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七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44分)1.书法之美,美在其形,美在其意。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其中属于楷书的是图________,请用楷体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A.B.C.D.阅读下面语段,解答小题。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①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___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___及此。②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___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2.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qièjí B.qìjì C.qièjì D.qìjí3.依次给语段中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①迥迥②瑕③抱 B.①炯炯②暇③报C①迥迥②瑕③报 D.①炯炯②暇③抱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呜咽(yè)憎恶(zēng)选聘(pìn)B.秩序(zhì)亘古(gèng)粗拙(zhuō)C.震悚(sǒng)丰饶(ráo)校对(jiào)D.哺育(bǔ)诘问(jié)蒙昧(mèi)5.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迷茫悠闲漫步守山护林 B.茂密修长黑炭须眉花白C.屋梁滚热疲劳红白相衬 D.打扰廷伸约莫香气四溢6.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不正确一项是()A.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B.他的演讲气冲斗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C.经过一天的奔波,他倒在床上便酣然入梦。D.这座图书馆历史悠久,曾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如今却焕然一新。7.下列句子不是病句的一项是()A.苹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前应将苹果洗净、削皮。B.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C.作为一档文化节目,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家喻户晓,它的主要观众是为诗词爱好者而打造的。D.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下面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不过,吃过臭豆腐的人都知道,真正的香味是那种回甘,它藏在所有现象背后,或者说在时间的深处,以及人的灵魂中。②臭豆腐是豆腐的变异,也是豆腐身上长出的怪胎。③这是豆子从发芽、开花开始,永远也不会想到的结果。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放着日常豆腐不顾,专找臭豆腐,这不只是回忆,更有说不出的沉醉,一种灵魂的对话。⑤在此,白嫩变得黑黢,香气变为臭气,美变为丑。A.⑤②④①③ B.②③⑤①④ C.③②④①⑤ D.②⑤①④③9.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D.《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者魏巍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文章一经发表,“最可爱的人”这一对志愿军战士可敬亲切的称呼由此广为流传。10.请写出下面文段横线A、B处的人物名字。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她不仅是朋友,她将把她的一生交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前进。A________的话能感动他,B________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他对A说了真实的话,他将要对B说些更知心的话,跟谁也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对她说。(选自《骆驼祥子》)11.七年级(6)班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广告是生活中常见的语言形式,有时候,简短的一句广告词,却能够直接击中人的心灵,让人对其推介的产品印象深刻。从下列两则广告中任选一则赏析其妙处。①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某奶粉广告词②滴此眼药水后,将眼睛转动几下,可使眼药水遍布全球。——某眼药水广告选________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2)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位同学游览湿地公园后题了上联,请你补充下联。上联:脉脉清风千翠柳下联:_____________12.默写。(1)王维《竹里馆》中以动衬静,表现诗人悠然自得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诗人把明月视为知音,并不感到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岑参《逢入京使》中写诗人回首故乡,愁思萦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诗歌鉴赏(共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千芳菲。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整首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B.榆美杨花缺乏草木的“才愿”,如雪花般纷纷飘落,不免给晚春增添一些不足与遗憾。C.本诗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描绘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万紫千红,吐艳争芳。D.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智理。14.有人认为本诗是对“杨花榆荚”的揶揄和嘲弄,也有人认为是对“杨花榆荚”的赞美,你赞同哪个观点?说说理由。三、文言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司马光《孙权劝学》)【乙】董遇①字季直,性质讷②而好学。兴平③中,关中④扰乱⑤,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wēi)⑥。采稆⑦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遂学有所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选自《三国志·王肃传》,有删改)【注释】①遇:董遇,他学问很好,曾为汉献帝老师,旦夕侍讲。魏文帝时任郡守,明帝时任大司农。②质讷:质朴诚实而言语迟钝。③兴平:汉献帝刘协年号。④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⑤扰乱:指军阀李傕(jué)等人作乱。⑥段煨:原为董卓麾下,晋升为中郎将,后屯兵华阴,有政声。⑦采稆:采拾野生的禾稻。稻;野生的蔬谷之类,不因播种而生。也作“旅”。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③其义自见__________④采稆负贩__________16.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B.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C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D.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遂学有所成。18.《孙权劝学》中吕蒙和本文的“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结合两篇文章两人的经历,说说你分别从中得到哪些关于学习的启示。四、现代文阅读(共26分)(一)(13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蚂蚁河的童年胡小林①深秋的蚂蚁河,稻田如一幅金灿灿的油画,铺展在河岸与山根间。山色绿中见黄,层林即将尽染,枫叶即将火红,天空蔚蓝,白云如絮。立于观景台的凭栏处,我把心依偎在故乡的怀抱里,感觉无比温暖和惬意。②稻田那端曾住着姥姥家。五十多年前,纵横的田埂上留下我无数的小脚印,那段烂漫的童年时光,深深地刻在我最初的记忆里。③姥姥爱女儿,更爱女儿的孩子,宁可牺牲自己也愿和女儿分担负累。天下的孩子,又有几个没住过姥姥家的呢?④有了弟弟后,我常被送到姥姥家住。身为长途客车司机的父亲,出车时就顺路把我放到蚂蚁河的稻田边。沿着稻田向前走,远远看见姥姥手搭凉棚,笑眯眯地张望我。⑤姥姥中等个头,身材消瘦,皮肤白净,灰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在脑后挽一个发髻,总穿着斜襟蓝色或白色中式盘扣布衣,肥大的裤子抿着裤腰,打着绑腿,是一个特别干净利索的女人。⑥早晨公鸡打鸣时,第一个起来的必是姥姥。挪着脚步,一步三摇地做着早饭。每天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水,我和姥爷是在被窝里喝下去的。⑦姥姥家外屋地有一盘石磨,磨棍铮亮。推磨的活我总想试试,可没推几圈就推不动了。每次,都是姥姥拾起磨棍往磨上一套,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往前走,沉重的石磨转了一圈又一圈,转了一年又一年。⑧姥姥家前院是一大片菜地,种有各种蔬菜。每天我都在园子里搜寻几次,盼着黄瓜、西红柿快点成熟。待黄瓜顶花带刺,西红柿扬起红艳艳的小脸时,想吃就摘,都不用洗,不仅解了我的馋,还为我们家供应各种时令果蔬。⑨姥姥家的后院是果园,园里有沙果、李子,还有一大片野生红姑娘。李子开花时,我站在树下,使劲地嗅着沁人的芬芳。那种李子特有的味道,现在是吃不到了。⑩走出姥姥家门口二十米,是一条蜿蜒的小河,翻着水花奔流向前,河底铺着细软如金的沙子。⑪姥姥在河边浣衣时,我和村里的小伙伴就在一旁嬉水。水及膝盖,能看到一群群的小鱼苗。把毛巾两边系住当渔网,一个小伙伴在前面翻弄河石,一个小伙伴在下面兜网,兜出了一网网的欣喜,一声声的尖叫。⑫姥姥会把一条裤管扎紧,吹得鼓胀起来给我当游泳圈。有了它,我就放心大胆地下水游泳,每次都没玩够,姥姥就一遍一遍喊我上岸。我现在的游泳技能,就是小时候在蚂蚁河水湾里练就的。⑬姥爷用柳条编织成一个上窄下圆的筐篓,放到河里瓮鱼。隔几日去收获一次,姥爷将活蹦乱跳的鱼倒进桶里,总有跳出逃生的小鱼在鹅卵石上拼命蹦跶,我赶紧捉住把它们放回河里。如果不是怕姥爷不高兴,我真想再捉出几条小鱼给它们放生。⑭那时河里蝲蛄很多,姥姥会做蝲蛄豆腐,用石臼把蝲蛄捣成酱,滤出汁,放在锅里加热,做成豆腐脑一样的珍羹。这是童年里我最喜欢的一道美味,至今不忘。⑮姥姥家的后山是我的乐园。冬天,我和村子里的小伙伴放爬犁;秋天,我跟在姥爷身后到半山腰拣山货,有圆枣子、野梨、野李子、托盘、红姑娘,边走就边把肚子填饱了。⑯最享受的是,当夜幕降临,钻进姥姥提前焐好的被窝,等着姥姥上炕讲故事——七仙女、大灰狼敲门、孟姜女哭长城、聊斋里的美女和狐狸……那些故事像满天的星斗,时常在我记忆的夜空里闪过。⑰姥姥八十七岁时,还思路清晰地给重孙子讲故事。这年秋天,勤劳一生的姥姥寿终正寝,永远离开了我们。仅隔一个月,姥爷就随姥姥去了。真正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情此景,胜过无数戏文里称颂过的爱情话本。而稻田的那端,再也没有人站在那等我了。⑱后来,姥姥的房子换了主人,我连去看的勇气都没有。我已经三十年没来姥姥的故园了,我跟出租车师傅说到那个吊桥,可走出好远也没见到。司机又退回来问路边一位老者,老者说,吊桥?你们不是刚刚过来吗,就那座钢筋水泥大桥,修建多少年了,现在哪还有什么吊桥啊!⑲我不禁笑了,生活日新月异,我却在旧事中流连。⑳阳光正好时,云雾消散了。我走进金色的稻田,走到清亮的河畔,走上茂密的林间大道,大道通向远方。(有删改)19.试用一个词语概括“我”在蚂蚁河的童年生活,并结合选文说说你的依据。20.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1)第⑦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⑭段画线句。姥姥会做蝲蛄豆腐,用石臼把蝲蛄捣成酱,滤出汁,放在锅里加热,做成豆腐脑一样的珍羹。21.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姥姥这个人物形象。22.选文与《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请你比较两文情感的异同。(二)(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穿校服的父亲邓迎雪①听说,校门口有个卖凉皮的老头,穿着我校的老校服,让人感觉特别滑稽,特别逗,同学们称他为“凉皮校服哥”。②作为全年级的尖子生,我的自尊心格外强,从不在同学面前显露我贫寒的家境,母亲早逝,父亲为了让我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就咬咬牙掏了高价择校费,我这才进到这所重点中学读书。父亲又心疼我学校离家太远,就让我住校,一周只回一次家。③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几个同学请我一起到校外吃饭。我拗不过他们的热情,随着去了。校门口,吃饭的同学很多,肉夹馍、凉皮、包子、稀饭一应俱全,每个摊点前都围满了人。这时,不知谁提议去吃凉皮,在一路打打闹闹的笑声里,我们走向“凉皮校服哥”。④我随着人流往前走,远远看去,那个摊点前围了不少人,透过些微的空隙,发现那个忙碌的身影如此熟悉。我心里“咯噔”一下,不由得停下脚步,那满头白发、低头忙碌的可不正是自己的父亲?他穿着一件我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此刻,他正不停地忙着,偶尔抬起头笑着跟同学说些什么。⑤“师哥,今天生意不错啊。”我听见一个大嗓门男生在跟父亲开玩笑,而父亲居然还好脾气地笑!⑥我的耳朵嗡嗡作响,脸发烫,步子也变得轻飘飘的,他转身逃跑般离开了。⑦到了寝室,我的心仍扑扑腾腾地跳,对父亲的埋怨排山倒海般撞击着我的胸口。⑧周末回家,父亲看见我回来很高兴,而我却冲他发火:“谁让你去学校门口的?你不怕人家笑话我啊?”他没有计较我的无理,说:“那儿生意好,我故意躲得远一些,离学校还远着呢。再说你住校,一直在食堂吃饭,遇不见。”“你怎么知道我遇不见?你还穿校服,那适合你穿吗?你知道人家叫你什么?”我竟然委屈得流出了眼泪。父亲的表情很复杂,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叹口气,递给我一条毛巾,就到厨房做饭去了。⑨也许就是从那时起父亲就不在校门口摆摊了。我隐隐约约听同学说,那个卖凉皮的不在那儿了,找了好几回都没有。我听了,略略放了心,心想父亲在别处做生意也是一样的。再回到家时,我和父亲都没有提过这件事。⑩转眼到了六月,市里组织了一场中学生物理竞赛,全校共有十几名学生参加。那天上午,我和老师、同学一起乘车赶往赛场,因为前方堵车,车子在一个十字路口减速前行,我就在那儿猝不及防地看见了父亲。⑪那天,天气预报说是近五十年来最高温,四十一摄氏度。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来,柏油路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没了叫声。父亲就在一棵大树下,摆了几张小方桌卖凉皮。天太热,行人逃也似的匆匆而过,没人向摊点张望一眼。父亲没有泄气,不时扯起围裙擦一下满头的大汗,大着嗓门吆喝,声音听起来有些嘶哑,就像要被太阳烤化的柏油路,让人揪心。⑫车子很快就走过去了,把父亲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汽车空调“咝咝”地吹着冷气,竟然吹出了我的泪,我愧疚极了。是不是自从被我从校门口撵走后,父亲就一直在这儿摆摊?在这个长长的炎热的夏季,再苦再累再难,他从不在我面前提一个字。我把成长的疼痛留给父亲,可父亲给我的依旧是浓浓的爱。⑬那天考试后,我回到家,见到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爸,天太热,别出去摆摊了,等凉快了还去老地方吧,同学们老念叨你。”父亲有些吃惊的望着我。我只觉着嗓子发紧,头一低进了房间,眼泪夺眶而出。(选文有删改)23.本文以“我”对父亲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请从⑤-⑫段中找出表现“我”对父亲感情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的横线上。埋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愧疚24.阅读下面的句子,按照要求回答问题。①他穿着一件我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请从句子中的加点词进行赏析)②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来,柏油路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没了叫声。(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25.联系全文,赏析文中父亲的形象。26.文章结尾写道“我只觉着嗓子发紧,头一低进了房间,眼泪夺眶而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此时“我”的心里会想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五、作文(共60分)27.假如你或你身边的某个人突然化作了《西游记》唐僧师徒中的一个,会发生什么呢?请将下面的这句话补充完整,并以此为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看,______变成______啦!28.有人说,生活既是一次次的相遇,也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勇气。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安慰的拥抱;也许是一树繁盛的花朵,一棵倔强的小草……请以“____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请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鲜明;③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七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44分)1.书法之美,美在其形,美在其意。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其中属于楷书的是图________,请用楷体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A.B.C.D.【答案】B天道酬勤【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体鉴赏及临摹A.是篆书,其笔画粗细均匀,多为圆转线条,结构对称规整,和楷书特点不同。B.是楷书,楷书的特点是笔画规整、结构严谨,横平竖直,每个笔画都有明确的起笔、行笔和收笔,B选项符合这些特征。C.是草书,笔画流畅自由,常常连笔书写,与楷书的规范书写差异较大。D.是隶书,具有蚕头燕尾的典型特征,即横画长而直画短,和楷书有明显区别。所以属于楷书的是图B。用楷体在田字格中书写“天道酬勤”,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比例,保持字体的端正、大小适中。阅读下面语段,解答小题。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①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___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___及此。②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___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2.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qièjí B.qìjì C.qièjì D.qìjí3.依次给语段中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①迥迥②瑕③抱 B.①炯炯②暇③报C.①迥迥②瑕③报 D.①炯炯②暇③抱【答案】2.C3.D【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锲而不舍:qièérbùshě,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救济:jiùjì,意思是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生活困难的人。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炯炯目光:指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神。无暇及此:指的是没有时间顾及这件事。抱歉:觉得对不起别人,心里过意不去。故选D。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呜咽(yè)憎恶(zēng)选聘(pìn)B.秩序(zhì)亘古(gèng)粗拙(zhuō)C.震悚(sǒng)丰饶(ráo)校对(jiào)D.哺育(bǔ)诘问(jié)蒙昧(mèi)【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B.亘古(gèng)——gèn;故选B。5.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迷茫悠闲漫步守山护林 B.茂密修长黑炭须眉花白C.屋梁滚热疲劳红白相衬 D.打扰廷伸约莫香气四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D.廷伸——延伸;故选D。6.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B.他的演讲气冲斗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C.经过一天的奔波,他倒在床上便酣然入梦。D.这座图书馆历史悠久,曾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如今却焕然一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可歌可泣”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此处用于形容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使用正确;B.“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此处用于形容他的演讲气势磅礴,感染力强,使用正确;C.“酣然入梦”形容甜美,畅快地入睡。此处用于形容他奔波一天后甜美入睡的状态,使用正确;D.“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此处用于形容图书馆历史悠久,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故选D。7.下列句子不是病句的一项是()A.苹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前应将苹果洗净、削皮。B.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C.作为一档文化节目,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家喻户晓,它的主要观众是为诗词爱好者而打造的。D.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B.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的决心”;C.“它的主要观众是为诗词爱好者而打造的”句式杂糅。把“它的主要观众”改为“它主要”,或者删去“为”和“而打造的”;D.“开展与策划”语序不当,应为“策划与开展”;故选A。8.下面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不过,吃过臭豆腐的人都知道,真正的香味是那种回甘,它藏在所有现象背后,或者说在时间的深处,以及人的灵魂中。②臭豆腐是豆腐的变异,也是豆腐身上长出的怪胎。③这是豆子从发芽、开花开始,永远也不会想到的结果。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放着日常豆腐不顾,专找臭豆腐,这不只是回忆,更有说不出的沉醉,一种灵魂的对话。⑤在此,白嫩变得黑黢,香气变为臭气,美变为丑。A.⑤②④①③ B.②③⑤①④ C.③②④①⑤ D.②⑤①④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衔接。②句引出话题:“臭豆腐是豆腐的变异,也是豆腐身上长出的怪胎”,此句直接点明论述的对象是臭豆腐,并且用“变异”“怪胎”等词形象地描述了臭豆腐与普通豆腐的不同,为后文对臭豆腐的进一步阐述奠定了基础,所以②句应为首句。⑤句承接描述:“在此,白嫩变得黑黢,香气变为臭气,美变为丑”,“在此”承接②句中对臭豆腐是豆腐变异的描述,进一步从外观(白嫩变得黑黢)、气味(香气变为臭气)以及给人的感受(美变为丑)等方面具体说明了臭豆腐与普通豆腐的差异,是对②句内容的延续和深化,因此⑤句应在②句之后。①句转折强调:“不过,吃过臭豆腐的人都知道,真正的香味是那种回甘,它藏在所有现象背后,或者说在时间的深处,以及人的灵魂中”,“不过”表示转折,由前面描述臭豆腐表面的“丑”(黑黢、臭气)转折到强调臭豆腐内在真正的香味——回甘,这种香味不是表面的,而是隐藏在深处的,深入到时间和人的灵魂层面,使对臭豆腐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故①句应在⑤句之后。④句解释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放着日常豆腐不顾,专找臭豆腐,这不只是回忆,更有说不出的沉醉,一种灵魂的对话”,“这也是为什么”表明该句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解释,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会放弃普通豆腐而专门寻找臭豆腐,因为臭豆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包含着回忆、沉醉以及灵魂的对话,与①句中提到的臭豆腐的真正香味深入灵魂相呼应,所以④句应在①句之后。③句总结收尾:“这是豆子从发芽、开花开始,永远也不会想到的结果”,“这”指代前文关于臭豆腐的种种情况,从豆子的生长历程的角度,强调了臭豆腐这种独特的存在是豆子最初所无法预料的结果,对整个关于臭豆腐的论述进行了总结,因此③句应放在最后。综上所述,正确的语序是②⑤①④③。故选D。9.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D.《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者魏巍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文章一经发表,“最可爱的人”这一对志愿军战士可敬亲切的称呼由此广为流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并非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事件,编年体则是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史实,所以该选项表述错误;故选B。10.请写出下面文段横线A、B处的人物名字。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她不仅是朋友,她将把她的一生交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前进。A________的话能感动他,B________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他对A说了真实的话,他将要对B说些更知心的话,跟谁也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对她说。(选自《骆驼祥子》)【答案】①.曹先生②.小福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只要见了她,以前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可知,出自《骆驼祥子》第二十二章,原文是“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此刻的急切又超过了去见曹先生的时候,曹先生与他的关系是朋友,主仆,彼此以好换好。她不仅是朋友,她将把她的一生交给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前进。曹先生的话能感动他,小福子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他对曹先生说了真实的话,他将要对小福子说些更知心的话,跟谁也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对她说”。这一章主要讲了自从在胡同里恶言恶语地顶撞了刘四爷,祥子感到万分痛快。他决心与过去告别,他身上重新有了活力,有了生机。他找到曹先生家,请曹先生给他指点出路。曹先生让他再到他家来拉包月,并答应让小福子也在他家吃住。祥子立即赶到那个大杂院找小福子,却不见了小福子的踪影。祥子上街到处找,找了整整一天,杳无音讯。晚上,他回到车厂,烟酒又成了他的朋友。在《骆驼祥子》中,曹先生是祥子遇到的一个较为和善、正直的人。他关心祥子,给祥子一些帮助和建议,祥子也很信任他,愿意和他说真话,所以A处是“曹先生”。而小福子是祥子喜欢的人,她的命运同样悲惨,两人在苦难中相互理解、相互怜惜。祥子觉得小福子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他也愿意把最知心的话对小福子说,所以B处是“小福子”。11.七年级(6)班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广告是生活中常见的语言形式,有时候,简短的一句广告词,却能够直接击中人的心灵,让人对其推介的产品印象深刻。从下列两则广告中任选一则赏析其妙处。①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某奶粉广告词②滴此眼药水后,将眼睛转动几下,可使眼药水遍布全球。——某眼药水广告选________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2)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位同学游览湿地公园后题了上联,请你补充下联。上联:脉脉清风千翠柳下联:_____________【答案】(1)①.示例:①②.某奶粉广告词从反面入手,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示具体的制作过程。前一句“没有加进什么”表现了产品之纯,后一句用“不过”急转,强调没有水分,突出了“粉”的特性。示例:②某眼药水广告词一语双关,“球”既指“眼球”,也指“地球”。表现了眼药水效果好,可以让眼睛快速湿润、放松,然后清晰地看整个世界。(2)示例:潺潺流水百青松。(能符合对联的基本特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广告词。第①则是奶粉广告,“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采用了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表达方式。首先,它使用“没有加进什么”作为开头,营造了一种纯净、无添加的印象,这是现代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非常关注的一个点。紧接着,“不过提出水分”一句,巧妙地利用了“提出”这个动词的双重含义,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物理上的去除、减少,即奶粉的制作过程中去除了多余的水分;另一方面,“提出”也隐含了“提炼、提取”的意味,暗指该奶粉是从优质奶源中精心提炼而成的,保留了牛奶的精华,去除了不必要的部分。第②则眼药水广告词“滴此眼药水后,将眼睛转动几下,可使眼药水遍布全球”运用了夸张与双关的手法,极具创意和幽默感。首先,“滴此眼药水后,将眼睛转动几下”是一个常规的用药指导,告诉消费者正确的使用方法。但接下来的“可使眼药水遍布全球”则明显超出了常识范畴,构成了一种夸张的说法。这种夸张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巧妙地与“全球”这个词的双关含义相结合。在这里,“全球”既可以理解为字面意思上的整个地球,也可以理解为眼球的球面。通过这种双关,广告成功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传达了眼药水能够迅速覆盖整个眼球、清晰地看整个世界的效果。综上分析,从中选择一则分析即可。【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联。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上联“脉脉清风干翠柳”的“脉脉”是形容词,用来形容风的轻柔、细腻之感。“清风”是名词,指的是微风、和煦的风。“千翠柳”则是数量词加名词的结构,形象地描绘了众多翠绿的柳树,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在创作下联时,我们需要保持与上联相同的字数、结构和韵律,同时尽量做到内容上的关联或呼应。考虑到上联描绘的是自然风光中的清风与柳树,我们可以选择同样具有自然美景元素的意象来构成下联。示例:悠悠碧水万红莲。其中“悠悠”与“脉脉”相对,同样是形容词用来形容水的悠长、宁静之感。“碧水”与“清风”相对,同为自然景物,碧水指清澈的水面与清风相映成趣。“万红莲”与“千翠柳”相对,是数量词加名词的结构,描绘了水面上盛开的大片红莲,与上联中的翠柳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同时,“红莲”的红色与“翠柳”的绿色在色彩上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个对联更加生动多彩。12.默写。(1)王维《竹里馆》中以动衬静,表现诗人悠然自得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诗人把明月视为知音,并不感到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岑参《逢入京使》中写诗人回首故乡,愁思萦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独坐幽篁里②.弹琴复长啸③.深林人不知④.明月来相照⑤.此夜曲中闻折柳⑥.何人不起故园情⑦.故园东望路漫漫⑧.双袖龙钟泪不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幽篁、琴、啸、漫”等字词容易写错。二、诗歌鉴赏(共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千芳菲。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整首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B.榆美杨花缺乏草木的“才愿”,如雪花般纷纷飘落,不免给晚春增添一些不足与遗憾。C.本诗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描绘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万紫千红,吐艳争芳。D.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智理。14.有人认为本诗是对“杨花榆荚”的揶揄和嘲弄,也有人认为是对“杨花榆荚”的赞美,你赞同哪个观点?说说理由。【答案】13.B14.示例:我赞同本诗是对“杨花榆荚”的赞美。面对春天的大好时光,“杨花榆荚”虽没有像其他花草那样“百般红紫”,但依然因风起舞,化作雪飞,展示自己的独特之美。【解析】【导语】这首《晚春》以拟人手法描绘草木争艳的晚春图景,通过“草树知春”“百般红紫”展现万物留春的蓬勃生机。后两句笔锋一转,写杨花榆荚“无才思”却“作雪飞”,既暗含对平凡生命的幽默观照,又暗喻自然之理的深刻——万物皆有其存在之美。全诗在绚烂与素净的对比中,完成对生命姿态的哲学思考。【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B.诗中“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一句,并不是说杨花榆荚缺乏草木的“才愿”,给晚春增添不足与遗憾。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杨花榆荚以人的情感和思维,说它们虽然没有艳丽的色彩和芬芳的香气,但也不甘寂寞,在晚春时节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从诗歌整体意境看,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奇斗艳,杨花榆荚虽无艳丽色彩和迷人香气,却以“漫天作雪飞”的独特方式为晚春添景。从拟人手法运用上,诗人赋予杨花榆荚人的意识情感,它们知晓春天将去,像其他草木一样努力展现自己。从诗歌哲理看,杨花榆荚代表着无出众才华和外在优势的人,却努力绽放自我,体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给读者积极启示,鼓励人们无论何时都要积极面对生活、发挥自身作用,所以应是对“杨花榆荚”的赞美。三、文言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司马光《孙权劝学》)【乙】董遇①字季直,性质讷②而好学。兴平③中,关中④扰乱⑤,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wēi)⑥。采稆⑦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遂学有所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选自《三国志·王肃传》,有删改)【注释】①遇:董遇,他学问很好,曾为汉献帝老师,旦夕侍讲。魏文帝时任郡守,明帝时任大司农。②质讷:质朴诚实而言语迟钝。③兴平:汉献帝刘协的年号。④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⑤扰乱:指军阀李傕(jué)等人作乱。⑥段煨:原为董卓麾下,晋升为中郎将,后屯兵华阴,有政声。⑦采稆:采拾野生的禾稻。稻;野生的蔬谷之类,不因播种而生。也作“旅”。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③其义自见__________④采稆负贩__________16.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B.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C.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D.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遂学有所成。18.《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和本文的“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结合两篇文章两人的经历,说说你分别从中得到哪些关于学习的启示。【答案】15.①.另,另外②.等到③.同“现”,显现④.背16.A17.(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他的哥哥笑话他,但是董遇却不改变(这种做法),于是(他)学问有所成就。18.相似之处:吕蒙和“从学者”都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的时间。启示:从吕蒙的经历得到的启示是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勤奋学习就能有所收获;从“从学者”的经历得到的启示是学习要主动寻找时间,并且要反复诵读,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了《孙权劝学》和《三国志·王肃传》两个经典片段,通过对比展现了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甲篇以孙权劝学吕蒙的故事,突出“涉猎见往事”的实用学习观;乙篇通过董遇“读书百遍”和“三余”理论,强调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两文在内容上形成互补:前者展现外在劝学的成效,后者体现内在求学的坚持。选文语言简洁生动,对话描写传神,既保留了文言文的典雅韵味,又通过人物言行传递深刻的教育思想,具有启发学生思考学习之道的教学价值。【15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就重新另眼看待了。更:另,另外。(2)句意为: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3)句意为:自然就会理解书的内容和涵义。见:同“现”,显现。(4)句意为:采野生稻背回来卖钱(维持生活)。负:背。【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无法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遇言”表示句中暂时停顿,故在“言”后断句;“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三个句式结构相同,语义相关,分别在“岁之余”的“余”,“日之余”的“余”后断句。正确断句为: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但:只,只是;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可译为“罢了”。(2)其:代词,他;笑:笑话、嘲笑;不改:不改变(这种做法)。遂:于是。【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相似困难是:都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的时间。甲文中吕蒙以“军中多务”为由,表明自己事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乙文中“从学者”则以“苦渴无日”为由,说自己苦于没有时间。从吕蒙的经历得到的启示:结合“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孙权以自身的读书经历劝说吕蒙学习,吕蒙听从建议后开始学习,最终才略大增。这告诉我们,当他人提出有益的学习建议时,我们应虚心接受,并且勤奋学习,就能有所收获。从“从学者”的经历得到的启示:结合乙文中“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可知,学习要主动寻找时间,并且要反复诵读,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从学者”苦于没有时间学习,董遇则告诉他可以利用“三余”时间(冬天、夜晚、阴雨天)来学习,同时强调读书要读百遍,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启示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并且要反复研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乙】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而言语迟钝,喜欢学习。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奔到朋友段煨将军处。入山采野生稻背回来卖钱(维持生活),每次去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的哥哥笑话他,但是董遇却不改变(这种做法),于是(他)学问有所成就。有人想跟着董遇学习,他不肯教,对人家说:“必定要先读很多遍的书。”说:“读书读得遍数多了,自然就会理解书的内容和涵义。”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无法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四、现代文阅读(共26分)(一)(13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蚂蚁河的童年胡小林①深秋的蚂蚁河,稻田如一幅金灿灿的油画,铺展在河岸与山根间。山色绿中见黄,层林即将尽染,枫叶即将火红,天空蔚蓝,白云如絮。立于观景台的凭栏处,我把心依偎在故乡的怀抱里,感觉无比温暖和惬意。②稻田那端曾住着姥姥家。五十多年前,纵横的田埂上留下我无数的小脚印,那段烂漫的童年时光,深深地刻在我最初的记忆里。③姥姥爱女儿,更爱女儿的孩子,宁可牺牲自己也愿和女儿分担负累。天下的孩子,又有几个没住过姥姥家的呢?④有了弟弟后,我常被送到姥姥家住。身为长途客车司机的父亲,出车时就顺路把我放到蚂蚁河的稻田边。沿着稻田向前走,远远看见姥姥手搭凉棚,笑眯眯地张望我。⑤姥姥中等个头,身材消瘦,皮肤白净,灰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在脑后挽一个发髻,总穿着斜襟蓝色或白色中式盘扣布衣,肥大的裤子抿着裤腰,打着绑腿,是一个特别干净利索的女人。⑥早晨公鸡打鸣时,第一个起来的必是姥姥。挪着脚步,一步三摇地做着早饭。每天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水,我和姥爷是在被窝里喝下去的。⑦姥姥家外屋地有一盘石磨,磨棍铮亮。推磨的活我总想试试,可没推几圈就推不动了。每次,都是姥姥拾起磨棍往磨上一套,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往前走,沉重的石磨转了一圈又一圈,转了一年又一年。⑧姥姥家前院是一大片菜地,种有各种蔬菜。每天我都在园子里搜寻几次,盼着黄瓜、西红柿快点成熟。待黄瓜顶花带刺,西红柿扬起红艳艳的小脸时,想吃就摘,都不用洗,不仅解了我的馋,还为我们家供应各种时令果蔬。⑨姥姥家的后院是果园,园里有沙果、李子,还有一大片野生红姑娘。李子开花时,我站在树下,使劲地嗅着沁人的芬芳。那种李子特有的味道,现在是吃不到了。⑩走出姥姥家门口二十米,是一条蜿蜒的小河,翻着水花奔流向前,河底铺着细软如金的沙子。⑪姥姥在河边浣衣时,我和村里的小伙伴就在一旁嬉水。水及膝盖,能看到一群群的小鱼苗。把毛巾两边系住当渔网,一个小伙伴在前面翻弄河石,一个小伙伴在下面兜网,兜出了一网网的欣喜,一声声的尖叫。⑫姥姥会把一条裤管扎紧,吹得鼓胀起来给我当游泳圈。有了它,我就放心大胆地下水游泳,每次都没玩够,姥姥就一遍一遍喊我上岸。我现在的游泳技能,就是小时候在蚂蚁河水湾里练就的。⑬姥爷用柳条编织成一个上窄下圆的筐篓,放到河里瓮鱼。隔几日去收获一次,姥爷将活蹦乱跳的鱼倒进桶里,总有跳出逃生的小鱼在鹅卵石上拼命蹦跶,我赶紧捉住把它们放回河里。如果不是怕姥爷不高兴,我真想再捉出几条小鱼给它们放生。⑭那时河里蝲蛄很多,姥姥会做蝲蛄豆腐,用石臼把蝲蛄捣成酱,滤出汁,放在锅里加热,做成豆腐脑一样的珍羹。这是童年里我最喜欢的一道美味,至今不忘。⑮姥姥家的后山是我的乐园。冬天,我和村子里的小伙伴放爬犁;秋天,我跟在姥爷身后到半山腰拣山货,有圆枣子、野梨、野李子、托盘、红姑娘,边走就边把肚子填饱了。⑯最享受的是,当夜幕降临,钻进姥姥提前焐好的被窝,等着姥姥上炕讲故事——七仙女、大灰狼敲门、孟姜女哭长城、聊斋里的美女和狐狸……那些故事像满天的星斗,时常在我记忆的夜空里闪过。⑰姥姥八十七岁时,还思路清晰地给重孙子讲故事。这年秋天,勤劳一生的姥姥寿终正寝,永远离开了我们。仅隔一个月,姥爷就随姥姥去了。真正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情此景,胜过无数戏文里称颂过的爱情话本。而稻田的那端,再也没有人站在那等我了。⑱后来,姥姥的房子换了主人,我连去看的勇气都没有。我已经三十年没来姥姥的故园了,我跟出租车师傅说到那个吊桥,可走出好远也没见到。司机又退回来问路边一位老者,老者说,吊桥?你们不是刚刚过来吗,就那座钢筋水泥大桥,修建多少年了,现在哪还有什么吊桥啊!⑲我不禁笑了,生活日新月异,我却在旧事中流连。⑳阳光正好时,云雾消散了。我走进金色的稻田,走到清亮的河畔,走上茂密的林间大道,大道通向远方。(有删改)19.试用一个词语概括“我”在蚂蚁河的童年生活,并结合选文说说你的依据。20.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1)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有何作用?(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⑭段画线句。姥姥会做蝲蛄豆腐,用石臼把蝲蛄捣成酱,滤出汁,放在锅里加热,做成豆腐脑一样的珍羹。21.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姥姥这个人物形象。22.选文与《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请你比较两文情感的异同。【答案】19.示例一:快乐(趣味)。“我”在姥姥家的院子里摘果蔬解馋;在蚂蚁河里游泳,放生姥爷捉的鱼;在姥姥家的后山和村子里的小伙伴放爬犁;跟姥爷拣山货。“我”在蚂蚁河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快乐与趣味。示例二:温馨(温暖)。小时候,“我”沿着稻田向前走,姥姥会手搭凉棚等“我”;“我”会和姥爷一起吃姥姥做的早饭,跟着姥爷去后山拣山货,与姥姥一起推磨;姥姥会用鼓胀的裤管给“我”当游泳圈,会给“我”做蝲蛄豆腐,会给“我”讲故事。在蚂蚁河的童年生活,“我”有姥姥、姥爷的陪伴,处处充满温馨;他们给了“我”爱和温暖。20.(1)“一步一步”“一圈又一圈”“一年又一年”等数量词的使用,突出姥姥长年累月不辞劳苦、埋头干活的劲头,表现出姥姥的勤劳踏实、坚韧,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深情赞美。(2)画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捣”“滤”“加热”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姥姥做蝲蛄豆腐的情景,表现了姥姥的勤劳能干。21.示例:干净利落,姥姥皮肤白净,灰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勤劳能干,姥姥早晨第一个起来,为家人做早餐;聪明机智,姥姥把一条裤管扎紧,吹得鼓胀起来给“我”当游泳圈;疼爱孙儿,姥姥提前焐好被窝,给“我”讲故事。22.同:都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之情。异: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姥姥的怀念、赞美之情,还表达了迈向“远方”的坚定信念。《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除表达对阿长的思念、感激之情之外,还表达了一种惭愧歉疚之情。【解析】【导语】这篇散文《蚂蚁河的童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蚂蚁河畔的童年生活,通过对姥姥家的田园风光、亲情温暖和童年趣事的回忆,展现了那段纯真美好的时光。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姥姥、姥爷的形象刻画,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同时,作者也流露出对故乡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童年记忆的无限留恋。全文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亲情的珍视,读来令人动容。【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概括。根据第①段“深秋的蚂蚁河,稻田如一幅金灿灿的油画,铺展在河岸与山根间。山色绿中见黄,层林即将尽染,枫叶即将火红,天空蔚蓝,白云如絮”可知,本文首先记叙了深秋的蚂蚁河景色如画,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和惬意;根据第②段“那段烂漫的童年时光,深深地刻在我最初的记忆里”可知,“我”在姥姥家度过了烂漫的童年时光;根据第⑥段“每天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水,我和姥爷是在被窝里喝下去的”可知,姥姥每天早晨为“我”和姥爷准备热气腾腾的鸡蛋水;根据第⑯段“最享受的是,当夜幕降临,钻进姥姥提前焐好的被窝”可知,“我”最享受的是钻进姥姥提前焐好的被窝,听姥姥讲故事。这些细节都体现了“我”童年生活的温馨和幸福。另外根据第⑪段“姥姥在河边浣衣时,我和村里的小伙伴就在一旁嬉水”可知,本文也记叙了儿时在姥姥家,“我”与小伙伴快乐玩耍的场景。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叙述儿时在蚂蚁河“我”与姥姥之间的温馨生活以及和小伙伴们的嬉戏打闹的快乐情形,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姥姥的思念之情,因此可以围绕此提炼出“童年”“温暖”“快乐”“回忆”等关键词,然后围绕此关键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述即可。示例:幸福。文中写“我”在姥姥家的生活,有在稻田边被姥姥张望迎接的温暖,有吃姥姥做的鸡蛋水、蝲蛄豆腐等美食的满足,有在菜地、果园里寻觅果蔬的期待,有在河边嬉水、游泳、瓮鱼的欢乐,还有在炕上听姥姥讲故事的温馨等,这些都体现了“我”童年生活的快乐、美好与幸福。【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赏析。(1)根据第⑦段“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往前走,沉重的石磨转了一圈又一圈,转了一年又一年”可知,这些加点词通过重复和递进的手法,强调了姥姥推磨的动作是持续而稳定的,同时也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姥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这种表达方式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姥姥的坚持和勤劳,体现了她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敬佩和赞美之情。(2)根据第⑭段“姥姥会做蝲蛄豆腐,用石臼把蝲蛄捣成酱,滤出汁,放在锅里加热,做成豆腐脑一样的珍羹”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具体的动作描写,详细地描述了姥姥制作蝲蛄豆腐的过程,从捣酱到滤汁再到加热,每一步都细致入微,使读者仿佛能看到姥姥忙碌的身影和这道美味的制作过程,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此外,将蝲蛄豆腐比喻为“豆腐脑一样的珍羹”,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其外观和口感,还表达了对这道美味的珍视和怀念。整体上,这句话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姥姥手艺的赞美和对童年美好记忆的怀念。【21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⑤段“姥姥中等个头,身材消瘦,皮肤白净,灰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第⑦段“姥姥家外屋地有一盘石磨,磨棍铮亮”可知,姥姥不仅收拾好自己,也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她是一个干净且利索的人;根据第⑥段“早晨公鸡打鸣时,第一个起来的必是姥姥”,第⑦段“每次,都是姥姥拾起磨棍往磨上一套,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往前走,沉重的石磨转了一圈又一圈,转了一年又一年”,第⑧段“姥姥家前院是一大片菜地,种有各种蔬菜”可知,姥姥每天早起为家人准备早餐,推磨时坚持不懈,在菜园和果园里辛勤劳作。她是一个勤劳能干、不辞辛苦的农村妇女;根据第⑫段“姥姥会把一条裤管扎紧,吹得鼓胀起来给我当游泳圈。有了它,我就放心大胆地下水游泳”可知,姥姥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让“我”在童年里快乐地玩耍;根据第③段“姥姥爱女儿,更爱女儿的孩子,宁可牺牲自己也愿和女儿分担负累”,第⑯段“最享受的是,当夜幕降临,钻进姥姥提前焐好的被窝,等着姥姥上炕讲故事”可知,姥姥疼爱子女,为子女无私奉献,是一个慈爱和蔼的人。姥姥的形象是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她的一生都在为家庭付出,她的形象充满了温暖和力量。【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分析。相同点: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深厚感情。在《蚂蚁河的童年》中,根据第②段“那段烂漫的童年时光,深深地刻在我最初的记忆里”和第⑱段“后来,姥姥的房子换了主人,我连去看的勇气都没有”等句子可知,“我”对姥姥的怀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贯穿了全文;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对阿长的怀念和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是文章的核心。不同点:根据选文第③段“姥姥爱女儿,更爱女儿的孩子,宁可牺牲自己也愿和女儿分担负累。天下的孩子,又有几个没住过姥姥家的呢”,第⑱段“后来,姥姥的房子换了主人,我连去看的勇气都没有”等句子可知,选文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怀念、敬佩和赞美;根据第⑲段“生活日新月异,我却在旧事中流连”,第⑳段“我走进金色的稻田,走到清亮的河畔,走上茂密的林间大道,大道通向远方”可知,选文还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坚定。而《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除了对阿长的怀念,还有对阿长性格特点的描述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情感层次更加丰富。鲁迅在回忆中不仅表达了对阿长的感激,也表达了对阿长的愧疚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情感中带有一定的批判性。(二)(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穿校服的父亲邓迎雪①听说,校门口有个卖凉皮的老头,穿着我校的老校服,让人感觉特别滑稽,特别逗,同学们称他为“凉皮校服哥”。②作为全年级的尖子生,我的自尊心格外强,从不在同学面前显露我贫寒的家境,母亲早逝,父亲为了让我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就咬咬牙掏了高价择校费,我这才进到这所重点中学读书。父亲又心疼我学校离家太远,就让我住校,一周只回一次家。③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几个同学请我一起到校外吃饭。我拗不过他们的热情,随着去了。校门口,吃饭的同学很多,肉夹馍、凉皮、包子、稀饭一应俱全,每个摊点前都围满了人。这时,不知谁提议去吃凉皮,在一路打打闹闹的笑声里,我们走向“凉皮校服哥”。④我随着人流往前走,远远看去,那个摊点前围了不少人,透过些微的空隙,发现那个忙碌的身影如此熟悉。我心里“咯噔”一下,不由得停下脚步,那满头白发、低头忙碌的可不正是自己的父亲?他穿着一件我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此刻,他正不停地忙着,偶尔抬起头笑着跟同学说些什么。⑤“师哥,今天生意不错啊。”我听见一个大嗓门男生在跟父亲开玩笑,而父亲居然还好脾气地笑!⑥我的耳朵嗡嗡作响,脸发烫,步子也变得轻飘飘的,他转身逃跑般离开了。⑦到了寝室,我的心仍扑扑腾腾地跳,对父亲的埋怨排山倒海般撞击着我的胸口。⑧周末回家,父亲看见我回来很高兴,而我却冲他发火:“谁让你去学校门口的?你不怕人家笑话我啊?”他没有计较我的无理,说:“那儿生意好,我故意躲得远一些,离学校还远着呢。再说你住校,一直在食堂吃饭,遇不见。”“你怎么知道我遇不见?你还穿校服,那适合你穿吗?你知道人家叫你什么?”我竟然委屈得流出了眼泪。父亲的表情很复杂,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叹口气,递给我一条毛巾,就到厨房做饭去了。⑨也许就是从那时起父亲就不在校门口摆摊了。我隐隐约约听同学说,那个卖凉皮的不在那儿了,找了好几回都没有。我听了,略略放了心,心想父亲在别处做生意也是一样的。再回到家时,我和父亲都没有提过这件事。⑩转眼到了六月,市里组织了一场中学生物理竞赛,全校共有十几名学生参加。那天上午,我和老师、同学一起乘车赶往赛场,因为前方堵车,车子在一个十字路口减速前行,我就在那儿猝不及防地看见了父亲。⑪那天,天气预报说是近五十年来最高温,四十一摄氏度。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来,柏油路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没了叫声。父亲就在一棵大树下,摆了几张小方桌卖凉皮。天太热,行人逃也似的匆匆而过,没人向摊点张望一眼。父亲没有泄气,不时扯起围裙擦一下满头的大汗,大着嗓门吆喝,声音听起来有些嘶哑,就像要被太阳烤化的柏油路,让人揪心。⑫车子很快就走过去了,把父亲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汽车空调“咝咝”地吹着冷气,竟然吹出了我的泪,我愧疚极了。是不是自从被我从校门口撵走后,父亲就一直在这儿摆摊?在这个长长的炎热的夏季,再苦再累再难,他从不在我面前提一个字。我把成长的疼痛留给父亲,可父亲给我的依旧是浓浓的爱。⑬那天考试后,我回到家,见到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爸,天太热,别出去摆摊了,等凉快了还去老地方吧,同学们老念叨你。”父亲有些吃惊的望着我。我只觉着嗓子发紧,头一低进了房间,眼泪夺眶而出。(选文有删改)23.本文以“我”对父亲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请从⑤-⑫段中找出表现“我”对父亲感情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的横线上。埋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愧疚24.阅读下面的句子,按照要求回答问题。①他穿着一件我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请从句子中的加点词进行赏析)②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来,柏油路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没了叫声。(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25.联系全文,赏析文中父亲的形象。26.文章结尾写道“我只觉着嗓子发紧,头一低进了房间,眼泪夺眶而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此时“我”的心里会想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答案】23.①.委屈②.心疼24.①“刺眼”一词指惹人注意并使人看了不顺眼、不舒服;形象地写出了“我”看到父亲后的气恼和抱怨,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父爱的不理解,不尊重。②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渲染了酷热难耐的氛围,烘托了父亲劳动的艰辛,使父亲勤劳、不怕吃苦和爱子形象更加鲜明。25.示例:①勤劳,朴实:常年卖凉皮,穿着儿子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②关心孩子成长:尽管家境贫寒,但为了孩子的未来,仍然掏高价择校费,让孩子到重点中学读书。(意对即可。)26.示例:我真是笨啊,原本想好的向父亲道歉的话,怎么一句也说不出?父亲,明天我会自豪地向同学说:我的父亲平凡而伟大,是天下最值得尊敬的人!【解析】【导语】这篇散文以“校服”为情感载体,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青春期自尊与父爱的碰撞。作者运用双线结构:明线是父亲卖凉皮的场景变化,暗线是“我”从嫌弃到理解的情感转变。文中多处细节描写极具张力,如刺眼的校服、烈日下的身影,生动呈现了底层父亲的坚韧与包容。文章通过生活化的场景,深刻揭示了成长过程中对亲情的重新认知,最终完成从虚荣到感恩的心灵蜕变,展现了传统中国式父爱的深沉与伟大。【2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一空,结合第⑧段“周末回家,父亲看见我回来很高兴,而我却冲他发火:‘谁让你去学校门口的?你不怕人家笑话我啊?’……‘你怎么知道我遇不见?你还穿校服,那适合你穿吗?你知道人家叫你什么?’我竟然委屈得流出了眼泪”可知,“我”回家后向父亲发火,指责父亲去学校门口摆摊以及穿校服的行为,在诉说过程中“我”委屈得流泪。由此可知,“我”对父亲的感情由埋怨进一步发展为委屈。二空,结合第⑪段“那天,天气预报说是近五十年来最高温,四十一摄氏度……父亲就在一棵大树下,摆了几张小方桌卖凉皮。……父亲没有泄气,不时扯起围裙擦一下满头的大汗,大着嗓门吆喝,声音听起来有些嘶哑,就像要被太阳烤化的柏油路,让人揪心”可知,“我”在乘车去参加物理竞赛的途中,看到父亲在四十一摄氏度的高温下坚持卖凉皮,他满头大汗,声音嘶哑,这一幕让“我”揪心。由此可知,“我”对父亲的感情从委屈转变为心疼。【24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①结合第④段“他穿着一件我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此刻,他正不停地忙着,偶尔抬起头笑着跟同学说些什么”可知,“我”在看到父亲穿着自己淘汰的校服在学校门口卖凉皮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负面情绪,觉得这件校服在这样的场景下格外引人注意,让自己心生不悦。由此可知,“刺眼”一词生动地将“我”看到父亲时的气恼、抱怨之情展现出来,反映出当时“我”因自尊心作祟,对父亲为家庭辛苦付出的行为不理解,对父爱的不尊重。②结合第⑪段“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来,柏油路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没了叫声。父亲就在一棵大树下,摆了几张小方桌卖凉皮”可知,此句通过对阳光、柏油路、树木叶子、知了等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幅酷热难耐的画面。在这样的环境下,父亲依然坚持卖凉皮。由此可知,这段景物描写渲染出酷热的氛围,烘托出父亲劳动的艰辛,从侧面突出了父亲为了家庭勤劳付出、不怕吃苦的品质,也进一步体现出父亲对“我”深沉的爱,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鲜明。【25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第①段“听说,校门口有个卖凉皮的老头,穿着我校的老校服,让人感觉特别滑稽,特别逗,同学们称他为‘凉皮校服哥’”以及第④段“那满头白发、低头忙碌的可不正是自己的父亲?他穿着一件我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此刻,他正不停地忙着,偶尔抬起头笑着跟同学说些什么”可知,父亲长期以卖凉皮为生,工作时十分忙碌,并且穿着儿子淘汰下来的校服。由此可知,父亲是个勤劳、朴实的人,为维持生计辛苦劳作,不讲究穿着。结合第②段“作为全年级的尖子生,我的自尊心格外强,从不在同学面前显露我贫寒的家境,母亲早逝,父亲为了让我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就咬咬牙掏了高价择校费,我这才进到这所重点中学读书。父亲又心疼我学校离家太远,就让我住校,一周只回一次家”可知,尽管家庭条件不好,母亲早逝,但父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不惜掏高价择校费送孩子进重点中学,还考虑到孩子上学路途远,让孩子住校。由此可知,父亲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未来做了周全的考虑。【26题详解】本题考查主观表达。做答此题,要基于前文情感转变分析。结合第⑧段“周末回家,父亲看见我回来很高兴,而我却冲他发火:‘谁让你去学校门口的?你不怕人家笑话我啊?’……我竟然委屈得流出了眼泪”可知,“我”之前因自尊心作祟,对父亲去校门口卖凉皮且穿校服的行为发火,伤害了父亲;然后结合目睹父亲现状思考。结合第⑪段“那天,天气预报说是近五十年来最高温,四十一摄氏度……父亲就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