.65g/100g水,故A错误;B、搅拌不能增大硼酸的溶解度,不能通过充分搅拌使步骤Ⅰ中的硼酸完全溶解,故B错误;C、步骤Ⅱ中所得溶液的浓度为4.0g4.0g+46mL×1D、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20℃时,硼酸的溶解度为4.87g/100g水,饱和溶液中硼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87g4.87g+100g×100%≈故选: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二.填空题(共6小题)12.(2024秋•榆阳区期末)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10℃时,乙的溶解度<(填“>”、“<”或“=”)甲的溶解度。(2)20℃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填最简整数比)。(3)3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质量:甲>(填“>”、“<”或“=”)乙。(4)取乙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烧杯中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C(填字母)。【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1)<;(2)2:5;(3)>;(4)BC。【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乙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40g,所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g:50g=2:5。(3)3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乙溶液析出的晶体多,则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乙物质溶液的质量;(4)乙物质在10℃时的溶解度大于20g,则A中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在30℃时的溶解度是60g,B中溶质总质量为20g+40g=60g,则B中所得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是饱和溶液;在20℃时,乙的溶解度是40g,由于B烧杯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60g>40g,则C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故答案为:(1)<;(2)2:5;(3)>;(4)B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2025•越秀区校级开学)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温度/℃010203040溶解度/g氯化钠3535.53636.537碳酸钠6101636.550(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A(填“A”或“B”)。(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30℃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40℃时,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4)生活在盐湖(主要成分是NaCl和Na2CO3)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请你解释“冬天捞碱”的原因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温度低时,溶解度较小,温度高时,溶解度较大,冬天温度降低,碳酸钠溶解度较小,会结晶析出。【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1)A;(2)30℃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饱和;(4)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温度低时,溶解度较小,温度高时,溶解度较大,冬天温度降低,碳酸钠溶解度较小,会结晶析出。【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解答】解:(1)依据上表数据可知,碳酸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因此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A;(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是30℃时,A和B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3)A是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由表中数据可知: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碳酸钠恰好饱和,所以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4)“冬天捞碱”的道理是: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温度低时,溶解度较小,温度高时,溶解度较大,冬天温度降低,碳酸钠溶解度较小,会结晶析出。故答案为:(1)A;(2)30℃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饱和;(4)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温度低时,溶解度较小,温度高时,溶解度较大,冬天温度降低,碳酸钠溶解度较小,会结晶析出。【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2024秋•碑林区校级期末)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g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NaCl35.735.83636.336.637.037.3(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2)如图1实验所示,烧杯B和D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D(填字母)。(3)将图1实验B、D烧杯中的混合物全部倒入烧杯C中,充分搅拌后降温至10℃,C烧杯底部固体质量为9.1g。(4)结合上面溶解度表中的信息,分析在同等条件图2中X的值为105。【考点】固体溶解度表格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1)31.6g;(2)D;(3)9.1;(4)105。【分析】(1)根据图表中数据进行分析;(2)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进行分析;(3)根据1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分析;(4)根据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分析。【解答】解:(1)由图表中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2)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所以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1.95g,B烧杯中放入30g硝酸钾,所以B烧杯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6g,所以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8.3g,烧杯D中放入30g,所以烧杯D中溶液是饱和溶液;(3)烧杯C中溶剂是100g,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8g,已经放入氯化钠30g,所以不会析出氯化钠,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9g,已经加入硝酸钾30g,所以会析出硝酸钾固体:30g﹣20.9g=9.1g;(4)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此时饱和溶液质量为65.8g,即该溶液中含有50g水,15.8g溶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即50g水中最多溶解55g硝酸钾,所以饱和溶液质量为:55g+50g=105g,所以图2中X的值为105。故答案为:(1)31.6g;(2)D;(3)9.1;(4)105。【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解度的四要素,知道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15.(2024秋•渭南期末)如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KNO313.331.663.9110.0169.0246.0NaCl35.736.036.637.338.439.8(1)若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2)6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60℃,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填“>”、“=”或“<”)KNO3溶液。(3)80℃时,进行如图实验:①x的数值为50。②固体D中的成分是KNO3(填化学式)。【考点】固体溶解度表格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1)降温结晶;(2)>;(3)①50;②KNO3。【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方法分析、计算、回答有关的问题。【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若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故答案为:降温结晶;(2)60℃,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蒸发10g水后,析出较多晶体的是硝酸钾,故剩余溶液的质量:氯化钠溶液大于硝酸钾溶液;故答案为:>;(3)80℃时,硝酸钾溶解度169g,253.5g硝酸钾恰好饱和,需要水质量为253.5g169g×100g=150g,故蒸发水的质量200g﹣150g=50g;20℃能溶解硝酸钾31.6g×150g100g=故答案为:①50;②KNO3。【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含义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6.(2025•蓟州区校级开学)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是甲.(2)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甲<乙.(3)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70g.分别在100g水中溶解甲、乙两种物质达到饱和时,需溶质质量少的是乙物质.(4)在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填“大于”或“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70g,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小,因此分别在100g水中溶解甲、乙两种物质达到饱和时,需溶质质量少的是乙物质;在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故答案为:甲;(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答案为:甲<乙;(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70g,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小,因此分别在100g水中溶解甲、乙两种物质达到饱和时,需溶质质量少的是乙物质,故答案为:70g;乙;(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答案为:小于【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7.(2024秋•沧州期末)煤化工废水中含有硝酸钠、硫酸钠、氯化钠,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t2℃时,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2)t1℃时,等质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硫酸钠溶液>(选填“<”“>”或“=”)氯化钠溶液。(3)t1℃时,将60g硝酸钠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44.4%%(精确到0.1%)。(4)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填字母)。A.冷却热的硝酸钠溶液,一定有晶体析出B.降温可能使饱和的硫酸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硝酸钠,可采用降温结晶法【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1)t2;(2)>;(3)44.4%;(4)B。【分析】(1)根据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t1℃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t1℃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0g,进行分析解答。(4)A、根据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则t2℃时,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2)t1℃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则t1℃时,等质量的硫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硫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3)t1℃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0g,t1℃时,将60g硝酸钠(不含结晶水)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0g,则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40g40(4)A.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冷却热的硝酸钠溶液,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A说法错误。B.开始一段温度,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此时将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升高到一定温度后,硫酸钠的溶解度又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此时将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后,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说法正确。C.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硝酸钠,硝酸钠含量较少,不能形成饱和溶液,不能采用降温结晶法,可采用蒸发结晶法,故C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t2;(2)>;(3)44.4%;(4)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点、线、面和交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三.实验题(共1小题)18.(2024秋•宝山区期末)盐碱湖地区有“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生产经验,其中“碱”指碳酸钠,“盐”指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温度(℃)0102030406080溶解度(g/100g水)氯化钠35.735.835.936.136.437.138.0碳酸钠7.012.521.539.749.046.043.9(1)0℃时,碳酸钠固体的溶解度是7.0g/100g水。(2)20℃时,将18g氯化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饱和。(选填“饱和”或“不饱和”)(3)解释“冬天捞碱”现象的原因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碳酸钠易结晶析出。(4)某40.0g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进一步提纯碳酸钠。进行如下实验:①步骤3中操作X的名称是过滤。②步骤1加入100g80℃的水目的是8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43.9g,使碳酸钠样品全部溶解。③冷却至0℃,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碳酸钠。④步骤2的操作是蒸发溶剂,目的是使碳酸钠达到饱和状态。【考点】固体溶解度表格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1)7.0;(2)饱和;(3)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碳酸钠易结晶析出;(4)①过滤;②8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43.9g,使碳酸钠样品全部溶解;③氯化钠、碳酸钠;④蒸发溶剂;使碳酸钠达到饱和状态。【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0℃时,碳酸钠固体的溶解度是7.0g/100g水;(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8g/100g水,将18g氯化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饱和;(3)“冬天捞碱”现象的原因是: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碳酸钠易结晶析出;(4)①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步骤3中操作X的名称是过滤;②步骤1加入100g80℃的水目的是:8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43.9g/100g水,使碳酸钠样品全部溶解;③冷却至0℃,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碳酸钠;④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步骤2的操作是蒸发溶剂,目的是:使碳酸钠达到饱和状态。故答案为:(1)7.0;(2)饱和;(3)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碳酸钠易结晶析出;(4)①过滤;②8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43.9g,使碳酸钠样品全部溶解;③氯化钠、碳酸钠;④蒸发溶剂;使碳酸钠达到饱和状态。【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解答题(共2小题)19.(2024秋•子洲县期末)如表是KNO3和Na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KNO313.331.663.9110169NaNO373.88.0104.0124.145.0(1)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NO3的质量为88g。(2)60℃时,对100gKNO3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操作:①C属于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②D、E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A、B、C、E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B=E>C。(3)某空心金属球在温度为60℃的饱和NaNO3溶液中刚好悬浮,如图所示。若将该溶液从60℃降至20℃,则该小球将下沉(填“上浮”或“下沉”)。【考点】固体溶解度表格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1)88;(2)①不饱和;②相等;A=B=E>C;(3)下沉。【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88g,所以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NO3的质量为88g;(2)60℃时,对100gKNO3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操作:①饱和溶液中增加溶剂变成不饱和溶液,所以C属于不饱和溶液;②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所以D、E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A、B、C、E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B=E>C;(3)某空心金属球在温度为60℃的饱和NaNO3溶液中刚好悬浮,如图所示。若将该溶液从60℃降至20℃,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液密度减小,所以该小球将下沉。故答案为:(1)88;(2)①不饱和;②相等;A=B=E>C;(3)下沉。【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表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2024秋•白水县期末)如表是KCl、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KCl27.634.040.045.551.1KNO313.331.663.9110169(1)40℃时,将20gKCl体溶于75g水中得到KCl溶液,现欲改成配制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需再加入10gKCl固体。(2)将mg的K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缓缓升温、充分溶解,不同温度下烧杯中溶液质量如图1所示。①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b(填字母)。②b点对应的溶液质量为163.9g。(3)如图2所示,试管内是底部有少量KNO3固体的KNO3溶液。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aOH固体后,试管内KNO3溶液的质量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考点】固体溶解度表格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1)10;(2)①a、b;②163.9;(3)增大。【分析】(1)根据氯化钾的溶解度来分析;(2)根据溶液状态的判断方法、溶液的组成来分析;(3)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来分析。【解答】解:(1)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0g,则该温度下的75g水中最多能溶解KCl的质量为75g×40.0g100g=30g,则还需要加入KCl的质量为30g﹣20g(2)①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质量不断增大,则a、b一定为饱和溶液,又由于6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而c中溶质质量为208g﹣100g=108g<110g,则为不饱和溶液,则d也为不饱和溶液,故属于饱和溶液的为a、b;故答案为:a、b;②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则b点对应的溶液质量为100g+63.9g=163.9g;故答案为:163.9;(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试管底部的KNO3固体会继续溶解,则试管内KNO3溶液的质量增大;故答案为:增大。【点评】此题是对固体溶解度知识的考查,解题时借助图表的信息对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探讨即可,熟记常见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考点卡片1.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如图所示: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是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原理,通过蒸发或者降温的方法将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因此,结晶方法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蒸发结晶是指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的混合物.而降温结晶是指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再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即一种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固体混合物.此时,需要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其具体内容有如下三条: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等.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氯化钠等.3.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晶体和结晶现象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它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结晶方法及其选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结晶的方法、原理等,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联系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知识点的认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是指物质在溶解时,所发生的两个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的多少不同,而引起的溶液的温度变化的现象.具体来说,是这样的.物质溶解的过程包含有以下两个过程: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该过程吸收热量;另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该过程放出热量.并且,不同的溶质,在这两个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也不同;这就导致在物质的溶解过程中,伴随着温度的变化,同时表现为吸热或放热现象.其具体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共有如下三种:1.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会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表现为放热现象.2.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等),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3.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如硝酸铵等),表现为吸热现象.【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物质的溶解现象、溶解所导致的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吸热或放热现象;还考查学生对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常见的溶剂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解时所导致的温度的变化,进行科学地探究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溶解,溶解过程又包含哪两个过程;并且,还要弄清哪一个过程吸收热量,哪一个过程放出热量;吸收的热量多,还是放出的热量多.特别是记住哪些典型的物质,例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解放热多,温度升高(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溶解时表现为放热现象;硝酸铵溶解吸热多,温度降低,溶解时表现为吸热现象;其它的物质则可以认为吸热和放热相等,温度不变,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3.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知识点的认识】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溶液的能力。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溶质和溶剂的本性是决定溶解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食盐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汽油,油脂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这符合“相似者相溶”的规律。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外界条件。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使溶解度增大,反之则会减小。这是因为高温下分子的热运动加快,分子间引力减小,从而促进了溶解过程。【命题方向】该知识点主要是通过物质间能否形成溶液,考查学生对物质溶解性的掌握。【解题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以及常见的酸、碱、盐在水中溶解的规律;其次要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温度;影响气体溶解性的因素是温度也压强,通常情况下,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大,温度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小。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它们区别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其特点除具有溶液的基本特性(即均一性、稳定性)外,还具有针对性(即它们只有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有意义;否则,就说不准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了);例如,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是针对硝酸钾来说,它是饱和溶液,而针对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来说,它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是不能再溶解的;但是,加入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是能够继续溶解的.【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点”、“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区分方法和技巧,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说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都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并且,要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可;否则,谈论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没有意义的.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如图所示:但是,还需要注意的以下4点:1.当采用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改变温度的方法,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时,是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体(如硝酸钾、氯化铵等)来说的.如果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如氢氧化钙等)来说,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降温度正好相反(即将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温改为降温,降温改为升温),才能实现相应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2.当需要增加溶剂的量,来实现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按照需要的量来加,切不可过多(为了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3.当需要蒸发溶剂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注意只是蒸发掉多余的溶剂,并且要求是恒温蒸发之.4当需要加入溶质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变时,一定要注意加入的溶质应该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保持一致,切不可加入其它的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不一样的溶质.【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还经常在填空题的里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相互转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方法和技巧,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但是,一定要时刻关注“知识点的认识”中所强调的4点注意事项,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特别是,经常会考查特殊溶质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6.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知识点的认识】晶体是指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结晶是指把固态溶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或慢慢挥发),溶液达到饱和后,如果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以晶体的形式而析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现象就称为结晶现象.【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结晶的概念、现象、方法及其选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结晶的方法、原理等,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联系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7.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温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昌滕王阁介绍
- 南京风俗课件
- Java综合设计答辩
- 小学生数学课堂纪律课件
- DB50∕T 1375-2023 食品集中配送服务规范
- 心理健康面试案例分析
- DB42∕T 2098-2023 时空大数据平台数据库建设规程
- 健康幸福的幼儿教师
- DB 3705∕T 37-2024 农作物新品种(系)品比试验技术规程 水稻
- 健康动物乐园课件
- 抑郁病诊断证明书
- 高二数学基础怎样提高
- TZJATA 0011-2022 土壤有机酸(甲酸、乙酸、丙酸、丙烯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WB/T 1115-2021体外诊断试剂温控物流服务规范
- GB/T 32350.2-2015轨道交通绝缘配合第2部分:过电压及相关防护
- GB/T 23261-2009石材用建筑密封胶
- GB/T 1796.1-2016轮胎气门嘴第1部分:压紧式内胎气门嘴
- 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讲座课件
- 哔哩哔哩认证公函
- 托玛琳养生碗gg课件
- 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